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把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做好是思想品德教育實踐者應該深入探討的重要課題。我認為通過帶著問題教學、巧妙設置問題、體驗式教學、師生互動等方式,能夠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激發(fā)學習樂趣、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新課程 德育 思想品德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10(b)-0163-01
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德對于個人和國家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黨選拔干部的標準“德才兼?zhèn)?,以德為先”,也體現(xiàn)了黨和國家對于思想品德的重視。教育系統(tǒng)如何通過思想品德教學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準,需要結合新課程改革的背景認真研究,積極探索。
早在我國古代就有“學起于思,思源于凝”的提法。古希臘蘇格拉底善于用問答方式來激發(fā)和引導學生自己去尋求正確答案,這種蘇格拉底方法被稱為“產婆術”。英國哲學家波普爾說:“科學與知識的增長永遠始于的問題,終于問題......愈來愈深的問題,愈來愈啟發(fā)大量新問題的問題?!蓖ㄟ^教學實踐,我認為在課堂教學中巧妙地設置一系列的問題,以問題為主線激發(fā)學生積極探索的欲望,通過體驗式學習和師生互動教學的方式,能夠提高思想品德教學的效果。
1 帶著問題授課,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當今社會發(fā)展模式已發(fā)生根本變化,市場經濟的理念深入社會每一個領域,競爭成為當今社會進步的主要動力。放眼社會,商場里的商品競爭,延伸到生產的競爭、科技的競爭以及人才的競爭,這些競爭背后是當前社會教育的競爭。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前進的不竭動力,教育培養(yǎng)出的創(chuàng)新人才水平決定著社會競爭的質量、社會發(fā)展的品質和效率。新課程要求重點培養(yǎng)受教育者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思想品德課理應體現(xiàn)這一理念。
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創(chuàng)造始于問題。有了問題才有可能思考,有了思考才有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才有找到獨立思路的可能。從這個意義上說,問題是創(chuàng)新的基礎。思想品德課要一改過去傳統(tǒng)的說教式模式,要創(chuàng)造“問題情境”,通過設置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情感,主動思考、主動質疑,主動提出解決方法,從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效果,這才能培養(yǎng)出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考的意識。
2 巧妙設置問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越來越多的實例已經證明當前灌輸式的教學,效率底、質量差,讓學生對教學產生了厭惡和抵觸,學習成為一種被迫的事情。沒有興趣何來創(chuàng)新?思想品德課的內容本身就是對學生言行舉止的管束,傳統(tǒng)說教式的教育模式更容易使學生厭煩和抵觸。在新課程的背景下,通過探索,我們結合教育內容設置“問題情境”,提出貼近學生生活又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具體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主動思考。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能夠突破老師設置的問題,主動提出更深入的問題,甚至有學生對老師提出的問題產生懷疑,主動提出更合理的問題設置。通過設置問題教學,使學生對每一次的思想品德教育課都產生了好奇和期待,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就會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參與的樂趣和成功的樂趣,繼而對繼續(xù)研究問題產生極大興趣。
3 讓學生體驗思想品德教學內容,提高德育實效
思想品德課與語文、數(shù)學、英語等課程的培養(yǎng)目的不一樣,思想品德教育重點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約束言行舉止,進而形成良好的行為規(guī)范和價值取向,最終營造良好的社會道德水準。如何達到讓學生從思想品德課中認知好的行為和壞的行為,并進而約束自己形成自己一生行為的規(guī)范,最終形成自己的價值觀,一直以來都是德育教學的目標。通過教學實踐,我認為思想品德教育就是讓學生的思想品德從“知”到“情”到“意”再到“行”的過程,如果教學過程僅僅注重“知”,那么只能讓學生將思想品德停留在一個概念的層面,并不能將這些概念形成良好品質和行為,這就歪曲了思想品德教育的真正目的,降低了德育實效。
思想品德教育的“知”和“行”,需要“情”和“意”的過渡支撐,這就需要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對問題的思考,結合現(xiàn)實生活中自己身邊的實例,或者自身根據(jù)學習內容主動體驗,融入教學內容的情境中去,通過體驗“情”、領悟“意”,才能深刻把握思想品德要求,提高思想品德標準,最終踐于“行”。
4 師生互動,營造平等、樂學的課堂環(huán)境
初中正是學生處于接受新事物、學習新知識、形成判斷力的重要階段,也是青春期的開始,因此學生的自主意識和叛逆心理較強,他們需要得到更多的尊重,也需要更多的情感交流。做好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必須把握這一規(guī)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轉變“師道尊嚴”的傳統(tǒng)思想,真正以學生為本,努力創(chuàng)設平等、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充分調動和發(fā)揮學生的主觀念能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主動思考。
如何才能營造這種平等、樂學的教學氛圍?通過實踐,我認為要合理認識師生教學中的關系,教學過程中,教師是組織者,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除了設置問題情境,善導問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自主、合作、探究,并讓學生從生活中體驗式學習外,更重要的是要鼓勵學生主動提問,肯定學生的質詢勇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真正產生師生互動的效果。
實踐證明,在課堂上巧妙地利用問題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fā)學生探索知識的熱情,讓學生結合教學內容體驗式學習,并營造課堂互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袁振多.教育新理念[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2] 傅道春.新課程中教師行為的變化[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