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淵
【摘 要】文言文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的一個難點。教學中要加強課內(nèi)課外預習、提問要有的放矢,突出重點,強調(diào)誦讀賞析評價。應積極探索文言文教學的策略和技巧,提高文言文教學效果,培養(yǎng)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關鍵詞】高中;文言文;教學
文言文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的一個難點,而學生在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如何能夠順利地閱讀,并且通過閱讀量的增加,進而帶動整體文言文學習上的質的提高,是擺在所有高中語文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F(xiàn)將一些粗陋的看法和不見成熟的做法簡述如下。
一、課內(nèi)課外“粗識文字”
這一步可分為課外和課內(nèi)兩部分。具體做法是:提前布置預習,要求學生對照參考資料疏通全文,教師要檢查并適當公布檢查結果。上課時可采用競賽的方式,把全班分成幾個小組。相互提問、答疑,學生答不出的。再由教師解決。為了提高學生興趣,小組得分可公布在黑板上或記錄在班級評分欄里。
二、有的放矢“我問你答”
通過前面的粗識文字,大部分學生都能夠基本了解課文內(nèi)容。所以下面要做的工作就是查缺補漏、突出重點。教師在備課時針對課文重點、難點。設置一些有助于學生全面、有層次地理解并掌握課文知識的問題,教師問,學生答。
三、構筑框架“庖丁解牛”
具體做法是:分小組把各段的大意寫出來,進行分段分層,然后教師收集各小組不同的分法,讓全班同學來進行評價、鑒定,教師在學生實踐活動中恰當?shù)匾龑?,最后師生共同確定最佳結果。
四、各抒己見“借鑒欣賞”
讓學生查閱各種書籍和參考資料,在課堂上充分發(fā)揮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對文章特點、優(yōu)劣的評價,以及自己的真實想法。在這個基礎上,再要求他們慢慢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據(jù)。另外,還可以先由教師做示范,對文章中的精彩語句進行賞析,然后再由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喜好,賞析他們認為精彩的語句。
五、加強誦讀“瑯瑯上口”
指導學生誦讀,有助于學生融入課文。我們談學習文言文,就該繼承古人成功的做法。誦讀法可以說是中國古代幾千年語文教育最重要也最有效的方法。朱熹說:“學者觀書,務須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讀一字,不可少讀一字,不可多讀一字,不可倒讀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要多讀數(shù)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边@不僅強調(diào)誦讀的重要,且提出了嚴格的要求。教師一定要按照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加以設計,對誦讀多加指導,讓學生讀得得法。
古語云“書讀千遍,其義自見”,閱讀作為一種復雜的思維活動,它包含了回憶、判斷、推測、確認等一系列思維過程,在這些思維過程的互相轉換中,學生的思維活躍,注意力集中,不僅能自主地積累文言文知識,還能發(fā)現(xiàn)問題,并通過閱讀自主地解決問題,這樣的閱讀對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提高其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無疑是大有裨益的。
在堅持多讀的基礎上,還要強調(diào)多讀的方法,“讀”必須是整體閱讀與重點閱讀的結合。初讀必須堅持整體性,不能讀一句,譯一句,這樣既影響閱讀速度,有礙整體閱讀質量,又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全局思維習慣。借用陸象山的一句話就是“讀書且平平讀,未曉處且放過不必太滯”,那么“未曉處”如何處理呢?劃下來,留待第二遍重點閱讀時解決,一般來說,一篇文言文至少要讓學生讀三遍,按整體——重點——整體的順序進行。如果課堂時間緊,前兩遍可組織學生課前預習時完成,對于閱讀中發(fā)現(xiàn)且解決不了的問題,提交到課堂上來,師生共同討論,明確。
六、情景設置“朗讀背誦”
文言文教學還要和口頭作文、書面作文結合在一起。在平時練筆中,鼓勵學生用文言文或半白話文寫作,當然,教師不能提出過高的要求??啥〞r采用教師點評,學生互評的方式;也可以上完一單元文言文后,布置一篇與這一單元內(nèi)容相吻合的作文,提示學生多引用課文里面的句子。另一方面,教師利用晚自習或其他課余時間,采用話劇、演講、競賽、接力等靈活多樣的方式進行文言文學習,讓學生喜歡學,喜歡讀,喜歡背,從而在班級中形成良好的學習文言文的氛圍。
七、賞析文章“有的放矢”
在文言文教學中,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只注重文言知識的講解,而對文章本身的思想性、藝術性分析得很少,有的甚至不分析,使文言文教學干癟得可憐.這種作法是極不妥當?shù)摹J紫?,從文言文本身的文學價值看,總觀現(xiàn)在選入教材的文言文,無論是先秦散文、兩漢魏晉散文、唐代散文,還是宋代散文、明清散文等都是真正的精粹美文,其思想性、藝術性頗高。就思想感情而言,文中流淌的是作者從廣闊生活中提煉而出的精華,是其情感與人格的滲瀝,是其對生活的獨特體悟,正是需要學生深入理解之所在。另外,文章中所閃爍的藝術光輝,乃是作者心血、精氣之結晶。其所用語言或寫實樸素,或比擬夸張.或氣勢磅礴,或娟秀優(yōu)美:所塑形象或為力拔山兮的楚霸王,或為足智多謀的諸葛孔明,亦或為深明大義的藺相如……這些雖經(jīng)千百年歷史淘洗仍熠熠生輝的篇章,應該引導學生探究分析,進而領會。引導學生在對本民族歷史的把握與親和中繼承民族文化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要素。這里主要指的是歷史散文。
值得重視的是歷年的高考文言文試題,從命題的選文看,幾乎無一例外是史傳文學,這些選文一般沒有生僻難解的詞語,沒有文言虛詞的特殊用法,也少有難解的名物典章制度方面的專門術語,語言相對規(guī)范,內(nèi)容深淺適中。此外,文中主要歷史人物都是正面的,諸如孝子節(jié)婦、清吏直臣等,有利于弘揚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最先出現(xiàn)在高中教材中的文言文是歷史散文,選文以軍事、政治為平臺,揭示遙遠年代國與國、君與臣等軍國大事,故事本身可觀賞性就很強,其中反映出來的直到現(xiàn)在還深深烙印在中國人心中的一些行為規(guī)則,是中學生應當好好把握的。如燭之武形象,在國難當頭時放棄個人恩怨,深明大義;勾踐形象,用臥薪嘗膽、有仇必報等大器之舉體現(xiàn)了一個謀略家的膽識;鄒忌形象,像一個時刻在思考的思想家:觸龍形象,面對不可理喻之人能夠推己及人,以智慧勝,比燭之武更勝一籌,等等。這些形象構成一個明君、賢臣與說客共同活動的大舞臺,這是幾千年封建社會上層統(tǒng)治的化石,對學生理解君臣關系、國與國之間的爭斗、說客話語的重要作用有著有益的啟示效果。
還有一些雖非史傳文學卻與史有關的文章可以起到更深刻的作用,如魏征的《諫太宗十思疏》諄諄告誡的是為政以德、居安思危;《六國論》《伶官傳序》《阿房宮賦》等更是充滿了對歷史的深沉思考、對慘痛教訓的總結,字里行間洋溢著賢臣與文人墨客對民族社稷的責任感。古語云“以史為鑒可以知興衰”,在這個浮躁的社會氛圍里教師有責任引導學生在對本民族歷史的把握與親和中繼承民族文化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要素,激勵他們治國平天下的大志,這正是體現(xiàn)教育良知的地方。
當然,強調(diào)評析結合,并不是說每篇文言文都要進行極詳盡極全面的思想、藝術分析。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jù)每篇文章及學生的不同特點,有選擇地抓住一兩方面進行評析,使自己的教學有的放矢,重點突出。
文言文教學是教無定法,學無定式。對于文言文教學的技巧,我們還有待進一步研究。文言文教學已經(jīng)不能再僅僅給學生解決字、詞、句的意義了。應該在解決這些問題的基礎上,帶領學生們?nèi)チ私馕难晕奈谋舅N涵的豐富內(nèi)容與思想。
文言文教學的策略還有很多。但不管哪種策略,都應著眼于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提高文言文教學效果,培養(yǎng)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只要我們能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為目的,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對文言文的教學進行科學的、人文的、有效的教學設計,就一定能使文言文教學成為語文教學的一道風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