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保學(xué)
圣水泉村,是個自然村,所謂自然村,是行政村套小村的村。這在河北青龍滿族自治縣由于歷史和民俗原因,是自然存在的現(xiàn)象。圣泉村,就在祖山鎮(zhèn)陸杖子村的地界里。就是這樣一個小小的村,其中的多個自然景觀,都帶有神話色彩,賦予了靈動的故事,使小村多少代人浮想聯(lián)翩。從中也就不難理解,圣泉村作為一個自然村而難以抹去的理由。
狀元筆·一頂轎
小村居住人的歷史只有幾百年,超不過千年,可是小村的山,小村的水,小村的大石頭在這里有幾億年的歷史了,始終如一默默無聞,沒人給命過名,也沒有與之相干的故事。自從哪位祖宗從山東大王莊,抑或是山西洪洞大槐樹來到這里占山墾地,飄起了炊煙,這里才有了靈氣。人們開始以自己的住處給山峰和水流起名兒,南山、北嶺、頭道河、后溝泉……就這樣定下來了。山水因人而有了生命,人因山水而有界分,什么嶺南人,嶺東人,河西人,水泉人就出來了。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山水滋養(yǎng)著人的性格,嶺南人性格溫和,河西人豪爽義氣等,不同地域有不同性情和特色,甚至不同的語言,于是形成了地緣政治、文化,形成了多種民族不同的民俗。
小村東面有一座小山峰,圓圓的山體,尖尖的頂,小村人叫它“尖山”, 象形得名,名符其實??墒窃陲L(fēng)水先生的眼中,就變了,說這座山是一頂轎子,而且是“官轎”。小村南面的山頭上臥著一塊巨石,看上去像是一只貓蹲在那里,小村人稱其為“大石貓”,可風(fēng)水先生卻非說是一只“狀元筆”。并說,南有狀元筆,東有大彩轎,有這樣好風(fēng)水罩著,不定哪輩子能出個大官兒。
就是風(fēng)水先生的這句話,讓小村人祖祖輩輩都盼著自家、或小村出個手握狀元筆,坐著大官轎的大官兒,可是古往今來小村也沒盼來個當(dāng)大官的。于是,小村不知在哪一代留下了一套歌謠:“瘸知府,瞎知縣,爪老爺住羊圈。”聽老人講,過去小村有個一條腿的瘸子,他平時總拎一把長把斧子,一是防身用,二來他到哪兒站著,就用斧把兒把自己缺腿的那邊身子支上,于是落了個“瘸支斧”的名兒,叫著叫著,就演變成了“瘸知府”?!跋怪h”是說村里出了一個有眼疾的人,一只眼瞎了,另一只眼只能看直線,不能斜視,于是有人將“直線”演繹成了“知縣”?!白蠣敗笔钦f村里一個人一只手沒了,剩了一個光爪兒,人們開他玩笑,就叫他“爪老爺”,因為他少了一只手,生活困難,蓋不起房,就在別家廢棄的羊圈里住,落下個“爪老爺住羊圈”。
好風(fēng)水本應(yīng)出官,可都被幾個殘疾人給占去了,小村人都很惋惜。小村若能出個市長、縣長的多好,那得沾多大的光啊。這些傳說,反映了小村人的期盼失落后的自嘲。
洪發(fā)溝·鉆山溝·龍扒
小村東南方向有一座矮山,名叫雞冠子山,看風(fēng)水的愣說是一條“龍”,山的中間是斷的,出了一個四五丈寬的大豁口,兩邊的碴口都很清楚,小村人管這個豁口叫“龍扒”。
“龍扒”的對面是高高的山峰,當(dāng)?shù)亟兴皷|大天梁”。東大天梁有上千米高,梁的周圍有許多褶皺,如是女人的百褶裙,于是出現(xiàn)了頭道溝、二道溝、三道溝、野雞溝、蘿卜窖溝等溝壑;正對著雞冠山“龍扒”的有兩道溝,一個是洪發(fā)溝,一個是鉆山溝。從山溝的名字看,“龍扒”的形成是上面兩道溝的水沖斷了下面的山。我小時候無數(shù)次到龍扒去玩,到下面的石洞里去看蝙蝠,就是出去工作后,每當(dāng)回家,也到“龍扒”去看看,想知道“龍扒”是怎樣形成的,我慢慢悟到,洪發(fā)、鉆山是沖開山體的罪魁禍?zhǔn)?,因為在“龍扒”口的北面有一孤立的小山,名叫餑餑山,是這座小山及小山下的高塄大坎擋住了洪發(fā)、鉆山兩條溝的水向北流的路徑,而兩條溝的水流匯集后直撞雞冠山的山體,因水流在北面受阻,形成高壓漩流,將原本就不太厚的一段山體推了下去,洪水如脫韁的野馬,奔騰而下。也許在此之前兩溝沒有名字,沖斷山體后,才得名洪發(fā)、鉆山。
中國人愛好神話,一些很小的事,都要賦予生命力,神話得活靈活現(xiàn)?!褒埌恰本褪潜簧裨捔?,老人傳說,小村有風(fēng)水,說雞冠山是條龍,東面有轎,西面有筆,是“龍興地脈”,小村不出皇上,也得出個娘娘。嘉慶年間在小村中間蓋了一座菩薩廟,小村人說這座廟是壓風(fēng)水的,所以,小村人的愿望一直沒能實現(xiàn)。是的,小村人總得為自己尋找個得體的解釋。
唐(唐朝)修塔,朱(明朝)修圈(修城池),清朝修個大佛殿(廟)。清朝修廟不僅僅是為了供佛,而主要是壓風(fēng)水,朝廷欽天監(jiān)的官員到處轉(zhuǎn),看風(fēng)水,發(fā)現(xiàn)哪里有風(fēng)水,威脅到大清江山社稷,就在哪里蓋座廟,將風(fēng)水壓住。廟蓋上了,風(fēng)水破了,“龍”在這兒待不住了,就從雞冠上拱出個豁口逃走了,后來,小村沒出來皇上,也沒出來娘娘,倒是出來一個“金梁”,一個“玉柱”,是父母給孩子取的乳名兒?!褒垺痹诔鎏拥耐瑫r,也把這里的水脈帶走了,此后小村就缺河少水。
人們寧可相信東拉西扯的瞎話兒,也不相信自然力的影響,可是神話成就了小村的風(fēng)景,給小村增添了撲朔迷離的內(nèi)涵。
盤石砬·龍?zhí)?/p>
小村另一道風(fēng)景是立在東大天梁上的盤石砬,東大天梁的主峰是土質(zhì)的,渾圓的,而主峰西面一些的盤石砬是巖石體的,突兀聳立,很難攀爬上去。
盤石砬是小村舊時的“天文臺”,是小村的時鐘。在沒有鐘表,或鐘表稀有的時代,小村人把盤石砬當(dāng)做生產(chǎn)、生活、起居的鐘表。記得在生產(chǎn)隊時,隊長看著盤石砬的日影兒,下達下田、歇息、中午收工、起晌、晚收工的指令,一年四季掌握得非常準(zhǔn),比天文臺測得不差啥。小村因有了盤石砬這個日晷式的標(biāo)志,小村人的生活起居非常有規(guī)律。盤石砬曾也是小村的晴雨表,聽爺爺說:在過去,響晴的天,只要盤石砬起霧,云彩很快就上來,雨就來了;天陰得再黑,盤石砬若不起霧,也下不了雨,來股西南風(fēng)就云消霧散了,準(zhǔn)得很。
為什么盤石砬一起霧就下雨,老人們是這樣說的,東大天梁的后面谷里有龍?zhí)?,至上而下有九個汀,一個比一個深,稱作九龍?zhí)叮步芯诺栏?。傳說這個龍?zhí)斗浅l`,早年,也就是我爺那輩上,小村天旱,那時沒有村長、甲長什么的,將村稱為會,我家住的這條大山溝統(tǒng)稱為上河,有上河上會,上河下會,我們小村處于中段,稱作上河腰會。會首將村民組織到一起,頭戴柳枝圈,赤著腳翻過東大天梁,去龍?zhí)肚笥辏业乃臓斪钕鹊降凝執(zhí)?,他見著潭里的小白龍了,一忽兒鉆進水底了。求雨的人都跪在龍?zhí)哆吷?,會首點上香案,擺上豬頭等供品,然后宣讀用黃表紙寫的“求雨奉文”,讀完后燒掉,大伙磕幾個響頭,才往回走。求雨的人還沒到家,小村的雨就下透了,而東大天梁的南面滴雨沒下,聽起來好像是一個云苫霧罩的炕頭瞎話兒,爺爺說這是真事,是自己親身經(jīng)歷的事,不是說瞎話兒。
關(guān)于龍?zhí)叮€有個更玄乎的傳說,在很早的時候,小村植桑養(yǎng)蠶,植的家桑葉不夠時,就到東大天梁漫山找山桑葉。傳說有一個人找桑葉來到了龍?zhí)哆?,見潭邊的砬崖子上有一棵桑樹,葉子肥厚,他就上樹采葉。不一會兒,他聽到龍?zhí)独镉袆屿o,低頭一看,從水里露出一個人腦袋,四周看了看,又鉆進水里,過一小會兒水面上浮起了一塊炕氈,氈子上放一張八仙桌,桌上擺有幾樣小菜,玲瓏剔透的白玉酒壺酒杯,隨后上來兩老兩少四個人,圍桌而坐,正要舉杯飲酒,采桑人見到這奇怪的情景,在樹上紋絲不敢動了,可偏巧他“阿嚏,阿嚏”地打了兩個噴嚏,只見龍?zhí)渡线B人帶桌都翻到了水下,不一會兒龍?zhí)独锓浩鹆思t水。人說是老龍王兩口兒有興致,要和兒子兒媳喝喝酒,讓探子到外面看有沒有人,結(jié)果是探子粗心大意,沒瞧仔細,暴露了天機,回去后就把探子給殺了。
爺爺說,這個傳說是真還是編瞎話兒,說不準(zhǔn),不是親身經(jīng)歷,也是聽上輩子人講的。
傳說是真也好,是假也罷,都是在炫染小村,給小村添顏加色,龍?zhí)鹅`則盤石砬也靈,盤石砬的霧是龍?zhí)独锏啮L波蜃氣,是龍王給小村傳的訊息。這樣一來,給盤石砬罩上了神秘面紗。
假若有人問:盤石砬的霧,現(xiàn)在怎么不靈了呢?小村人也有說法,自從破除迷信,掃除牛鬼蛇神,龍?zhí)栋渡系凝埻鯊R也搗毀了,因此,龍王就不再傳遞訊息了。但小村人一看到盤石砬,就能想起這些動人的傳說。
我以為,正是這些真真假假的傳說故事,滋潤了小村一代一代人的生生息息,和對未來的期盼。
〔責(zé)任編輯 廉 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