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知稼翁集》版本考

      2014-11-17 05:23:44柯貞金譚新紅
      中國韻文學(xué)刊 2014年2期
      關(guān)鍵詞:慶元四庫抄本

      柯貞金 譚新紅

      (廣東輕工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 管理工程系,廣東 廣州 510300;武漢大學(xué) 文學(xué)院,湖北 武漢 430072)

      黃公度,字師憲,號知稼翁,興化軍莆田人。宋紹興八年進士第一,除秘書省正字,秦檜當國,坐譏切時政,出判肇慶府,終考功員外郎,終年四十八歲?!端问贰窡o傳,僅《宋史翼》有傳。著有《知稼翁集》、《漢書鐫誤》(已佚)。公度幼年好學(xué),詩文皆平易淺顯,詩學(xué)杜甫,詞淺意深,多寄托,諸論家多有贊語[注]林大鼐《宋尚書考公員外郎墓志銘》云:“詩效杜甫,古律格句法逼真?!薄逗檫~序》云:“(其詩)精深而不浮于巧,平淡而不近俗?!标惪∏湫蛟疲骸半m未盡古作,要自成一家。” 清馮煦《蒿庵論詞》:“詞有本事,待注乃明,知稼翁所賦各闋,尤多寄托。”陳庭焯《白雨齋詞話》卷一:“黃師憲知稼翁詞,氣和音雅,得味外之味。人品既高,詞理亦勝?!?。

      《知稼翁集》由其子黃沃收集而成,最早為家刻十一卷本,附詞集后則有十二卷本和兩卷本。《知稼翁詞》最早為臨川單刻本,一卷十五首,后見于叢編、別集、總集及選本中。

      一 《知稼翁集》流傳情況

      (一)宋代刻本

      《知稼翁集》在宋代有三次刊行:即家塾本、臨川本、慶元邵陽本。宋刻版本均已散佚,僅有抄本流傳。

      1.家塾本

      黃沃《宋尚書郎壙銘》記載:“(黃公度)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八月卒官,享年四十有八……明年九月二十日壬午葬于保豐里蓮花山”[1](P600)。龔茂良在《宋左朝散郎尚書考功員外郎黃公行狀》中慨嘆其與公度“同年進士,辱交最久,知公平生尤詳”[2](P508),遂于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十月為公度作行狀。紹興二十七年(1157年),林大鼐作墓志銘,慶元二年(1196)黃沃作壙銘。

      公度歿,其長子黃沃收集其詩文編次成集,并請陳俊卿作序,陳序曰:“乾道五年冬,順昌令黃君沃書抵中都來告曰:‘先君考功力學(xué)半世,雖得一第而仕不克顯,平生所為文十一通,愿得序引以冠其首。’余方備機政未暇也。越明年,出守長樂郡,復(fù)多事少暇隙,又明年,順昌使其弟洧來責前諾,仲秋既望……莆陽陳俊卿序?!睆男蛑锌芍?,黃沃在乾道五年(1169)乞陳為序,而陳則于兩年后的仲秋作此序,因此該序作于乾道七年(1171)年秋。

      黃沃于慶元二年(1196年)為慶元本所作跋文記載了此次刊于家塾的事實:“先君在時號知稼翁,文成輒為人取去,故笥所存涂乙之余才十一卷。沃于暇日泣而次之,名之曰《知稼翁集》,已刊于家塾?!?/p>

      據(jù)以上內(nèi)容可知,家塾本刻于1171年秋,為十一卷無詞,行狀、墓銘、壙銘均作于刊集以前。因古人編集時多附墓銘、壙銘等以彰顯其事業(yè)功績,且以后刻本之序跋中均未提及增補行狀墓銘壙銘之事,因此可以推斷家塾本前應(yīng)有陳俊卿序而后面有行狀、墓銘、壙銘。

      2.撫州本(亦稱臨川本)。淳熙十六年(1189)年刻于撫州,僅詞集一卷,詳后。

      3.慶元本

      慶元間,黃沃權(quán)知邵州,刻此本于邵陽郡齋。黃沃跋文記載了此本刊刻的情形:“(《知稼翁集》)已刊于家塾,今復(fù)刊于邵陽郡齋而求序于年家父執(zhí)者,成先志也?!瓚c元二年丙辰臘月哉生霸嗣子朝散大夫權(quán)知邵州軍州兼管內(nèi)勸農(nóng)營田事兼訟邊溪洞都巡檢使兼提舉義勇民兵借紫沃謹書?!?/p>

      “求序于年家父執(zhí)”即洪邁。洪邁在序中介紹了為此本寫序的時間、緣起:“魏國陳丞相既序其首,而邵州又欲予贅語于后,憶四十年前與公從容于番禺藥州之上,余作素馨賦,公蓋戲而反之,異于不相知聞?wù)撸澆灰宿o,若平生事業(yè),則有參知政事龔公吏部尚書林公之銘在,慶元二年(1196年)十月庚申煥章閣學(xué)士宣奉大夫提舉隆興府玉隆萬壽宮魏郡公鄱陽洪邁序?!?/p>

      編是集時,黃沃特附詞一卷(十五首)于后,并跋曰:“慶元乙卯(1195年)假守邵陽逾年謹刊《知稼翁集》于郡齋,并以詞一卷系其后,嘉平之月(臘月)其日戊午沃謹識。”

      黃沃長子處權(quán)參與了??@钪Α端稳思揖帯肥珍浟恕吨谖碳?,扉頁有“宜秋館重刊宋鈔足本”(按:既是宋鈔足本,應(yīng)指慶元十二卷本),并云每卷末有“孫迪功郎新泉州惠安縣主簿處權(quán)???。

      《宋志》著錄《莆陽知稼翁集》十二卷,乃指慶元本詩文十一卷,詞一卷。《皕宋樓藏書志》亦云:《莆陽知稼翁集》十二卷,“影寫宋刊本”,前有洪邁序,陳俊卿序,“后有行狀(龔茂良撰)墓志(林大鼐撰)壙銘(無名)黃沃跋”,為十行行十八字。因此可知皕宋樓所藏為影寫慶元本,亦可知慶元本行款格式。(按:壙銘實為黃沃作,其一,銘文中多次出現(xiàn)“先君”的稱謂;其二,結(jié)尾有“將塴,沃為之銘曰‘位弗稱施曷普兮,號于路矧膝下兮,萬之報惟歸茲土兮’”,這里明確指出沃“為之銘”。)

      要之:沃權(quán)知邵州時于慶元二年(1196年)刻此本于邵陽郡齋,有詩文十一卷,詞一卷,共十二卷,為十行行十八字。此本為詩文詞全集,前有陳俊卿序、洪邁序,集末依次有黃沃詞跋、行狀、墓銘、壙銘及黃沃跋,每卷末有“孫迪功郎新泉州惠安縣主簿處權(quán)??薄?/p>

      (二)明代刻本

      《知稼翁集》在明代曾刊刻兩次。一為黃廷用衡州刻本,一為黃崇翰天啟刻本。天啟本黃崇翰跋文介紹了兩次刊刻的經(jīng)過:

      《知稼翁集》,目載《文獻通考》及《八閩通志》,更宋元之變,無有存者。嘉靖辛卯(十年,1531年),主政敬甫公刻《四如公集》。其序慨《知稼翁集》不可見。丙午(二十五年,1546年),先司空任翰撰,司徒君翰公任文選,有陜中謁選人持是集贄。冊有御印,蓋前朝秘府流落人間者,得之喜從天墜,與先考百叩交。乙卯,考以宮洗謫倅衡州,刻于衡。壬戌(四十一年,1562)倭變,版復(fù)毀。乃就榕城陳環(huán)江公索回一部,侄孫鳴俊自會稽寄俸,遂圖付梓。

      1.衡州本

      據(jù)黃崇翰跋文,其先考(黃廷用)冼謫衡州期間,于(嘉靖)乙卯年刻此本,黃廷用墓志銘中也有“公度文集君刻于衡州”[3](P1930)的記述。衡州所用底本乃所謂前朝秘府藏本,衡州本今唯杭州大學(xué)圖書館有藏,乃孫詒讓舊物,有文集十一卷,詞一卷,每半頁十行,行十八字,白口,左右雙邊,[注]《宋人別集敘錄》:“據(jù)跋所述,天啟本之前,尚有萬歷(應(yīng)為嘉靖)衡州刻本,而衡州所用底本乃所謂前朝秘府藏本。衡州本今唯杭州大學(xué)圖書館著錄一部,為黃廷用刊,乃孫氏舊物,即《增訂四庫總目標注·附錄》孫詒讓所謂‘余家有明刻十二卷本’者也。該本文集十一卷,詞一卷,每半頁十行,行十八字,白口,左右雙邊。據(jù)衡州刻本,知底本(秘府本)應(yīng)為慶元本,故有詞?!?《宋人別集敘錄》卷第十九,中華書局1999年版,第918頁。)按:此本應(yīng)為為嘉靖衡州本,詳見拙作《明黃廷用刊〈知稼翁集〉之刊刻年代小考》(《長江學(xué)術(shù)》2013年第2期):“丙寅(嘉靖四十五年,1566)十月初十日一疾竟不起,距生弘治庚申年(1500)六十有七耳?!笨梢姡S廷用死于萬歷年之年。據(jù)黃崇翰跋文干支紀年法推算,此處剛好算錯了一個甲子。每卷下“孫迪功郎新泉州惠安縣主簿處權(quán)??薄敝笤觥懊魇缹O洗馬廷用重校”一行字。按卷數(shù)及行款格式可知“前朝秘府本”就是慶元本。

      2.天啟本

      據(jù)黃崇翰跋文,衡州本刻版毀于倭變之后,黃崇翰從榕城陳環(huán)江公家索回一部,由侄孫鳴俊寄俸資助刊刻。此本與衡州本最大的不同是改十二卷為二卷,增入世孫鳴震錄補《詞律補遺》(《菩薩蠻·閨情》)一首[注]所補遺之詞為《菩薩蠻·閨情》:“牡丹帶露真珠顆,佳人折向庭前過,含笑問檀郎,花強妾貌強,檀郎故相惱,只道花枝好,一面發(fā)嬌嗔,碎挼花打人?!卑矗捍嗽~非黃公度所作,乃唐無名氏所作。明楊慎《詞品》卷二曰:“此詞無名氏,唐宣宗嘗稱之,蓋又在花間之先也?!毙灬枴对~苑叢談》卷三亦云:“唐宣宗嘗稱之,時有婦人斷夫兩足者,宣宗戲曰‘此亦碎挼花打人耶’”。此詩亦收入張先詞《存目附錄》中。、《漢書鐫誤》一段及弘治間所修的《興化府志》中的傳記一篇(署名周瑛及黃仲昭撰)。卷上收錄十二卷本的前五卷(其中賦一卷,詩四卷),卷下收錄十二卷本中的后七卷(其中詩兩卷,奏議、表一卷,啟兩卷,記、跋、行狀、青詞等一卷,詞一卷及附錄)。每卷卷目下有:“宋尚書考功員外郎黃公度著,知邵州軍事借紫男沃編,新泉州惠安縣主簿孫處權(quán)校勘,明廣東按察司僉事十一世孫先廷宣、工部右侍郎十一世孫廷用重?!彼男蓄}識。集末有黃崇翰天啟乙丑年跋文,可知此本刻于天啟五年(1625)。跋文后又有“休烈飛鯤起誰、世孫臺鳴俊鳴、起有起昂,星光同?!钡人男?。其行款為九行二十字白口四周單邊。此本現(xiàn)藏于北京圖書館,卷內(nèi)有“鐵琴銅劍樓”印記,曾為瞿氏所藏。

      古人曾有十二卷本為全本、兩卷本為殘本的誤解。《持靜齋書目》四卷續(xù)增一卷記載藏有黃廷用本的抄本:“舊抄本,有陳俊卿洪邁二序,第一卷為賦,二三四五六七卷為詩,八卷為奏議書表致語,九十十一卷為啟,十二卷為記序跋行狀青詞祝祭文,每卷末有孫迪功郎新泉州惠安縣主簿處權(quán)校刊,可知此本猶是據(jù)宋本過抄者。與天啟乙丑其裔孫黃崇翰所刻幾增十分之七。四庫所錄有佚詞一首,今第十二卷共詞十五首,兼有蘇柳二家豪邁婉麗之致,舉世皆無完書,此獨全本具在,亦清淑之氣,閱久而不能終閟者矣?!睆囊陨纤d,丁氏所藏應(yīng)為衡州本抄本,但他認為比天啟本“幾增十分之七”, 并自詡“舉世皆無完書,此獨全本具在”,此為作者誤以卷數(shù)來計算作品多寡之故?!吨谖碳芳疤嵋唬骸按吮緸樘靻⒁页笃湟釋O崇翰所刊……然并詞集合為一編僅一百三十四頁,分為上下二卷,似不足十二卷之數(shù),豈尚有佚遺歟?”明《文淵閣書目》卷九嘗錄“黃師憲《知稼翁集》一部三冊,闕”?!肚娭裉脮俊肪砣噤浻腥齼?。

      王智勇先生推測了天啟本由十二卷合為二卷的緣由:“天啟本不僅對衡州本多有校訂,而最大差別在于將十二卷改為上下二卷,蓋刊刻者以其篇什少而卷帙繁,遂合并其卷帙也”;“本鈔本亦系天啟本,故與《四庫》諸本同源……又此本載《興化府志》名臣傳、龔茂良撰《行狀》、林大鼎撰《墓志銘》及《宋尚書郎壙銘》,庫本無,而多黃崇翰跋。蓋此本《附錄》又較天啟本有所增減也。原本目錄置《漢書鐫誤》以下為附錄,而正文則并入卷下,尤為無理,為存原本風貌,今因仍不改”[4](P434)。王智勇所言之本為天啟本抄本,他認為抄本將《漢書鐫誤》以下部分當作附錄,沒有道理,所以他為存原本(天啟本)風貌,仍按上下兩卷分卷。這也解釋了《文淵閣書目》、《菉竹堂書目》所謂“《知稼翁集》一部三冊,闕”的緣由,即將附錄部分當為上下卷之外的第三卷,與十二卷相比感覺有殘缺。

      (三)清刻本、抄本

      1.刻本

      《知稼翁集》在清代共有四次刊行。其一為四庫本,其二為清道光九年重修本,其三為清道光間王子蟾刻本,其四為光緒年間李之鼎刻本。四庫本與李之鼎本為叢書本,另兩種為單刻本。

      ⑴四庫本

      《知稼翁集》集前提要曰:“此本為天啟乙丑其裔孫崇翰所刊,稱嘉靖丙午得于陜西謁選人,乃前朝秘府之本尚有御印,然并詞集合為一編僅一百三十四頁,分為上下二卷,似不足十二卷之數(shù),豈尚有佚遺歟……公度別有《漢書鐫誤》,今已佚。此本從他本掇拾二段并佚詞一首附之卷末今亦并錄之焉。”可知四庫底本乃天啟刻本,然而僅據(jù)“不足十二卷之數(shù)”而誤稱其為殘本,乃不知黃廷用十二卷本與天啟本之別故,與持靜齋丁氏犯了同樣的錯誤。《四庫全書》本與天啟本稍有不同之處,即天啟本只附錄《漢書鐫誤》一段,而庫本則“掇拾兩段”。

      四庫采進本二卷本有兩淮鹽政采進本;十二卷采進本有江蘇巡撫采進蔣重光抄本及鮑士恭抄本?!墩憬杉z書總目》中也著錄有十二卷刻本,應(yīng)為嘉靖乙卯黃廷用刻本。[5](P125)

      ⑵道光年間福建重刻的二卷本

      此本題名為《宋狀元知稼黃公集》,書衣有墨筆題贈,為兩卷本,清道光九年(1829)重修,10行20字白口單魚尾四周單邊,可知以天啟本為底本。此本現(xiàn)藏于國家圖書館。

      ⑶王子蟾刻二卷本

      此本為道光間王子蟾重刻,其目僅見《山東省藏圖書館古籍書目》,為2冊(一函),亦應(yīng)以天啟本為底本。

      ⑷李之鼎刻本

      咸豐己未(1859)冬月,李之鼎刻入《宋人集》乙編,為十二卷本,扉頁有“宜秋館重刊宋鈔足本”,每卷末有“孫迪功郎新泉州惠安縣主簿處權(quán)???。李之鼎跋云:

      向年避地灋瀆,徐積余君(徐乃昌)以余編刊宋集出此本及《龍學(xué)文集》、《陳簡齋外集》三種,禆迻錄付,刊以廣流布。此集原分十二卷,卷七以前為詩,八卷至十二卷為文,卷末為詞,后有附錄,乃宋抄本也。每頁二十行十八字,卷末間有其孫處權(quán)銜名??恍?,實為宋刊原式。與庫本稍有不同,蓋庫本乃據(jù)明天啟裔孫崇翰所刊,著錄并為二卷,詩文次序雖無大異,惟中有全句及數(shù)十字彼此互異者,蓋宋時已有二刻本,一刊于家塾,一刊于邵陽,見師憲子沃跋中,處權(quán)所刊殆家塾之本與?鼎別有丁氏所藏傳鈔,庫本與之相校尚不愜心,因丁氏本偽誤太多也。戊午冬郵寄京師乞周子干用文津閣庫本復(fù)校,乙未秋親攜寫定本至京,再以庫本重校始臻完善。至題字上下不同詩文互異之處,不復(fù)更易以存宋本之舊,有宋本實誤者從,記附后,各還兩本之面目。……己未冬月南城李之鼎跋。

      李之鼎本之底本為宋鈔足本(慶元本),此底本為沈清十經(jīng)齋舊藏,經(jīng)劉香竹水山房方燕昭十萬琳瑯閣、徐乃昌積余齋遞藏,今歸北京圖書館,共二冊,半頁十行,每行十八字。[5](P126)李之鼎本于卷末增校刊記,原注曰:“用傳鈔庫本初校,又以文津閣庫本重校二次”,即將此本與錢塘丁氏八千卷樓所藏傳抄庫本(二卷本,今藏南京國學(xué)圖書館)初校,復(fù)與文津閣庫本復(fù)校二次,并作《??庇洝犯接诩?。至于徐乃昌本從何而來,今不詳?!栋z宋樓藏書志》卷三八亦著錄影宋本十二卷,后歸靜嘉堂文庫。李之鼎??珜?,尤為可貴的是“各還兩本之面目”,此本足資參考。

      2.抄本

      ⑴蔣重光抄本

      此本以明嘉靖十二卷本為底本,每卷后有“明世孫廷用重?!保碛小肮叛囝欥棔币恍?。劉乾《四庫采進蔣重光家抄本〈知稼翁集〉》一文對此本有詳細考述,不再贅述。

      ⑵徐時棟抄本

      該本有《知稼翁集》十二卷,附錄一卷,與蔣重光抄本同出于明嘉靖衡州十二卷本,卷首均有抄手“古燕顧鰲書”一行。此本有城西竹堂的印章及徐時棟所作序:“《知稼翁集》十二卷,附錄一卷二本,同治甲子(1864)十月城西草堂徐氏謹藏?!毙蚝笥小傲庇?。

      ⑶綬琪抄本

      有“帶經(jīng)堂陳氏藏書印”,表明是書曾經(jīng)清陳徽芝收藏。綬琪跋曰:“右《知稼翁集》兩卷,舊抄本,按其行款遇朝廷等字必空格書。從宋本出也。惟抄書太草率,雖經(jīng)前人改正一二,然其中差誤脫落當不可枚舉,得遇善本校之,豈不快乎。 光緒庚子六朋綬琪記?!贝吮九c天啟本行款格式完全相同,系抄明天啟刻本:序為行款八行十四字,正文為九行二十字,卷首有“宋尚書考功員外郎黃公度著、知邵州軍事借紫男沃編、新泉州惠字縣主簿孫處權(quán)???、工部侍郎前洗馬侍講世孫先廷用重校”四行,有周瑛,黃仲昭撰《興化府志名臣傳》,末有崇翰跋,并“世孫臺鳴俊、起有、明喬、起昂、士棆 、族孫景 星光同?!钡茸帧4吮粳F(xiàn)藏于湖南省圖書館。

      ⑷孔繼涵抄本

      詩文集十一卷詞一卷,十行十八字白口無格,影寫衡州本,現(xiàn)藏于浙江圖書館。

      (四)當代刻本

      1.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3年重刊二卷本。此本前言說明乃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2.四川大學(xué)古籍整理、線裝書局2004年《宋集珍本叢刊》本。該叢刊第四十四冊影印《知稼翁集》兩種抄本:其一為影印清代徐時棟抄本,徐時棟跋文,印章俱在,且行款格式與之無異;其二為影印“舊抄本”,按編次順序,行款格式與天啟本基本相同,但亦有差異,一是缺《詞律補遺》;二是缺黃崇翰跋文及“休烈飛鯤、世孫臺鳴俊起有”等四行落款;三是目錄置《漢書鐫誤》及以下《府志》《行狀》《墓志》《壙銘》等于附錄,而正文則把以上內(nèi)容全置于卷下。兩本均有王智勇序言,對版本的流傳有簡要考述,然亦誤稱嘉靖衡州本為萬歷衡州本。

      二 《知稼翁詞》流傳情況

      知稼翁詞主要以三種方式流傳:一是單刻本,即臨川本;二是合集本,附于《知稼翁集》流傳,如慶元本,衡州本、天啟本、四庫本等;三叢編本,收錄入《宋名家詞》等詞集。

      (一)單刻本

      1.撫州本(亦稱臨川本)

      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刻于撫州,僅詞集一卷,共十五首,曾豐作序,沃時為撫州通判。曾豐序?qū)Υ吮居性敿殧⑹觯捍疚跷焐?1188年),公度之子黃沃通守臨川。第二年,臨川人士得考功樂章,并題為《知稼翁詞》,請鋟。曾豐為詞集作序并歸詞集于黃沃。黃沃“有志揚其先而不憚鋟之木”[6](卷17),親為之作跋:“時號知稼翁,因以名集。凡十一卷先已命工鋟木。而此詞近方搜拾未得其半,始錄而藏之以傳后裔,謹母逸墜云。淳熙十六年重五日男朝散郎權(quán)通判撫州兼管內(nèi)勸農(nóng)營田事賜緋魚袋沃謹澤手識于卷內(nèi)。”(注:撫州即臨川)

      由此可知《知稼翁詞》于淳熙十六年(1189)年刻于撫州,只有詞一卷,共十五首,曾豐作序,沃時為撫州通判。此本的最大特點是每詞之下系以本事,公度之生平本末可能見其大概。較他家詞集特為詳備。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二一“歌詞類”與《文獻通考》卷二四六均著錄《知稼翁集》一卷,應(yīng)指臨川本《知稼翁詞》。

      2.商務(wù)印書館于民國29年(1940)刻有《知稼翁詞集》一卷。

      (二)叢編本

      1.《宋名家詞》本

      明毛晉編,崇禎毛氏汲古閣刻,八行十八字白口左右雙邊版心下鐫“汲古閣”,收錄《知稼翁詞》一卷15首。此書六集,共六十一家九十卷。第一二集有夏樹芳和胡震享的序,夏樹芳為明萬歷舉人,胡震亨序落款為:“庚午夏之朔”,庚午為明崇禎三年(1630年),所以毛晉刻此書大致在1630年。因匯刻之初并無完整計劃,初名《宋名家詞》,待六十一家刻成始有《宋六十名家詞》之稱。

      2.宋《百家詞》本

      南宋寧宗嘉定間長沙劉氏書坊輯刻,收錄《知稼翁詞》一卷。

      3.明《唐宋名賢百家詞》本

      明吳訥編,收《知稼翁詞》一卷15首。

      4.《宋元名家詞》本

      紫芝漫抄,共七十種九十七卷,收錄《知稼翁詞》一卷15首?,F(xiàn)存明抄本,清毛扆校,唐晏跋。九行十五字,黑格,白口左右雙邊版心下鐫“紫芝漫抄”。藏于北京大學(xué)圖書館。

      5.《宋金明人九家詞》本

      十卷,收錄《知稼翁詞》一卷十五首?,F(xiàn)存有清抄本,十行十八字白口左右雙邊版心下鐫“汲古閣”。由清人傳抄毛氏汲古閣本,收錄《知稼翁詞》一卷。抄本今藏北京圖書館,國家圖書館有影印本。

      6.《四庫全書》本

      本書集前提要曰:“《知稼翁詞》一卷,宋黃公度撰,公度有《知稼翁集》別著錄,所作詞一卷已見集中。此則毛晉所刊別行本也。詞僅十調(diào)共十三闕?!倍端膸烊珪偰俊芬嘀浻邪不昭矒岵蛇M本《知稼翁詞》一卷,亦為毛氏汲古閣本:“此則毛晉所刊別行本也。詞僅十三調(diào)共十四闋?!睂崉t收詞十一調(diào)十五首,乃四庫館臣誤計其數(shù)。

      7.《典雅詞》本

      錢塘陳氏書棚刊行[注]趙萬里《校輯宋金元人詞自序》:“以江陰繆氏藏本行款推之,半葉十行,行十八字,與汲古閣影宋陳氏書棚本趙以夫《虛齋樂府》、許棐《梅屋詩余》、戴復(fù)古《石屏長短句》均合,平闕之式亦有同者,與毛氏影宋本《知稼翁詞》、《和石湖詞》、《辛稼軒詞》,亦無不合,殆均為陳氏書棚所刻,其性質(zhì)初與《群賢小集》無異”。,收錄《知稼翁詞》一卷。明文淵閣藏一部共三十冊,后散失。清初朱彝尊始訪得宋人鈔寫本六冊,并考其為南渡后諸家詞的叢集。清繆荃蓀《藝風堂藏書續(xù)記》卷七著錄《典雅詞》五冊十四家,其中第五冊就著錄《知稼翁詞》一卷。而傅增湘撰《藏園群書經(jīng)眼錄》卷十九集部著錄《典雅詞》三冊十卷則無《知稼翁詞》,按:此集為清勞巽卿(權(quán))手抄本,藏于北京圖書館。

      8.《全宋詞》本

      唐圭璋編,集后注中謂此本乃依“汲古閣本《知稼翁詞》,共收錄黃公度詞15首”。另收存目詞一首即天啟本《詞律補遺》之《菩薩蠻閨情》(牡丹帶露真不珠顆),并云“乃唐無名氏作品”,“詞已見前張先存目附錄”。

      參考文獻:

      [1] 黃公度.莆陽知稼翁集[A].宋集珍本叢刊[C].成都:線裝書局,2004.

      [2] 龔茂良.宋左朝散郎尚書考功員外郎黃公行狀[A].宋集珍本叢刊[C].成都:線裝書局,2004.

      [3] 呂本.工部右侍郎少村黃公廷用墓誌銘[A].焦竑.國朝獻徵錄[C].臺北:臺灣學(xué)生書局,1984.

      [4] 黃公度.知稼翁集(舊抄本)[A].宋集珍本叢刊[C].成都:線裝書局,2004.

      [5] 劉乾.四庫采進蔣重光家抄本《知稼翁集》[J].人文雜志,1982(2).

      [6] 曾豐.知稼翁詞序[A].緣督集[C] .四庫全書本.

      猜你喜歡
      慶元四庫抄本
      曹慶元
      “四庫學(xué)研究”欄目主持人語
      慶元縣野生大型真菌資源調(diào)查報告
      食藥用菌(2020年6期)2020-12-23 08:30:12
      《皇帝的四庫——乾隆朝晚期的學(xué)者和國家》簡介
      百善孝為先
      關(guān)于乾隆朝內(nèi)府抄本《理藩院則例》
      合刊抄本 共傳四庫——記張元濟與張宗祥
      天一閣文叢(2013年1期)2013-11-06 10:01:11
      《麼經(jīng)布洛陀影印譯注》所收錄抄本年代上限考
      《十善福經(jīng)白史》新發(fā)現(xiàn)抄本研究
      有關(guān)乾隆朝內(nèi)府抄本《理藩院則例》
      贵溪市| 太仓市| 东至县| 年辖:市辖区| 中方县| 阳城县| 昭平县| 宜川县| 安新县| 定襄县| 六安市| 浦县| 延川县| 灵武市| 兴和县| 且末县| 永兴县| 南投县| 中阳县| 田阳县| 三穗县| 兴山县| 五大连池市| 砀山县| 饶河县| 浙江省| 金华市| 贞丰县| 涡阳县| 闻喜县| 永吉县| 佛冈县| 南丰县| 丰镇市| 边坝县| 新和县| 辽宁省| 黎城县| 中西区| 合水县| 久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