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源
(福建省清流國有林場,福建 清流365300)
毛竹是一種在我國種植面積大、分布廣,兼具經(jīng)濟價值與美學價值的剛竹屬植物。我國是毛竹的故鄉(xiāng),從秦嶺、漢水流域到長江以南地區(qū),乃至兩廣地區(qū)、臺灣都有廣泛栽種,長江以南地區(qū)分布著占世界總量85%的毛竹。福建省氣候溫和濕潤,全年多雨,是我國毛竹種植重點產(chǎn)區(qū)。
福建省的毛竹林面積占全國的16.6%以上,擁有豐富的毛竹資源。但福建省的毛竹種植和經(jīng)營水平,同發(fā)達國家的技術相比,還有極大的差距。因此筆者結(jié)合自身工作經(jīng)驗,對毛竹的種植和管理技術進行分析介紹,并選擇試驗田,進行毛竹墾復、施肥的試驗結(jié)果對比,探索不同的墾復和施肥方法對毛竹的生長和經(jīng)濟收益的影響。
通常在初始種植的前5年時間內(nèi),毛竹地上部分生長較緩慢,有的甚至不生長,而是一直在向地下深扎自己的根系。第6年后,毛竹地上部分進入快速生長期,在毛竹出筍旺盛期,即清明前后大約15d的時間,毛竹以約90cm/d的速度快速長高,毛竹生長區(qū)范圍內(nèi)的植物生長受到較大影響。
經(jīng)過調(diào)查研究,對毛竹的生長、產(chǎn)量、收益有影響的因素很多,主要有立竹株數(shù)、胸徑、葉面積指數(shù)、整齊度等。這些因素之間相互影響,具有復雜的數(shù)學關系。結(jié)合筆者的培育經(jīng)驗,認為要取得毛竹的最大生長量和收益,墾復和施肥的方法至關重要。
在培育毛竹林之前,應提前對選擇地區(qū)進行清理,將雜草、爛葉以及其它無關垃圾進行全面清理,清理工作一般選擇在每年的6~7月份進行,清理得到的小型枯枝雜草可以將其埋入林地內(nèi),經(jīng)過腐爛來重新肥田。
11月份,進入植物的休眠期后,應對毛竹種植地進行深翻。深翻的方法為:首先清理掉雜草、枯葉和無關雜物,然后由下坡向上坡來開始全面的深翻,進行深翻墾復時,應盡量將可以重新肥田的雜草等物質(zhì)翻壓入土中,對一般平緩山地,翻土深入約為20~30cm,一邊翻土一邊丟棄石塊等雜物,并去除老死的竹蔸,竹鞭、樹頭等。對坡度較大的山地,可以采取帶狀深翻或塊狀深翻,翻土深度達到10~20cm即可,防止水土流失。
對已經(jīng)成熟的毛竹林,清理和去雜物的工作一般每年進行一次,而對竹林進行的全面墾復則間隔4~5年1次。
毛竹適宜生長在海拔400~800m的丘陵和低山山麓,性喜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同時,毛竹對土壤的要求也比一般植物要高,需要比較充沛的降水和濕度條件,又不能長期生長在積水淹沒下,需要排水和透氣性良好的酸性土壤或砂質(zhì)土壤。基于此,對毛竹的施肥工作應該結(jié)合竹林的實際情況,既能夠保證毛竹正常生長的需要,又不可濫施、多施水,避免傷害毛竹的根系。
正常來說,毛竹應一年施肥4次。第1次施肥選擇2月份左右,毛竹的竹筍生長時,施加速效肥,加速春筍的生長,所選用肥料主要為尿素,用量為375kg/hm2;第2次施肥選擇5~6月份,即春筍被挖完后,繼續(xù)施肥,促進留養(yǎng)新竹的抽枝展葉,所選用肥料仍為尿素,用量為375kg/hm2,此次施肥可以和除草同時進行,除草后進行施肥,并用土壤及時覆蓋;第3次施肥選擇9月份,促進鞭根的發(fā)芽和孕筍,肥料選用復合肥,用量為225kg/hm2;第4次施肥選擇12月份,用來促進毛竹的發(fā)筍,肥料選用牛糞等有機肥,用量為7500kg/hm2。
墾復與施肥僅是毛竹豐產(chǎn)措施中較為重要的兩項,毛竹的豐產(chǎn)還需要與護筍養(yǎng)竹、疏筍育竹、合理采伐、保持合理立竹結(jié)構(gòu)等綜合措施相結(jié)合。
為了對不同墾復、施肥處理對毛竹生長和收益的影響進行研究,進而確定合理的毛竹撫育和管理措施,為毛竹的集約經(jīng)營提供參考,提高毛竹林的收益,筆者選擇試驗地塊,對不同墾復和施肥方法對毛竹生長和收益的影響開展研究。
選擇在福建省清流國有林場25林班03大班09小班,海拔330~550m的緩坡地,坡度13°~22°,土壤為紅壤,是適宜毛竹生長的較佳地區(qū)。在該小班設置A、B、C、D、E、F共6個地塊,每個地塊25.82m×25.82m,進行不同墾復和施肥方法配置。具體如下:地段A:進行全墾深翻,全面深翻的深度大于30cm,施加復合肥750kg/hm2。地段B:進行全墾深翻,全面深翻的深度大于30cm,施加復合肥375kg/hm2。地段C:進行全墾淺鋤,全面淺鋤的深度小于10cm,施加復合肥750kg/hm2。地段D:進行全墾淺鋤,全面淺鋤的深度小于10cm,施加復合肥375kg/hm2。地段E:僅進行全面劈草和清雜工作,而不進行翻土和施肥。地段F:劈草、清雜、翻土、施肥工作均不進行。
對上述6個地段的墾復和施肥工作每年進行1次,冬季進行疏伐,對立竹度和均勻度進行適量調(diào)整,獲得合理的齡級結(jié)構(gòu)。經(jīng)過毛竹的一個生長周期后,調(diào)查這6個地段的出筍樹、成竹株數(shù)、新竹胸徑。具體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墾復和施肥方法對竹林生長特性的影響統(tǒng)計
從上表1可見,采取了墾復和施肥措施的A、B、C、D標準地的平均出筍數(shù)均大于沒有采取墾復和施肥措施的E、F標準地;平均成竹株數(shù)為A>B>C>D>E>F,平均成竹率A<B<C<D<E<F,可見新竹的成竹株數(shù)與成竹率幾乎呈反比例關系;采取了墾復和施肥措施的A、B、C、D標準地的新竹平均胸徑均大于沒有采取墾復和施肥措施的E、F標準地。新竹平均胸徑為A>B>C>D>E>F。
對6個地段,不同種植方式的毛竹林進行對比,在長筍的季節(jié),將過密或過小等沒有希望長成的筍挖除,并按照不同的處理標準地稱重,對林地新增的竹子,其重量按同等胸徑的標準竹來換算,并結(jié)合市場價格,扣除工錢、肥料等成本投入,對不同墾復、施肥處理標準地毛竹林純收入進行估算,結(jié)果列于表2。
表2 不同墾復和施肥方法對竹林純收入的影響估算
從表2可以看出,不同墾復、施肥處理條件下,毛竹林的純收入也存在顯著的差異,經(jīng)過墾復和施肥處理的A、B、C、D的標準地的純收入均大于不經(jīng)過墾復和施肥處理的E、F標準地的純收入。純收入估算結(jié)果按照從大到小順序,依次為A>B>C>D>E>F。
其中,進行全墾深翻、全面深翻的深度大于30cm、施加復合肥750的A標準地的純收入最高,達到了1.18萬元/,分別比 B、C、D、E、F高出3.5%、37.2%、38.8%、126.9%、151.1%。由此可得,經(jīng)過全墾深翻和施肥的毛竹地,其收益最高。
作為中國分布最廣的竹類,毛竹集材用、實用、觀賞、環(huán)保等功用于一體,是不可多得的優(yōu)良植物。本文結(jié)合筆者自身工作經(jīng)驗,介紹了的毛竹墾復和施肥方法,并通過具體實踐和數(shù)據(jù)對比分析認為,對毛竹的不同墾復和施肥處理對毛竹生長和收益的影響很大,為了提高毛竹林經(jīng)營效益,應當加強毛竹林的墾復和施肥工作。今后,筆者將在不同肥料種類及不同施肥量進行更深入的實踐和研究,以期對毛竹種植事業(yè)作出有益貢獻。
[1]姜曉裝,姜曉武,毛新琳,等.毛竹新型生態(tài)施肥技術——毛竹竹腔施肥[J].湖北林業(yè)科技,2007(6).
[2]張勇江,魯順保,汪 峻,等.施肥對毛竹林地土壤養(yǎng)分和地上生物量的影響[J].江西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11(3).
[3]黃大勇,劉達峰.毛竹豐產(chǎn)林培育[J].廣西林業(yè),2011(10).
[4]孟 勇,艾文勝,漆良華,等.毛竹施肥技術研究現(xiàn)狀與探討[J].世界竹藤通訊,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