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瑞林
(江蘇省揚州市廣陵區(qū)紅橋高級中學,江蘇 揚州 225108)
分層教學在高中籃球選項教學中的實驗研究
陸瑞林
(江蘇省揚州市廣陵區(qū)紅橋高級中學,江蘇 揚州 225108)
本文以廣陵區(qū)紅橋高級中學籃球選項教學為基礎,采用按技術水平進行分層教學,從目標、方法、評價等方面進行了分層實踐研究和深層次的理論探討。通過運用分層教學的教學實驗,積累經(jīng)驗,為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提供經(jīng)驗和借鑒。
1.1 研究對象
分層教學在高中籃球選項教學中的作用。以廣陵區(qū)紅橋高級中學高二年級籃球選項班的學生為調查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研究法 通過網(wǎng)絡、期刊等途徑查閱關于分層教學方面的文章30多篇,為本課題的理論研究奠定基礎。
1.2.2 實驗研究法 實驗時間為一年,將籃球選項班學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同一教師任教,實驗組按技術水平設計分層策略,包括學生分層、教學目標分層、教學內容和方法分層、評價標準分層等進行分層教學;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教學,實驗前后對研究對象進行籃球運球成績的統(tǒng)一測試,規(guī)范操作流程,確保測試指標的客觀真實性。
1.2.3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對實驗研究獲得的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主要運用均數(shù)、標準差、百分比等“描述性”統(tǒng)計指標)處理和分析,所采用的數(shù)據(jù)軟件為SPSS17.0中文版。
2.1 運球成績分析
本實驗以籃球選項教學中學生的運球成績作為量化指標,實驗組和對照組經(jīng)過一年的教學,籃球運球成績都有所提高。
調查顯示,實驗組在實驗后運球平均成績?yōu)?3.760秒,而對照組在實驗后學生的籃球選項教學運球平均成為14.908秒,對照組比實驗組的成績多了1.148秒,P<0.05,說明結果存在顯著性差異。表明分層教學的方法對提高學生的技術水平有一定的幫助作用,教學方法的效果是比較明顯的。
2.2 進步人數(shù)增多
在實驗前,將學生運球成績低于12.8秒定為優(yōu)秀,12.8~16秒定為良好,高于16秒為及格,實驗組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了不同的目標、內容、方法和評價,進步人數(shù)情況不同。
調查顯示,實驗組和對照組在3個等級上都有不同層次的進步幅度。其中實驗組優(yōu)秀學生由原來的17.5%提高到35%,對照組由原來的17.5%提高到25%;實驗組及格人數(shù)由原來的37.5%降低到22.5%,對照組及格人數(shù)由原來的37.5%降低到30%。從提高的幅度可以看出,實驗組進行分層教學,通過教師對學生不同層次的動態(tài)管理,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來自學習的競爭力,并通過對學習層次的升降管理,低層次積極努力,高層次刻苦練習,激發(fā)學生相互學習、相互比較學習的動力,營造良好和諧的學習氛圍,通過不斷地激勵與競爭,讓學生獲得學習的愉悅感,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保持學習中積極進取學習動力。
2.3 進步幅度加大
通過一年的籃球選項組分層教學教學,實驗組和對照組籃球選項教學中,學生的運球成績得到了不同程度地提高。
調查可知,實驗組學生的運球成績提高幅度較大,學生的進步幅度為1.353秒,p 值小于0.01,說明成績的提高存在非常顯著差異;但是對照組學生的運球成績也有提高,學生的進步幅度為0.077秒,p 值小于0.05,說明成績的提高也存在差異。但從學生的進步幅度來看,實驗組要好于對照組。在籃球選項教學中,學生都有明顯的學習積極性,學生的技術動作也有很大幅度地提高,但是實驗組通過分層教學,針對學生的差異進行教學,對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積極性有很大的幫助,在籃球選項教學中,也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動作技術和能力。
3.1 結 論
3.1.1 通過對籃球選項班的學生進行分組,實驗組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對籃球運球實驗前后的成績進行統(tǒng)一測試,然后進行對比分析,得出實驗組籃球運球各項指標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對選項班學生進行分層教學有一定的科學性、實效性和可行性,該研究是符合運動教學原則的。
3.1.2 通過對籃球選項班的學生進行分組,實驗組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實驗組在技術水平和體能素質等方面的進步幅度均大于對照組,在教學實驗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該策略還可以拓展和應用到其他技能學習中,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3.2 建 議
3.2.1 在教學中運用分層教學要注意根據(jù)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確定分層教學的時機,原則就是為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教師在分層教學前,要對學生的分層進行動態(tài)可變的考慮,實現(xiàn)分層教學動態(tài)的管理,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3.2.2 要將“升降層制度”引入教學評價中來。分層教學中層內做到了同質,便于教師安排遞進性的教學目標和內容,每層選擇有針對性地教學方法,但要注意對學生的進步要及時作出評價,要將“升降層制度”引入教學評價中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積極進取精神,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3.2.3 理論聯(lián)系實際,在實踐中完善分層教學策略。教師不能將分層教學與分組教學的理念搞混,不能將簡單地將分組就理解為就是分層;也不能由于分層教學難度的增加,就將分層教學當成上放羊課的理由,要切實關注全體學生的發(fā)展,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fā)展。
[1]季瀏.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實驗稿)解讀[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朱敏琪.試論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的分層教學[J].運動,2011(4).
[3]董大肆.高中乒乓球“選項分層”教學的實踐研究[J].體育教學,2008(4).
G841
A
1674-151X(2014)04-070-02
2014-01-19
陸瑞林(1978~),中教一級,本科。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