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秦觀詞研究之反思

      2014-11-17 05:23:44歐明俊
      中國韻文學刊 2014年2期
      關鍵詞:秦觀蘇軾評價

      歐明俊

      (福建師范大學 文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7)

      秦觀詞的研究已非常成熟,取得的成績首先應充分肯定。但仍有一些問題值得進一步探討和反思。本文擬就以下三方面略抒淺見,以求教于方家。

      一 關于秦觀詞的“婉約”

      秦觀是“婉約詞”或稱“婉約派”的代表人物,首先須清楚其來龍去脈。“婉約”與“豪放”是后代人的評價,在宋代,以“婉”、“婉約”、“豪”、“豪放”論詞是存在的,但直至明初,并沒有形成明確的“婉約”、“豪放”兩分法。明代中期,張綖《詩余圖譜·凡例》后所附識語曰:“詞體大略有二:一體婉約,一體豪放,婉約者欲其詞情蘊藉,豪放者欲其氣象恢宏……少游大體婉約,東坡大體豪放,要以婉約為正。”[1](卷首)張綖認為“婉約”是正宗,“豪放”是別體、別格,以“婉約”、“豪放”兩分法論詞,是宏觀概括,自有其合理性。張綖是高郵人,以秦觀詞為“婉約”正宗,對自己鄉(xiāng)先賢秦觀帶有主觀偏愛。清初王士禛《花草蒙拾》曰:“張南湖論詞派有二:一曰婉約,一曰豪放。仆謂婉約以易安為主,豪放惟幼安稱首,皆吾濟南人?!盵2](第一冊,P685)將代表人物分別更換為李清照、辛棄疾,也有鄉(xiāng)情因素。秦觀、李清照確實是可以作為代表的,柳永也是典型的婉約詞人,但南宋黃昇《花庵詞選》并沒有將鄉(xiāng)先賢柳永(今福建武夷山人)作為婉約詞的代表,《花庵詞選》只是說柳永“長于纖麗之詞,然多近俚俗,故市井小人悅之”[3](卷五)。影響學術評價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血緣、地緣、學緣、業(yè)緣,均是不可忽略的因素,對此我們應有清醒的認識。

      王士禛將“詞體”更換為“詞派”,很多學者認為“婉約派”與“豪放派”概念是王士禛發(fā)明的,筆者認為王士禛這里所說的“派”就是張綖所說的“體”,“體”就是“派”,是指風格而言,絕不是現(xiàn)代所說的“流派”的“派”,名同實不同,以“派”為“流派”,實際上是對王士禛的“誤讀”?!傲髋伞笔且M的西方文學概念,某一流派有共同的審美標準、綱領,進行創(chuàng)作、交流,有空間和時間上的限定,古人所說的“派”,多指時間的“長線”,和西方概念不一樣。溫庭筠、韋莊、馮延巳、李煜、晏殊、柳永、歐陽修、晏幾道、秦觀、周邦彥、李清照等,都可以說是一派的,這是“線條”的,就是一種“風格類型”。

      張綖把秦觀詞推舉為正宗,贊揚秦觀詞的“本色”。后來學者在張綖的基礎之上也表明了相同的觀點,何良俊《草堂詩余序》云:“然樂府以皦徑揚厲為工,詩余以婉麗流暢為美。即《草堂詩余》為載,如周清真、張子野、秦少游、晏叔原諸人之作,柔情曼聲,摹寫殆盡,正詞家所謂當行本色也,第恐曹、劉不肯為之耳?!盵4](P12)胡薇元《歲寒居詞話》云:“《淮海詞》一卷,宋秦觀少游作,詞家正音也。故北宋唯少游樂府語工而入律,詞中作家,允在蘇、黃之上。”[2](第五冊,P4029)

      直至清末,論“婉約派”與“豪放派”的均不多,如果用兩分法,“婉”、“麗”、“媚”等,接近于“婉約”概念;“豪邁”、“剛健”、“雄健”、“雄放”等 接近于“豪放”概念,不同的詞人用不同的概念來概括。

      秦觀是當之無愧的“婉約派”代表人物,蘇軾侄孫蘇籀《雙溪集》卷十一曰:“逸格超絕,妙中之妙,議者謂前無倫而后無繼”。[5](卷十一)李調(diào)元《雨村詞話》卷一認為秦觀《淮海集》“首首珠璣,為宋一代詞人之冠”[2](第二冊,P1397),十分推崇秦觀詞。秦觀的《浣溪沙》(漠漠輕寒上小樓)是典型的婉約詞,是婉約中的婉約,是婉約的極致。實際上,柳永、李清照、周邦彥等,也可稱為“婉約派”的代表人物。宋俞文豹《吹劍續(xù)錄》曰:“東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謳,因問:‘我詞比柳詞何如?’對曰:‘柳郎中詞,只好十七八女孩兒,執(zhí)紅牙拍板,唱‘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執(zhí)鐵板,唱‘大江東去’?!盵6]以蘇軾、柳永為代表,而不是以蘇軾、秦觀為代表。

      很多人只知道秦觀有婉約詞,而不知道有豪放詞。豪放詞為其集中“別調(diào)”,其中最典型的當數(shù)《望海潮》(星分斗牛、秦峰蒼翠)二首,可以和蘇軾詞媲美。秦觀有豪放詞,是因其性格的多面性,他年輕時崇拜杜牧,杜牧喜談兵,秦觀也好談兵,二人都具有軍事才能。但秦觀考進士落第后,性情有所變化。他二十余歲時,取“太虛”為字,“太虛”當指“天”、“天空”,形容自己志大氣盛。三十七歲時,他正式將“太虛”改為“少游”,表明自己知足常樂的志趣,這是他落榜時的心理調(diào)適。[7]因此,我們不應簡單地認為秦觀只會寫婉約詞。

      “正體”、“正音”、“本色”、“當行”,是歷代對秦觀詞的高度評價,即情韻兼勝、含蓄蘊藉、婉約、淺近平易、婉媚、可歌、悅耳等。

      秦觀詞在詞體演進興衰史上處于是什么樣的地位呢?尤侗《詞苑叢談序》曰:“詞之系宋,猶詩之系唐也。唐詩有初、盛、中、晚,宋詞亦有之。唐之詩,由六朝樂府而變;宋之詞,由五代長短句而變。約而次之,小山、安陸,其詞之初乎;淮海、清真,其詞之盛乎;石帚、夢窗,似得其中;碧山、玉田,風斯晚矣?!?“周秦”是“詞之盛”;“唐詩以李杜為宗,而宋詞蘇、陸、辛、劉,有太白之風;秦、黃、周、柳,得少陵之體。此又畫疆而理,聯(lián)騎而馳者也?!盵8](P3)秦觀、黃庭堅等是繼承杜詩之體,說明秦觀在詞史上的極高地位。

      對秦觀詞總體或主體風格特色,歷代詞學家有不同角度的概括,如“婉約”、“妍麗”、“綺麗”、“嫵媚”、“濃艷”、“鮮麗”等,李清照《詞論》中用“譬如貧家美女,雖極妍麗豐逸,而終乏富貴態(tài)”概括秦觀詞。胡仔說:“少游詞雖婉美,然格力失之弱?!盵9](卷三十三)秦觀詞風總體上婉約,“婉約”中心在“婉”,古人從不同層次、角度概括秦觀詞風,包括聲調(diào)婉、語婉、情婉、格婉等,以“婉”為中心的不同詞的組合來概括,如婉約、凄婉、清婉、婉麗、纖婉、婉媚等,將“婉”細化,也有用“婉”相近的概念如柔、媚、麗等來概括,僅簡單地說秦觀詞“婉約”,顯得過于空泛。

      解析:力臂即點到線的距離。找到支點、力的作用線,再作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垂線段。作F的力臂找到支點O及F的作用線,從支點開始向力F的作用線作垂線,并標出力臂L。

      二 比較視野中的秦觀詞評價

      歷代論者常將秦觀和其他詞人“并稱”比較,如秦觀、黃庭堅并稱“秦七黃九”。秦觀、黃庭堅同為蘇軾門下,二人詞作并重當時。“秦黃”并論最早見于與二人同時的陳師道《后山詩話》:“退之以文為詩,子瞻以詩為詞,如教坊雷大使之舞,雖極天下之工,要非本色。今代詞手,唯秦七、黃九爾,唐諸人不逮也。”[10](P309)李清照《詞論》提出詞“別是一家”,并稱當世“知之者少”,“后晏叔原、賀方回、秦少游、黃魯直出,始能知之”。同時分析二人詞作創(chuàng)作得失:“秦即專主情致,而少故實,譬如貧家美女,雖極妍麗豐逸,而終乏富貴態(tài);黃即尚故實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價自減半矣?!盵9](卷三十三)陳師道將“秦黃”并舉,是從批評蘇軾“以詩為詞”,“雖極天下之工,要非本色”的對立面來稱許二人的。宋代,黃庭堅的作品亦流播甚廣,惠洪《冷齋夜話》稱“魯直名重天下,詩詞一出,人爭傳之”[11](P46);王灼《碧雞漫志》卷二曰:“晁無咎、黃魯直皆學東坡,韻制得七八?!盵2](第一冊,P83)可見二人詞作在當時均有重大影響,至有“秦七黃九”之稱。這是“秦黃”詞的“原生態(tài)”評價,是其“原生態(tài)”價值。清代號稱“詞學中興”,秦觀詞大致保持原有的評價,黃庭堅詞則多遭到貶抑,“秦七黃九”并論也遭到了普遍質疑,已非其詞作價值的本來面目。彭孫遹《金粟詞話》云:“詞家每以秦七、黃九并稱,其實黃不及秦甚遠,猶高之視史,劉之視辛,雖齊名一時,而優(yōu)劣自不可掩。”譚瑩《論詞絕句一百首》云:“訶憑法秀浪相夸,迥脫恒蹊玉有瑕。黃九定非秦七比,后山仍未算詞家?!盵12](卷六)錢裴仲《雨華盦詞話》云:“秦、黃并譽,冤哉?!盵2](第四冊,P3013)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一云:“秦七黃九,并重當時,然黃之視秦,奚啻碔砆之與美玉。詞貴纏綿,貴忠愛,貴沉郁,黃之鄙俚者無論矣;即以其高者而論,亦不過于倔強中見姿態(tài)耳!于倔強中見姿態(tài),以之作詩,尚未必盡合,況以之為詞耶?”[13](P13)宋人多從同知音律、詞作地位相類等共性方面而言,以上諸論則將共性因素忽略掉,不同之處顯而易見,出發(fā)點不同,自然得出不同的結論。方岳《跋陳平仲詩》云:“山谷非無詞,而詩掩詞;淮海非無詩,而詞掩詩?!盵14](卷四十三)清人基本上將黃庭堅視為詩人,而將秦觀視為詞人,這樣是否將秦、黃詞“臉譜化”、“漫畫化”了?且同時兩極化評價,將秦詞高化、美化,將黃詞矮化、丑化。

      詞論家多“柳秦”合稱,二人具有共同點:如靡靡之音、香艷、婉約等。實際上,柳詞與秦詞各盡其妙,難分軒輊。柳永詞對秦觀有很大影響,因而秦詞類乎柳詞筆法,無怪東坡戲稱為“山抹微云秦學士,露花倒影柳屯田”。秦詞與柳詞一脈相承,風格深婉柔美,筆法委婉細膩。蘇軾認為秦觀《滿庭芳》詞學“柳七句法”,柳、秦都工于言情、寫景,借景言情,寄情于景。陳廷焯《詞壇叢話》云:“秦、柳自是作家,然卻有可議處。東坡詩云‘山抹微云秦學士,露花倒影柳屯田’。”又云:“秦寫山川之景,柳寫羈旅之情,俱臻絕頂,有不可以言語形容者?!盵2](第四冊,P3721)“柳秦”并稱,均以情勝,但“秦疏柳密”,劉熙載《藝概·詞曲概》說:“南宋詞近耆卿者多,近少游者少,少游疏而耆卿密也?!盵2](第四冊,P3697)放在歷史上評價,南宋學柳永者多,學秦觀者少,是因為詞的世俗化,柳永的詞是在市民階級中受歡迎,秦觀詞更多的是為文人雅士所鐘愛。

      蘇軾、秦觀合稱“蘇秦”,一方面因為他們是師生關系;另一方面,他們一個代表豪放詞風,一個代表婉約詞風,屬于相反的合稱,當然,二人詞風的婉約方面也存在可比性。那么,“蘇秦”合稱的合理性多大?蘇軾與秦觀是有區(qū)別的,這主要是因為個性不同,蘇軾的“超曠”,很少人能做到,他不沉溺于感情中,能及時進行自我調(diào)適;秦觀則不同,往往沉溺其中,情調(diào)感傷。蘇、秦代表古代文人情感的兩種類型:一種是非沉溺型的,即進得去出得來;一種是沉溺型的,即進得去出不來?!安⒎Q”并不能說明都是“等量級”的。

      另有“歐秦”(歐陽修、秦觀)、“周秦”(周邦彥、秦觀)并稱,等等,此不贅論??偠灾?,有比較才有鑒別,應注重秦觀詞的比較評價,如孤立看待,評價必然片面。

      三 秦觀詞的多維評價

      秦觀人品是宋人評論的話題。元祐八年(1093)五月,監(jiān)察御史黃慶基彈劾蘇軾曰:“至如秦觀,亦軾之門人也,素號狷薄?!盵15](P11496)這里有政敵的偏見。南宋時,朱熹《答汪尚書》也說:“秦觀、李廌之流,皆浮誕佻輕,士類不齒?!盵16](卷三十)又有道學家的偏見。其實,“狷薄”、“浮誕佻輕”,即使真有,也是指個人道德品行即“私德”問題。秦觀《水龍吟》(小樓連遠橫空),寫男女相思之情?!逗幽铣淌贤鈺肪硎d,程頤“偶見秦少游,問:‘天若知也,和天瘦’,是公詞否?少游意伊川稱賞之,拱手遜謝。伊川云:‘上穹尊嚴,安得易而侮之?’少游面色骍然?!盵17](P442)作為道學家,程頤最重“上穹尊嚴”,故當面斥責秦觀,秦觀亦羞愧臉紅。南宋陳鵠《耆舊續(xù)聞》卷八則進一步批評秦詞“過于媟瀆”,且說“少游竟死于貶所”,“雖曰有數(shù),亦口舌勸淫之過”。[18](卷八)劉克莊《跋黃孝邁長短句》亦云:“為洛學者皆崇性理而抑藝文,詞尤藝文之下者也,昉于唐而勝于本朝。秦郎‘和天也瘦’之句,脫換李賀語爾,而伊川有‘褻瀆上穹’之誚。豈唯伊川哉?秀上人罪魯直‘勸淫’,馮當愿小晏‘損才補德’,故雅人修士相約不為?!盵19](卷一〇六)皆是以道德評價代替審美評價。王楙《野客叢書》卷二十曰:“少游詞‘天還知道,和天也瘦’之語,伊川先生聞之,以為媟瀆上天。是則然矣,不知此語蓋祖李賀‘天若有情天亦老’之意爾?!盵20](卷二十)有為秦觀開解意。清周亮工《因樹屋書影》卷三曰:“程正叔見秦少游問:‘天知否,天還知道,和天也瘦’,是學士作耶?上穹尊嚴,安得易而侮之?’此等議論,煞是可笑。與其為此等論,不如并此詞不入目,即入目亦置若未見?!盵21](卷三)完全為秦觀辯護,而批評程頤。面對此類所謂“道德”問題,我們應將“事實”與“評價”區(qū)分開來,秦觀究竟有沒有“狷薄”、“浮誕佻輕”、“褻瀆上穹”等問題,與我們對其人品總體評價是不能完全等同起來的。“道德”有“日常道德”和“政治道德”之分,歷史上極少有人能將“政治道德”與“日常道德”完全集于一身,當我們用“日常道德”去審視歷史名人時,很容易發(fā)現(xiàn)他們有些言行是不符合道德規(guī)范的。歷史名人的是非功過,是無法也沒有必要完全以日常[22](P283)道德來衡量,應將“私德”與“公德”區(qū)別開來評價。

      “文如其人”,“風格即人”,作者的個性氣質決定了其作品的典型風格。郎瑛《詩文似》云:“舊云韓詩似文,杜文似詩。予謂韋應物律詩似古,劉長卿古詩似律。子瞻詞如詩,少游詩如詞,固一病也。然亦因性所便,習而使之然耳?!盵23](卷三十一)郎瑛認為秦觀“詩如詞”是與其個性分不開的。秦觀本人也持此觀點,蘇軾《記少游論詩文》記秦觀語:“人才各有分限。杜子美詩冠古今,而無韻者殆不可讀。曾子固以文名天下,而有韻輒不工。此未易以理推之也?!盵24](卷六十八)因此,不必強求秦觀一定寫出豪放詞。

      秦觀無專門論詞之作,只李廌《師友談記》引秦觀語云:“夫作曲,雖文章卓越,而不合于律,其聲不和。”[29](P1832)此處所言“作曲”,實為作詞,他強調(diào)曲子詞應合乎音律,方能便于歌唱。創(chuàng)作曲子詞是為了歌唱,而不是作為“案頭文學”的僅供誦讀的格律詩。也就是說,詞是音樂藝術,而不是文學。這是秦觀詞的“原生態(tài)”,不同于后世認識的“衍生態(tài)”,應分開評價。

      秦觀自己更加看重詩、文,對寫詞是“理不直氣不壯”,也就是對其詞的自我評價很低。南宋黃昇《花庵詞選》卷二蘇軾《永遇樂·夜登燕子樓夢盼盼因作此詞》附注云:

      秦少游自會稽入京,見東坡。坡曰:“久別當作文甚勝,都下盛唱公‘山抹微云’之詞?!鼻剡d謝。坡遽云:“不意別后,公卻學柳七作詞?”秦答曰:“某雖無識,亦不至是。先生之言,無乃過乎?”坡云:“‘消魂當此際’,非柳七句法乎?”秦慚服。然已流傳,不可復改矣。[3](卷二)

      明代張綖《淮海居士長短句跋》說秦詞“多出一時之興,不自甚惜,故散落者多”。[30](P268)毛晉《淮海詞跋》曰:“朝溪子謂:‘少游歌詞,當在東坡上。但少游性不耐聚稿,間有淫章醉句,輒散落青簾紅袖間。雖流播舌眼,從無的本?!嗉扔営炈岩?,共得八十七調(diào),集為一卷?!盵31](跋)可見,秦觀自己并不看重詞,自我評價與他者評價以及后世評價反差較大。詞人的“自批評”,同時也是“元批評”,我們要加以考慮,對歷史“當事人”的自我評價應給予起碼的尊重。應將當時即作者活著時侯的評價,死后評價包括墓志銘、祭文、朝廷對其謚號即“蓋棺定論”,當世即宋代的評價,后世歷代評價,現(xiàn)代評價,當代評價,綜合一起總體評價,才能得出科學、全面的結論[32](P41)。

      “詩言志”,詞言情,詞在宋代就是“流行歌曲”,多是“代言體”,思想感情并不是寫詞人自己的感情,要分開看。宋詞由本來的“代言體”慢慢演化為表達自己思想感情的“抒情詩”,如晏殊、歐陽修的詞作很多是“代言體”,不是寫自己感情的。張先詞多寫自己的感情,比如在杭州,文人雅士聚會時,即將詞視為“抒情詩”;蘇軾“西北望,射天狼”,是表達自己的壯志,《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是表達懷念愛妻的思想感情。秦觀的一些詞作,與柳永一樣,是在秦樓楚館為歌妓所寫的,不是寫自己的感情,很多人認為是寫愛情的,究竟是寫真實的自己還是作者“虛擬”的人物?許多時候,我們都“誤讀”了。

      古代文人可分為兩種形象:一為“歷史形象”,這是真實的形象,有史料可據(jù);一為“文學形象”。歷史形象的秦觀和文學形象的秦觀是不一樣的,正如曹操在《三國志》和《三國演義》中的形象是不一樣的。后來戲曲、小說等以秦觀為創(chuàng)作素材,進行加工創(chuàng)造,秦觀形象多是“虛擬“的,如果我們以這些作為研究依據(jù),是不可靠的。如馮夢龍《醒世恒言》第十一卷《蘇小妹三難新郎》中的秦觀和蘇小妹,其實,真實的蘇軾的妹妹很早就過世了,這僅是一個虛構的故事,蘇軾和秦觀的“文學形象”都是經(jīng)過虛構的。秦觀的“歷史形象”和“文學形象”應分別看待和評價,在面對歷史材料時,我們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能輕易當真,不能“唯文本”迷信。

      一種文體的文學價值認定,可從“觀念價值”和“實際價值”兩方面來看。所謂“觀念價值”,是指主觀性較強的價值認定,是憑某種既定觀念或主觀好惡評定文學價值高低,與實際價值可能距離較大,甚至完全相反。所謂“實際價值”,是指比較客觀的價值認定,與客觀實際基本相符,是一種理性的評判,觀點得到較普遍的認可。具體到秦觀詞,詞人自己觀念中,其詞價值是極低的,但 “實際價值”絕對比詞人的“觀念價值”高。秦觀詞的“實際價值”是一種客觀存在,但歷代學者皆有自己的理解,“觀念價值”一直在變化。不同人認為有不同的價值,作者認為價值低,讀者卻認為高,要區(qū)分“實際價值”和“觀念價值”。這點可與韓愈比較,韓愈有一套“古文”理論,有文化使命感,他的古文“觀念價值”很高。[32](P219-220)

      宋人評價秦觀“詞似詩”,《王直方詩話》云:“東坡嘗以所作小詞示無咎、文潛曰:‘何如少游?’二人皆對云:‘少游詩似小詞,先生小詞似詩?!盵33](P93)晁補之、張耒說秦觀“詩似小詞”,蘇軾“小詞似詩”,是“元批評”,后來論詞者多據(jù)此發(fā)揮,是為“衍生批評”。陳應行《于湖先生雅詞序》云:“蘇子瞻詞如詩,秦少游詩如詞,才之難全也,豈前輩猶不免耶?”[34](P728)譚瑩《論詞絕句一百首》云:“小晏秦郎實正聲,詞詩詞論亦佳評?!盵12](卷六)應充分重視秦觀詞的“元批評”和“衍生批評”關系研究,此點學界多有忽視。

      秦觀各體文學如詩、詞、賦、文,世人有不同評價。王世貞《藝苑卮言》曰:“魯直書勝詞,詞勝詩,詩勝文。少游詞勝書,書勝文,文勝詩”。[2](第一冊,P391)他認為秦觀詞最佳,詩最差,這僅僅是一家之言。從“純文學”的標準來看,經(jīng)過歷史檢驗,我們評價秦觀各體文學時,認為詞最佳,詩、文次之。

      馮煦《蒿庵論詞》云:“他人之詞,詞才也;少游,詞心也。得之于內(nèi),不可以傳?!盵2](第四冊,P3587)況周頤《蕙風詞話》卷一:“吾聽風雨,吾覽江山,常覺風雨江山外有萬不得已者在。此萬不得已者,即詞心也?!盵2](第五冊,P4411)馮煦《蒿庵論詞》同時將秦觀、李煜比較,說“后主而后,一人而已”。[2](第四冊,P3586)即認為二人在抒發(fā)真性情的同時,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詞心”包括兩方面的內(nèi)涵,一是表現(xiàn)詞人的真情實感,二是詞人能自然、細膩、委婉、含蓄地獨抒性靈。詞史上,并非只有秦觀詞可以稱“詞心”,李煜、晏幾道、李清照、納蘭性德等,都是表現(xiàn)真性情的詞人,他們的詞作也都可以稱“詞心”,我們不要用唯一思維來排它。

      參考文獻:

      [1] 游元涇???增正詩余圖譜[M].明萬歷刻本.

      [2] 唐圭璋.詞話叢編[Z].北京:中華書局,1986.

      [3] 黃昇.花庵詞選[M].《四部叢刊》本.

      [4] 卓人月匯選.徐士俊參評.谷輝之校點.古今詞統(tǒng)[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

      [5] 蘇籀.雙溪集[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6] 俞文豹.吹劍續(xù)錄[M].《說郛》本.

      [7] 歐明俊.秦觀陸游名字考釋[J].中國典籍與文化,2007(1).

      [8] 徐釚編著.王百里校箋.詞苑叢談校箋[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8.

      [9] 胡仔撰.廖德明校點.苕溪漁隱叢話(后集)[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

      [10] 何文煥輯.歷代詩話(上)[M].北京:中華書局,1981.

      [11] 惠洪.冷齋夜話[M].北京:中華書局,1985.

      [12] 譚瑩.樂志堂詩集[M].光緒元年刻本.

      [13] 陳廷焯著,杜維沫校點.白雨齋詞話[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

      [14] 方岳.秋崖先生小稿[M].明嘉靖刻本.

      [15] 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M].北京:中華書局,2004.

      [16] 朱熹.晦庵集[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7] 程顥,程頤著.王孝魚點校.二程集(第二冊)[M].北京:中華書局,1981.

      [18] 陳鵠.耆舊續(xù)聞[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9] 劉克莊.后村先生大全集[M].四部叢刊本.

      [20] 王楙.野客叢書[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21] 周亮工.因樹屋書影[M].清康熙刻本.

      [22] 歐明俊.宋代文學四大家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3] 郎瑛.七修類稿[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1.

      [24] 蘇軾著.孔凡禮點校.蘇軾文集[M].北京:中華書局,1986.

      [25] 葉夢得.避暑錄話[M].明萬歷刻本.

      [26] 蔡絛撰.馮惠民,沈錫麟點校.鐵圍山叢談[M].北京:中華書局,1983.

      [27] 吳熊和.唐宋詞匯評[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28] 丁福保輯.歷代詩話續(xù)編(上)[M].北京:中華書局,1983.

      [29] 徐培均.淮海集箋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30] 徐培均校注.淮海居士長短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31] 毛晉.宋六十名家詞[M].四部備要本.

      [32] 歐明俊.詞學思辨錄[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33] 郭紹虞輯.宋詩話輯佚[M].北京:中華書局,1980.

      [34] 吳昌綬.陶湘輯.景刊宋金元明本詞[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猜你喜歡
      秦觀蘇軾評價
      SBR改性瀝青的穩(wěn)定性評價
      石油瀝青(2021年4期)2021-10-14 08:50:44
      從善如流
      蘇軾“吞并六菜”
      秦觀:人生比詩詞憂郁
      學生天地(2019年36期)2019-08-25 08:59:36
      秦觀拜師
      蘇軾吟詩赴宴
      《秦觀 踏莎行》
      中華詩詞(2017年2期)2017-11-08 08:46:13
      蘇軾發(fā)奮識遍天下字
      基于Moodle的學習評價
      納涼
      沾益县| 洪雅县| 曲靖市| 确山县| 吴桥县| 嘉善县| 永胜县| 博野县| 建宁县| 德江县| 洛南县| 镇安县| 石首市| 台前县| 连州市| 师宗县| 闸北区| 文山县| 会理县| 思南县| 安化县| 洪湖市| 东乌珠穆沁旗| 贺州市| 雅江县| 孟连| 潮安县| 沐川县| 绥阳县| 平乐县| 鄱阳县| 五原县| 潞西市| 社旗县| 西吉县| 鞍山市| 五华县| 石狮市| 昆山市| 阿鲁科尔沁旗| 乌兰察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