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盛唐時期貴族群體的擇婿風俗

      2014-12-05 21:43:41張珊
      江漢論壇 2014年7期
      關鍵詞:駙馬唐玄宗

      摘要:作為封建制度重要組成部分的婚姻制度,至唐代已曰臻健全。唐代實行的是維護封建等級制度的階級內部“內婚制”,政治需求的考量、注重姻親舊眷、門第等級觀念、科舉觀念等都對盛唐貴族的擇婿標準有著重要的影響。盛唐時期貴族的婚姻一方面具有開放自由的特點,另一方面又表現出嚴謹刻板的一面,研究盛唐時期貴族群體的擇婿風俗,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盛唐時期的社會風俗和民眾心理。

      關鍵詞:貴族群體;唐玄宗;駙馬;擇婿風俗

      中圖分類號:K24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854X(2014)07-0129-04

      婚姻,原為兩性以情感為基礎組成家庭、繁衍子嗣的方式,也是社會風俗的重要內容。但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婚姻,特別是皇族、貴族的婚姻,出于種種需求,婚姻往往并不以男女雙方的情感為基礎,而是讓婚姻承載著政治、經濟、道德、外交等諸多內容。

      唐皇室起源于隴西貴族,定居在胡漢雜居的環(huán)境之中,在婚姻方面存在著隨意、開放和自由的民俗基礎,在此種特定的氛圍里產生的盛唐時代的婚姻,也就有了鮮明的民俗學意義。同時盛唐處于封建社會的繁榮時期,也是封建法律制度完善并承前啟后的時代,作為封建制度重要組成部分的婚姻制度,至唐代已曰臻健全。按照唐代的社會組織和人的身份,唐代將人口分為貴人、良人、賤人三等,因此在唐律中,由以上三個等級而產生“同姓不婚”、“良賤不婚”、“官民不婚”的限制,明確體現著唐代社會“當色為婚”的原則。唐代的婚姻原則說明唐代的婚姻是以階級劃分的,是維護封建等級制度的階級內部“內婚制”,而不是絕對自由的婚姻。這亦寬亦嚴的唐代婚姻習俗,在盛唐貴族群體的擇婿標準上都有所體現。

      一、政治需求是貴族擇婿的重要標準

      董家遵指出:“婚姻政策可以說是廣義的社會政策,雖然不是社會政策的本質,可是在封建社會里,常被統(tǒng)治者用做維護他政權的絕好武器。這不是偶然的事,可以說正是歷史情事的要求?!笨v觀史書,這種統(tǒng)治者以婚姻來鞏固其政權的作法比比皆是,從漢代劉邦首開和親之策起,歷代公主們的婚姻往往與國家政權緊密相連,如后魏道武帝時,“太祖曾引吏部尚書崔玄伯講漢書,至婁敬說漢祖欲以魯元公主妻匈奴,善之,嗟嘆良久,是以諸公主皆厘降賓附之國,朝臣子弟,雖名族美彥不得尚焉”。又如隋文帝開皇十六年,“以光化公主妻(吐谷渾主)伏”,這些都是以皇族婚姻來鞏固其政權的實例。

      唐王朝起于亂世爭戰(zhàn),李淵依靠裴寂、劉文靜等重臣密友才奪取了天下,因此,將唐代重臣的子弟通過聯姻與皇室建立起更加密切的血脈紐帶,以此求得國家、政權和婚姻的多重穩(wěn)定。這種擇婿原則一直影響到盛唐。唐玄宗看重君臣之誼,看重曾與他出生人死的功臣們,因此他的擇婿標準首先是本著鞏固社稷的原則。所以在選擇駙馬的時候,唐玄宗把與李唐王朝有著幾代交情的功臣世家的子弟作為首選對象,以求血脈相連,求得國與家的安寧。按照這種政治要求入選的駙馬有王繇、蕭衡、蘇震、張垍、姜慶初等人。

      唐玄宗長女永穆公主的駙馬王繇,其父為唐中宗的駙馬王同皎:“王同皎,相州安陽人,陳駙馬都尉寬曾孫也?!L安中,尚太子女安定郡主,拜典膳郎。太子,中宗也。桓彥范等誅二張,遣同皎與李湛、李多祚即東官迎太子,請至玄武門指授諸將……太子猶豫,同皎即扶上馬,從至玄武門,斬關人。兵趨長生殿太后所,環(huán)侍嚴定,因奏誅易之等狀。帝復位,擢右千牛將軍,封瑯公,食實戶五百。”王同皎是中宗的駙馬,在迎中宗回宮的政治斗爭中,于關鍵時刻扶中宗上馬,斬殺二張,奪回了帝位。但后來中宗聽信了武三思的讒言而殺害了王同皎:“帝殊不曉,大怒,斬同皎于都亭驛,籍其家?!W诹?,詔復官爵,謚曰忠壯。……同皎子繇尚永穆公主?!庇帧顿Y治通鑒》卷212“玄宗開元十年十二月”條:“上(唐玄宗)女永穆公主將下嫁,敕資送如太平公主故事。”由此可見,唐玄宗對這位永穆公主是很疼愛的,把永穆公主許給王繇并以重資陪嫁,除了對王家的信任之外,也許還有因中宗錯殺王同皎一家的歉意和補償。

      蕭衡是唐玄宗十一女新昌公主的駙馬,蕭衡一門顯貴,其父蕭嵩:“貞觀初左仆射、宋國公瑀之曾侄孫。祖鈞,中書舍人,有名于時。嵩美須髯,儀形偉麗。初,娶會稽賀晦女,與吳郡陸象先為僚婿。象先時為洛陽尉,宰相子,門望甚高,嵩尚未入仕。宣州人夏榮稱有相術,謂象先曰:‘陸郎十年內位極人臣,然不及蕭郎一門盡貴,官位高而有壽?!碑斚嗍肯臉s對陸象先等說出這番話時,沒有一個人相信這話能兌現??墒寝D眼間蕭嵩因受到扶陽王桓彥范的青睞開元初年已進到了中書舍人的位置上,開元十五年,蕭嵩又因大破吐蕃而威名大震,官至中書門下平章事,開元十七年又加兼中書令:“自十四年燕國公張說罷中書令后,缺此位四年,而嵩居之。常帶河西節(jié)度使,遙領之。加集賢殿學士,知院事,兼修國史,進位金紫光祿大夫。”蕭衡就是在這一年得尚新昌公主的:“子衡,尚新昌公主,嵩夫人賀氏人覲拜席,玄宗呼為親家母,禮儀甚盛?!笨梢娞菩趯@門親事十分看好,對這位親家公的感情非同一般。而對于駙馬蕭衡,史書上記載的較少,因唐代多不授駙馬實職,所以也沒有蕭衡官職的記載。但唐玄宗對這位駙馬郎疼愛有加:“唐蕭嵩子衡,尚新昌公主,嵩妻入謁呼為親家,帝或引衡升御榻,呼為蕭郎?!彼麄兊膬鹤邮拸陀诘伦诔恢猎纵o,于宣宗大中初年繪像凌煙閣。

      二、從姻親舊眷貴族群體中選擇駙馬

      在中國古代的婚姻里,流行著親上加親的婚姻模式,這種婚姻模式起源于氏族社會人口繁衍的需要,將姑舅或兩姨之間的表親再次結為姻親,形成了“血脈返流”的更緊密的親屬關系,以壯大家族的聲威。所以唐代有將公婆稱之為“舅姑”的習俗,就是基于這種親上加親的婚姻而言的。從唐玄宗時期的駙馬可以看出,姻親舊眷的子弟是貴族群體挑選駙馬的重要標準,一些駙馬就是本著手足之情和舊眷之情得以尚盛唐公主。唐玄宗對自己的親眷非??搭?,以公主妻之,也是唐玄宗回報親屬們的一種方式,以這個標準入選的駙馬有張去盈、鄭潛曜、薛銹、竇鍔、楊錡、楊且出等人,這幾位駙馬都與李唐有著多重的姻親關系,其中最典型的莫過于張去盈和竇鍔。

      張去盈為唐玄宗二女常芬公主的駙馬,張去盈是唐玄宗的親姨表弟: “竇氏,玄宗母昭成皇太后之妹也。昭成(指唐玄宗的生母)為天后所殺,玄宗幼失所恃,為竇氏鞠養(yǎng)。景云中,封鄧國夫人,恩渥甚隆。其子去惑、去疑、去奢、去逸,皇姨弟也,皆至大官。去盈尚玄宗女常芬公主?!睆埲ビ哪赣H竇姨媽自失去姐姐之后就承擔起了呵護幼年的唐玄宗的重任,并視幼年的唐玄宗為己出。而唐玄宗登基之后,更因“早失太后,尤重外家”,對養(yǎng)育其成人的竇姨媽回報豐厚:除封竇姨媽為鄧國夫人之外,還讓張去盈與他的女兒常芬公主結婚,形成了一門輩份錯亂的親上加親的婚姻。

      竇鍔是唐玄宗十八女昌樂公主的駙馬,出身于被世人稱作“唐世貴盛,莫與為比”的竇氏家族。其高曾祖父竇榮,是隋文帝的駙馬、唐高祖太穆皇后的從兄,其曾祖竇抗,是隋朝、初唐的名將,隋文帝的外孫。竇家與唐朝皇家也有著三代以上的姻親: “竇抗,太穆后從父兄、隋洛州總管陳國公榮之子也,母隋文帝萬安公主?!古c從弟軌俱預朝廷,榮之子術為左武衛(wèi)將軍,次子靜為民部尚書、靜子逵尚太宗女遂安公主,靜弟誕尚高祖女襄陽公主。”“睿宗昭成順圣皇后竇氏,曾祖抗,父孝諶。”由此看來,竇家有兩代皇后,三代駙馬,與唐代皇族又是親上加親,真是一門顯貴,無人能比。

      三、門第等級觀念對貴族擇婿的影響

      身份差別與貴賤之序從奴隸社會時就已經存在,中國古代社會自古就是以血脈的遠近、地位的尊卑、年齡的長幼來維護其社會等級秩序,“別貴賤”、“序尊卑”又是儒家的一貫主張,因此“門當戶對”就成了中華民族的婚俗之一。中國為宗法社會,家族政治自古有之,當權者及封建家長都把婚姻看成是兩個家族之間的大事,而儒家更致力于“修身齊家”之道。故《禮記·昏儀》有云:“昏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下以繼后世也,故君子重之?!边@說明中華民族把婚姻看成是兩個家族之間的相互締結而不是兩個有情人的締結,所以締結婚姻首先要看雙方的門第是否相配。唐代將人大致分為貴族、良人、賤人三個等級,為了維護這種階級等級制度的尊嚴,唐律中專門規(guī)定了“貴賤不婚”、“良賤不婚”、“當色為婚”的法律原則?!百F賤”指貴族與良人之別,“良賤”指良人與賤人之別,婚姻關系作為階級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當然也要體現出等級上的差別。故《唐律疏議》卷14云:“人各有耦,色須類同。良賤既殊,何宜配合?!涔冯s戶官戶依令‘當色為婚,若異色相娶者,律無罪名,并當‘違令?!?/p>

      唐朝前期,山東士族的太原王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清河與博陵崔氏、隴西與趙郡李氏等七姓十家,“侍其族望,恥與他姓為婚”,而唐代的婚姻法中“貴賤不婚”的規(guī)定,更使得出身于名門大戶的士族或貴族子女以自己身份自豪。他們將門第作為金字招牌,并與庶族官員之間保持著嚴格的區(qū)別,恥與之婚姻。即使土族之間相互婚聘時,也要相互比量門第族譜。如垂拱中魏玄同曾上疏稱:“今貴戚子弟例早求官,齠齔之年已腰銀印,或童卯之歲已襲朱紫?!嚹軠\薄,而門閥有素,資望自高?!盄可見門閥子弟們在政治上享有的優(yōu)勢。為此,身為隴西大族李稹,“常以爵位不如族望,官至司封郎中、懷州刺史,與人書札,唯稱隴西李氏而不銜”。張亮采在《中國風俗史》中指出:“(唐代)通婚最重族望,依然六朝之風。李曰知貴,諸子方總角,皆通婚名族。李懷遠與李林甫善,常慕與山東著姓為婚姻,引就清列。張說好求山東婚姻,與張氏親者,列為門甲。”

      為削弱山東士族的政治勢力,唐太宗曾下令: “山東士人自矜門地,婚姻多責資財,命修《氏族志》例降一等。王妃主婿皆取勛臣家,不議山東之族?!碧聘咦凇坝衷t后魏隴西李寶,太原王瓊,滎陽鄭溫,范陽盧子遷、盧澤、盧輔,清河崔宗伯、崔元孫,前燕博陵崔懿,晉趙郡李楷,凡七姓十家,不得自為昏……王妃、主婿皆取當世勛貴名臣家,未嘗尚山東舊族”。但唐太宗與唐高宗的詔令并沒有收到多少效果,這被指名不許“自為婚”的“七姓十家”由此更自稱“‘禁昏家,益自貴,凡男女皆潛相聘娶,天子不能禁,世以為敝云?!咝帐摇钡仁孔遄拥懿粌H同庶族不結婚姻,而且也不愿與皇室聯姻。所以當皇家擇婿時,“七姓十家”子弟想方設法推脫,據《新唐書·杜佑附驚傳》云:“岐陽公主,帝愛女,舊制多選里戚將家。帝始詔宰相李吉甫擇大臣子,皆稱疾,唯(杜)驚以選。”可見土族子弟并不以做駙馬為榮。而在唐玄宗時代,由唐太宗制定的抑制山東士族的政策仍然有效,“主婿皆取當世勛貴名臣家”仍是唐玄宗時代的基本擇婿標準。但也有少數的“七姓十家”的士族子弟入選駙馬郎,如唐玄宗的十女晉國公主駙馬清河崔氏崔惠童,其父“崔庭玉,清河人,右驍衛(wèi)將軍,冀州刺史”。@崔惠童,史書上稱他“行能雙,美才貌”,看起來崔惠童是位翩翩美少年,又是清河崔氏之后代,所以得到了唐玄宗的青睞,官至銀青光祿大夫、衛(wèi)尉卿。唐玄宗對這位出身士族的崔駙馬很欣賞,他會把一些大臣們的重要聚會安排在崔惠童的宅第里:“(哥舒)翰與(安)祿山、 (安)思順不協。上每和解之為兄弟。其冬,祿山、思順、翰并來朝,上使內侍高力士及中貴人于京城東駙馬崔惠童池亭宴會?!?/p>

      四、重視真才實學,選擇才子為婿

      由隋朝開始的科舉制度,經歷了唐太宗、武則天時代,到唐玄宗時已漸趨完善,土子尤重文章,恥不以文章達,科舉考試的科目分??坪椭瓶苾深?,由每年定時舉行的常科考試而選拔出來的進士們,曰漸成為唐朝官員的重要來源?!斗馐下勔婁洝へ暸e篇》曰:“唐代以進士登科為登龍門,拜褐多拜清緊。十數年間,擬跡廟堂?!薄短妻浴肪?“散序進士”條亦有云:“唐之科舉,初明經、進士并重,后專重進士。縉紳雖位極人臣,不由進土出身,終不為美?!币虼嗣磕晷驴七M士發(fā)榜之時,正是長安城貴族家庭為女兒選婿之時, “曲江大會,先牒教坊請奏,上御紫云樓垂簾觀焉。公卿家則以是曰擇婿,車馬盛集于彼也”。在唐代看重進士的社會氛圍里,新科進士成了擇婿貴族家的搶手貨而爭相納之。因為唐代實行的詩賦取士的科舉制度,那些未中進士的詩文高手們往往亦可憑借著數篇詩文成為貴族官宦家的乘龍快婿,如《太平廣記》卷181“李翱女條”記云:進士盧儲投卷江淮典郡李翱,翱長女見文卷,對小青衣說:“此人必為狀頭?!崩畎柯勚?,“深異其語,乃令賓佐至郵舍具白于盧,選為以婿?!瓉砟旯麪铑^及第”??梢姰敃r唐人對于進士及才學之士的重視。

      這種重視才學的風氣當然也影響到皇族和貴族的擇婿。如唐玄宗六女常山公主的駙馬薛談,他的堂高祖父薛收就是李世民手下的一位飽學之士:“薛收字伯褒……秦府記事房玄齡薦之于太宗,即曰召見,問以經略,收辯對縱橫,皆合旨要。授秦府主薄,判陜東道大行臺金部郎中。時太宗專任征伐,檄書露布,多出于收,言辭敏速,還同宿構,馬上即成,曾無點竄?!毖φ劦淖娓秆︷⒁惨圆湃A見招于唐睿宗:“稷舉進士,累轉中書舍人。時從祖兄曜(薛收的孫子)為正諫大夫,與稷俱以辭學知名……景龍末,為諫議大夫、昭文館學士。好古博雅,尤工隸書……又善畫,博探古跡。睿宗在藩,留意于小學,于是特見招引,俄又令其子伯陽尚仙源公主?!毖φ劦母赣H薛伯陽,尚睿宗仙源公主,后曾以功封安邑郡公,別食封四百戶。薛談正是憑借著才華橫溢的祖先的庇蔭才于開元十六年得尚常山公主,官至光祿員外卿。

      唐玄宗的十四女真陽公主的駙馬蘇震,是一位門第顯貴、三代才子的世家子弟。蘇震是三朝重臣蘇瑰的孫子,其祖父蘇瑰歷任高宗、中宗、睿宗三朝,蘇瑰的長子、號稱燕許大手筆的蘇顳是蘇震的伯父,更是一代英才:“顳字廷碩,弱敏悟,一覽至千言,輒覆誦。第進士,調烏程尉。武后封嵩高,舉賢良方正異等,除左司御率府胄曹參軍?!葜袝崛?,時瑰同中書門下三品,父子同在禁筅,朝廷榮之。玄宗平內難,書詔填委,獨頸在太極后圈,口所占授,功狀百緒,輕重無所差。書史白曰: ‘丐公徐之,不然,手腕脫矣。中書令李嶠曰: ‘舍人思若涌泉,吾所不及?!痹谶@兩代賢臣加才子的養(yǎng)育下,第三代才子蘇震成長起來,《新唐書·蘇震傳》載:“詵子震,以陰補千牛。十余歲,強學有成人風。頸曰:‘吾家有子。”也正因其才學過人,故而被選為皇家快婿。

      五、婚姻中各種血緣的限制已被突破

      中華民族的“同姓不婚”的規(guī)定始自周代。《魏書·高祖紀上》記載:高祖太和五年冬詔曰:“夏、殷不嫌同姓之婚,周世始絕同姓之娶”。近代著名學者王國維在他的《殷周制度論》指出:“同姓不婚之制實自周始,女子稱姓亦自周人始矣”,“有同姓不婚之制,則男女之別嚴?!毙帐希鹪从谀赶瞪鐣?,是出于對血緣辨別的需要而產生的,因此姓氏是血脈的標志,所以遠古時期的姓氏就有著“別種族”、“別婚姻”的作用,也是自周以降的“同姓不婚”法律產生的理論依據。姓氏發(fā)展至封建社會已作為一種社會制度而存在于政治生活之中,產生了如賜姓、因避諱畏罪而改姓、恢復原姓等多種變化,故“同姓不婚”的概念至唐代亦有所突破:“唐人在繼承前人認識血緣與姓關系的基礎上,糾正了‘同姓不婚的極端傾向。而代之以同宗共姓不婚,以新制度代替了早已不適合社會現實的古制,并為宋、元、明、清各朝所承襲。從而在中國婚姻法律制度的發(fā)展史上,實現了限制血親婚配的第二次飛躍?!?/p>

      而在唐代“同姓不婚”的法律原則之下,又延展出如“宗親不婚”、“尊卑不婚”的限制?!短坡墒枳h》卷14云:“諸嘗為袒免親之妻而嫁娶者,各杖一百;緦麻及舅甥婚,徒一年;小功以上,以奸論,妾各減二等,并離之?!彼^“袒免”,即袒衣免冠之意,為喪服中最低級者,古代喪禮規(guī)定凡五服以外的遠親,無喪服之制,唯脫上衣露左臂,脫冠扎發(fā),用寬一寸布從頸下前部交于額上,又向后繞于髻,以示哀思,即為“袒免”。故《唐律疏議》卷14有云:“高祖親兄弟,曾祖堂兄弟,祖再從兄弟,父三從兄弟,身四從兄弟、三從侄、再從侄孫,并緦麻絕服之外,即是‘袒免。即同五代之祖,服制尚異他人者,故嘗作袒免。(袒免)親之妻不合復相婚嫁,輒婚嫁者男女各杖一百。”所謂“尊卑不婚”,是對同姓不婚的補充和進一步的細化,是指輩份不同,無論有服無服都要禁婚的規(guī)定,《唐律疏議》卷14云:“若外姻有服屬而尊卑共為婚姻,及娶同母異父姊妹,若妻前夫之女者,亦各以奸論。”“娶母之姑、舅、兩姨姑妹及姨、若堂姨、母之姑、堂姑、己之堂姨及再從姨、堂外甥女、女婿姊妹,并不得訓婚姻,違者各杖一百,并離之。”

      唐代的“同宗共姓不婚”規(guī)定產生于先民“不娶同姓者,重人倫,防淫佚,恥與禽獸同也”的道德上的認知和對后代優(yōu)生的企盼。董家遵在評論上述婚姻法時指出:“關于上述之規(guī)定,用現代科學的眼光去批判,所謂‘其生不蕃或‘隱性易現絕不是‘同姓不婚或‘近親不婚的法律所解決,而法律所得解決的,仍然只是保持宗法的社會組織和特殊階級的利益而已。”也就是說,廣義的同姓不婚、尊卑不婚并不能徹底地解決唐代人口的優(yōu)生優(yōu)育問題,從根本上來看,此規(guī)定只是統(tǒng)治者的一種婚姻政策,其目的還是為了保持社會秩序,使宗法社會最根本的君君尊尊親親的秩序不至于紊亂。

      但這種看似嚴謹的講求婚姻輩份上的區(qū)別與血緣之間的間隔和原則,在唐高宗時代就已經被打破了,在盛唐的貴族婚姻里,有著許多親上加親、輩份錯亂的駙馬進入唐朝的皇宮里來,這種婚姻關系本身已突破了唐高宗永徽年間制定的“宗親不婚”、“尊卑不婚”的婚姻限制,使盛唐的貴族的婚姻出現了輩分秩序的錯亂。如駙馬鄭潛曜的母親本是唐睿宗的第四女代國公主,至唐玄宗時又再度結親,使鄭潛曜與臨晉公主這對姑舅表親又成為夫妻。而駙馬張去盈本是唐玄宗的姨表弟,再與表侄女常芬公主結親,而張去逸(張去盈弟)的女兒又嫁了唐玄宗的太子肅宗,輩份已經混亂。駙馬竇鍔本是唐玄宗的姑表弟再與表侄女昌樂公主結親,楊鏑與楊月出本為堂叔侄。兩人卻先后娶了萬春公主,以今人的婚姻觀念來看,都是讓人難以接受的。但是在唐代這個性意識相對開放的年代里,皇室率先有了這種混亂的姻親,甚至會有幾輩聯姻形成連環(huán)姻親的實例,那民間婚姻風氣自然也是上行下效,基本上難以遵循唐高宗規(guī)定的“宗親不婚”、“尊卑不婚”的婚姻原則了。

      婚姻,是人類生活的重要內容?;橐龅馁|量決定著人類的生活質量,也是人類文明程度和心理成長尺度的一個標準。唐玄宗時期的駙馬婚姻狀況可以看成是盛唐時期重要的民俗史料,從中既可以清晰地看出盛唐貴族群體的擇婿標準以及當時的婚姻心理。還可以由此推測出盛唐民間百姓的婚姻心理及婚姻實狀。唐代的開放精神及寬松的社會容納度給予生活在這個朝代的人們更寬闊的精神空間,所以盛唐社會對于婚姻及擇婿的寬容態(tài)度,也可以看成是盛唐民眾集體心理素質的一項有意義的指標。

      注釋:

      ①⑤王承文編:《董家遵文集》,中山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112、208頁。 ②《魏書·崔玄伯傳》。 ③《隋書·吐谷渾傳》。 ④⑤《新唐書·王同皎傳》。 ⑥⑦《舊唐書·蕭嵩傳》。 ⑧彭大翼:《山堂肆考》卷41“引升御榻”條,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⑨《舊唐書·肅宗張皇后傳》。 ⑩《冊府元龜·總錄部·貴盛》。 ⑩《新唐書·睿宗昭成順圣皇后竇氏傳》。 ⑥《舊唐書·魏玄同傳》。 ⑩李肇:《唐國史補·因話錄》,上海古籍出版社1957年版,第20頁。

      ⑩張亮采:《中國風俗史》,商務印書館1915年版,第151頁。

      ⑩《資治通鑒》卷200“高宗顯慶四年十月”條。

      ⑩⑥《新唐書·高儉傳》。

      ⑩孫岳頒等輯:《御定佩文齋書畫譜》卷27,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版,第73頁。 ⑩《舊唐書·哥叔翰傳》。 ⑩朱勝非:《紺珠集》卷4,版本不詳。 ⑨②《舊唐書·薛收傳》。 ③《新唐書·蘇瑰傳》。 ①傅杰編: 《王國維論學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版,第12頁。

      ⑤牛志平、姚兆女:《唐代婚喪》,西北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第16頁。

      ⑤秦蕙田撰:《五禮通考·嘉禮二十六-昏禮》,年代不詳,線裝精刻本。

      作者簡介:張珊,女,1965年生,河北故城人,河南大學出版社,河南開封,475001。

      (責任編輯

      張衛(wèi)東)

      猜你喜歡
      駙馬唐玄宗
      唐玄宗戒酒
      唐玄宗 音樂終極愛好者
      藝術品鑒(2019年9期)2019-10-16 08:57:10
      《唐玄宗端午宴群臣賜詩探得『神』字》
      中華詩詞(2018年9期)2019-01-19 01:11:02
      “駙馬”最初是指車夫
      駙馬辛酸淚
      喜劇世界(2017年16期)2017-08-28 22:42:33
      駙馬辛酸淚
      特別文摘(2017年7期)2017-04-19 10:41:03
      “駙馬”一詞從哪來?
      農家參謀(2017年2期)2017-03-26 16:13:34
      古代皇帝的女婿是人,為什么管他叫“駙馬”?
      唐玄宗緣何對安祿山深信不疑
      “既菩其始,當慎其終”——唐玄宗晚年思想的蛻變和“安史之亂”
      公民與法治(2016年1期)2016-05-17 04:07:57
      广东省| 康马县| 祁阳县| 深水埗区| 曲松县| 太仆寺旗| 轮台县| 剑河县| 宁晋县| 徐州市| 南皮县| 雅安市| 峨边| 扎兰屯市| 南京市| 通化市| 江孜县| 仁布县| 子洲县| 铜川市| 五家渠市| 宁陕县| 高台县| 邢台县| 祁东县| 英超| 陵水| 永新县| 浮梁县| 康保县| 休宁县| 乡城县| 孙吴县| 广灵县| 同心县| 富顺县| 永福县| 克什克腾旗| 昆山市| 镇沅| 舒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