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冬
在童年里行走的男孩子們,哪個人衣兜里不是鼓鼓囊囊、沉甸甸地揣著小石子,跑起來這些小石子歡快地咣咣當當唱著歌。彈弓子是男孩手里的利器,有了它男孩子就威猛無比;有了它男孩子就無往而不勝;有了它男孩子仿佛就有了魂魄。
中國古代有一種“射”的工具,就是彈弓。彈弓的原理與弓箭的原理相同,都是利用彈射力來進行發(fā)射,只是彈弓用的是彈丸,而弓箭用的是箭。彈弓是一種冷兵器或者是游戲工具,是一種用弓射出彈丸的遠射兵器。古時,射彈多用于狩獵。彈弓的威力與皮筋的拉力有關,皮筋拉力越大,彈弓的威力也越大。
我最初的彈弓是非常簡易的,一根丫字型的樹杈,綁上猴皮筋,就做成了彈弓。彈丸有紙疊的,把紙疊成球狀,打在人身上很疼。有的孩子身上都被打青了,回家被家長發(fā)現(xiàn)后,家長會領著孩子來找學校和老師告狀。后來的彈弓子就越來越精巧了,最常見到的是用5號粗鐵絲做的彈弓頭,拴上兩條魚皮筋,尾部是一塊皮墊,用于兜住子彈,皮子耐磨,不易壞。
練習打彈弓時,一手握弓背,一手控弦,把彈丸放在軟皮墊上,用一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弓背上的圓孔作為瞄準的準星,拉弓發(fā)彈。小時候,握著它,眼睛瞇著,儼然一位擅射將軍: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弓如霹靂弦驚,直擊目標,覺得那動作真是酷斃了,帥呆了!
我的彈弓子很漂亮,是橡皮管的,強力大而且不愛壞。這是我費了很多口舌才向爸爸要來的,橡皮管是醫(yī)用的,我們打針時護士往我們胳膊上系緊止血的那種管子。在那時,這種管子可謂稀罕之物,誰有這東西那就會有一大幫孩子圍著你轉。我的同學曲文春為了我的彈弓子,不惜用他的郵票跟我換,就那樣當時我還舍不得呢!
男孩子們手里有了彈弓子,天下就有點不那么太平了,于是乎這個世界可遭了殃。首先是鳥類,麻雀最倒霉,再就是大山雀、金鐘、黃鳥、蘇雀、蠟嘴、鴿子、烏鴉、紅腹灰雀、貓頭鷹……它們都是彈弓子射擊的目標。
冬天,飛鳥盡良弓藏的日子,可把我們這幫小孩子們悶壞了,手也更癢癢了,怎么辦,于是孩子們就一幫一幫地爬雪地、鉆林子、繞樹棵兒子,追著鳥兒們打。那份機靈勁兒甭提多厲害了,太多太多可憐的小鳥們,就是這樣命喪于此,再加上氣槍、統(tǒng)子、粘網、夾子、袞籠, 那時的鳥兒太不幸了。也有幾種幸運的鳥兒,如燕子、喜鵲,它們在人們的視線里飛來飛去,皮毛未損、安然無恙。因為孩子們自小就會受到老人及家長的告誡,千萬不要打燕子、喜鵲,打死它們就會倒大霉、走背運、眼瞎耳聾變啞巴。這是中國古人的傳統(tǒng),很少有人敢觸犯。
鴿子不太好打,鴿子的警惕性極高,想要打到它,沒有高超的技術不靈,瞄得準是必需的,選子彈也很重要,不大不小且正圓的最好,不圓形狀的射出去的線路不穩(wěn)定,經常會打偏。
漸漸地,我的弓法越來越準,那些小伙伴們也都在練習準頭。很少有人能把彈弓練得很準,那可不是誰都能行的,沒有長時間堅持不懈的練習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很多孩子都是淺嘗輒止,我也如此,能把子彈打出去就是最大的快樂了,哪管打得準不準??吹侥切┥眢w都被打爛了的鳥兒,我的心開始隱隱作痛。那些被打下來的鳥兒回去是養(yǎng)不活的,一向就很心軟的我決心槍口不再對準鳥兒。我那時只打電線桿子上的瓷瓶、標語上的字和遠處的酒瓶子什么的。
子彈也不好找,必須得像溜溜那么大小的才行,這樣的石子并不多見,我們就去松花江邊找,那里什么樣的石頭都能找得到。每次都會找到很多,把口袋里裝得滿滿的,走路快了,它們就不聽話地自己往外蹦。
彈弓是一種娛樂工具,在古代的道學家眼里這就是個雕蟲小技,不值得提倡。有正人君子滿臉一本正經地說彈弓玩不得,它“外不足御寇盜,內不足禁鼠雀”,玩它有什么用?歷史上有很多人將彈弓射術玩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在古代傳說中,泰山諸神愛好狩獵,其獵必用彈弓?!段饔斡洝贰斗馍駛鳌分械亩缮窦词翘┥街T神之一。其常攜獵犬,挾彈弓,終日馳獵。漢武帝的小學同學韓嫣好打彈弓,“常以金為丸,一日所失者十馀”。一時長安市井流行“苦饑寒,逐金丸”的說法。美男子潘安年輕時喜歡挾彈出游。出游的他玉樹臨風,顧盼自雄,在洛陽道上,不知驚倒了多少女子。這些少女少婦們無不“心向往之”追隨著他,她們“連手縈之”,把他的車圍起來,而且紛紛投擲水果以示敬慕。還有紀錄載:《齊書》稱桓榮祖善彈弓。登西樓見一種被稱為鵠的鳥在飛翔,對左右說:“我當生取之!”于是拿彈弓彈射鵠的兩翅,鵠羽毛脫盡墜地?;笜s祖于是將其養(yǎng)起來,待羽毛長全后放飛。時人紛紛稱善?!端鍟贩Q將軍長孫晟善彈射。有鳶群飛,隋文帝對長孫晟說:“公善彈,為我取之?!苯Y果長孫晟十發(fā)俱中,鳶鳥紛紛應聲而落。
倒也真有人玩彈弓玩大了、出了格:春秋時的晉靈公,喜歡在臺上以彈弓彈人,看著臺下東躲西藏,狼狽不堪,晉靈公在臺上樂得開懷大笑。又如三國時魏國末代皇帝曹芳,“常喜以彈彈人”。難怪后來丟了天下。
很多孩子為報“一己之仇”,他們瞄仇人家的玻璃,打別人家養(yǎng)的雞鴨鵝,偷襲人家的大人,還打門前的燈籠、壇罐、燈泡,有的就連墻上掛著的紅辣椒也照打不誤。也有人見什么打什么,一時齊發(fā),皮筋亂響,彈丸亂飛,時不時就有孩子的臉上淌著血,也有眼睛被打瞎的。看著就令人心驚肉跳,不寒而栗。
學校多次組織收繳彈弓子的活動,甚至都動員到了家長那里。老師、家長,就連街道里的大媽們都來沒收男孩子們手里的彈弓。一時間周圍似乎全民收繳了,一堆堆各種各樣的彈弓子被繳到了學校的教務處,然后即被打入倉庫封藏起來。我曾看見劉慶和等好幾伙學生鬼頭鬼腦地趴窗子伺機張望,我想他的彈弓子一定就在其中。是呀,我們想想,當手里最得手的家伙被收走了,這些淘氣的孩子們該何等沮喪且百爪撓心。
我從一個打鳥的孩子轉變成了一個地地道道的小動物保護者,這中間的改變其實只有兩個字,那就是憐惜。因為憐惜所以放棄,因為放棄所以開心,因為開心所以才想讓尊重小動物的理念得以延續(xù)。我常常換位思考,假如我就是那可憐的小鳥,假如自己就是那個危機四伏的小動物,假如我是茫然無辜的物什……頃刻間七零八落的稀巴爛,頃刻間沒任何征兆地絕地而亡,頃刻間灰飛煙滅,思之那情景總讓我射之而后悔,自此我手中的彈弓就不再亂打了。
于是,我就悄悄地做起與學校收繳彈弓子同樣的事。比如到野外去翻夾子,把那些捕鳥人下的夾子都用小棍兒弄翻,把夾子偷走,扔到水泡子里;比如用彈弓子打掛在高桿上的袞鳥籠,直到把竹籠子打得千瘡百孔,讓它失去了捕鳥的功能為止;比如尋找粘鳥的網子,用小剪子將網鉸碎、鉸爛,或點著柴火燒網。我很愿意去充當一位小鳥、小動物救星的角色,頗似努力替天行道、行俠仗義!
彈弓給人給物造成的傷害太多了,它的娛樂性早已被其造成的災難所湮沒了,所以彈弓在一個特定的時代里風靡一段時間之后,勢必會被時代的大趨勢所摒棄。如今,彈弓子早已淡出人們的生活很多年了,就連孩子們也再難得一見,它已經成了人們對一個時代追憶與懷念的符號,抑或是一件道具,它伴隨著淘小子們度過了活力四射的少年時代。雖然彈弓子已久離了我們,但有它的那段歲月,永遠定格在那些勇武的小男子漢們的心靈版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