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水庚
“學習只能促進,教師只是一個促進者?!边@是每位教師的共識。傳統(tǒng)教學中的教師與學生好比是“水壺與茶杯”的關系,教師是個水壺,學生是個空茶杯,教學就是把水壺里的水倒入空茶杯。學生在課堂中完全是被動的,要徹底改變這種不良狀況,就需要“促進式教學”來彌補傳統(tǒng)教學中的缺陷。
“促進式教學”是以卡爾·羅杰斯的人本主義心理學為理論依據(jù),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創(chuàng)造一種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氣氛,教師(促進者)要充分地信任學生,了解學生,尊重學生,使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都感到安全與自信,從而充分顯露自己的潛能,朝向自我實現(xiàn)。它強調(diào)的教學目標是“促進學習和變化”,培養(yǎng)“能夠適應變化和知道如何學習的有獨特人格而又充分發(fā)展的人”,這正是“促進式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的顯著區(qū)別。
經(jīng)過五年多的實踐與探索,我們提煉出了促進式教學“四環(huán)節(jié)”課堂范式。由此,開啟了“促進式教學”的新局面。
一、為何“促”——用課堂激活學生大腦
通過調(diào)研,聽隨堂課,我們發(fā)現(xiàn):有的課上得太死,太沉悶,教師很激情地講,學生卻沒精打采,課堂沒有一點生氣;有的課一上就“動”,就討論,目標針對性不夠!沒有載體!學生不知道怎樣“動”,不是談天說地,就是亂哄哄地講;還有很多教師總是忍不住要在課堂上多說一點,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太少。怎么辦?課堂該走向何處去?
教育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是學生學習,而“學習力”則是學習的關鍵。于是,我們對學生的學習力狀況進行了系列調(diào)查,內(nèi)容依據(jù)“學習力”的四個因素,延伸為學習動機、習慣、興趣、途徑、方法、交流、意志和體力等八個方面。此外,還輔助以座談會和個別訪談的方式,獲取了大量的一手資料。通過調(diào)查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的學習狀況為中間多,兩頭少,呈常態(tài)分布,學習的動力不夠、能力不強、毅力缺乏等。
這下,他們開始“摸著門兒”了,也碰撞出了課堂教學的“要領”——那就是推進“促進式教學”,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每一個學生的潛能,借助自主學習,學會學習,形成扎實的基礎學力,發(fā)展獨特的個性,塑造高尚的人格的教學。
實施“促進式教學”,一是要改變課堂中學生學習動機缺失的現(xiàn)狀,用多種促進式學習活動,去喚醒學生的內(nèi)驅力,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以充分顯露學生的潛能,朝向自我實現(xiàn);二是充分發(fā)揮教師作為促進者的作用,將單一的“教”轉化為多維度的“學”,根據(jù)不同學生的需求,讓每位學生的學習力都能得到相應程度的提升;三是基于目前學科教學方式模糊的現(xiàn)狀,探索出一整套“促進式教學”的課堂范式,從而促進學生學習力的全面提升。
二、怎么“促”——形成促進式教學范式
如今,關于“促進式教學”的報道已引起了省內(nèi)外諸多教育界同仁的廣泛關注,讓我們隨意走進一個課堂,來詳細體驗促進式教學的“一二四”課堂范式:
這是七年級數(shù)學課,上課的內(nèi)容是“確定與不確定”,執(zhí)教者是一位年輕老師。
上課鈴響過,準時開始,沒有任何的“熱身”,直接進入主題。
“請同學們觀察以下幾件事,并回答三個問題?!?/p>
簡單的PPT展示:一是關于長工向東家討要工錢的小故事,二是將一元硬幣向上拋起,然后讓它自然下落到地面。三是將一枚6個面上分布著1至6點不同點數(shù)的“骰子”擲出,讓它自然停止。
問題1:聰明的你請想一想,地主真的會在2月28日將工錢如數(shù)付給長工嗎?為什么?長工最終會拿到工錢嗎?為什么?
問題2:國徽面一定朝上嗎?
問題3:他們想得到朝上面的點數(shù)是“6點”,一定能做到嗎?
幾分鐘的思考后,學生逐一回答這三個問題,不時有學生站起來補充。
“請同學們通過上例,再結合生活實際,用自己的語言做歸納生活中的事例?!?/p>
學生舉了好多生活中的例子,涉及生活中的好多方面。
請同學們交流并總結,生活中的事件有哪些特點?根據(jù)這些特點可以如何分類呢?學生對生活中的事件進行交流、分類、歸納,每小組板書結論:事件分確定事件和隨機事件,確定事件又可分為不可能事件和必然事件。
這時,老師又拋出一個問題:“在某次國際乒乓球單打比賽中,中國選手甲和乙進入最后決賽,那么,該項比賽:冠軍屬于中國嗎?冠軍屬于外國選手嗎?冠軍屬于中國選手甲嗎?”
在交流對話中,產(chǎn)生兩種變式,讓學生分小組進行研究:
變式1:如果把問題中的“中國選手甲和乙”改為“兩名外國選手”進入最后決賽,則該項比賽:1.冠軍屬于中國嗎?2.冠軍屬于外國選手嗎?3.冠軍屬于中國選手甲嗎?
變式2:如果把問題中的“中國選手甲和乙”改為“一名中國選手和一名外國選手”進入最后決賽,則該項比賽:1.冠軍屬于中國嗎?2.冠軍屬于外國選手嗎?3.冠軍屬于中國選手甲嗎?
簡單地讓學生舉一些生活中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隨機事件的例子后,老師用PPT出示一些判斷題,讓學生判斷哪些是不可能事件?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隨機事件?
學生判斷練習后,是拓展遷移,有操作與設計、數(shù)學與情感和數(shù)學與哲學三方面內(nèi)容:
操作與設計是讓學生設計一個摸球游戲,使得:1.任意摸出一個球,一定是白球;2.任意摸出兩只球,一定都不是黃球;3.任意摸出一個球可能是黃球;4.摸出2個球,一定是一白、一黃。
數(shù)學與情感設計了同學們每天上學前,媽媽總是少不了的一句話“路上小心點?!弊尨蠹矣媒裉焖鶎W的知識,說說交通事故應該是什么事件?
數(shù)學與哲學設計的是古代一位陰險多疑的國王和一位正直的大臣抽“生死簽”的故事,最后聰明的大臣巧破“國王想把不確定事件變?yōu)楸厝皇录钡脑幱嫞览锾由?/p>
最后,這位老師圍繞“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何收獲?”讓學生先小組交流,再到大組交流,課堂氣氛非常活躍。
這時下課鈴響,課結束。
這是一堂沒有任何“花樣”的,看似很普通的隨堂課,它的奧妙在哪里?
“促進式教學”課堂范式的“一二四”就是“一個中心,兩個關鍵、四個環(huán)節(jié)”。“一個中心”就是以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為中心,體現(xiàn)生本課堂的核心理念,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中快樂地學習,主動地學習,自由地成長?!皟蓚€關鍵”,一個是教師主導課堂成功完成教學,另一個是要極大地激發(fā)和提升學生的學習力。
“四個環(huán)節(jié)”就是圍繞課堂中的人際關系,整節(jié)課或課的一個部分必須呈現(xiàn)“師生促進—自我促進—生生促進—評價促進”四個環(huán)節(jié):
環(huán)節(jié)一:師生促進,目標引學。
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教者創(chuàng)設了一個解決問題的情境,讓學生觀察三件事,并回答三個問題。在問題情境中,教師巧妙地將教學的目標“確定與不確定”滲透其中,在師生互動的課堂行為中引發(fā)出數(shù)學本質,從而獲得了有利于教學目標達成的教學效果。
從教學目標來說,師生促進的目的在于促使學生通過互動來建構認知體系;從教學過程來說,在師生促進中,學習共同體(包括教師和學生)的思想和智慧得到激發(fā)與共享,從而使整個學習共同體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
環(huán)節(jié)二:自我促進,先學自研。
接下來,組織學生交流并歸納:生活中的事件有哪些特點?根據(jù)這些特點可以如何分類呢?學生對生活中的事件進行交流、分類、歸納后,每小組板書結論:“事件分確定事件和隨機事件,確定事件又可分為不可能事件和必然事件。”
把“歸納總結”的權利讓給學生,這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自我促進的機會。學生通過自我促進,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優(yōu)化了自己的思維。學習是一個自主學習的過程,缺少了學生的自我促進,就不能很好地反思學習中的收獲與不足。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說的大概就包含其中的道理吧!
環(huán)節(jié)三:生生促進,互動探究。
在學生探究了“在某次國際乒乓球單打比賽中,中國選手甲和乙進入最后決賽,那么,該項比賽:冠軍屬于中國嗎?冠軍屬于外國選手嗎?冠軍屬于中國選手甲嗎?”之后,產(chǎn)生兩種變式,老師讓學生分小組自主選擇“變式1或變式2”進行研究:
小組學習是課堂中師生之間討論、交流、檢驗教學結果等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它擺脫了課堂中教師包辦或學生“各自為戰(zhàn)”的局面,體現(xiàn)了課堂中學生之間的一種互動的人際關系,充分鼓勵學習者之間的相互幫助、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一種教學形態(tài),讓學生在活潑輕松的氣氛中接受知識、掌握知識,同時增加了信息量,擴大知識面。
環(huán)節(jié)四:評價促進,拓展遷移。
這節(jié)課的“拓展遷移”環(huán)節(jié),包括操作與設計、數(shù)學與情感和數(shù)學與哲學三個方面,最后,老師圍繞“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何收獲?”讓學生先小組交流,再到大組交流。對學習的評價涉及三個層面:一是對優(yōu)等生進行挫折激發(fā),二是對中等生進行鼓勵激發(fā),三是對學困生進行成功體驗激發(fā)。
評價是為了激發(fā)學習情趣、充實學習歷程、改進學習方法。要正確把握好評價時間的度,合理推遲評價,讓更多學生擁有更廣闊的思維空間;應以尊重被評價對象為前提,評價主體要參與教學活動,并注意主體間的溝通。
以上只是“促進式教學”課堂的一個縮影,從小學到初中,從文科到理科,課堂的結構、程序與這節(jié)課基本相似。而正是這樣的課堂,錘煉了學生超強的學習力。
三、“促”什么——培育學生超強學習力
在促進式教學中,教師是學生學習激情之火的“點火者”,要最大限度地發(fā)掘每一位學生的內(nèi)潛力,提升他們超強的學習力,發(fā)展學生獨特的個性?!耙郧拔乙挥龅诫y題就犯怵,如今我越來越喜歡挑戰(zhàn)難題了”“這種新的課堂,讓我感覺學習不再是一件苦差事了,過去怕上課,現(xiàn)在怕下課”“在這種課堂里,不但學到了知識,又鍛煉了膽識和能力”……“促進式教學”課堂深受學生歡迎。
課堂是屬于學生的,要讓學生帶著自己的個性在自由愉快的學習中享受精神生活,真正體會到學習的魅力、人文的關懷、對話的激情、生活的樂趣?!按龠M式教學”就是學生張揚獨特個性的地方,是學生的精神家園!
2009年11月、2010年5月和2011年12月,分別由中國教師報、省師培中心、江蘇教育報刊社等單位主辦,我們開展了“促進式教學”課堂范式的系列研討活動,形成了數(shù)十節(jié)“促進式教學”的經(jīng)典課例;2012年“促進式教學”實踐研究成果榮獲了省第三屆教科研成果獎,并被確立為省首批精品課題培育對象;2013年10月,《人民教育》對我們的“促進式教學”做了系統(tǒng)解讀:“對一節(jié)課好壞的評價,不在于教師講得多不多,精不精彩,而在于學生是否都積極參與、思考,是否有實實在在的收獲;教師要上好這樣一節(jié)課,就必須在課前強化集體備課,精心設計教學案;學生課堂效率提高了,課后的作業(yè)自然減少了,學生的負擔也由此減輕了?!边@正是“促進式教學”的精髓所在!
本文是江蘇省首批精品課題重點培育對象、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立項課題“實施促進式教學,提升學生學習力的研究”(批準號D/2011/02/252)的階段成果。
(作者單位:江蘇金壇市華羅庚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