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省體育局副巡視員 任亞志
(2014年2月28日)
培養(yǎng)”適應發(fā)展“人才 扎實推進”兩課兩操“
——杜橋中學見聞
陜西省省體育局副巡視員 任亞志
(2014年2月28日)
很早就聽說渭南市杜橋中學體教結合搞得好,早春二月的一個清晨,我和渭南市體育局的同仁走進了杜橋中學的校門,眼前一幅幾千名學生在同時做游戲的畫面讓我感到一陣春風撲面。
詢問周興元副校長得知,為充分發(fā)揮課間操作用,學校對課間操的時間、空間、形式、內容都進行了革新,時間由原來的15min增加為25min,內容由原來的集體操改為自選項目和集體操相結合。集體項目有第九套廣播體操、集體舞、韻律操、學生舞、兔子舞等,自選項目有游戲、乒乓球、羽毛球、呼啦圈、踢毽子、跳繩、跳皮筋、仰臥起坐、立定跳遠、打沙包、竹竿舞、小拔河等。每天上午9 ∶ 55,大廣播音樂一響,學生們都迫不及待地來到指定地點,非常投入地玩起各種自選項目。平時空曠的校園里頃刻間花團錦簇,到處笑語歡聲,其樂融融。
學校怎么想起搞大課間活動,說來話長。杜橋中學始建于1958年,一直有重視體育的傳統(tǒng),近十多年來幾屆校領導班子更是將體育特色作為辦學方向之一,提出“培養(yǎng)適應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辦學理念,在扎實做好“兩課兩操”,保證學生每天一小時的體育活動時間的基礎上,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學生體育活動,曾被評為全國群眾體育先進集體。校領導本不滿足于此,他們在加強青少年體育工作方面做了許多探索,組建籃球隊,參加市區(qū)中學生籃球比賽,招收體育班,培養(yǎng)體育特長學生,2000年被臨渭區(qū)教育局批準為“臨渭區(qū)中學生體育培訓中學”,2001年被渭南市體育局批準為“渭南市青少年籃球訓練基地”。近年來,在市體育局、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探索市隊校辦的途經,分別組建了男子籃球、女子籃球、男子足球、女子足球和田徑等訓練隊伍,隊員都是從各個班級挑選身體條件好,有體育天賦的學生,由體育教師擔任教練,每天早操和課外活動時間集中起來訓練2個多小時,假期集訓一段時間,分別代表學校、區(qū)、市參加市、省乃至全國的各種比賽。男子籃球隊在渭南市中學生籃球聯(lián)賽中已經六連冠,2008年以陜西省第一名進入全國青少年三人籃球冠軍挑戰(zhàn)賽總決賽,2012年代表陜西省參加了全國青少年U17籃球賽;男足、女足連續(xù)幾年代表渭南市參加陜西省青少年足球錦標賽取得第三、第四名的成績。我們去的前一天,女足的6名隊員被選拔為陜西省參加第十二屆全國中學生運動會的隊員,8月將赴山東濰坊參加比賽。校領導歷數家珍向我們介紹了近年來學校搞體教結合的做法和成績后,力邀我們參觀了他們的體育榮譽室,各種獎牌、獎杯琳瑯滿目,目不暇接。在人才榜上,我們看到歷年來,他們?yōu)樘m州軍區(qū)籃球隊、武警部隊籃球隊、陜西省田徑隊、皮艇隊、跆拳道隊、北京體育大學、華東交通大學、廣西師范大學、西安體育學院等單位輸送了許多體育人才。
聯(lián)想到美國NBA職業(yè)籃球聯(lián)賽從中學、大學校園培養(yǎng)后備人才的模式,我請教校領導,學校的教師、學生對學校辦運動隊怎么看,他們說一路走看來,也有許多不理解,不順暢,但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素質教育深入人心,社會各方面和全校師生都非常認可支持這個模式。運動員學生的文化課也得到保障,不僅能很好地融入班級之中,而且還頗受師生青睞。這時,我們看到,有十幾位女生圍成一個小圈子,一位女生正在做呼啦圈的精彩表演,贏得一片喝彩。周校長注視著校園里的同學們精彩紛呈的活動,滿懷深情地說:“僅僅培養(yǎng)體育特長生還遠遠不夠,為了把全校師生的體育熱情點燃起來,培養(yǎng)全體學生德、智、體全面發(fā)展,我們想到了大課間操的辦法。實踐證明效果非常好,不僅沒有影響學習,反而更優(yōu)化了學風、校風和校園文化。師生們一致反映大課間活動時間還偏短,學生剛活動開,興猶未盡就結束了。我們下一步想把大課間活動延長到40min,再發(fā)掘增加一些學生熱愛的自選活動項目。爭取把這個活動辦得更加貼近學生需要,更加扎實有效。”
原本是想去看看市隊校辦的情況,意外看到了大課間活動,眼界大開,心情愉悅,好像又回到了少年求學時代,一個想法久久盤旋腦際,這是不是一種創(chuàng)新?這種模式可不可以在面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