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建紅
精神分裂癥主要表現(xiàn)為思維障礙,并有認知、情感、意志行為的障礙及不協(xié)調[1]。絕大多數(shù)患者需終身用藥維持治療[2]?;謴推诰穹至寻Y的特征是:患者經(jīng)過系統(tǒng)的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后,病情緩解,逐步向健康方向發(fā)展[3]。雖然他們的自知力已恢復,但其心理活動是復雜而矛盾的,容易產(chǎn)生抑郁、焦慮等負性心理[4-5],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回歸社會和完全康復造成影響。對此,筆者將健康信念模式教育應用于臨床,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開展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11月本科入住的患者80例。入組條件:(1)符合《中國精神障礙診斷標準》中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6];(2)入院時沒有焦慮、抑郁的臨床癥狀,自知力恢復后逐漸出現(xiàn)焦慮、情緒低落的臨床表現(xiàn),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41分、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40分[7];(3)能與工作人員正常交流,會用普通語言正確表達內心的感受;(4)征得患者和監(jiān)護人的同意,簽署知情同意書。將符合以上標準的患者80例,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40例,其中,因患者自動提前出院,對照組脫落2例,試驗組脫落1例,實際完成77例。兩組患者在文化程度、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上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兩組患者均給予精神分裂癥護理常規(guī)中的健康教育,由責任護士在患者所住的病房,每日給予集體健康教育一次,每次30 min,講解內容以醫(yī)院制定的健康教育叢書為主,同時給予一般的心理護理。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試驗組患者由專職護士再給予針對性的健康信念模式教育。每周3~4次,每次30 min左右,連續(xù)8周。專職護士由具有主管護師資格的、經(jīng)過專門培訓的護士完成。健康信念模式就是以心理學為基礎,由需要動機理論、認知理論和價值期望理論綜合而成的,強調個體的主觀心理過程,即期望、思維、推理、信念等對行為的主導作用。健康信念模式主要包括3部分內容:一是個體的健康信念,即人對健康與疾病的看法,人對疾病的易感性、疾病的嚴重程度及預防措施的認知等;二是行動的線索或意向,是指人能否采取預防性措施的促進因素,即采取健康行為對個體的益處;三是影響及制約因素,是指影響及制約個體采取預防性行為或健康行為的因素,即采取健康行為遇到的障礙和困難[8],具體步驟如下:(1)教育前,先對主管負責的醫(yī)護人員進行培訓,明確系統(tǒng)的健康信念模式教育的目的、內容和方法;(2)仔細掌握患者病史、病前個性特征,贏得患者及家屬的相信,樹立正確的護患、醫(yī)患關系,根據(jù)教育對象的不同和本院實際情況,對患者現(xiàn)狀作全面評估,制定一對一的、有針對性的健康信念模式教育計劃和內容。(3)給患者講解恢復期精神分裂癥的基礎知識,臨床癥狀,讓患者清醒地認識到精神分裂癥同其他軀體疾病一樣,任何人都有可能患病,消除自卑和病恥感;同時還要讓患者認識到患病后,要積極治療,否則會使病情更加嚴重,對自身、家庭和社會都會造成危害。(4)讓患者了解有關自身疾病的主要表現(xiàn)、治療方法、抗精神病藥物名稱、常見不良反應及解決方式,使患者真正認識到維持用藥治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指導患者明確導致復發(fā)的危險因素、解決方式、預防方法,以及疾病預后等康復知識;掌握排解心理壓力的方法,指導患者將病情的復發(fā)與否和主動按時服藥聯(lián)系起來,讓患者真正領悟到積極配合治療的好處,從而增強患者的自我效能和服藥依從性。(5)調動家庭及社會支持,安排治療成功病例來現(xiàn)身說教,互相交流分享,以增強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對患者取得的進步及時作出肯定、表揚,使患者的健康信念得到強化和鞏固,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使患者的自我效能最大化。
1.2.2 評價方法 兩組患者于教育前、教育后分別給予自制遵醫(yī)行為統(tǒng)計表評定評分、GSES評分、SAS評分、SDS評分。自制遵醫(yī)行為量表共6項,全做到為好,4項以上為中,3項以下為差。GSES量表用于測試個體自我信念的樂觀程度及解決一系列生活要求的能力,評定個人遇到困難和挫折時的自信心。共10個項目,采用4級評分,總分范圍10~40分,把所有項目的得分之和除以10即為總量表分。得分越高自我效能水平越高。SAS用于評定患者的主觀感受。共20個條目,分4級。分值越高,表明焦慮癥狀越重。SDS也含20個條目,分4級。得分越高抑郁程度越重。該量表能有效地反映患者抑郁癥狀的嚴重程度。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 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教育前遵醫(yī)行為評定、SDS評分、SAS評分、GSES評分兩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教育后兩組SAS、SDS評分都明顯降低,GSES和遵醫(yī)行為評分都明顯增高,且試驗組變化更明顯(P<0.05)。見表1、表2、表3。
表1 兩組患者教育前后SAS、SDS評分比較(±s) 分
表1 兩組患者教育前后SAS、SDS評分比較(±s) 分
SDS評分組別 SAS評分教育前 教育后 教育前 教育后試驗組(n=39)43.15±6.32 34.75±6.09 44.08±6.55 35.15±6.11對照組(n=38)42.87±6.38 38.26±5.92 43.59±6.31 39.35±6.16 t值 18.855 22.322 P值 <0.05 <0.05
表2 兩組患者教育前后GSES比較(±s) 分
表2 兩組患者教育前后GSES比較(±s) 分
組別 教育前 教育后試驗組(n=39) 1.704±0.479 2.742±0.335對照組(n=38) 1.733±0.468 2.198±0.347 t值 13.219 P值 <0.05
表3 兩組患者教育前后遵醫(yī)行為比較 例(%)
精神分裂癥患者隨著藥物及心理治療,臨床癥狀逐漸減少或消失,自知力也在逐漸恢復。其中有部分患者在自知力恢復的過程中,漸漸產(chǎn)生抑郁、焦慮等負性心理,對患者完全治愈和正常的工作生活造成不利影響[9]。本研究針對這種狀況,對患者采用了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并根據(jù)實際情況,制定了個性化的健康信念模式教育。首先讓患者了解恢復期的負性情緒不但對住院治療的前期效果造成影響,還有可能加重精神癥狀及降低生活質量,甚至出現(xiàn)自殺等意外行為[10],對自身、家庭和社會都是嚴重危害;然后使他們堅信:只有采取相應的積極樂觀、健康向上、持之以恒的態(tài)度,才能克服在疾病恢復過程中和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的種種障礙;最后才能使他們充滿信心,在健康信念模式教育理論指導下,全面康復和回歸社會。
實踐證明:健康信念模式教育能有效地消除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負性情緒。對于幫助患者樹立積極正確的健康信念,增強戰(zhàn)勝疾病的的信心,充分發(fā)揮患者的自我效能,提高治療依從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李凌江.精神科護理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125.
[2]李強篤,李斌,張振峰,等. 萊蕪市精神分裂癥患者生存現(xiàn)狀調查[J].精神醫(yī)學雜志,2010,23(5):334-335.
[3]蔡端芳,龍賀,童顏,等,恢復期精神分裂癥的病恥感及影響因素研究[J].四川醫(yī)學,2011,33(5):805-807.
[4]魏秋菊,魏春香,楚平華.以自理為中心的團體教育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負性情緒的影響[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0,13(3):763.
[5]文斌,章秋明,李文華.結構式團體咨詢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改善作用[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6,20(11):762.
[6]WHO.ICD-10:精神與行為障礙[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3:70.
[7]張作記.行為醫(yī)學量表手冊[M].濟寧: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雜志社,2001:124-125,131-132,140-142,169-170.
[8]周更蘇.霍克巴姆健康信念模式在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07,21(1):49-50.
[9]郭全芳,張云紅.自知力教育對精神分裂癥患者負性情緒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10):949-952.
[10]馮義萍,張曉斌.精神分裂癥患者自殺與自知力的關系[J].四川精神衛(wèi)生,2005,18(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