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牛津城,人們首先想到的恐怕會是聞名于天下的牛津大學,的確,牛津城無論什么地方都散發(fā)著文化的氣息。就在牛津城的大道通衢上,豎立了一座座龐大的牛津的學院,每個學院都有崢嶸宏偉的高門危墻。在門墻外,車水馬龍,確是21世紀;在門墻內(nèi),鴉雀無聲,仍似中古世紀。所以,許多人稱,牛津是“大學中有城市”。
喜愛《哈利·波特》系列電影的觀眾一定會對影片中霍格沃茨魔法學校那宏偉莊重、穹頂布滿星星的大餐廳印象深刻。這個餐廳是影片的一個主要場景,小主人公們每天都在這里用餐,哈利·波特和好友的很多計劃都是在餐廳用餐時形成的。而每年一次的新生入學歡迎晚宴、確定新生去哪個學院讀書的“分院”儀式、圣誕節(jié)晚餐、國際魔法學校的學生舞會也都是在這個大餐廳中舉行的。這個餐廳的原型就是世界著名學府英國牛津大學的基督學院食堂,也叫“大禮堂”?;綄W院始建于1524年,是牛津大學最大也是最古老的學院,基督學院食堂是這個學院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現(xiàn)在仍然作為學生食堂。令人羨慕的是,牛津大學的學子們可以每天在這個被波特迷視為圣地的地方用餐。教授們也仍保留著與學生共同進餐的傳統(tǒng)。
食堂每天供應四餐:早餐、中餐,而晚餐則分兩次。下午六點的晚餐是非正式的,學生和老師可以著便裝用餐。而晚上八點半這一輪則是正式晚宴,來用餐的人必須穿著正式的服裝。雖然大學經(jīng)常請來法國的大廚,但實際上,食堂供應的食物基本上是典型的英國套餐。用餐者無需點菜,因為每晚的食譜是預先公布的。比較典型的晚餐有前菜羅宋湯,主菜羊排加土豆、胡蘿卜,蘋果派作為甜點收尾。用餐前每個人還會得到一個餐包和一杯水,餐具則是設計簡潔大方的英國白色陶瓷。
和《哈利·波特》電影中一樣,食堂的座位也是按照級別劃分的。比如餐廳的座位有“高桌”和普通之分,只有教授、資深研究員或訪問研究員等才能登上“高桌”,學生只能坐普通座位。
基督學院食堂之所以有這樣的傳統(tǒng),是因為學院的創(chuàng)始人是個主教,學院也曾一度叫主教學院,因此在很多地方保留了宗教上的等級劃分。當然,這也在某種程度上激勵學生刻苦學習,早日登上“高桌”。
從基督學院曾經(jīng)走出很多名人,英國哲學家洛克、大科學家愛因斯坦、《愛麗絲漫游仙境》的作者卡洛爾以及英國多位首相和眾多議員都曾經(jīng)在這個食堂用餐。當年的他們和現(xiàn)在的學生一樣,在談笑風生中計劃著自己如何早日成為那些著名校友中的一員。
牛津大學的BODLEIAN圖書館和神學院均被用于霍格沃茨魔法學院的圖書館場景。這兩幢建筑物本身是很壯觀美麗的哥德式建筑,身處其中的感受比電影來得更震撼,有種返回時光隧道的感覺。另一個著名的電影場景為牛津大學的CHRIST CHURCH學院,該院是牛津最大的學院,擁有近六百年的歷史,也是全世界唯一擁有大教堂在校園內(nèi)的學院。
(選自《紅樹林·都市少兒》2007年第3期,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