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晶,李果紅
(河北廣播電視大學,河北 石家莊 050080)
教學設計一般是指教師依據教育教學原理、教學藝術原理、課程性質和特點,以及學習者的認知結構,為了達到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進行的一系列策略設計。美國著名教學設計專家梅瑞爾認為“教學設計的目的是創(chuàng)設和開發(fā)促進學習者掌握這些知識技能的學習經驗和學習環(huán)境?!保?]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者的知識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幫助,如人與人之間的協(xié)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通過意義的建構而獲得的。理想的學習環(huán)境應當包括“情境、協(xié)作、交流和意義建構”四個部分。[2]德國遠程教育專家托馬斯·赫爾斯曼博士將信息技術在遠程教育中的應用分為兩類:一是I類應用,關注人和教學資源之間的交互;二是C類應用,關注在師生之間建立持續(xù)的交流。[3]
實用衛(wèi)生統(tǒng)計學是河北廣播電視大學為開放教育本科護理專業(yè)開設的一門必修課程。它主要闡述數據處理的基本統(tǒng)計理論和方法,并通過實例分析幫助學習者正確理解統(tǒng)計方法在醫(yī)學、護理學實際工作中的應用。該課程概念多、數據多、計算方法多,因此是護理專業(yè)學習最困難的一門課程。護理專業(yè)的學習者大部分工作在護理一線,絕大部分為女性、已婚、已育,大多采用遠程、在線的方式進行學習。為了有效解決遠程學習者工作壓力大、家庭負擔重和學習需求迫切的矛盾,筆者將這門課程作為學校教學改革項目立項進行重點研究和建設。其一,依據現代遠程教育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社會性交互理論以及實用衛(wèi)生統(tǒng)計學課程的特點,歸納影響遠程學習環(huán)境的各種因素,進行學情分析;其二,依托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在線教學平臺,采用I+C的教學模式,[4]將強化形成性考核的多種教學策略設計作為重點,將解決遠程教學兩大“瓶頸”問題(社會性交互教學活動有效開展和考核評價方案的設計)作為突破難點,對此課程進行教學一體化設計;其三,通過多輪次的教學實踐、問卷調查和考核成績的統(tǒng)計分析,找出存在的問題,調整教學設計,完善教學過程,確保遠程教學質量的提高。
遠程開放課程教學一體化設計的原則是以滿足遠程學習者的需要為根本,力求激發(fā)遠程學習者的學習興趣,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將形成性考核落到實處,增加遠程開放課程考核評價的含金量,促進遠程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教學一體化設計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遠程開放課程的教學一體化設計不僅要體現現代遠程教育思想和信息技術功能的運用,還要通過教學一體化設計實現課程建設與教學過程的立體化監(jiān)控與管理。
1.模塊化的項目管理。整個課程內容分為三個相對獨立的模塊。各個模塊通過開展學習者與學習資源的個性交互以及學習者之間小組協(xié)作學習的社會性交互學習活動,實現學習、考核、評價一體化的項目管理。
2.學習過程的遠程管理。學習者的認知過程包括學習過程、形成性考核過程、終結性考核評價過程。鑒于此,設計并利用《實用衛(wèi)生統(tǒng)計學課程形成性形考評價量表》(以下簡稱《形考評價量表》),引導學習者在實現學習目標的學習過程中進行考核評價,在考核評價的過程中得到進一步的學習和提升,[5]從而實現學習者認知過程一體化的遠程監(jiān)控管理。
3.課程建設的開放管理。對遠程教學過程中每一環(huán)節(jié)的具體內容進行一體化設計,包括資源建設的形式與內容,形成性考核與終結性考核的形式與內容,采用開放式的學習考核形式和以教師為主、師生共建學習資源的形式,提升遠程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和成就感,有效解決遠程學習的孤獨感、焦慮感以及遇到的各種問題,實現課程建設一體化的開放管理。
在線資源建設是實現人與學習資源交互的基礎。教學一體化設計要求各種在線學習資源的設計與建設注重學習者的學習效率與機會成本,突出實用性,便于移動學習,提高在線學習資源的利用率以及有效解決基層任課教師匱乏的問題。在線學習資源不僅讓學習者在最短的時間內學到“必須學”的內容,而且還引導學習者學習“可以學”的內容。例如,編制《實用衛(wèi)生統(tǒng)計學課程學習指南》,并將其作為導學第一課的內容,讓學習者在最短的時間內了解此課程學什么、如何學和如何考,了解學習進程,做到有的放矢。將每章內容都制作出比較詳細的在線教學輔導資源,這些資源需具有三個突出的特點。其一,方便移動學習,節(jié)省時間成本。學習者根據自己的時間、理解能力,無論用電腦還是手機上網都可自主選擇內容又可控制播放速度,反復學習,易記錄、易記憶。其二,呈現形式多樣化。根據學習內容的難易程度,表述詳略相結合,有聲與無聲并舉,圖文并茂,動畫演示和案例分析直觀形象,有益于幫助學習者理解概念、掌握計算方法。其三,對于希望拓寬知識面的學習者,在“拓展空間”欄目提供若干參考文獻,引導他們進行研究性學習,為撰寫畢業(yè)論文奠定基礎。
形成性考核是針對學習者平時學習的過程性考核。此課程采取形成性考核占40%與期末終結性考試占60%相結合的考核形式,通過運用各種教學策略,強化形成性考核并將其落到實處,目的是提升課程考核的內在質量。
1.形成性考核內容與策略的設計
(1)導學課的表現。根據導學課概念多、計算多、自學困難的特點,各教學班為學習者安排次數不等的面授導學課,鼓勵、引導學習者盡可能多地參加面授導學課,任課教師根據學習者導學課的表現酌情打分。
(2)四次平時作業(yè)。完成平時作業(yè)是促進學習者對所學內容理解和掌握的最簡單有效的途徑,也是教師了解學習者對所學內容理解和掌握情況的有效手段。四次平時作業(yè)量大、題型多,幾乎包含了所有課程要求掌握的知識點。要求學習者在參加面授導學課、閱讀教材和在線學習資源的基礎上,正確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各種基本計算方法。由任課教師視學習者完成情況給出評價和成績。
(3)三次在線討論。在遠程學習過程中,學習者經常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并時常出現孤獨感和焦慮感。在BBS論壇上,采用“大同步小異步”非實時的網絡交互方式,[6]按照課程進度,以模塊為單位組織三次網上在線討論。每次活動時間一般為20天-30天,省校責任教師在BBS論壇上提前發(fā)布在線討論的主題內容、具體要求和學習者的分組情況。在教師的引領下,學習者以小組為單位,利用自己方便的時間以發(fā)帖的形式參加在線討論,開展師與生、生與生間的社會性交互活動。學習者發(fā)帖的有效內容計入形成性考核成績,包括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學習中遇到的各種疑惑,回復他人提出的問題等。學習者相互交流、協(xié)作學習,形成一個虛擬課堂。
2.終結性考試內容與策略的設計
期末終結性考試是對學習者學習情況比較全面的檢測方式。采用以終結性考試檢測形成性考核的方法,[7]重點檢測平時作業(yè)的完成情況。采用筆試開卷的方式,考試時間為90分鐘。通過加大試題數量,提高考試的信度,科學控制試題的難易程度和考試時間,提高考試的效度。
2012年-2013年,全省電大系統(tǒng)每學期都有500名-600名學習者選修實用衛(wèi)生統(tǒng)計學。采用教師面授、課堂主題討論、BBS在線主題討論、學習者自學網上資源等混合式的教學方法,由課程團隊在全省電大系統(tǒng)共同組織實施教學過程。
課程團隊由省校課程教師任組長,市、縣校教師為成員,分工協(xié)作,共同實施教學過程。省校教師主要負責學習資源建設與課程平臺的維護,市、縣教學班教師主要負責與本班學習者交流以及教學活動的具體組織。課程團隊經常通過電話、QQ等方式隨時溝通聯(lián)系,開展教研活動?!缎慰荚u價量表》包含了形成性考核各項內容的評價方式和標準,由任課教師根據每位學習者形成性考核的情況及時進行記錄,自動生成評價成績,并在BBS論壇上不定期的公布、公示。這種開放化的形成性考核與評價驅動方式起到雙重作用:一方面,督促學習者及時學習,積極參加在線討論,認真完成平時作業(yè),提高導學課出勤率及在線學習的效果;另一方面,有效監(jiān)督教師的工作,體現了教學文件的執(zhí)行力,對教學過程起到了質量監(jiān)控的管理作用。
遠程在線討論是遠程教學社會性交互活動的一種形式,它的組織和實施一直是遠程教學的“瓶頸”。每學期將學習者按照地域分為若干個學習討論組,每組20人-30人。在省、市、縣各級教師的引領下,通過“破冰活動”,讓許多學習者從開始不知道怎樣發(fā)帖到后來積極踴躍發(fā)言,并且對這種學習模式產生較為濃厚的興趣。發(fā)言的學習者從不同角度談自己的學習感受和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其他學習者從中得到啟發(fā)和幫助或產生共鳴,這種學習過程不僅使個人有所收獲,也使小組其他成員受益。在知識建構的同時,挖掘出個人潛能,增加成就感,充分體現出個人的學習所產生的社會價值。對于表現比較主動的學習者,教師通過交互交流的方式給予表揚和鼓勵。他們的行為帶動了其他的學習者,讓一些經常處在“潛水”狀態(tài)的學習者也勇敢地浮出水面。隨著討論的深入,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習者在每次的在線討論中至少提出一個問題,至少回答一個其他學習者提出的問題,并有意識地引導學習者進行討論,對部分參與活動不夠積極的學習者也起到了鞭策作用。
由于絕大部分平時作業(yè)的解題方法在教材或在線學習資源中都能夠找到相應的講解或提示,所以大部分學習者能夠比較順利地完成平時作業(yè)。在完成平時作業(yè)的過程中,學習者將遇到的各種問題在BBS論壇中與其他學習者進行討論,學習者之間相互解答,有效地解決了遠程教學社會性交互問題。以終結性考試檢測形成性考核的方法,增強了終結性考試試題與平時作業(yè)的關聯(lián)度,同時也強調護理實際工作經歷和學習經驗的積累。雖然考試時可以帶各種學習資料,但是由于試題量大,如果學習者事先沒有充分準備,考試時來不及查書,也不易找到試題的答案。這種設計策略引導學習者認真完成平時作業(yè),為終結性考核做足準備。
筆者設計了《實用衛(wèi)生統(tǒng)計學課程學習情況調查問卷》,每學期利用它了解有關教學信息。表1是2012年秋232位學習者回答調查問卷部分問題的統(tǒng)計結果。
通過問卷調查的統(tǒng)計分析可以看出,學習者對網上學習資源的滿意度達到98%以上;對采用網絡異步在線討論進行小組協(xié)作學習方式有98%以上的學習者表示能夠接受;把在線討論作為形成性考核的一部分有93%的學習者表示贊同并可以接受;對用終結性考試檢測形成性考核的做法有98%的學習者給出很好的評價;88%的學習者對實用衛(wèi)生統(tǒng)計學課程教學設計的總體評價是“很好”或“比較好”。
1.2012 年秋《形考評價量表》的統(tǒng)計結果具體見表2。
表2 2012年秋形成性形考評價量表統(tǒng)計一覽表
2012年秋的三次在線討論共有321名學習者和教師發(fā)帖2 400余個。表2統(tǒng)計數據顯示,6個教學班的3次在線討論成績不夠均衡,主要原因如下。其一,由于此課程計算較多,在BBS論壇進行在線討論,數學公式的表述需要用“公式編輯器”,大部分學習者對其使用還比較陌生,直接影響了他們發(fā)帖的數量和質量。其二,遠程學習者常常有孤獨感,教師的責任心、教師與學習者溝通的主動性與能力,給學習者帶來一定的影響。所以在線討論的學習組織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和策略,鼓勵生生交互,讓學習者參與更加方便。
2.利用SPSS應用統(tǒng)計軟件,通過計算Pearson Correlation相關系數,對全省及各個教學班的形成性考核與終結性考試成績進行相關系數假設檢驗。從理論上講,實用衛(wèi)生統(tǒng)計學以終考檢測形考,二者成績應具有特別顯著的正相關關系。
表3統(tǒng)計數據顯示,學習者較多的教學班(唐山、開放學院)各項成績間都具有特別顯著的線性相關,這說明教學一體化設計不僅對完善教學過程、將形成性考核落到實處產生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也對提高終結性考試以及綜合成績產生了較好的影響。但是,學習者人數相對較少的教學班形成性考核與終結性考核、形成性考核與綜合成績間不具有顯著的線性相關,甚至出現了負的相關系數,由此對其形成性考核成績的真實性提出質疑。
表3 2012年秋形成性考核、終結性考核、綜合成績相關性檢驗結果
實用衛(wèi)生統(tǒng)計學課程教學一體化設計、多個學期的教學實踐、學習者問卷調查、課程考核成績統(tǒng)計分析等多方面的實證研究表明,遠程開放課程教學一體化設計要以遠程學習者的學習需求為根本,其重點是為遠程學習者創(chuàng)設一個具有吸引力的學習環(huán)境,同時兼具教學過程遠程化管理與教學質量遠程監(jiān)控的功能。遠程開放課程教學設計的重心要下移,從關注教學內容轉變?yōu)殛P注學習情境的設計,進而關注每個學習者學習需求的設計。遠程教育教師的工作重心應從導學課的主講者轉變?yōu)榕c學習者進行社會性交互活動的有效組織者和積極引領者,學習支持服務的提供者。
[1]孫永麗,高 瑩.從教學過程設計轉向信息技術支持的學習環(huán)境設計[J].現代教育技術,2010(2):25-27.
[2][5]胡 晶.遠程在線學習環(huán)境優(yōu)化設計的策略[J].繼續(xù)教育研究,2012(6):62-65.
[3][6]胡 晶,韓曉東,武喜春.在線課程教學設計探索[J].中國遠程教育,2010(6):39-41.
[4]胡 晶.現代遠程教育課程考核模式優(yōu)化探究[J].保定學院學報,2011(6):91-94.
[7]薛 薇.SPSS統(tǒng)計分析方法及其應用[M].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