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潔
習作指導
首先,確定寫作對象?!叭倭?,行行出狀元”,寫家鄉(xiāng)的名人,不一定是明星或大人物,也可以是有一技之長,在自己的行業(yè)有貢獻或影響力的人。如中小企業(yè)家、模范教師、勞動能手等。
其次,確定介紹方式,可采訪,也可紀實??梢越榻B名人的奮斗史,展現(xiàn)其取得的佳績;可通過細節(jié)描寫,體現(xiàn)人物的高超技藝;也可以通過問答的方式,凸顯名人的美好品質(zhì)。
最后,介紹內(nèi)容要真實可信,詳略得當,條理清晰。
我的家鄉(xiāng)有一位名人,那就是“逮黃鱔能手”——朱伯伯。大家都親昵地稱他“黃鱔王”。
俗話說:“小暑黃鱔賽人參。”現(xiàn)在人們的生活條件好了,對黃鱔的需求也大了,可黃鱔越來越難抓,朱伯伯抓黃鱔卻能手到擒來,我心里可好奇了。帶著這個疑問,我做了一回小記者,去采訪我們的“黃鱔王”朱伯伯。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敝觳畯男【驮谒吤罎L打,練就了一身摸魚的本領(lǐng),特別是逮黃鱔。一進他家院子,就能看到滿地用竹子做的“L型”籠子。我好奇地拿起一個仔細觀察:竹籠子的其中一端開口處有一個可以打開的活動的蓋子;另一端口有用竹簽做成的圓錐形倒刺。我好奇地問:“這些籠子是干什么的?”朱伯伯說:“抓黃鱔就靠這些籠子了!”我更好奇了:“難道黃鱔會自己跑到籠子里不成?”只聽朱伯伯說:“黃鱔適應(yīng)能力強,在河道、湖泊、溝渠及稻田中都能生存。白天喜歡在多腐植質(zhì)的淤泥中鉆洞或在堤岸有水的石隙中穴居,夜間出洞覓食。知道黃鱔的這些特點,你就可以逮到它了。”我還是似懂非懂,只見朱伯伯嫻熟地把一條大約二十厘米長的蚯蚓,串到一根竹簽上,然后把有蚯蚓的竹簽,固定到“L型”籠子有倒刺那一節(jié)里。朱伯伯說黃鱔喜歡夜里出來找食物,特別喜歡蚯蚓,聞到蚯蚓身上的味道就會自己順著味道去找。只要它從有倒刺的進口鉆進籠子,就出不來了,只能做甕中之鱉。
裝好這些籠子,太陽已經(jīng)西斜,朱伯伯說可以去下籠子了。走到一塊水稻田邊,朱伯伯像偵察員一樣左顧右盼,然后用鐵鍬在田埂邊鏟了幾鏟子,接著把籠子有誘餌的一端順著田埂,埋在水里,另一端露出水面,上面蓋上草,這樣做的目的一是可以隱藏籠子,二是留出氣孔,防止鉆進籠子的黃鱔悶死。就這樣,朱伯伯一路偵查地形,一路下籠子,直到天完全黑了才下完所有籠子。朱伯伯直起腰,爽朗一笑,說:“明天大清早就可以收了!”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跑到朱伯伯家,跟他一塊兒去收籠子。只見朱伯伯熟練地打開一個個籠蓋,然后將籠子里的“收獲”倒進準備好的大塑料桶里。有的籠子里有三四條黃鱔,有的籠子里還有泥鰍、小魚甚至小龍蝦。這些小東西一起倒在桶里,噼里啪啦的,好不熱鬧??磥斫裉熘觳质谴筘S收。
由于家鄉(xiāng)近幾年開挖了一個“萬畝荷塘”,每年都會召開一個“荷花藝術(shù)節(jié)”,荷塘的面積大了,黃鱔也多了,現(xiàn)在逮黃鱔和小龍蝦已經(jīng)形成一個產(chǎn)業(yè)。在朱伯伯的帶領(lǐng)下,村民們都過上了幸福生活。
我打心眼里佩服朱伯伯逮黃鱔的技術(shù),他真不愧是“黃鱔王”!
開門見山,簡單引出家鄉(xiāng)的名人“能”在何處,有什么特別的本領(lǐng)。
從朱伯伯精巧的工具和熟知逮黃鱔的理論知識入手介紹,既突出了朱伯伯的手巧,也讓讀者了解了黃鱔的生活習性。
從裝籠到下籠,以細節(jié)描寫突出人物動作的嫻熟,條理清晰,詳略得當,讓讀者對“逮黃鱔能手”的“能”有了更直觀的了解。
結(jié)尾簡潔,呼應(yīng)開頭,并對朱伯伯“黃鱔王”的稱號和勤勞的美好品質(zhì)給予肯定。
◆江蘇南京市板橋小學六(4)班
指導老師:豐 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