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亮,蘭 寧,徐 紅
變應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治療分為避免接觸變應原、藥物治療和免疫治療3種治療方式。目前,在我國AR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特異性免疫治療(specific immune therapy,SIT)是目前AR的惟一對因治療方法,近些年SIT有上升趨勢,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本研究主要觀察AR SIT 1年和2年的臨床療效差異及適宜的維持治療時間。
1.1 病例資料 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間我科門診98例AR SIT治療患者資料,均為治療期間無中斷病例。分為2組:SIT 1年組,46例,其中男18例,女28例,年齡5~52歲,平均(24.6±4.5)歲,病史(3.4 ±1.5)年;SIT 2 年組,52 例,其中男20例,女32例,年齡7~56歲,平均(25.8±4.8)歲,病史(3.2±1.6)年。2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診斷標準參照2004年中華醫(yī)學會蘭州會議關于“AR的診治原則和推薦方案”[1]。所有患者入選時行皮膚點刺試驗(skin prick test,SPT)(愛爾開-阿貝優(yōu)公司,霍斯霍爾姆,丹麥)至少1種螨(屋塵螨、粉塵螨、熱帶螨),皮試指數(shù)≥2+。所有患者5年內未進行過其他形式的免疫治療。
1.2 治療方法 SIT治療以20 SQ-U的標準化的氫氧化鋁吸附的Der P疫苗屋塵螨變應原制劑(商品名:安脫達)皮下注射[3]。在治療期間,記錄患者每天癥狀、不良反應及用藥,并于早晨和晚上分別記錄呼氣峰流速值。
1.3 療效評估
1.3.1 鼻部癥狀評分 由患者每天對鼻部癥狀進行主觀評分,包括鼻堵、鼻癢、噴嚏和鼻涕4項,每項評分標準為0~3分。無癥狀評0分,輕微無惱人癥狀評1分,中度有惱人癥狀2分,重度癥狀難以忍受評3分。
1.3.2 藥物用量評分 由患者每天記錄相關藥物的使用情況。抗組胺藥物1粒評1分,吸入皮質類固醇激素1噴評1分,吸入β2受體激動劑1噴評1分,吸入鼻用糖皮質激素1噴評0.75分,吸入鼻用抗組胺藥1噴評0.75分。
1.3.3 患者生活質量評估 在治療前后,采用國際常用的鼻結膜炎生活質量調查量表(rhinoconjunctiviti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RQLQ)評估患者鼻部癥狀、眼部癥狀、非鼻/眼癥狀、睡眠、日?;顒?、情感功能及實際問題7方面的改變[2]。
1.3.4 全身不良反應評價 根據(jù)歐洲變態(tài)反應和臨床免疫學院頒布的指南[4]對不良反應進行分級。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1.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數(shù)據(jù)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SIT 1年組和SIT 2年組患者鼻部癥狀評分、藥物用量評分、RQLQ量表評分情況 治療前、治療1年SIT 1年組、SIT 2年組患者鼻部癥狀評分、藥物用量評分及RQLQ量表評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2年SIT 2年組患者較SIT 1年組患者鼻部癥狀改善更為顯著,2組患者鼻部癥狀評分情況及藥物用量評分情況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RQLQ量表評分情況,SIT 2年組患者除情感功能、實際問題以外,其余5方面得分顯著低于SIT 1年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特異性免疫治療變應性鼻炎患者療效評估比較(±s,分)Table 1 Comparison efficacy scores from the two groups with variability rhinitis patients treated by specific immunotherapy(±s,score)
表1 特異性免疫治療變應性鼻炎患者療效評估比較(±s,分)Table 1 Comparison efficacy scores from the two groups with variability rhinitis patients treated by specific immunotherapy(±s,score)
與同時段的SIT 1年組比較,*P<0.05
治療時間 鼻部癥狀評分 藥物用量評分 RQLQ量表評分治療前SIT 1 年組 9.50 ±1.21 1.50 ±0.51 561.74 ±19.94 SIT 2 年組 9.21 ±1.14 1.52 ±0.51 471.15 ±28.95 1年后SIT 1 年組 7.00 ±1.08 0.36 ±0.39 345.00 ±31.89 SIT 2 年組 6.63 ±0.79 0.41 ±0.42 344.42 ±32.26 2年后SIT 1 年組 6.20 ±0.78 0.53 ±0.43 319.13 ±36.38 SIT 2 年組 4.29 ±0.64* 0.21 ±0.34* 223.08 ±30.39*
2.2 全身不良反應評價 2組均無4級反應,且不良反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AR是特應性個體接觸致敏原后由IgE介導的以介質釋放伴多種免疫活性細胞和細胞因子等參與的鼻黏膜慢性炎癥反應性疾病。塵螨為引起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發(fā)生的一種重要致敏原,其為節(jié)足動物門、蜘蛛綱、真螨目、蜱螨科、塵螨屬,一般分為屋塵螨與粉塵螨兩類,前者一般在室內枕頭、床墊以及屋內灰塵中存在較多,而后者則是主要存在于糧食粉塵當中,與人類的生活起居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臨床研究表明塵螨是我國的主要致敏原[5-6],主要抗原DerfⅠ和DerfⅡ的cDNA序列分析與GeneBank上已公布的序列高度同源,且生物學特性基本一致[7]。這提示歐洲標準化螨變應原疫苗可用于治療我國螨過敏癥患者。
SIT是目前唯一可以改變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進程的對因治療方法,該療效已經得到了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肯定[8]。AR與支氣管哮喘關系密切,AR患者上、下氣道嗜酸性炎癥存在一致性[9],在兒童時期接受SIT,能減少其成長后產生新的變態(tài)反應,并且還能有效地減少AR發(fā)展成哮喘[10]。SIT對于塵螨過敏引起的AR患者,其產生的sIgG4抗體可識別屋塵螨抗原,降低致敏原特異性T細胞反應從而治療對粉塵螨的變態(tài)反應[11-12],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可作為AR的一種常規(guī)治療手段[13]。
在接受標準化疫苗免疫治療的過程中,患者的依從性起著重要作用。因特異性免疫治療的時間較長、起效較慢,所以有些患者的依從性較差,這就必然影響特異性免疫治療的效果。有研究顯示:過敏性鼻炎患者在接受SIT的完全依從率為68.9%[14],短期療效不如藥物治療,但長期療效優(yōu)于藥物治療[15]。易華榮等[16]研究得出在確保治療依從性的前提下,對AR患者進行規(guī)范化特異性免疫治療是一種有效的對因治療方法。鄭軍等[17]通過隨訪接受皮下免疫治療1年的塵螨AR患者得出,患者鼻部癥狀平均評分為1.37分,其進一步減輕甚至消失仍需更為更長時期的免疫治療。
本研究表明SIT 1年患者鼻部癥狀評分、藥物用量評分、RQLQ量表評分較治療前明顯改善,但SIT 2年患者鼻部癥狀評分及藥物用量評分情況明顯優(yōu)于SIT 1年患者,RQLQ量表評分也顯著低于SIT 1年患者,生活質量改善。因此,SIT 2年組較SIT 1年組能更加顯著改善AR臨床癥狀,可認為AR SIT適宜的維持治療時間至少應為2年。加強AR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依從性,以進一步完成治療周期仍然是目前所面對的一個重要問題。
[1] 中華醫(yī)學會耳鼻咽喉科學分會.變應性鼻炎的診治原則和推薦方案(2004年,蘭州)[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5,40(3):166-167.
[2] 黃子真,張革化,趙 耕,等.變應性鼻炎患者生活質量研究[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0,45(6):450-454.
[3] 韓 虹,陳少華,邱前輝.安脫達塵螨疫苗治療變應性鼻炎的療效及安全性評估[J].廣東醫(yī)學,2007,28(6):991-993.
[4] Alvarez-Cuesta E,Bousquet J,Canonica GW,et al.Standards for practical allergen-specific immunotherapy[J]. Allergy,2006,61(Suppl 82):1-20.
[5] 溫志紅,黃小芳,杜 華,等.南寧地區(qū)哮喘兒童215例變應原檢測及分析[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5,13(6):551-552.
[6] 王成碩,張 羅,韓德民,等.北京地區(qū)變應性鼻炎患者吸人變應原譜分析[J].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2009,20(17):204-206.
[7] 郝敏麒,徐 軍,鐘南山.粉塵螨Ⅰ類變應原(DerfⅠ)的cDNA克隆及序列分析[J].免疫學雜志,2009,17(22):213-215.
[8] 孫寶清,賴克方,李 靖,等.廣州地區(qū)支氣管哮喘患者常見吸入變應原調查分析[J].中華微生物和免疫學雜志,2011,21(21):46-47.
[9] 龐新舉,王秋萍,程 友,等.中重度持續(xù)性變應性鼻炎患者氣道嗜酸性粒細胞數(shù)量的研究[J].醫(yī)學研究生學報,2013,26(4):367-369.
[10] Jacobsen L,Niggemann B,Dreborg S,et al.Specific immunotherapy has long-term preventive effect of seasonal and perennial asthma:10-year follow-up on the PAT study[J].Allergy,2007,62(8):943-948.
[11] 陳宗鑫,何 薇,何 莉.屋塵螨脫敏治療對變應性鼻炎特異性IgG4抗體的影響[J].安徽醫(yī)學,2011,32(1):30-32.
[12] 王成碩,張 羅,韓德民,等.標準化塵螨變應原疫苗治療變應性鼻炎一年的療效和安全性研究[J].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雜志,2007,14(1):3-6.
[13] 程 靜,桂曉鐘.粉塵螨滴劑對3~14歲支氣管哮喘和過敏性鼻炎的療效及安全性分析[J].安徽醫(yī)藥,2009,13(8):962-963.
[14] 開月梅.變應性鼻炎(特異性)免疫治療患者的依從性及相關因素調查[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耳鼻咽喉科雜志,2006,14(3):145-147.
[15] 董 震,佘翠萍.變應性鼻炎免疫治療進展[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科雜志,2000,35(4):306-309.
[16] 易華榮,劉遠華,葉 菁.塵螨變應原疫苗治療變應性鼻炎的早期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2013,6(4):69-70.
[17] 鄭 軍,陳建端,朱學偉,等.皮下免疫治療塵螨變應性鼻炎患者的不依從原因調查及隨訪研究[J].中國免疫學雜志,2012,28(12):1140-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