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羅斯·海爾馬里亞姆等
一、概況
厄立特里亞是一個非常年輕的國家。它于1991年解放,1993年通過全民公決正式獲得獨立。厄立特里亞擁有12500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和大約350萬的人口。它位于非洲東北部,東部瀕臨紅海,西與蘇丹接壤,南鄰埃塞俄比亞,東南與吉布提相連。厄立特里亞有9個民族,分別是阿法爾族、比倫族、希達賴伯族、庫納馬族、納拉族、拉沙伊達族、薩霍族、提格雷族和提格雷尼亞族。
二、背景
在上世紀中葉,聯合國將厄立特里亞和埃塞俄比亞合并成一個聯邦國家(1952-1962年)。這個聯邦國家的兩種官方語言分別是提格雷語和阿拉伯語,并由當時的基礎教育部門負責實施這兩種語言的教學。然而,當埃塞俄比亞強行吞并厄立特里亞之后,前者宣布將阿姆哈拉語定為官方語言。這一舉措引起了公眾的強烈反對和不滿。厄立特里亞的母語教育緣起于長期的解放戰(zhàn)爭(1961-1991年)。當時,人們熱烈地討論著應將何種語言作為母語以及這種語言是否應作為官方語言并在學校中使用。終于,在70年代中期,當厄立特里亞準備拓展解放區(qū)教育的時候,厄立特里亞人民解放陣線同意為低年級學生提供母語教育(一年級至五年級)。新的國民教育課程已經準備就緒,學校開始使用母語進行教學。后來,在80年代早期,大量對語言和文字的研究為當地9種語言的持續(xù)性教育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實踐
厄立特里亞是一個多民族、多語言的國家,這被認為是多元化的文化所賦予的。厄立特里亞政府堅持“多元化下的統(tǒng)一”原則。因此,政府對所有語言一視同仁,維護所有公民自由使用母語的權利并且鼓勵各民族發(fā)展自己的語言和習俗。盡管提格雷語和阿拉伯語曾經被當作工作語言,但厄立特里亞還是沒有自己的官方語言。
目前,厄立特里亞各學校用9種當地的語言提供基礎教育。考慮到厄立特里亞在該地區(qū)與其他國家之間的交往、世界全球化的進程,以及政府為在學校中普及阿拉伯語教學做出的諸多努力,厄立特里亞的英語教育超出了基本水平。
在如此多的語言環(huán)境中提供教育對于政府來說是個巨大的挑戰(zhàn),這需要對教育進行非常大的投入,并進行大量的工作。比如,厄立特里亞國際課程、教科書和其他學習材料都使用了9種當地語言。教師教育項目為適應多樣化的需求,要求所有教師都能用9種當地語言進行教學。繼續(xù)教育和訓練課程召集了大量專業(yè)人員進行培訓,其中就包括來自不同民族的校長、主管和教材編寫者。
像大多數發(fā)展中國家一樣,厄立特里亞教育部門面臨著方方面面的挑戰(zhàn)。厄立特里亞教育部門相信母語教育對提高兒童入學率和顯著提高成人識字率很有幫助。
四、為了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
首先,厄立特里亞維護每個市民自由使用母語的權利,并為每一種語言提供平等的法律地位,努力保護并發(fā)展9個種族的語言和文化傳統(tǒng)。這些做法有助于建設和平的社會氛圍、和諧的社會關系,以達到增強國家凝聚力的根本目的。通過不斷的努力,厄立特里亞確立了共同的文化價值觀和規(guī)范,最主要的是認識到要不斷提高公民教育。
其次,在世界范圍內,母語特別是在基礎教育階段通常被認為是最有影響力的教育媒介。這一點在成人與兒童的讀寫能力上體現得尤為明顯。如今,世界人口數量不斷增長,各國也在不斷發(fā)展,對國家來說接受過優(yōu)質教育的勞動者是其重要的資源。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擁有多國語言能力的意義不僅是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欣賞他國文化,而且還是獲得更好的工作、提高收入的途徑,是國家繁榮的重要基石。因此,厄立特里亞政府為了本國公民之間能夠便捷、流暢地交流做出了很多努力,比如英語教育和阿拉伯語教育就是厄立特里亞為了能夠更好地進行國際交往、獲得更好的發(fā)展所做的重要投資。
編輯 郭偉 許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