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振云,葉天惠
角色體驗型教學模式,即角色扮演,就是將人暫置于他人的社會位置,并按照這一位置所要求的方式、態(tài)度行事,以增進對他人社會角色及自身角色的理解,從而更加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角色[1]。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兒科新護士,面臨著諸多挑戰(zhàn),她們的服務對象是身體及心理尚不成熟的兒童,加之缺乏養(yǎng)育兒女的經(jīng)歷,與患兒及父母難以建立有效的溝通,難以提供優(yōu)質(zhì)護理服務。為此,自2011年7月以來我院兒科在新護士培訓中采用母親角色體驗,在情景模擬中扮演母親角色,與患兒母親進行面對面交流,使新護士充分感受母親在孩子生病后的心理及需求,學會換位思考,提高綜合護理能力和水平,現(xiàn)報告如下。
1.1 對象 選取2010年7月分配至兒科的25名新護士為對照組,年齡(22.46±0.71)歲,其中,???1人,占44.0%,本科14人,占56.0%;獨生子女18人,占72.0%。將2011年7月分配至兒科的45名新護士作為觀察組,年齡(22.30±0.78)歲,其中,???6人,占35.6%,本科29人,占64.4%;獨生子女33人,占73.3%。兩組兒科新護士全部為女性,均未婚,在年齡、文化程度、是否為獨生子女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
1.2 方法
1.2.1 培訓方法
1.2.1.1 對照組 采用常規(guī)培訓方法:選取1名經(jīng)驗豐富、學歷為本科的主管護師作為培訓總輔導,由兒科總護士長、各專科護士長、總輔導共同討論制訂培訓計劃,由護理部專家審核通過后實施,編寫新護士培訓手冊。入科前2周由帶教老師授課,鞏固理論知識,學習??谱o理操作,第3周開始進入臨床,由經(jīng)驗豐富的老師帶教,采取傳、幫、帶的方法進行學習。
1.2.1.2 觀察組 采用母親角色體驗式培訓,在常規(guī)培訓基礎上實施母親角色體驗。在原有培訓計劃基礎上制訂新的培訓計劃,由護理部專家審核通過后實施,編寫新護士培訓手冊。①重視并積極落實生活護理:在帶教老師的帶領下,分管同病房1名~3名患兒。加強與患兒母親的交流,了解患兒的基本情況,包括姓名、年齡、飲食情況、大小便情況、興趣愛好等,獨立完成患兒的各項生活護理,包括更衣、喂養(yǎng)、喂藥、洗浴、與患兒做游戲等24項,完成后由母親和帶教老師評價效果。②角色體驗:每兩周進行1次。按照小組學習最佳人數(shù)不大于8人~10人的原則[2],將新護士分為6組,每組6人~8人,每組安排有育兒經(jīng)驗的指導老師1人,另安排1名醫(yī)生共同參與。準備體驗案例,新護士以組為單位在指導老師帶領下輪流收集病例,為臨床常見或多發(fā)疾病的典型、真實病例,對病例進行分析,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完成體驗案例,由總輔導組織護理專家討論可行性,并修訂。根據(jù)案例設計體驗情境,新護士根據(jù)培訓計劃相應內(nèi)容設計情境,要求重點突出,情節(jié)合理。新護士應提前熟悉內(nèi)容并予以演練,對情境進行完善。角色扮演,新護士輪流扮演父親、母親、醫(yī)生、護士等角色,模擬案例的發(fā)生與發(fā)展,完成角色體驗過程,體驗過程中使用相關道具,嬰兒護理模擬人、小兒頭皮靜脈輸液模型等。要求每位新護士至少體驗母親角色2次。效果評價,角色體驗結(jié)束后,組織新護士自評、小組互評、老師點評。③座談會:加強與患兒母親的交流,每月舉行1次患兒母親座談會,參加人員為護士長、培訓總輔導、新護士、2位~3位患兒母親,交流時間以1h~2h為宜,主要交談內(nèi)容為患兒發(fā)病時、住院時、治療時等不同階段患兒母親的心理感受及愿望,新護士由此討論患兒及母親不同階段的護理診斷,并列出護理措施,指定1名新護士做好記錄并留存。
1.2.2 評價方法 兩組新護士培訓時間均為6個月,培訓結(jié)束后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評價。①理論和操作考核:滿分均為100分,理論考核知識點不超過培訓計劃,兩組使用相同的操作考核評分標準。②患兒父母滿意度調(diào)查:此量表為自制量表,在我院護理部質(zhì)量控制組統(tǒng)一設計的責任制護士病人滿意度調(diào)查表的基礎上修訂而成,共10個條目,采用5級評分,5分代表非常滿意,1分代表非常不滿意。2010年發(fā)放調(diào)查問卷67份,回收67份,回收率100.0%,2011年發(fā)放調(diào)查問卷123份,回收123份,回收率100.0%。
1.2.3 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SPSS 16.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組間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新護士考核成績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新護士考核成績比較(±s) 分
表1 兩組新護士考核成績比較(±s) 分
組別 人數(shù) 理論成績 操作成績觀察組 45 90.27±4.55 92.09±4.43對照組 25 81.36±6.38 84.64±5.60 t值 6.74 6.09 P <0.01 <0.01
2.2 兩組患兒父母對新護士工作滿意度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父母對新護士工作滿意度比較(±s) 分
表2 兩組患兒父母對新護士工作滿意度比較(±s) 分
內(nèi)容對照組(n=67)觀察組(n=123) t值 P您對自己管床護士的熟悉程度4.29±0.46 4.68±0.60 4.58 <0.01管床護士及時為您的孩子做生活護理,喂飯、沖奶、換尿布等 4.31±0.46 4.56±0.74 2.80 <0.01在您的孩子哭鬧時,管床護士馬上查看并抱起孩子 4.33±0.47 4.57±0.62 2.97 <0.01孩子出汗或弄臟了衣服時,管床護士及時發(fā)現(xiàn)并更換 4.28±0.48 4.62±0.59 4.05 <0.01孩子受治療或疾病折磨疼痛時,管床護士給予干預措施 4.31±0.58 4.67±0.58 3.40 <0.01管床護士及時完成各項治療,及時拔針、換藥等 4.50±0.56 4.71±0.57 2.33 <0.05管床護士耐心地喂藥 4.27±0.82 4.59±0.66 2.77 <0.01管床護士經(jīng)常巡視,觀察孩子 4.24±0.84 4.63±0.63 3.31 <0.01管床護士經(jīng)常陪您的孩子玩游戲 4.31±0.78 4.58±0.62 2.45 <0.05您對管床護士服務工作的總體評價 4.31±0.52 4.67±0.57 4.23 <0.01
對于剛進入臨床工作的新護士,最初1年~2年是護理職業(yè)生涯的起步階段,進行職能轉(zhuǎn)化的重要階段,將來能否成為優(yōu)秀護理工作者的關鍵階段[3]。母親角色體驗式培訓能夠充分調(diào)動新護士的積極性,提升新護士的綜合素質(zhì)和人文關懷能力,這與國外注重新護士的綜合能力培訓、培養(yǎng)新護士的評判性思維能力、臨床決策能力的做法是一致的[4-6]。
3.1 角色體驗培訓可提高新護士的綜合素質(zhì) 表1顯示,觀察組新護士理論和操作成績均高于對照組(均P<0.01)。角色體驗活動中,老師是組織者、指導者和促進者,新護士是學習的主體,是知識的主動構建者,實踐過程中,新護士的知識結(jié)構不斷完善,理論知識得到鞏固。護理學是一門以實踐為基礎的學科,病人要求護理人員具有一定的技術操作水平[7]。而新護士大多未婚,又多為獨生子女,生活護理能力較低,導致新護士在面對患兒時充滿了無力感,喂奶、更換尿片等無從下手,專科護理操作能力普遍偏低。情景模擬過程使新護士認識到護理操作的重要性,增加了動手機會,有助于新護士熟練掌握護理操作。評判性思維是護理專業(yè)人員所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8],案例1中,11個月的寶寶哭鬧不止,新護士扮演的母親認為孩子餓了,給予喂奶,患兒拒絕,給予換尿片,孩子仍然哭泣,“母親”抱起孩子安慰,仍哭鬧,護士和醫(yī)生仔細詢問并檢查,發(fā)現(xiàn)襪子上的線頭纏住了小腳趾,孩子因疼痛而哭泣,脫下襪子并處理后,孩子停止了哭泣。小組討論環(huán)節(jié)中,大家就孩子可以哭鬧的原因進行了詳細的分析,這一過程培養(yǎng)了新護士的評判性思維能力,認識到團隊協(xié)作的重要性。案例3護士在巡視病房時發(fā)現(xiàn)1歲4個月的肺炎患兒呼吸困難、口唇發(fā)紺,立即通知醫(yī)生,及時給予吸氧、吸痰、注射藥物,“母親”在一旁焦急地等待,及時成功地搶救使孩子轉(zhuǎn)危為安。此案例中新護士認識到了團隊協(xié)作的重要性,表示在以后的工作中會注重跟同事的合作。
3.2 母親角色體驗使新護士學會換位思考,提升了人文關懷能力 強調(diào)母親角色的體驗是培訓中的重要內(nèi)容,要求每位新護士至少模擬母親角色2次,并在座談會中與患兒母親積極交流,全面體驗母親的感受,學會站在母親的角度考慮問題,產(chǎn)生共情,改善服務態(tài)度,為關心愛護患兒奠定基礎[9]。在案例6中,3歲的患兒因搶救無效死亡,“母親”傷心哭泣,一名護士緊握“母親”雙手,輕輕地安慰,另一名護士打來溫水,輕輕地擦拭患兒的身體,給患兒換上干凈的衣服??粗蓯鄣暮⒆与x開人世,新護士們親身體驗到了父母的痛苦,學會了換位思考。表2顯示,觀察組患兒父母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在“您對管床護士服務工作的總體評價”條目中,觀察組得分為(4.67±0.57)分,明顯高于對照組(4.31分±0.52分),可見,經(jīng)母親角色體驗式培訓后,新護士能為患兒及其父母提供優(yōu)質(zhì)護理服務。
綜上所述,母親角色體驗式培訓加深了兒科新護士對優(yōu)質(zhì)護理服務內(nèi)涵的認識,提升了兒科新護士的綜合素質(zhì),有助于新護士為患兒及父母提供更加滿意的護理服務。
[1] 張詠梅.角色扮演法在手術體位教學實踐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6):458.
[2] Kirkpatrick’s learning and training evaluation theory [EB/OL].[2011-07-07].http://www.businessballs.com/kirkpathck-leaming evaluation model.htm.
[3] 洪菊娣,王嵐.自我效能感對臨床新護士的影響及對策[J].護理研究,2007,21(11B):2989-2990.
[4] Cimino LM.Newly hired registered nurse assessment abilities,critical thinking skills,confidence in assessment and critical thinking,self-efficacy,and orientation program evaluation in hospital settings utilizing and not utilizing simulation based orientation[D].New York:Dowling College,2009:1.
[5] Grossman S,Krom ZR,O’Connor R.Using case studies to Generate increased nurse’s clinical decision-making ability in critical care[J].Dimensions of Critical Care Nursing,2010,29(3):139-142.
[6] Willies M,McConnell J.Concept mapping:An educational strategy to improve graduate nurses?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during a hospital orientation program[J].J Contin Educ Nurs,2008,39(3):119-126.
[7] Hanley E,Higgins A.Assessment of clinical practice in intensive care: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Intensive Crit Care Nurse,2005,21(5):268-275.
[8] 張琳,司聯(lián)品,許明,等.護理本科生評判性思維能力的比較研究[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06,12:55-56.
[9] John Fowler.Experiential learning and its facilitation[J].Nurse Education Today,2008,28:427-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