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 元
(揚州大學體育學院,江蘇 揚州 225000)
本文基于街頭籃球文化發(fā)展的現狀和對青少年強身健身的影響,將街頭籃球課程化引入學校體育選項教學中的可行性進行研究,淺談其價值與隱患以及它的課余訓練模式,并針對我國目前的街頭籃球文化和課程化的開展提出相應的建議。
中國街頭籃球文化發(fā)展至今,激發(fā)出大批青少年對籃球的興趣,他們渴望去模仿和學習那些籃球場上佼佼者匪夷所思的動作,渴望出現在比賽場上去展現自我。在街頭籃球對時尚的追趕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也會出現一些業(yè)余性質的街球培訓項目。他們大部分利用暑期和周末的休息時間,針對小學生和中學生群體,對他們的籃球基本技術進行授課與糾正。業(yè)余籃球培訓是一個時代的衍生品,它的誕生也說明我國已經擁有更多的青少年投身街頭籃球這項運動中。筆者對江蘇省暑期籃球培訓近況進行了大概了解,在對省內培訓點咨詢中獲知,大多數是外界的培訓機構自發(fā)組織的培訓試點,觀察后發(fā)現那些所謂的培訓點教授的籃球基本技術動作規(guī)范程度欠缺,學費不合理,培訓機構管理者從商業(yè)角度出發(fā),抓住孩子們愛玩耍的天性和父母希望孩子多參與運動、積極鍛煉身體的思想在擴招學員,培訓過程中完全沒有一個籃球最基本的教與學的互動體系,更加缺乏一個安全的培訓環(huán)境作為保障,完全變成了一個以盈利為根本目的的社會團體所組織的活動。
調查中發(fā)現,在街頭籃球領域被大家熟知的,由北京體育大學畢業(yè)生吳悠所率領的北京CL Smooth Crew球隊,是目前國內氛圍較好,人氣最旺的一個團體,他們在自己練球之余,每年會抽出一段時間,面向大眾,招收各種年齡層次的街頭籃球愛好者,進行公益的籃球培訓。他們的培訓有一定的籃球訓練體系,對籃球教學層次感的把握基本到位,從最基本的高低運球和跳投的基本功訓練,到3對3的一些擋拆戰(zhàn)術配合以及美職籃球員在訓練時所采用的核心力量練習,讓報名人群中的青少年學員受益匪淺。他們這些類似團體也不斷地影響一個地區(qū)的街頭籃球文化。
我國的傳統籃球理念完全注重整體配合,他的選拔體系仍然停留在少年體校,地方的青少年專業(yè)隊這些類似群體,這些固定體系下選拔出來的運動員,個性含蓄不夠張揚。間接影響我國籃球運動員的心理素質、自信心、個人戰(zhàn)斗力和技術創(chuàng)新能力,導致我國傳統籃球長期不能步入強隊之列。反觀籃球強國美國,那些美職籃的運動員個性突出,好勝心極強,這也致使他們在街頭籃球的賽場上光彩奪目。將街頭籃球普及青少年,更加能彌補未來中國傳統籃球的缺陷。使得中國籃球的后起之秀通過街頭籃球文化的熏陶,個性張揚,敢于承擔,比賽中的應變能力和獨立作戰(zhàn)能力得到明顯提升。街頭籃球是傳統籃球的延伸。它結合了有氧供能和無氧供能,青少年時期是生理發(fā)育的高峰期,身體及生理機能很自然地會因為這個時期的運動強度和量的增加而發(fā)生急速的變化。街頭籃球運動基于走、跑、跳、投于一體,擁有著田徑運動中最基本的構成因素,給青少年運動者提供了充分的專項體能以及運動技能的鍛煉。由于沒有傳統籃球規(guī)則的限制,由于在增強體質、鍛煉身體的同時,也培養(yǎng)了青少年的“情商”,增強了集體的榮譽感,培養(yǎng)了團隊協作和人際交往能力,全方面地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
街頭籃球作為籃球教學的一個分支,和正規(guī)籃球比賽相比,不受規(guī)則的過多限制,不用過多考慮團隊配合,可以做眼花繚亂的運球動作,展示自己獨特個性化的一面。在學校體育的籃球球性教學中,如果加入街頭籃球的元素,打破以往刻板的球性練習模式,將其和街舞,太極中的簡易動作相結合,模仿學習控球的節(jié)奏快慢變化,注重運球的幅度和速度等因素,那么觀賞性更佳。亦可小組為單位,通過溝通探討,創(chuàng)造出奇思妙想的球性練習的動作,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開發(fā)智力。這樣在學生在鍛煉體質的同時,更加培養(yǎng)出敏銳的感知能力和靈活的思維想象能力。這也是學校體育的目的之一。傳統的學校體育籃球教學在某種層面上束縛了學生的思維,照本宣科,一味地追求書本的教學套路和球性練習方法,總是那么幾個枯燥無味的動作,學生難免產生厭惡感。而街頭籃球強調的則是自身的展示和表演,取悅觀眾,將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發(fā)揮到極致,提升對籃球空間感的認知。這樣更加可以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親身體會到籃球也可以這么玩兒,籃球不光只有對抗、戰(zhàn)術、速度和體能,還能通過多種多樣的方式給予大家這么多的樂趣。學校體育即陽光體育、快樂體育,而青少年正當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在他們身上充滿了未知,充滿了期待,他們擁有著跳躍性的思維。所以不能束縛他們對籃球的看法,更不要抹殺他們對籃球的熱情。街頭籃球這種極富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充滿自由風格,能展示他們的個性,帶給他們愉悅和笑容的運動項目開展在中學學校體育課程中,定會受到青少年們的青睞。
在街頭籃球的趣味性和游戲性深受青少年喜愛的同時,也存在著它的弊端。青少年是中國籃球的希望,對中國籃球后備力量的基本功訓練任重道遠,而街頭籃球的隨性,娛樂層面較多,在帶給青少年快樂,給予青少年更多表現機會的同時,籃球基礎訓練層面往往被忽略。街頭籃球為了做出更具觀賞性更具挑戰(zhàn)性的動作,往往注重動作的幅度和動作的節(jié)奏感,時常和傳統籃球比賽的規(guī)則出現抵觸。日積月累的練習導致青少年習慣性地基本功不扎實。如何將這兩方面矛盾平衡,則是街頭籃球課程化最值得關注的問題。
街頭籃球引入學校體育的同時不能丟棄傳統的籃球教學,兩者可以形成相輔相成的關系,在街頭籃球帶來的快樂中進行傳統籃球基本功的練習,在傳統籃球教學規(guī)則的限制下不要抹殺青少年對于籃球運動的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表現欲望和它本身具有的趣味性。在學校體育課選項教學中可分為單周傳統籃球教學,雙周街頭籃球教學,要讓青少年正確地了解它們之間區(qū)別的同時使他們對快樂籃球產生重新的認識,建立屬于他們自己嶄新的自主學習理念和評價標準,激發(fā)出青少年對籃球運動的熱情。
將街頭籃球作為中學生選項課程加入日常體育教學中,讓學生體會陽光籃球、快樂籃球的宗旨,給予學生更多的機會參加到籃球比賽當中,激發(fā)學生對籃球的興趣。提供他們創(chuàng)造空間的同時配合傳統籃球教學,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籃球的基本技能,同時也能有效地減少違章的培訓機構的產生。
在商業(yè)化彌漫的當今社會,更加不能忘記中國籃球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是青少年。將NIKE 3對3籃球賽、361°娛樂籃球等活動利用假期更多地走進中學校園,讓青少年有更多機會身臨其境,鼓勵他們參與其中,激發(fā)出他們對于街頭籃球文化的興趣。
課余街球培訓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必須始終致力于激發(fā)青少年對籃球運動的興趣,教練員的選拔條件必須具備教師資格證、籃球等級證書等有效證件。杜絕以盈利為主要目的的培訓機構,有關監(jiān)督部門必須引起重視。
現今體育比賽項目的創(chuàng)新讓大家眼前一亮,5人制室內足球賽就被奧組委選定成為2016年奧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那么以3對3為主要比賽形式的街頭籃球是否有一天也會登上世界大賽的舞臺呢?首先需要做的則是讓更多的人群參與到這個項目中來,完善他們對這項運動的認知層面。街頭籃球的發(fā)展必須依賴青少年,而青少年對其的興趣必須依靠街頭籃球這項運動自身的創(chuàng)新。主辦方將更多的街頭籃球賽事帶入學校,社區(qū)以及商業(yè)價值較高的公共場所,借用體育新聞媒體的力量大力宣傳,使全世界不同年齡層次的人群都了解這項運動,這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尹青山.淺析街頭籃球文化在我國的流行與延伸[J].遼寧體育科技,2004(5).
[2]吳建春.論街頭籃球的特征與價值[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28(2):369.
[3]江波. 論街頭籃球的文化功能與文化歸因[J].安徽文學,2006(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