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秀英 桂梅英
【摘 要】密切家校聯系,是學校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呼喚,具有深遠的意義,讓學校和家庭攜手,讓教師和家長攜手,朝著“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的目標,不斷開創(chuàng)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關鍵詞】新課改;家校合作;哺育成長
學校德育的根本宗旨是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促進學生人格的完善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家庭教育是學生全面發(fā)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于學校教育,特別是學校德育具有不可低估的補充和輔助作用。學校德育工作,只有密切聯系家庭,依靠廣大家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切實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法制觀念,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他們的道德修養(yǎng)和心理健康水平。
一、辦好家長學校,構筑家校育人的平臺
我們學校是一所城區(qū)學校。家長大部分是工人,文化水平雖然不高,卻關心子女教育。因此,家長學校的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一年來,我們有序地開展活動,務實地進行教學,初步形成了“信息互動,構建家校平臺”和“落實家長意見,開展系列教育”兩大基本特色。學生成長,為人師者亦同心。家長學校,使學校與廣大的家長學員在“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這一目標上找到了共鳴;家長學校,構筑起了家校育人的平臺。
學校自成立家長學校以來,在活動中,全體教師和家長提高了“家校合作,科學育人”的意識,形成共同辦校的共識。每學期初,家長學校開學時,授課老師們首先想到的是要保證有充足的教材資源,每個年級的負責老師為此付出了艱辛的勞動,有的上網查找,有的到圖書室借閱材料,有的自己撰寫。一年級學生剛進校門,家長對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對于孩子該養(yǎng)成怎樣的行為習慣還不太了解,如果光靠教師在學校的教育,而忽視家庭的配合,那么,學生在學校剛養(yǎng)成的良好習慣,一到家就忘記了,教育也就成了空談。因此,在家長學校授課時,家長明確了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掌握了培養(yǎng)孩子良好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的方法,在家里有意識地引導、教育孩子,從而提高學校德育的實效。我校的家長學校,堅持每學期每個年級要召開1~2次家長會,教師和家長們一起制訂教育孩子的計劃,希望家長多了解自己的孩子,不僅要關心他們的學習,更要走進他們的心靈,了解他們的需要,并讓他們明白打罵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傷害孩子稚嫩的心靈,不利于孩子健康個性的形成。為了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我校心理健康老師結合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了有關講座,家長聽后,收獲很大。他們覺得這個講座給他們以往對孩子的教育方法敲響了警鐘.家長學校為家庭、學校共同育人搭建了一個合作的平臺。
二、開展家訪活動,開設家校聯系通道
為了進一步提高德育效益,加強學校與家庭、教師與家長的溝通和理解,形成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合力,我校開展了有聲有色的“百名教師訪千家”活動。
活動開始,學校在全體教師會議上向每一位教師傳達了活動的精神,讓每一位教師充分明確活動的重要性,要求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認真對待家訪工作,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學校領導、中層干部、黨團員教師要起模范帶頭作用。其次,學校要狠抓班主任這支強有力的家訪隊伍。因為班主任是家訪活動的主要組織者。家訪以班主任為主,任課教師為輔,班主任每學期對班內學生的家訪率達到三分之一以上,三年家訪學生的覆蓋率達到百分之百。教師在家訪中明確樹立了服務意識,針對班內學生的特點,教師上門為家庭教育提供科學的思想和方法,幫助家長分析子女在思想、學習、健康等方面的優(yōu)勢與不足,尋求解決的良策。
三、設立“家長接待日”,實現家校合作育人
學生家長們雖然知識水平不高,但是同樣蘊含著豐富的育子經驗,同樣凝聚著無限的教育智慧。為此,我們廣開言路,主動征求他們對課程設置和教學的意見,征求他們對學校德育的看法和意見,對學校家長工作的建議,征求他們對合作育人的設想。構建起信息反饋落實制,構建信息互通制,學校要求教師家長來校時要熱情接待,有的放矢地開展家校共商共育工作,不斷拓展育人途徑。校長室確定每周一為家長接待日,每個接待日,由一把手校長親自接待家長,認真傾聽家長意見,及時記錄家長意見,針對家長提出的要求及意見,及時解決,消除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中的不和諧音符,這樣做得到了廣大家長的好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