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增烈
有人吃了并不多的油膩食物就拉肚子(腹瀉),這是怎么回事?搞清這個問題必須先從油膩食物的消化、吸收談起。
油膩食物是指脂類含量高的食品,原因可以是食物本身脂類含量就高,如肥腸、肥肉等,也可能是烹調方法如油煎、油炸“加成”的,“過油肉”之類無疑兩者兼而有之。
脂類包括中性脂肪(甘油三酯)、膽固醇與磷脂。一般油膩食物主要是指前二者,特別是甘油三酯含量高的食物。脂類是人體不可少的營養(yǎng)素之一,它不但供給身體能量,還是構成細胞、組織不可或缺的原料,也能提供脂溶性維生素,但是要在體內發(fā)揮這些重要作用,首先要被腸道消化、吸收。
脂類消化是臺
復雜的“戲”
參與脂類消化、吸收的“角色”有:胰腺與小腸的脂肪酶類、膽汁中的膽酸鹽,而胰腺與膽汁分泌碳酸氫鹽形成的堿性環(huán)境,也是不可少的環(huán)境條件。
以中性脂肪為例,首先要被膽汁中的膽酸鹽、卵磷脂等乳化成極細的微滴,脂肪的表面積因而擴大許多倍,就能與消化酶等充分接觸。在膽酸鹽等催化下,脂肪酶活力大增,將甘油三酯分解為甘油和脂肪酸,后者再一次與膽酸鹽、膽固醇結合成水溶性的微膠粒,才能被吸收進入小腸上皮細胞內,消化、吸收全過程才算完成。一會兒分,一會兒合,您看消化脂肪這臺戲復雜不復雜?
脂類消化的“主角”
膽汁:由膽囊經膽管排入小腸,膽囊炎、膽管炎、膽石癥、膽囊手術后的患者,不但膽汁成分發(fā)生了變化,而且膽汁引流常有不暢,都會影響其消化、吸收脂肪。
肝臟:膽囊存儲、排泄膽汁,肝臟是唯一制造膽汁的臟器,因此,各種急慢性肝炎、肝硬化、重度脂肪肝、肝癌患者,都會使膽汁的質和量發(fā)生改變,從而影響脂肪的消化、吸收,這就是為什么肝病患者多有厭油膩的癥狀,甚至是最早的癥狀。
胰腺酶類:胰腺細胞分泌的胰脂肪酶類包括數種消化脂肪的酶。一旦胰腺發(fā)生病變如胰腺炎,特別是慢性胰腺炎、胰腺癌時,因酶類不足,影響脂肪的消化、吸收而出現腹瀉。長期嗜酒者進食油膩食物后容易出現腹瀉,可能的原因就是酒精引起的慢性胰腺炎。
“戲臺”小腸很重要
“主角們”有問題,戲固然唱不成,但戲臺沒搭好,戲也不能演出?!皯蚺_”就是小腸,特別是小腸黏膜的功能。
小腸功能,特別是上段小腸黏膜是脂肪消化吸收的唯一場所。一旦小腸發(fā)生病變如炎癥、血液(淋巴液)循環(huán)障礙、腫瘤、細菌過度繁殖等疾病,甚至小腸蠕動過快,來不及進行充分消化、吸收,如腸易激綜合征(IBS)、甲狀腺功能亢進等,也會出現腹瀉。
在實際病例中,發(fā)生的因素常常不是單一的,而是綜合性的。因為上述種種病因,沒有被消化、吸收的脂肪到達大腸后,被大腸內細菌分解,產生影響健康的有害物質,或者刺激大腸蠕動,出現腹瀉,此時的大便往往呈稀粥樣,色淡發(fā)亮,漂浮在水面上,稱為“脂肪瀉”。
經過前面的一說,您就清楚了,如果一吃油膩食物就拉肚子,應該到醫(yī)院檢查,看問題出在哪里,然后針對性治療。
在日常生活中,即便是健康人,一次進食太多的高脂肪食物,超過了胃腸消化、吸收的能力,也可出現腹瀉,但這種腹瀉原因自己清楚,持續(xù)時間短暫,也就是那么1~2次,并沒有其他癥狀,這種情況無須緊張,只要把嘴管好就行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