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隱性知識轉移的影響因素分析

      2014-11-16 06:06:08
      關鍵詞:隱性影響

      姜 嵐

      (延安大學西安創(chuàng)新學院,陜西西安710100)

      隱性知識轉移的影響因素問題是知識管理領域的一個熱點問題。所謂隱性知識,是指高度個體化的、難以用語言、文字、符號等形式精確表達出來的知識,如個人的經(jīng)驗、直覺、感悟、訣竅等;所謂隱性知識的轉移,是指隱性知識從一個主體傳播和擴散到另一個主體的過程??v觀近些年來有關這方面的文獻,關于隱性知識轉移中影響因素問題的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觀點。然而,這方面的研究也還存在著不足,即對隱性知識轉移中影響因素的分析還缺乏較嚴密的系統(tǒng)性。針對這種情況,本文擬在現(xiàn)有文獻的基礎上,從隱性知識轉移過程的五個組成部分——隱性知識轉移主體、隱性知識轉移雙方間的關系、隱性知識自身、隱性知識轉移媒介和轉移環(huán)境著手依次進行探討,以期對隱性知識轉移中的影響因素予以較為系統(tǒng)的分析。

      一 隱性知識轉移主體中的影響因素

      隱性知識轉移主體(包括隱性知識傳授方和接受方)可以是一個個體,也可以是一個組織,他們中都包含有隱性知識轉移的影響因素。

      (一)隱性知識轉移個體中的影響因素

      1.心理因素

      這方面的內(nèi)容主要包括:(1)價值觀念。按照理性行為理論,一個人的行為是由其價值觀念所決定的。一個隱性知識擁有者如果把隱性知識轉移看作榮譽感、歸屬感和自我實現(xiàn)等高層次需求的滿足,這樣的價值追求會使他克服知識私有的心理,樂于進行隱性知識轉移;而如果以個人利益為價值追求,則會囿于自己的私利而對隱性知識轉移持消極態(tài)度。比如,一個手藝人如果感到把自己的訣竅傳授給別人是一種榮耀,他就樂于進行訣竅的傳授;而如果他感到把訣竅傳授給別人會丟掉自己的飯碗,則他就不會把這種訣竅傳授出去。(2)心理契約?!靶睦砥跫s是個體在雇傭關系背景下以許諾和信任為基礎形成的對雇傭雙方相互義務的一種理解和信念?!保?]在隱性知識轉移過程中,當這種心理契約得到強化時,會對隱性知識轉移產(chǎn)生正向影響,而當其被弱化時,則會對隱性知識轉移造成負向影響。比如,一個人受聘于朋友的公司任職,他心里形成的“為朋友盡義務”的許諾和信念,即是心理契約。這種心理契約會因朋友的理解和信任而強化,也會因朋友的抱怨和猜疑而弱化,前者會激發(fā)他為朋友公司貢獻隱性知識的積極性,而后者則會減弱他貢獻隱性知識的積極性。(3)心理所有權?!靶睦硭袡嗍侵競€人感覺目標或者目標的一部分是‘他們的’那種思想狀態(tài)。隱性知識擁有者如果對隱性知識心理所有權的感知越明顯,就越愿意對別人傳授他的知識,因為他感到知識傳授后所產(chǎn)生的效果,或者其中的一部分歸功于他這個知識的‘所有者’?!保?]比如,一位園藝師將自己的專有技能傳授給別人并使其獲得了果品良種,他會感到這項成果中包含的技能是屬于他的,這即是心理所有權。正是對這種心理所有權的感知,才使他產(chǎn)生了傳授技能的意愿,而且這種感知越強烈,傳授技能的意愿也越強烈。

      2.智力資本

      所謂智力資本,是指組織成員能為組織帶來競爭優(yōu)勢的一切知識與能力的總和。這其中,智力是人的先天素質(zhì)和后天教育的結果,它是獲取知識的基礎,而知識又是智力發(fā)展的源泉,兩者相輔相成,彼此促進。有研究表明,智力資本作為人的一種知識和能力的儲備,對于隱性知識轉移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智力資本越雄厚,這種推動作用越明顯,反之亦然。

      3.思維方式

      實踐表明,在認知活動中,偏重客體的外部聯(lián)系、強調(diào)感官的直接感受和體悟的經(jīng)驗型思維方式,雖有利于隱性知識的獲取,但不利于隱性知識的轉移,因為這種思維方式使隱性知識難以顯性化。比如,我國古代的思維方式即屬于這種經(jīng)驗型思維方式,它強調(diào)主體在感性經(jīng)驗基礎上的體悟,因而易于獲得隱性知識,古代眾多的科技發(fā)明都是這種隱性知識的結晶。但這些依賴感性體悟而不是理性分析所獲得的隱性知識,很難用語言、文字等方式予以表達也即難以顯性化,因而也就難于進行轉移。

      4.情緒

      知識轉移個體的情緒狀態(tài)對隱性知識的轉移有很大的影響。研究發(fā)現(xiàn),對隱性知識傳授者來說,“在積極情緒下,更容易出現(xiàn)利他行為,更愿意與他人合作和分享成果,從而有利于隱性知識的轉移;而在消極情緒下,則不愿意自我披露,從而不利于隱性知識的轉移”。[3-4]對隱性知識接受者來說,“在積極情緒下,會對外來知識產(chǎn)生敏感性和好奇心,從而提高隱性知識吸收的效率;而在消極情緒下,則會對外來知識產(chǎn)生‘知識倦怠’和‘知識麻痹’,從而降低隱性知識吸收的效率?!保?]關于這種情景,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屢見不鮮。在精神亢奮狀態(tài)下,人的情緒飽滿,樂于交際,從而也就易于顯露自己內(nèi)心的秘密;而在精神萎靡狀態(tài)下,則情緒低落,懶于交際,從而就會陷于自我封閉和倦怠狀態(tài)。

      (二)隱性知識轉移組織中的影響因素

      1.組織結構

      組織結構不同,對隱性知識轉移的影響不同。金字塔式的層級結構,限制了組織成員間的互動式交流,因而不利于隱性知識的轉移;而扁平式的組織結構,便于平等溝通,因而有利于隱性知識的轉移。比如,我國改革開放前的企業(yè),一般都是金字塔式的層級結構,這種組織結構層次繁多,等級森嚴,對企業(yè)員工間的交流造成了種種障礙,因而不利于隱性知識的轉移;而改革開放后的許多企業(yè),則是一種扁平式的組織結構,這種企業(yè)結構層次較少,等級關系淡化,為企業(yè)員工間的交流創(chuàng)造了條件,因而有利于隱性知識的轉移。

      2.管理模式

      管理模式不同,對隱性知識轉移的影響也不同?;谥贫鹊募瘷嗷芾砟J?,缺乏適應性和靈活性,難以調(diào)動隱性知識擁有者的積極性,因而不利于隱性知識的轉移。而基于信任的人性化管理模式,易于調(diào)動隱性知識擁有者的積極性,因而有利于隱性知識的轉移。比如,傳統(tǒng)的標準化管理模式,單純強調(diào)方法和形式的“強制”作用,使管理變成了支配人的強勢力量,從而傷害了人的積極性,自然不利于隱性知識的轉移;而現(xiàn)代的人性化管理模式,變剛性管理為柔性管理,從而調(diào)動了人的積極性,也就有利于隱性知識的轉移。

      3.成員組成

      有研究發(fā)現(xiàn),“組織成員的異質(zhì)性(組織成員在年齡、性別、種族、教育背景以及價值觀等方面的差別)對成員間的情感反應有消極影響。異質(zhì)性越高,成員間的交流障礙就越高,彼此之間就越不易合作”,[6],[7]從而也就越不利于隱性知識的轉移。關于這種情況,“代溝”現(xiàn)象即是一個很好的例證。一個組織中不同代也即不同年齡段的成員,社會經(jīng)歷不同,興趣愛好不同,沒有共同語言,很難進行交流,因而也就自然不利于彼此間隱性知識的轉移。

      二 隱性知識轉移雙方關系中的影響因素

      (一)關系強度

      在人們的社會關系中,有強關系和弱關系之分?!皬婈P系指個體間情感依賴較高、聯(lián)系緊密、互動頻繁的關系,弱關系指個體間情感依賴較低、聯(lián)系松散、互動較少的關系?!保?]這其中,強關系易于進行隱性知識轉移,弱關系則難于進行隱性知識轉移。比如,“社會關系中的‘個人關系’是直接關系,屬于強關系范疇,‘中介通路’(即通過聯(lián)盟伙伴方可接觸到的潛在的交易伙伴)是間接關系,屬于弱關系范疇,因而前者比后者更易于進行隱性知識轉移”。[9]

      (二)信任程度

      信任對于隱性知識轉移具有重要作用,這已是人們的廣泛共識,諸如:“信任是知識轉移得以高效進行的重要基礎,特別是在隱性知識的擴散過程中”;[10]“隱性知識共享意愿是實現(xiàn)知識共享的一個前提,而知識擁有者和知識接受者相互信任程度是影響雙方知識共享意愿的主要因素”;[11]等等。與此同時,實證研究也反復表明,信任程度與隱性知識轉移效果正相關,信任程度越高,知識轉移效果越好;反之,效果越差。

      (三)各種距離

      1.物理距離

      物理距離是指隱性知識轉移雙方所處地理位置的遠近。研究表明,物理距離與隱性知識轉移呈負相關關系,物理距離越大,知識轉移的難度越高,物理距離越小,知識轉移的難度越低。因為隱性知識的轉移需要彼此間頻繁地接觸,授受雙方間的物理距離越大,越不利于彼此間的接觸,自然會增加知識轉移的難度。

      2.知識距離

      知識距離是指隱性知識轉移雙方在知識存量、知識質(zhì)量和知識結構方面存在的差距。按照知識相似性理論,知識轉移雙方的知識差距過大,會給知識轉移造成困難,因為這使轉移雙方難以建立共同語言,缺乏知識轉移的基礎,只有雙方擁有的知識具有相似性,才能有效地進行知識轉移。Reaganst和McEvily研究發(fā)現(xiàn),“共同知識(即相似性知識)與知識轉移容易性之間呈正相關”,[12]知識相似度越高,越易于進行知識轉移。作為知識重要組成部分的隱性知識,自然也遵從這一規(guī)律,即隱性知識轉移雙方知識相似度越高,越易于進行知識轉移;反之則反。

      3.文化距離

      文化距離是指隱性知識轉移雙方在價值取向、思維方式、組織慣例和文化傳統(tǒng)等方面存在的差異。研究表明,轉移雙方的文化差異越大,隱性知識轉移的難度就越大。因為一方面,文化的異質(zhì)性會帶來雙方價值觀念的分歧,從而會影響雙方隱性知識轉移的態(tài)度和積極性;另一方面,文化的差異會導致雙方認知視角的差異,從而形成對特定情境下知識應用和邏輯關系的不同理解;而所有這些,都會對隱性知識的轉移造成障礙。有資料顯示,美國企業(yè)同國內(nèi)企業(yè)間的知識共享效果,優(yōu)于同國外企業(yè)間的知識共享效果,這其中的一個原因即是不同的文化距離所致。

      三 隱性知識自身中的影響因素

      (一)隱性知識特性

      1.隱含性

      隱性知識的隱含性是指隱性知識存在于人們的直覺中,難以編碼從而難以用形式化的語言予以精確表達的性質(zhì)。波蘭尼認為,“隱性知識限定于特殊情境之中,根植于人們的行動和相互聯(lián)系,很難與另一個情境的人進行交流?!保?3]野中郁次郎也認為隱性知識是高度個人化的知識,很難規(guī)范化,也不易傳遞給他人。隱性知識的隱含性使其難以傳授與吸收,這就給其轉移造成了困難。據(jù)說有幾名學生向一位歌唱家學唱歌,歌唱家說,我在這里唱,你們仔細聽。但學生聽了好幾遍都聽不出名堂,便請歌唱家具體指教。而歌唱家也不知該怎么講,就說“我再來唱,你們再聽”。這個事例生動地說明了隱性知識傳授與學習的困難。

      2.嵌入性

      隱性知識的嵌入性是指其與自身賴以產(chǎn)生的載體和情境的不可剝離性。隱性知識的這種特性,使它的轉移變得異常困難。比如,一些演員的某種演出技巧往往與特定的演出環(huán)境相聯(lián)系,只有在這種特定的環(huán)境中,其特有的演出技巧才能得到淋漓盡致地發(fā)揮,而一旦環(huán)境改變,這種演出技巧則難以發(fā)揮出來,這即是隱性知識嵌入性的很好例證。隱性知識嵌入性給其轉移所造成的困難,知識嵌入性概念的提出者Lam曾通過案例研究予以指出;Cummings和Teng也通過研究得出結論:“隱性知識的嵌入性會影響其轉移的難度,嵌入度越深,轉移難度越大,反之亦然?!保?4]

      3.復雜性

      隱性知識的復雜性是指其組成元素的多少和組成結構的復雜程度。隱性知識由最小粒度的知識個體——知識元組成,知識元的不同組合又形成不同層級的知識單元。這其中,簡單的知識元可由一句話、一段文字、一個圖表等描述,而復雜的知識單元則需要通過文章、專著、專利等形式來描述,就是說,隱性知識組成元素越多和組成結構越復雜,其復雜程度就越高。研究表明,隱性知識的復雜程度與其轉移的難度正相關,復雜程度越高,轉移難度越大,因為隱性知識的復雜程度越高,越難于理解和描述,從而也就越難以轉移。

      (二)隱性知識感知價值

      隱性知識感知價值指隱性知識擁有者對自己隱性知識的價值所作的判斷與評價。當一個人擁有了某種有獨特價值的隱性知識時,他就獲得了一種資本,從而也就可以在組織中享有排他性的權力與利益,而且隱性知識的價值越大,排他性的權力與利益也就越多;而當這種隱性知識一旦喪失了獨占性,排他性的權力與利益也就會隨之失去。因此,當人們決定是否進行隱性知識轉移時,就會把隱性知識的感知價值作為權衡的依據(jù)。有研究表明,“隱性知識擁有者對自己隱性知識的感知價值與其知識轉移的意愿負相關,感知價值越大,轉移意愿越弱,反之則反?!保?5]有關這種情況,很多單位都有體會。當某個人具有了某種獨占的專項技能時,他就會身價倍增,而他自己關于這種專項技能對自己身價的重要作用的認識,即是對該專項技能的感知價值。很顯然,對專項技能的感知價值越大,就越不愿意將其轉移出去,因為獨占具有更大感知價值的專項技能對于保持自己的優(yōu)勢地位有著更大的作用。

      (三)隱性知識冗余

      所謂冗余,是指“一種過量的、能隨意使用,以緩沖組織內(nèi)外部環(huán)境變化的資源”。[16]據(jù)此,隱性知識冗余也就指的是一種過量的、能隨意使用,以緩沖組織內(nèi)外部環(huán)境變化的隱性知識。有研究表明,隱性知識冗余會對隱性知識轉移中接受方的吸收能力產(chǎn)生影響。一般而言,隱性知識冗余的數(shù)量和程度與隱性知識的吸收能力呈倒U型關系。這是因為適度的隱性知識冗余作為一種“預備力量”的參與,無疑會增強知識的吸收能力,而過度的隱性知識冗余,則會增大知識判斷和搜索的難度,反而會削弱知識的吸收能力。

      四 隱性知識轉移媒介中的影響因素

      (一)轉移方式

      隱性知識轉移有多種方式,諸如面對面交流、電話交流、書面交流、文件交流、電子郵件交流、視頻交流等。這些不同類型的轉移方式,由于其各自的媒介豐度不同,因而會對隱性知識的轉移產(chǎn)生不同的影響,從而也就會使隱性知識的轉移呈現(xiàn)出不同的難易程度和轉移效果。一般而言,轉移方式的媒介豐度越高,隱性知識轉移越易于進行,轉移效果也越好;反之則反。比如,面對面交流作為媒介豐度最高的知識轉移方式,可以使用語言、演示、操作、手勢、表情、詢問、討論等多種手段進行交流,具有很強的反饋能力、多重暗示能力和語言多變性與個體針對性,因而隱性知識轉移就易于進行并能取得良好的轉移效果;而相比之下,電話交流由于交流手段相對較少,媒介豐度較低,因而隱性知識轉移就相對困難,轉移效果也相對較差。

      (二)轉移途徑

      隱性知識轉移途徑指隱性知識轉移的路徑和通道。這其中主要包括正式組織和非正式組織兩種途徑。正式組織是指以完成組織任務為基礎形成的組織。在這種組織中,成員之間的關系主要建立在組織目標的基礎上,彼此間的溝通交流是基于工作關系而發(fā)生的,缺乏進一步的密切接觸和深層交流,因而適于傳遞顯性知識,而進行隱性知識的轉移則比較困難。非正式組織是以情感為基礎形成的組織。在這種組織中,成員之間能自覺地相互幫助和溝通交流,彼此間的接觸比較密切,因而易于進行隱性知識的交流與轉移。這里,不同的轉移途徑會對隱性知識的轉移造成不同的影響,由此表明隱性知識轉移途徑是隱性知識轉移的一種影響因素。

      (三)轉移手段

      1.轉移平臺

      隱性知識轉移平臺指利用各種技術建立的物理媒介,其中配備有隱性知識轉移賴以進行的各種操作設施。主要有:“(1)隱性知識庫。這是具有隱性知識存儲功能的知識管理工具,它可以運用隱性知識間接存儲技術把隱性知識存儲起來,以供隱性知識需求者查詢使用。(2)隱性知識交流區(qū)。這其中主要包括視頻會議區(qū)、實時交流區(qū)、現(xiàn)場作業(yè)區(qū)等,可以通過遠程會議系統(tǒng)轉移隱性知識。(3)隱性知識地圖。這是具有隱性知識搜索功能的知識管理工具,它可以幫助人們搜索隱性知識源頭以獲取隱性知識?!保?7]實踐表明,隱性知識轉移平臺是有效的隱性知識轉移工具,而它的設備是否齊全,性能是否完好,都會對隱性知識轉移造成影響。

      2.轉移技術

      近年來隱性知識轉移技術的研發(fā)有了迅速的發(fā)展,在這方面,有關隱性知識轉移的社會性軟件的開發(fā)就是突出的例證。比如,在美國學者開發(fā)的“數(shù)字布魯姆”(一種用于學習的信息化工具集合)和我國學者于此基礎上研發(fā)的“中國版的數(shù)字布魯姆”中,分別列出了24種社會性軟件,這其中多數(shù)軟件都可以很好地用于隱性知識的轉移,而它們都有較高的科技含量,對它們的運用,體現(xiàn)了隱性知識轉移技術的先進水平,因而將會取得良好的知識轉移效果;而如果采用較落后的轉移技術,知識轉移效果將會受到影響。

      五 隱性知識轉移環(huán)境中的影響因素

      (一)文化因素

      文化是指一個組織所特有的信仰、價值觀、行為規(guī)范等。實踐表明,“一個良好的文化氛圍,如重視知識與學習、提倡奉獻精神等,會對人們的行為起規(guī)范、凝聚、激勵和強化作用,從而可以有力地促進隱性知識的轉移;反之,如果被消極頹廢的文化氛圍所包圍,諸如不尊重知識、不重視學習、文化利己主義盛行、奉獻精神和合作精神缺乏、人們彼此間缺少信任等,則會對隱性知識轉移起阻礙作用”。[18]

      (二)社會網(wǎng)絡因素

      所謂社會網(wǎng)絡,“是指社會行動者及他們之間關系的集合”。[19]社會網(wǎng)絡對隱性知識轉移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于網(wǎng)絡密度、網(wǎng)絡結構和網(wǎng)絡績效三個方面。

      1.網(wǎng)絡密度

      網(wǎng)絡密度指的是網(wǎng)絡成員之間聯(lián)系的緊密程度。有研究表明,“網(wǎng)絡密度與隱性知識的轉移有著密切的關系。網(wǎng)絡密度過低,不利于隱性知識的轉移。因為網(wǎng)絡密度過低意味著網(wǎng)絡成員之間的聯(lián)系與接觸偏少,而隱性知識的轉移是以轉移雙方的密切聯(lián)系與接觸為前提的。網(wǎng)絡密度過高,也不利于隱性知識的轉移。因為網(wǎng)絡密度過高意味著網(wǎng)絡成員之間的聯(lián)系與接觸偏多,從而導致用于隱性知識轉移的時間與精力過量,這會付出超額的機會成本,得不償失。”[20]實踐表明,只有適中的網(wǎng)絡密度才最有利于隱性知識的轉移。

      2.網(wǎng)絡結構

      網(wǎng)絡結構也會對隱性知識轉移產(chǎn)生影響,這種影響主要通過網(wǎng)絡中的“結構洞”表現(xiàn)出來。所謂結構洞,“根據(jù)Burt的結構洞理論,是指社會關系網(wǎng)絡結構中相互不直接或間接連接的,擁有互補資源或信息的個體之間存在的空位”;[21]也可以表述為:網(wǎng)絡中一個行動者所聯(lián)結的另外兩個行動者之間如果沒有直接聯(lián)系,該行動者所處的位置就是結構洞(見圖1)。

      圖1 網(wǎng)絡結構中的結構洞示意圖

      在該圖中,M與A、B、C中任意兩者之間的關系結構就是結構洞,M所處的位置就是結構洞位置。這里,A、B、C三者雖然都與M相聯(lián)系,但它們中任意兩者之間卻沒有直接聯(lián)系,這種無直接聯(lián)系或關系間斷的現(xiàn)象,從網(wǎng)絡整體看好像網(wǎng)絡結構中出現(xiàn)了“洞穴”,由此也就稱之為結構洞。按照結構洞理論,處于結構洞位置的行動者擁有信息優(yōu)勢和控制優(yōu)勢。就是說,占據(jù)結構洞位置的行動者有更多的機會從不同渠道獲取隱性知識,并可根據(jù)自己利益的需要對隱性知識的傳遞進行控制。而不處于結構洞位置的行動者則不擁有這些優(yōu)勢。這種情況反映出,標志網(wǎng)絡位置利益的結構洞會對隱性知識轉移產(chǎn)生影響。

      3.網(wǎng)絡績效

      網(wǎng)絡績效對隱性知識轉移的影響也就是社會資本對隱性知識轉移的影響,因為社會網(wǎng)絡的績效即是社會資本?!八^社會資本,是指來自或嵌入在個人或社會團體所擁有的關系網(wǎng)絡中的實際或潛在資源的總和。”[22]研究表明,社會資本會隨著社會活動的增多和社會關系的擴大而增加。參加的社會團體越多,社會資本越雄厚;社會網(wǎng)絡規(guī)模越大,社會資本越豐富。作為來自或嵌入在社會網(wǎng)絡中的資源總和,社會資本表現(xiàn)為一種從社會網(wǎng)絡中攝取社會資源的能力。由于隱性知識是社會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因而社會資本也就具有從社會關系網(wǎng)絡中攝取隱性知識的能力,社會資本越多,攝取隱性知識的能力越強;反之則反。

      基于以上對隱性知識轉移中的影響因素的分析,可以建立起隱性知識轉移中的影響因素概念模型,如圖2所示。

      圖2 隱性知識轉移中的影響因素概念模型

      該模型以具體展現(xiàn)隱性知識轉移過程的形式,對隱性知識轉移中的影響因素予以了歸納匯集。通過這個模型,既能對隱性知識轉移中的影響因素建立起一個總體概念,又能對這些影響因素在各個組成部分中的分布狀況有所了解。這樣,即可對隱性知識轉移中的影響因素有一個較為系統(tǒng)而全面的把握。

      六 結語

      隨著隱性知識重要地位的日顯突出,隱性知識的轉移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廣泛的關注。在這種情況下,隱性知識轉移中的影響因素問題也就自然成為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因此,本文從隱性知識轉移主體、隱性知識轉移雙方間的關系、隱性知識自身、隱性知識轉移媒介和轉移環(huán)境五個方面著手,對隱性知識轉移中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在分析中,注意了對以往相關文獻的梳理,特別是注意對近年來這方面最新研究成果的歸納和借鑒,力圖使分析具有系統(tǒng)性和全面性。鑒于隱性知識轉移中的影響因素內(nèi)容繁多,為了做到全面性和重點性的統(tǒng)一,因而在分析中遵循了這樣兩個原則:其一,在內(nèi)容取舍上,相對次要或相對陳舊以及可有可無的內(nèi)容予以舍去,盡量選取相對重要或相對較新的內(nèi)容。其二,在文字表述上,對于已較為熟知的內(nèi)容從簡,對于較新的內(nèi)容則稍許展開,以利于理解。

      [1]盧福財,陳小鋒.知識員工心理契約、組織信任與知識共享意愿[J].經(jīng)濟管理,2012(4):77.

      [2]Constant D.,Kiesler S.,Sproull L..What’s Mine is Ours,or is It?A Study of Attitudes about Information Sharing[J].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1994,5(4):400-421.

      [3]Lazarus R.S..Progress on a Cognitive-motivational-relational Theory of Emotion[J].American Psychologist,1991(46):819-834.

      [4]Forgas,J.P..Feeling and Doing:Affective Influences on Interpersonal Behavior[J].Psychological Inquiry,2002(13):1-28.

      [5]肖志雄,秦遠建.“知識鯰魚”在軟件外包企業(yè)團隊知識吸收中的作用機理研究[J].情報雜志,2011(2):127.

      [6]Blau JH,Deb R..Socialdecision functions and the Veto[J].Econometrica,1977,45(4):871-880.

      [7]O,ReillyC A,CaldwellD F,BarnettW P..Work Group Demography,Social Integration and Turnover[J].Administrative ScienceQuarterly,1989(34):21-37.

      [8]夢非,魏建良.員工關系對創(chuàng)新績效的影響——知識屬性的調(diào)節(jié)效應[J].軟科學,2012(2):84-85.

      [9]李瑤,劉益,楊偉.不同治理機制對聯(lián)盟中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轉移的影響研究[J].情報雜志,2010(11):107-108.

      [10]Gulati R..Does Familiarity Breed Trust?The Implications of Repeated Ties for Contractual Choice in Alliances[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4,38(1):85-112.

      [11]李志宏,朱桃,賴文娣.高校創(chuàng)新型科研團隊隱性知識共享意愿研究[J].科學學研究,2010(4):583.

      [12]薛麗莉.社會資本視角下的組織內(nèi)部知識轉移障礙[J].經(jīng)濟論壇,2008(2):76.

      [13]宋志紅,陳澍,范黎波.知識特性、知識共享與企業(yè)創(chuàng)新能力關系的實證研究[J].科學學研究,2010(4):598.

      [14]隋亥華,紀曉平.粘性知識轉移對策研究[J].情報科學,2010(2):216.

      [15]雷志柱,雷育生.基于理性行為理論視角的高校教師隱性知識分享實證研究[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0(6):83.

      [16]肖志雄,秦遠建.知識冗余對外包服務企業(yè)知識吸收能力的影響[J].圖書情報工作,2011(10):109.

      [17]林向義,羅洪云,曹明閣,劉晶.虛擬科研團隊隱性知識共享效率的提升策略研究[J].情報雜志,2012(12):149-150.

      [18]姜文.知識共享的障礙因素分析[J].情報雜志,2006(4):39.

      [19]姜鑫.基于社會網(wǎng)絡分析的組織非正式網(wǎng)絡內(nèi)隱性知識共享及其實證研究[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2(2):68.

      [20]周曉宏,郭文靜.基于社會網(wǎng)絡的隱性知識轉移研究[J].中國科技論壇,2008(12):90.

      [21]張旭,張嵩.隱性知識轉移中的社會網(wǎng)絡因素研究綜述[J].情報雜志,2009(12):45.

      [22]Nahapiet J.,Ghoshal S..Social Capital,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the Organizational Advantage [J].Academy of ManagementReview,1998,23(2):242-266.

      猜你喜歡
      隱性影響
      是什么影響了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隱性就業(yè)歧視的司法認定
      反歧視評論(2019年0期)2019-12-09 08:52:40
      沒錯,痛經(jīng)有時也會影響懷孕
      媽媽寶寶(2017年3期)2017-02-21 01:22:28
      擴鏈劑聯(lián)用對PETG擴鏈反應與流變性能的影響
      中國塑料(2016年3期)2016-06-15 20:30:00
      利用“隱性”圓,巧解一類題
      基于Simulink的跟蹤干擾對跳頻通信的影響
      芻議隱性采訪
      新聞傳播(2015年14期)2015-07-18 11:14:05
      新聞報道隱性失實的四種表現(xiàn)
      新聞傳播(2015年8期)2015-07-18 11:08:25
      拿什么喂飽隱性饑餓
      隱性但可預防的危險
      世界科學(2014年8期)2014-02-28 14:58:30
      铜梁县| 喀什市| 施秉县| 措勤县| 普定县| 临洮县| 望江县| 寻甸| 扶绥县| 随州市| 上林县| 金堂县| 兰西县| 大荔县| 南昌县| 光泽县| 秭归县| 阜新市| 麟游县| 滦平县| 莲花县| 六盘水市| 重庆市| 扶风县| 遂昌县| 中卫市| 郑州市| 大方县| 炎陵县| 南丰县| 四平市| 久治县| 凤山县| 正阳县| 海安县| 上林县| 三原县| 霍林郭勒市| 广昌县| 玉环县| 长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