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勇,楊求光
(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江蘇 南京 201407)
隨著汽車的日漸普及,汽車電器的發(fā)展日新月異,人們對汽車的安全性、舒適性、經濟性和排放性的要求越來越高。伴隨著科技進步,很多先進的電子技術應用在汽車行業(yè),以提高汽車的安全性、舒適性及經濟性,汽車的電器集成化程度越來越高,汽車線束就變得越來越復雜,設計和生產制作過程控制難度越來越大。而汽車電路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搭鐵點的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首先是搭鐵的回路增加,其次是需要搭鐵的功能越來越多,搭鐵數(shù)量選擇等都需要考慮更多的因素,因此本文主要研究當前環(huán)境下整車電路線束搭鐵的設計策略。
線束搭鐵設計要體現(xiàn):安全、可靠、穩(wěn)定、合理、經濟。從以下3個方面來分析整車電路的搭鐵設計。
整車地:顧名思義就是整車電路的地,它是由蓄電池負極直接接到車身,使車身成為一個大的負極,所有的搭鐵點都是通過車身搭鐵,因此汽車電路中的接地又被稱之為搭鐵。
功率地:主要是指大功率用電設備的搭鐵,例如發(fā)動機冷卻風扇、刮水電動機、玻璃升降電動機、空調鼓風機、座椅調節(jié)電動機、天窗電動機、門鎖電動機等。這些用電器的電流一般較大,會對其他弱電流或信號線產生干擾。
信號地:一般指小電流信號的搭鐵,有模擬信號、數(shù)字信號等,信號一般比較敏感,容易被干擾。
屏蔽層搭鐵:對于娛樂系統(tǒng)天線及高電壓工作用電器,由于其工作過程中對周圍電磁場影響較大,必須采用單芯屏蔽線,以達到保證接收信號準確,且對周圍線束電磁場影響最小作用。而單芯屏蔽線屏蔽層,直接通過搭鐵點接到整車地。如發(fā)動機點火線圈供電回路,工作過程會產生上萬伏高電壓,對周圍信號線干擾極大,甚至會導致整車EMC不通過,需采用單芯屏蔽線,屏蔽層接車身搭鐵。
總體來說,搭鐵點分配有3個原則。
1)強弱電分開搭鐵原則 如電動機類產品屬于大電流用電器,要與信號線及控制回路等小電流搭鐵分開。
2)安全件單獨搭鐵原則 如安全氣囊模塊、ABS、ECM等對整車性能及安全影響大的模塊,要采用單獨搭鐵;針對前照燈搭鐵,考慮一個搭鐵失效后,另一個可以繼續(xù)使用,必須將左右前照燈分開搭鐵。
3)就近搭鐵原則 考慮到經濟性、壓降小及最小干擾,搭鐵點盡量靠近模塊端,這樣搭鐵線短,導線成本低,線束回路壓降小,被干擾的可能性也隨之降低,特別是針對弱電信號搭鐵,以保證信號的真實傳遞。
除以上3個基本原則外,根據模塊特性還有以下幾點情況:①安全氣囊模塊由于是一個安全級別非常高的模塊,除了單獨搭鐵外還需要有備用搭鐵,作為備用方案,確保氣囊系統(tǒng)準確及時地工作;②所有搭鐵點都要避免噴漆/污染,避免搭鐵低于涉水高度;③蓄電池負極線、發(fā)動機搭鐵線等因導線截面較大,因此一定要控制好線長和走向,減小電壓降;④為增加安全性,發(fā)動機、車身一般要單獨連到蓄電池負極搭鐵;同時壓接端子大于10mm2端子要求鍍錫點焊。
目前主流車型搭鐵的形式主要有2種,第1種是車身焊接螺母,使用帶自攻功能螺釘(圖1)緊固線束搭鐵端子;第2種是車身焊接搭鐵螺栓,用螺母 (圖2) 緊固線束搭鐵端子。這2種形式各有一定的優(yōu)缺點。
車身焊接螺母多用于日韓系車,工藝比較復雜,裝配時需要兩手配合,對搭鐵螺栓要求也較高,要求螺牙有一定的自攻功能,在緊固搭鐵端子時能夠將焊接螺母的油漆及氧化層刮掉,實現(xiàn)良好的搭鐵性能。采用這種形式的搭鐵,一般會對車身焊接螺母進行保護,即在油漆前增加工藝螺釘預裝配在上面,油漆后,將工藝螺栓取出,確保搭鐵點無油漆以保證搭鐵性能良好。這種形式裝配好后比較美觀。
車身焊接螺栓多用于歐美系車,裝配工藝較簡單;焊接螺栓在進入油漆前使用工藝螺母緊固,裝配搭鐵端子時再將螺母松掉。這種設計的好處是可以很好地保護搭鐵螺栓,油漆不到,可以確保搭鐵性能良好。但這種形式由于是焊接螺栓,車身會突出一個零件,不美觀,因此在位置的選擇上要易于安裝,同時又要兼顧美觀,在不容易發(fā)現(xiàn)的地方設置較好。
線束搭鐵端子選型主要根據以下幾個信息:載流量、搭鐵螺釘或螺母尺寸、布置位置、是否需要防轉等。下面介紹幾種主流的搭鐵端子及使用情況。
1)蓄電池負極及發(fā)動機搭鐵等大電流一般會選擇大端子,如圖3所示,適合大于10 mm2線徑,線束壓接部位常采用鍍錫點焊,使用帶膠熱縮管。
2)一般搭鐵端子如圖4
所示,一般是組合型,為了防止安裝時線束搭鐵端子跟轉,選取一個搭鐵片帶防轉機構,見圖5。
3)同一搭鐵點如有多個搭鐵回路,可通過以下3種形式將搭鐵回路拼接,可減少搭鐵點數(shù)量。
形式1(圖6) 同一搭鐵點所有搭鐵回路通過連接釘合并為一根搭鐵回路,僅壓接一個搭鐵端子,多使用在日韓系車。優(yōu)點:成本低;缺點:工藝復雜,且回路中小電流回路壓降大,可能產生相互干擾。
形式2(圖5和圖7) 同一搭鐵點所有搭鐵回路單獨壓接搭鐵片,通過搭鐵片組合搭鐵,多使用在歐系車。優(yōu)點:工藝簡單,性能可靠;缺點:成本高。
形式3(圖8) 同一搭鐵點將搭鐵回路按電流大小區(qū)分后,可將小電流搭鐵回路合并壓接到同一個搭鐵片上,再組合搭鐵,多使用在美系車。特點:工藝復雜程度適中,成本適中。
4)帶有插接件形式的搭鐵,如圖9所示,可以通過插接件匹配端子的形式實現(xiàn)搭鐵,用于拼接回路較多的場合,更改方便。可以實現(xiàn)電壓的穩(wěn)定,較少搭鐵點,可以提高搭鐵的效果,減少干擾。有防水形式和非防水形式。這種設計由于成本較高在高檔車上可考慮使用。
在整車線束中,一般發(fā)動機艙搭鐵點最多,儀表板支架上盡量不要選取搭鐵點,因為支架與車身是靠螺栓連接,接觸電阻可能會超標,影響搭鐵性能。搭鐵線約占整車線束所有導線的15%~20%。
根據功能的差異,整車搭鐵點約在18~20個比較合適,基本上可以涵蓋整個電路設計的需要。目前主流車型搭鐵數(shù)量對比情況見表1。
由于發(fā)動機上的電器件 (發(fā)電機、起動機等眾多用電器件)的負極直接與發(fā)動機缸體剛性對接,發(fā)動機缸體通過搭鐵電纜搭鐵形成一個搭鐵回路,見圖10電流方向示意圖。發(fā)動機搭鐵一旦接觸不好,將造成停車時起動機搭鐵不良,無法起動;行車時,發(fā)電機搭鐵不良工作不正常,整車虧電以致發(fā)動機突然熄火,及部分接觸點因接觸電阻偏大而燒蝕等等眾多風險。
表1 主流車型搭鐵數(shù)量對比
最有效的發(fā)動機搭鐵:直接將發(fā)動機缸體與蓄電池負極對接。但由于布置原因,很難直接接到蓄電池負極,因此最好在發(fā)動機缸體和變速器殼體上對接,保證良好搭鐵性,如圖10所示。
發(fā)動機搭鐵選擇:①首選方案為接在發(fā)動機懸置上或缸體上,優(yōu)點:搭鐵可靠,搭鐵線短,成本低;②次選方案為接在變速器與發(fā)動機對接的缸體上,優(yōu)點:搭鐵可靠,但搭鐵線偏長,成本較高!
不建議在圖10條紋位置選擇搭鐵,因為此零件是靠2個安裝螺栓連接到缸體或變速器體上,過多地通過其他零件的裝配達到搭鐵,會存在搭鐵接觸不良隱患。若安裝螺栓扭矩不到位,或發(fā)動機振動過大,或發(fā)動機前傾后傾,都會引起發(fā)動機與懸置、車身間歇性接觸不良,導致電壓降過大,部分發(fā)動機電器件不工作。
汽車線束搭鐵設計是汽車電路設計中極其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它體現(xiàn)了汽車線束設計水準的高低,對實現(xiàn)汽車電路的穩(wěn)定可靠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汽車線束搭鐵設計要形成一種搭鐵設計的策略,形成一種固化的搭鐵設計方案,固化的搭鐵方案是那些經過車型驗證,經過大量試驗驗證過的,可以直接去使用的設計方案,可以提高線束設計品質,縮短開發(fā)和驗證周期。
本文對汽車線束搭鐵策略進行了簡單闡述,提出幾點搭鐵策略以及搭鐵設計的思路,具體問題還需要具體分析。
[1]魏春源,譯.BOSCH汽車工程手冊 (中文第3版),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