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時期的發(fā)展,我國教育不斷地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不斷地培養(yǎng)自身的獨立管理能力。徹底改變以往的傳統教學模式,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去改變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促使學生于課堂教育中處于中心地位,而教師處于領導者、指引者,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和掌握知識內容。所以,于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需實施有效地教學模式,進一步促使學生更好地進行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創(chuàng)新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據調查發(fā)現,許多初中學校仍然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語文課堂采取的教學方法仍以教師為主要講述者,學生處于被動地位,接受著“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這極不利于主動習慣的培養(yǎng)。雖然少部分院校已推行全新的教學模式,但實行的力度不足,學生無法真正地理解和運用。隨著現代化發(fā)展進程的加快,社會對人才提出了更為嚴格的需求,初中語文作為基礎學科之一,為滿足社會的需求,需不斷地培養(yǎng)和鍛造一批批現代化優(yōu)秀人才。
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管理意識、習慣和能力,重中之重是教會學生學會自主學習。這需創(chuàng)造更多的情境模式,給予學生更多的新鮮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當中,有更多的機會展示自我,反思和提高自己,已進行學習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建立。例如:針對柳宗元的《小石潭記》教學時,教師可讓學生先以前預習,并想象自己心目中的小石潭,而老師于課堂教學當中,可進行創(chuàng)設情境,播放具有清澈流水聲的詩詞朗讀,讓學生閉上眼睛仔細去聆聽課文,最后讓邀請學生提出自己最喜歡的詞句,并利用優(yōu)美的語言說出喜歡的原因。通過預習——思考——聆聽——分析——反思這一學習管理過程,老師不斷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能擴寬學生的知識面,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教師常以“權威者”的身份去教授學生,對于學生提出的質疑或者意見,教師時常會忽略掉,該嚴重挫傷了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建立,因此,需營造一個良好而又輕松的民主學習氛圍,讓學生暢所欲言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教師進而實施指導和深入。于問題討論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應該以商量和論證的方式,共同探討答案,老師需根據教材大綱實際、學生實際和社會實際,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建議和意見,于未論證的情況下,不可輕易否決學生的想法和思維。在教學過程中教學可創(chuàng)造趣味性教學,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還能發(fā)揮學生的學習熱情,進而促使學生能夠主動和積極地參與到教學當中,指導學生制定合理的自主學習的計劃,探索適合自己的的方法,提升自己的學習效率。
學生于學習的自我管理過程中,會掌握基礎知識和內容,同時也會產生疑慮,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所掌握的的基礎知識以及自己的疑問很快忘卻,這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果和效率。為了防止學生該種情況的出現,教師需指導學生如何做筆記,善于“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養(yǎng)成良好的反思習慣,提升自己的評價能力和效率。例如:魯迅的《孔乙己》學習過程中,教導學生將陌生的詞語標出,以及用特殊的符號將自己喜歡的詞句標出,讓學生慢慢體會其中的意義,然后老師可適量提出深入學習的內容,如:表現手法、修辭手法、中心思想、結構安排和拓展聯想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學生了解文章的各項內容之后,需實施進一步的知識內容總結,于中心思想的基礎上,自己根據老師所提供的總結方法進行分析,探究一種適合自己的總結方法,并靈活性地運用到各種文章閱讀當中,不斷地加深自己對文章的了解和熟悉程度,方便之后的記憶,促使在以后的學習運用當中能夠熟能生巧,提升自己的學習適應能力。
學生能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大膽地質疑,合作地解疑,合理的自我反思;教師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自主管理的內在動力,創(chuàng)造條件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逐步學會自我管理。教學相長,才能更好地為新世紀培養(yǎng)會學習、會思考、會創(chuàng)造的合格人才。
王濟英,教師,現居江蘇贛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