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雄 王俊 江杏英
[摘要] 目的 探討分析16排螺旋CTA和DSA在腎動脈狹窄的臨床價值。方法 收集在腹部多期增強掃描及腎動脈CTA掃描發(fā)現(xiàn)有腎動脈狹窄的患者157例,其中有31例同時進行了DSA檢查,將兩者結(jié)果進行對照,計算出CTA的臨床符合率。結(jié)果 16排螺旋CTA和DSA在評估腎動脈狹窄結(jié)果基本一致,為100%。結(jié)論 多層螺旋CTA可作為腎動脈狹窄患者的篩選檢查。
[關(guān)鍵詞] 腎動脈狹窄;體層攝影術(shù);X線計算機;血管造影術(shù);數(shù)字減影
[中圖分類號] R69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03(a)-0012-02
多層螺旋CT掃描快、層厚薄,獲取的影像具有較高的時間和空間分辨率,能夠進行真正的各向同性三維重建,正日趨成為無創(chuàng)性血管造影的主要手段,與傳統(tǒng)的DSA互為補充[1]。該研究總結(jié)該院2010年1月—2013年3月期間使用16排螺旋CT進行腎動脈CTA檢查的結(jié)果并與DSA進行對比分析,旨在探討其臨床應用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該院在行腹部多期增強掃描及腎動脈CTA掃描發(fā)現(xiàn)有腎動脈狹窄的患者157例,男98例,女69例,年齡24~83歲,平均52歲,其中有31例進行了DSA檢查確診。
1.2 CT檢查
使用GE16排Brightspeed螺旋CT,使用螺旋CT為掃描條件:120 kV,250~300 Ma,增強掃描采用JL-100C型雙筒注射器,對比劑為碘海醇(300 mI/mL),自肘前靜脈注入,劑量為75~100 mL,注射流率為3.5~4 mL/s,然后以相同流率注射生理鹽水30 mL,掃描范圍從膈肌至雙腎下緣,腎動脈CTA采用造影劑追蹤技術(shù),選擇腎上極層面主動脈探測造影劑CT值,當CT值達120 Hu時啟動動脈期掃描,而多期增強的病人則注射造影劑后27 s開始動脈期掃描,然后再行門脈期、延遲期掃描。將所獲得的增強原創(chuàng)數(shù)據(jù)傳至ADW4.4工作站進行重建,進行MIP、VR、MPR等后處理技術(shù),同時結(jié)合原創(chuàng)橫斷面圖像進行綜合分析。
1.3 DSA檢查
使用DigitalDiagnost血管機共對31例患者行腎動脈DSA檢查,將cobra導管超選擇性插管至腎動脈開口處,以6 mL/s的流率注射非離子對比劑8 mL采集成像,測量腎動脈的狹窄程度。
1.4 影像評價及統(tǒng)計方法
由2位有經(jīng)驗豐富的高年資放射科醫(yī)師對CT及DSA資料進行雙盲法閱片分析,用SPSS20.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進行χ2檢驗。
1.5 診斷標準
局部性狹窄,以最窄處管徑與近端血管管徑相比較,如狹窄段位于起始部則與遠端正常管徑相比較。狹窄率以正常腎血管直徑的百分比表示。評估標準分為<50%、51%~75%、>75%,3個檔次。
2 結(jié)果
本組病例均獲得滿意的腎動脈CTA軸位圖像及三維重建圖像,清晰地顯示腎動脈的數(shù)目、正常解剖及變異,腎動脈主干及分支結(jié)構(gòu)形態(tài)、鈣化、狹窄程度(圖1~3),所獲圖像均能滿足臨床需要,31例DSA檢查,腎動脈顯示清晰(圖4),圖像滿意,沒有因為移位或?qū)Ρ葎┎蛔愣绊懹^察,均能達到診斷及臨床要求。157例經(jīng)CTA檢查測量評估的腎動脈狹窄結(jié)果為:狹窄程度<50%者108例,狹窄程度在51%~75%者39例,狹窄程度>75% 10例。雙側(cè)腎動脈均有狹窄者為 49例,狹窄主要位于起始部。31例同時進行DSA檢查,其中7例雙腎動脈狹窄,共有38支血管狹窄,見表1。
3 討論
以往對腎動脈狹窄的診斷主要依靠DSA,由于血管造影可以準確地發(fā)現(xiàn)血管狹窄并對其程度作出判斷,可以同時作出相應的介入治療,一直作為診斷血管狹窄的金標準。但它有創(chuàng)傷性,費用高,同時對高齡患者有一定的危險性,只能顯示血管本身影像,不能得到血管以外周圍組織器官的信息、不能區(qū)分狹窄是鈣化或斑塊所致,其次,DSA顯示的腎動脈由于是逆行充盈,有時會低估狹窄的程度,因此腎動脈造影不宜作為篩選檢查方法[1]。多層螺旋CT腎動脈CTA不僅能直接顯示腎動脈局限或全程狹窄,局限性狹窄后擴張,而且能顯示血管鈣化斑塊和軟斑塊(圖3),利用豐富的軟件技術(shù)可以多方位地觀察血管及血管周圍情況[1-4]。該組有 87例患者106支血管發(fā)現(xiàn)鈣化斑塊,能清晰地顯示軟斑塊的長度、形態(tài)、范圍以及與鄰近管壁的關(guān)系,而DSA檢查時鈣化斑塊不顯影(圖4)。
該組將腎動脈CTA檢查結(jié)果以DSA為金標準與進行對照,結(jié)果基本一致,有2支血管狹窄程度在51%~75%,由于腎動脈較迂曲,測量不準確,結(jié)果為狹窄45%,<50%。因此,狹窄為50%左右時要注意觀察,特別是迂曲、有斑塊。狹窄程度>75%;兩者的符合率為100%。結(jié)果與文獻報道相一致[2~4]。
該組157例有71例沒有高血壓臨床表現(xiàn),在行腹部多期增強檢查時發(fā)現(xiàn)有腎動脈狹窄,即做腎動脈的血管成像,提示臨床及患者。除了發(fā)現(xiàn)腎動脈動脈粥硬化外,還發(fā)現(xiàn)腹主動脈、腸系膜等動脈粥硬化,腎動脈的正常解剖及變異,動脈瘤等血管的異常情況,以及掃描視野腎上腺,腎臟、肝臟等臟器病變。因此結(jié)合平掃及增強的橫斷圖像能充分顯示掃描視野內(nèi)臟器的病變及血管的異常。腎動脈的變異的發(fā)現(xiàn)在泌尿外科有重要意義[5~7]。
多層螺旋CT血管成像技術(shù)屬于無創(chuàng)傷性,對病人要求不高,僅需外周靜脈注射非離子型造影劑,掃描過程時間短,操作簡單;病人痛苦小,等候時間短,不需住院觀察,檢查完成利用后處理軟件可以清晰顯示血管管腔及血管壁鈣化、血栓情況,便于測量血管狹窄程度及發(fā)現(xiàn)軟斑塊,有助于臨床的治療,特別是介入治療前對腎動脈狹窄的評估、狹窄血管長度的測量以及術(shù)后的評價,因此多層螺旋CTA可作為腎動脈狹窄的篩選檢查。
[參考文獻]
[1] 王建軍,馬大慶.MSCTA與DSA對動脈粥樣硬化性腎動脈狹窄的臨床應用[J].放射學實踐,2008,23(9):1049-1051.
[2] 陳燕浩,金朝林,張樹桐,等.64層螺旋CT的CTA和DSA在腎動脈狹窄研究中的應用[J].放射學實踐,2008,23(4):414-416.
[3] 張婷,溫運雄,王廣,等.16排螺旋CT對腎動脈狹窄診斷的臨床應用[J].罕少疾病雜志,2010,17(3):48-50.
[4] 李敬哲.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術(shù)在腎血管疾病方面的臨床應用[J].實用醫(yī)技雜志,2013,20(7):741-742.
[5] 龍德云,陳國軍,陳和平,等.64層螺旋CT血管成像腎動脈變異分析[J].臨床放射雜志,2010,29(7):929-933.
[6] 陳振東,付峰,朱海東,等.16層螺旋CT血管成像對副腎動脈的顯示分析及臨床意義[J].實用放射學雜志,2011,27(5):726-728.
[7] 葛高華,徐益明,黃偉,等.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評價腎動脈變異[J].現(xiàn)代泌尿外科雜志,20121,7(1):36-38.
(收稿日期:2013-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