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燕
新教材譯林版小學《英語》中Story time 是教材的核心板塊,在教學中,老師應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故事中,掌握語言知識,發(fā)展語言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語與他人交流的能力,促進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從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一、緊扣教材內容,鋪墊故事主題,激發(fā)英語學習興趣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情緒的力量往往構成教學過程中最微妙最有意義的因素。”在教學中,我們可以設計一些能調動學生興趣的活動,來激發(fā)學生傾聽“故事”的興趣。
1.精選熱身歌謠,契合故事主題。課前說唱英語歌曲,能使學生快速投身英語學習,提高學習效率。除了教材中配套的Song time和Rhyme time,老師可以搜索貼合教學主題的原版歌謠,讓學生在說唱之余既明晰了本課的教學內容,亦感受到了英語語言之美。
例如四下Unit 3 My day 的教學重點之一是時間的正確表達,因此,在課前的熱身環(huán)節(jié),我挑選了歌曲Whats the time,該歌謠節(jié)奏簡單,朗朗上口,學生情不自禁地就跟著一起說了,圖文并茂的歌謠讓學生充分地理解了時間的英語表達。
2.師生自由交談,巧妙引出主題。Free talk是英語課堂中的一項常規(guī)活動,目的是為了建立課堂秩序,引入正式教學。通過Free talk能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為新課的教學做好鋪墊,讓學生更輕松地接受新內容。
例如,在教學四下Unit 3 My day 時,我是這樣與學生進行熱身談話的:
T: Guess, what do I usually do?
S1: I think you usually play table tennis.
T: Yes.
S2: Linda, I think you usually watch TV.
T: Yes.I usually watch TV in the evening.…
我利用自身的資源,讓學生根據一些老師提供的信息作為對話的切入口,自然的引出談話內容,真實有效地消除了師生間的距離,同時也快速的點明了本課的主題。
二、挖掘教材內涵,理解故事內容,提升英語運用能力
譯林版新教材中的Story time主要以故事為線索,將詞匯、句型融入故事中,促使學生在故事情境中學習詞句,同時又給學生以完整的語言概念。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故事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感知體驗、理解運用語言,初步形成用英語與他人交流的能力,促進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例如三下 Unit 4 Wheres the bird的Story time是通過一只飛入教室的小鳥引起了課本中人物的對話。我在參加省“藍天杯”英語會課比賽時設計了如下教學環(huán)節(jié):
環(huán)節(jié)一:拋出問題,制造懸念,預測故事內容
(PPT 小鳥在教室里飛并突然消失)
T: Look, where is the bird?
S1: Maybe its on the blackboard.
S2: Maybe its in the desk.…
教師拋出問題,引導學生對即將學習的故事進行預測,促使學生對未知的文本充滿了好奇,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期待心理。對學生的預測結果,老師要及時捕捉信息進行板書,讓學生對“方位介詞”有所感知。
環(huán)節(jié)二:整體理解,捕捉資源,驗證故事內容
T: Wheres the bird in the story? Lets watch the cartoon.
Wheres the bird?
S1: Its under the desk.
S2: Its behind the door.…
學生在滿心期待中走進了故事,通過觀看卡通,引導學生在整體理解故事的基礎上能捕捉出關鍵信息,從而對故事中涉及的多個地點有初步的感知,并驗證之前的預測。
環(huán)節(jié)三:感悟詞句,展開教學,激活學生思維
T: The bird in the classroom flies to the desk, the chair and the door.But can you see the bird here?
S: No.
T: Ill tell you.Here the bird is on the chair, under the desk, behind the door now, in the desk.
對于故事中的新詞理解,很多教師喜歡在進入故事前就教學,以便在故事學習中掃清障礙,殊不知,這樣的學習對于語言學習來說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我們完全可以引導學生在故事情境中來感悟、理解新詞句并學以致用。
三、突破教材局限,推測故事發(fā)展,培養(yǎng)英語思維能力
在Story time的教學中,教師有必要讓學生對故事文本進行體察,挖掘故事文本的價值,有針對性地開掘學生的想象空間,喚醒學生的言語欲求。
例如一位教師教三下 Unit7 On the farm在故事結尾時,引導學生想象:What other animals or fruit can you see on the farm?學生根據故事內容并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作出合理的想象:I can see some hens.I can see some mango trees.……這里教師一個簡單的小問題就打開了學生的思路,激發(fā)了學生語言表達的自主性,更讓學生體驗到了生活之美。
借助故事情景的想象和創(chuàng)編,激發(fā)了學生的表達欲望,誘發(fā)了學生用英語思維的積極性,盡管學生的表達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但是那些充滿靈性的語言散發(fā)著智慧的芳香,折射出思維的光芒,故事內容亦由此得到升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