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鋮
很久了,對曹操的爭議似乎一直沒有停止過。在中國傳統(tǒng)戲劇里,曹操是白臉形象。白臉,奸臣也。又不知何時起,曹操的名聲越來越壞,而家喻戶曉的小說《三國演義》讓曹操真正的“遺臭萬年”。
讀了《三國志·武帝紀》之后,我對這位被稱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亂世豪杰卻有了別一番認識。
呂伯奢一案給了多數(shù)人厭恨曹操的理由,那句“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給曹操貼上了“殘暴陰險”的標簽。讀了《三國志》,我才知道,有關呂伯奢的插曲并非出自正史,全來自注釋中補充的野史引文,引文中的原話是“寧我負人,毋人負我”與小說里的演繹差別甚大。就算此話是曹操說的,把曹操列入奸詐小人的行列也未免過分。細細體會,不難發(fā)現(xiàn):曹操擁有政治家的智慧。他知道:人死不能復生,哭也無用,只有說句惋惜的話安撫內心的傷痛。這太正常不過了,我們做錯事也會如此。但因為羅貫中的誤導,讓這件事成為曹操背上罵名的導火索之一。
曹操是歷史上少有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他一貫懂得“循序漸進”的謀略:先接下漢獻帝,對其百般呵護;再慢慢對其施加壓力,讓漢獻帝
策劃謀殺案,以此作為廢帝之理;接著,曹操登峰造極,廢三公、自立為相,接九錫,當魏王。整個過程都特別小心,不難看出曹操過人的謀略。當然,皇帝是早晚要被廢的,至于誰先廢帝,那就看誰沉不住氣了。在這點上,曹操只當魏王,避免挨罵,皇上就讓兒子當,真是一舉兩得。
曹操善權術。征張繡時,下令“踐踏麥子者斬”。由于馬受驚,踩壞大片麥子,他便要施罪于己,這讓將士們有了三分感動;強行要斬自己,讓將士們有了六分慨嘆;被將士們勸下后,曹操畫龍點睛——割發(fā)代首,將士與百姓便有了十分敬佩!
曹操哭祭典韋、長子、侄子、將士、馬匹,讓軍心大振;曹操帶頭用沙包填護城河,讓軍心大增;曹操孤身一人環(huán)繞張繡之城池偵查,幾周后才回來,讓將士感動不已;曹操擊鼓前進,士氣如虹!拿破侖在滑鐵盧戰(zhàn)役慘敗后,總結說了一句話:“我好久沒和士兵們一起喝湯了!”是呀,如果老擺大將架子,首領架子,只會讓首領與部下產(chǎn)生隔閡,導致軍心渙散,士氣低下,讓大家有畏懼感,不會死心塌地。放下架子,體貼部下,體量部下的難處,與部下打成一片,這不叫恥辱,叫做親密!這樣,大家就把你當朋友,有一種親切、敬佩感,個個都會感激你,為你死心塌地地效命。曹操與部下極為友好親密,何愁天下不定?
曹操有見識。他篤信“人生在世當有為”。兵荒馬亂之際,百姓皆流離失所,各路軍馬糧草都“無終歲之計”,于是,“無敵自破者不可勝數(shù)”。袁紹的部隊有一陣竟然以桑葚為食。曹操見此情形,率先“募民屯田許下,得谷百萬斛。于是州郡例置田官,所在積谷。征伐四方,無運糧之勞,遂兼滅髃賊,克平天下?!背酥?,身為文學家的曹操還特別注意精神文明的建設:官渡之戰(zhàn),曹操擊潰了袁紹之后,在繼續(xù)與其他諸侯征戰(zhàn)的同時,秋七月,他頒布了一條特殊的政令,主要內容讓很多人大跌眼鏡,竟然是盡快恢復建設各地的文化教育事業(yè)!為此,為了保持社會安定,他免去了原來袁氏治下老百姓一年的租賦。至于“唯才是舉”,得天下賢人助其在亂世中崛起,平定北部中原,成就一番偉業(yè),那更是人們耳熟能詳?shù)牧恕?/p>
支持劉備的人很多,這很正常。劉備看起來也有和曹操一樣的能力。但他太深了,深得像無底洞。另外,劉皇叔實力不夠的時候太會哭,只會哭,還愛逃跑,不愛說話。但他一有實力就開始說了,說得比誰都多,他的仁義也漸漸退了,開始冷落孔明、趙云,只靠法正獲取更多利益。這樣看來他哪里比得上曹操的熱情、開朗和勇敢?
支持諸葛亮的人很多,這很正常,諸葛大名垂宇宙,但實際上只會運籌帷幄之中,不會廝殺戰(zhàn)場之上,就算單比文才,曹操詩文氣度之宏大,魏晉有幾人可望其項背?“蓬萊文章建安骨”,曹操文才風流,非虛名也。
支持關云長的人也很多,紅臉關公義薄云天、武藝超群,卻曾經(jīng)是曹操的手下敗將,關公的神勇其實都是后人濃妝重抹、添油加醋的。再說曹操是注釋《孫子兵法》第一人,從軍事才能看,關羽也無法超越曹操。
《三國志》作者陳壽這樣評價曹操:“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閱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yè)者,惟其明略最優(yōu)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睂Ρ刃≌f《三國演義》,二者相差何異千里?但一為正史,一為演義,你覺得應該哪一面的可信度更高呢?
無論如何,“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我雖不是曹操一黨,但無論如何,總是非常佩服他”。這話擲地有聲,卻并非我的評價,何人點評?大文豪魯迅!
書至此,耳邊似有雷聲天際傳來,真想邀魯迅、曹操一起,溫一壺青梅酒,來聊一聊心目中的英雄!
(作者單位:湖南省衡陽市第八中學396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