陳 波
(重慶市合川區(qū)婦幼保健醫(yī)院兒科,重慶 401520)
喂養(yǎng)不耐受是新生兒飲食狀態(tài)的不良情況之一,主要與新生兒胃腸道功能狀態(tài)低下有關,在早產兒中的發(fā)生率相對較高,對其生長發(fā)育指標的影響較大。本文就新生兒撫觸在早產兒喂養(yǎng)不耐受中的綜合應用價值進行分析,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0年7月~2012年12月于本院進行診治的48例喂養(yǎng)不耐受早產兒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常規(guī)干預組)24例和觀察組(常規(guī)干預加撫觸組)24例,對照組中男14例,女10例,胎齡31.4~36.3周,平均胎齡(34.2±0.9)周,日齡1.0~6.0d,平均日齡(3.2±0.5)d;Apgar評分:正常者23例,輕度窒息1例;其中伴有高膽紅素血癥者2例。觀察組中男15例,女9例,胎齡31.5~36.5周,平均胎齡(34.1±1.0)周,日齡1.0~6.5d,平均日齡(3.3±0.4)d,Apgar評分:正常者22例,輕度窒息2例;其中伴有高膽紅素血癥者2例。兩組早產兒的男女比例、胎齡、日齡、Apgar評分及高膽紅素血癥率方面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兒以常規(guī)的方法進行干預,均給予抗感染、保溫、靜脈營養(yǎng)支持等,并適當給予多潘立酮等藥物干預。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再輔以新生兒撫觸干預,每次均在喂養(yǎng)后0.5小時由專業(yè)人員進行撫觸干預,注意保持環(huán)境的舒適度,依次撫觸部位為頭面部,然后為胸腹部及四肢,最后為背部,注意撫觸力度等,2次/d。兩組均連續(xù)干預1周。然后將兩組早產兒的干預總有效率、相關指標改善時間及干預前后的生長發(fā)育指標、TRF進行比較。
1.3 評價標準 以患兒治療3天內喂養(yǎng)不耐受的相關指標均消失,胃食物殘留量在1/5以下為顯效;以患兒治療1周內喂養(yǎng)不耐受的相關指標均消失和改善,胃食物殘留量在1/5~3/10為有效;以患兒治療1周上述方面未達到有效標準為無效。總有效為顯效與有效之和。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數(shù)據(jù)用SPSS 16.0軟件,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早產兒的干預總有效率及相關指標改善時間比較 觀察組干預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相關指標改善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顯著性(P<0.05),見表1。
表1 兩組早產兒干預總有效率及相關指標改善時間比較[n(×10-2),]Table 1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and related indexes
表1 兩組早產兒干預總有效率及相關指標改善時間比較[n(×10-2),]Table 1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and related indexes
注:與對照組比較,①P<0.05
干預總有效率相關指標改善時間(d)組別 n 嘔吐 腹脹 胃潴留對照組 24 13(54.17) 6(25.00) 5(20.83) 19(79.17)顯效 有效 無效 總有效4.20±0.45 4.25±0.48 4.31±0.52觀察組 24 20(83.33) 3(12.50) 1(4.17) 23(95.83)① 2.95±0.33① 2.89±0.31① 2.83±0.30①
2.2 兩組早產兒干預前后的生長發(fā)育指標比較 干預前對照組與觀察組早產兒體重、上臂圍、身長及TRF水平比較,差異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而干預后1周及2周觀察組體重、上臂圍、身長及TRF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顯著性(P<0.05),見表2。
表2 兩組早產兒干預前后生長發(fā)育指標比較()Table 2 Indexes of growth and development
表2 兩組早產兒干預前后生長發(fā)育指標比較()Table 2 Indexes of growth and development
注:與對照組比較,①P<0.05
組別 n 體重(g) 上臂圍(cm) 身長(cm) TRF(g/L)對照組 24 干預前 1979.56±100.48 8.12±0.31 47.12±1.15 1.26±0.08干預后1周 1873.44±95.52 7.81±0.29 47.18±1.19 1.21±0.07干預后2周 1978.38±104.68 8.16±0.33 48.20±1.22 1.40±0.11觀察組 24 干預前 1981.12±100.37 8.13±0.30 47.14±1.13 1.25±0.09干預后1周 1994.32±102.77① 8.45±0.34① 49.20±1.24① 1.72±0.13①干預后2周 2085.89±110.31① 9.15±0.42① 50.07±1.30① 1.79±0.16①
早產兒喂養(yǎng)不耐受在早產兒中并不少見,其發(fā)生主要與早產兒的胃腸道發(fā)育相對較差,其功能相對低下有關,可導致早產兒出現(xiàn)反復嘔吐、進奶量減少及胃潴留等情況,不利于早產兒的生長發(fā)育。因此對其早產兒喂養(yǎng)不耐受的干預應早期有效進行。臨床中對于此類早產兒的干預措施種類較多,其中新生兒撫觸是臨床中應用率較高的一類,其通過撫觸的方法來達到刺激新生兒皮膚機體的作用,從而影響到其生理方面的應激情況。另外,神經系統(tǒng)反應是較為明顯的一個方面,并且在撫觸的過程中機體的應激還對其消化道起到較佳的影響作用,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及胃腸的蠕動等,因此有助于改善新生兒喂養(yǎng)不耐受的情況。
本文中我們就新生兒撫觸在早產兒喂養(yǎng)不耐受中的綜合應用價值進行全面分析研究,結果顯示,其較未進行新生兒撫觸的患兒表現(xiàn)出更高的干預總有效率的同時,其他各項相關指標的改善時間也明顯縮短;另外,新生兒的生長發(fā)育指標及TRF等指標改善幅度也相對較大,說明新生兒的營養(yǎng)供給得到有效保證,為其生長發(fā)育奠定了有效基礎。而這些均與新生兒撫觸有效改善了早產兒胃腸道功能低下的狀態(tài)有關,撫觸的干預方式有效刺激了機體的臟器狀態(tài),引起其進一步活動增強,而這是保證胃潴留改善的重要前提,而隨著撫觸的有效進行,消化器官功能不斷完善,其效果也就得到進一步完善鞏固。
新生兒撫觸在早產兒喂養(yǎng)不耐受中的綜合應用價值較高,有助于早產兒各方面狀態(tài)的改善。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張文祥.腹部撫觸聯(lián)合枯草桿菌二聯(lián)活菌治療早產兒喂養(yǎng)不耐受療效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2,27(33):5441-5442.
[2]李女好,劉麗華.非營養(yǎng)性吸吮聯(lián)合腹部撫觸治療極低出生體重兒喂養(yǎng)不耐受的臨床觀察[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2,9(12):99-100.
[3]王連娥.營養(yǎng)途徑對早產兒營養(yǎng)狀況及臟器功能影響研究[J].中國醫(yī)藥導刊,2009,11(4):545-546.
[4]任香娣,彭 艷,孫獻梅.撫觸聯(lián)合早期微量喂養(yǎng)預防早產兒喂養(yǎng)不耐受的效果[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2,29(5):1-4.
[5]鄒冬梅,曹素梅,白瑞云,等.新生兒撫觸法在早產兒喂養(yǎng)不耐受治療中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2,9(30):61-62.
[6]Ng PC.Erythromycin as a prokinetic agent in newborns-useful or doubtful.Commentary on Y.Mansi et al.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a high dose of oral erythromycin for the treatment of feedingintolerance in preterm infants(Neonatology 2011;100:290-294)[J].Neonatology,2011,100(3):297-298.
[7]徐蘭飛,曹旭英,金志彪.非營養(yǎng)性吸吮并撫觸對早產兒喂養(yǎng)不耐受及早期生長發(fā)育的影響[J].中國新生兒科雜志,2012,27(2):106-108.
[8]Gokmen T,Oguz SS,Bozdag S,et al.A controlled trial of erythromycin and UDCA in premature infants during parenteral nutrition in minimizing feeding intolerance and liver function abnormalities[J].J Perinatol,2012,32(2):123-128.
[9]趙楠子.新生兒撫觸及捏脊治療早產兒喂養(yǎng)不耐受療效觀察[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1,13(20):154-155.
[10]李國峰,張 斌,郭艷君.新生兒撫觸聯(lián)合非營養(yǎng)性吸吮治療早產兒喂養(yǎng)不耐受39例分析[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11,26(9):705-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