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良坤
語文是一門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tǒng)一的學科。語文教學應追求“文”以載“道”,文道相融的教學效果。教師要結(jié)合教材內(nèi)容有機滲透思想品德教育,讓學生在學習掌握語言文字、形成和發(fā)展語言能力的過程中,通過感悟、體驗、朗讀、習作等途徑,體會文本、語言的情感力量和光輝思想,受到人文熏陶,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
一、理解字詞,滲透人性教育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對人們的精神影響是深廣的?!毙W語文教材中的每篇文章,字字句句都蘊含著豐富多彩的文化內(nèi)容,富有人文精神,是文章的范本,也是引導學生立身的思想典范。教師要立足課堂,研讀教材,合理開發(fā)課程資源,把人文精神滲透在字詞教學中,使課堂煥發(fā)出人性之美。如教學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上冊《一棵紫丁香》一課時,對第三段中“疲倦”一詞的教學片段:
師:你有沒有問過自己,為什么“?!笔遣∽诸^,“倦”是單人旁?
生1:因“疲倦”是人們十分勞累的感覺,所以“倦”是單人旁。
生2:人感到“疲倦”時精力不足,好像生病一樣,所以“?!笔遣∽诸^。
師:你看到過誰很疲倦?
生1:在一個炎熱的傍晚,我媽媽從戶外勞動回來,渾身的汗水濕透了衣服,人坐在椅子上精神不振,連說話的聲音也很小。(師:哦,這就是“疲倦”!媽媽因勞累而“疲倦”?。?/p>
生2:羅老師一天到晚給我們上課,一直上到下午第三節(jié),他的嗓子都啞了,人顯得十分疲倦。
生3:運動會上,同學們跑完1000米后,氣喘吁吁地躺在草地上,顯得十分疲倦。
師:勞累而緊張地工作,許多人都會感到很疲倦,你有什么辦法幫助他們消除疲倦呢?
生1:我倒杯糖水給媽媽喝,再給媽媽捶捶背。
生2:我會給老師搬一把椅子,對羅老師說:“老師,為了我們,您太辛苦了,請您坐下歇息歇息吧!”
師:同學們,你們真懂事,知道如何去孝敬父母,知道如何去感恩老師。你們的孝敬、你們的感恩、你們的善舉,你的父母、你的老師,一定會很快地消除疲倦。那課文中的小朋友也請來綠葉為老師唱歌呢!一起讀讀課文第三段吧!
當“疲倦”被賦予人文性的時候,學生不但理解了“疲倦”這個詞的意義、寫法,還感悟到“疲倦”豐富的內(nèi)涵,既陶冶了學生的人文精神,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教學中滲透人文素養(yǎng)教育還可以體現(xiàn)在導語中、分析人物形象中、欣賞插圖等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根據(jù)教材特點,挖掘教育元素,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地讓學生的人文性在滲透、浸染、感悟中得到升華。
二、緣文悟道,滲透思想教育
教師要結(jié)合語文學科的特點,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素材,適時滲透,通過凸顯人物形象,渲染情感元素,引導學生緣文悟道,因道解文,進入文本中的情感世界,感悟人物思想的光輝,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情操和完美的人格。如教學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下冊《將相和》一文中“有一天,藺相如坐車出去,遠遠看見……到藺相如門上請罪”這一部分時,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換位思考,把自己設想成藺相如,想一想職位比廉頗高的藺相如為什么處處退讓回避?假如你是藺相如會怎么想?讓學生理解將相和,國則安;將相不和,國則危。從而感悟到藺相如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胸懷寬廣,團結(jié)合作的好品質(zhì)。培養(yǎng)學生能容人之短,相互諒解,不斤斤計較,愉快地接納他人的良好心態(tài)。教育學生在與人相處時,不以己之長比他人之短,不嫉妒、不猜疑、不無事生非,要與他人和睦相處;懂得在一個集體里,要學會心理相容,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才能形成團結(jié)有力的團隊的道理。讓學生在理解感悟人物形象的同時,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三、誦讀文本,滲透情感教育
引導學生誦讀情文并茂、文質(zhì)兼美的課文,能使學生很好地體驗祖國語言文字的音韻美,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思想感情的理解,使學生的心靈受到熏陶,有效地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如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下冊《再見了,親人》一文,語言優(yōu)美,感情十分充沛,作者有意識地在陳述的語氣中,較多地運用了祈使句、感嘆句,以及設問、反問等句式,表達了贊美、感激、關切、崇敬等感情內(nèi)容,字里行間洋溢著中朝兩國人民的深情厚誼。為了讓學生體會中朝人民這種“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情感,教師通過指導學生朗讀重點句,在反復的朗讀中誘發(fā)情感,與文本、與作者、與編者及文本中的人物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體會到中朝人民的友誼比山高,比海深,是鮮血凝結(jié)的友誼。教師緊扣課題“再見了,親人”進行誦讀訓練:
師:再見了,親人!再見了,大娘!
生:是您帶著全村婦女,頂著打糕,冒著炮火,穿過硝煙,送到陣地上來給我們吃。
生:是您丟下自己的小孫孫,把傷員背進了防空洞,您再回去搶救小孫孫的時候,房子已經(jīng)炸平了。
師:再見了,小金花。
生:“小金花,不要哭了,擦干眼淚,再給我們唱個《搗米謠》吧!怎么?心里難過,唱不出來?你一向是個剛強的孩子啊!”
師:再見了,大嫂!
生:請回去吧!您架著雙拐,已經(jīng)送了幾十里,就是您一步不送,我們只要想起您的雙拐,也永遠不會忘懷您對我們的深情厚誼。
師:再見了,親人!
生:我們的心永遠跟你們在一起!
……
通過反復誦讀,學生的情感不斷升華,對朝鮮人民的感激、贊嘆、留戀、惜別等深情厚誼油然而生,美好善良的情感種子深深地扎根在學生的心中。
四、讀寫結(jié)合,滲透品格教育
讀寫結(jié)合是學習運用語言文字的重要手段。在閱讀教學的實踐中,讓學生寫批注、寫體會、談感想,使學生在運用語言文字的同時,心靈得到凈化,情感得到陶冶,品格得以形成。如教學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上冊《落花生》一課時,教師通過讀、思、議等訓練,讓學生入情入境,從花生的特點領悟“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讓學生寫寫批注,說說體會,在交流互動中深化對課文的理解,在感悟中促進品格的形成。又如,教學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下冊《跳水》一課時,教師這樣總結(jié):
師:讀了課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生1:課文中的小孩因為太任性才闖出了大禍,所以我明白了不能太任性的道理。我也很任性,以后會改的。
生2:開玩笑要有分寸,開過分了,就會惹出亂子的。
生3:因為風平浪靜,水手們才到甲板上來尋開心。所以,麻痹大意就會出亂子。
生4:是船長的機智果敢才救了孩子,我要向他學習。
生5:我體會到了“人在緊急關頭要沉著冷靜,才能轉(zhuǎn)危為安”的道理。
師:老師祝賀你們通過學習課文明白了這么多道理,請大家寫一篇讀后感,聯(lián)系生活實際來談自己的感受和體會。
教師通過引導,讓學生用個性化語言闡述自己心靈深處的價值構(gòu)想,使語言與精神品格同構(gòu)共生,在讀寫結(jié)合的過程中滲透了思想品德教育。
責任編輯:王天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