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貽聰
公共外交,重在參與
徐貽聰
“公共外交”被特別強調(diào)必要性和重要性以來,有人在給它確定含義,有人想給它劃定范圍,總之,受到非常廣泛和高度的重視。作為一位曾經(jīng)從事過多年政府外交的人,筆者結合對公共外交的認識和實踐,談一談公共外交的特征。
我不想?yún)⑴c關于公共外交范圍和含義的討論,寫這篇短文,僅僅是想說一點個人對于公共外交的理解,還想介紹一些自己認為與公共外交相關的“實踐”。所言可能是一種無知者的“胡說八道”,也可能被行家們看成“貽笑大方”,不過,我說的肯定代表我的真實想法。如果專家們愿意給與指點,我將誠心聽取并認真改正。
在我看來,外交本身并不神秘,公共外交也不應該屬于神秘范圍的事情。
人與人之間必定會有交往,同國籍人之間的交往是“內(nèi)交”,而不同國籍人員之間的交往實際上就是“外交”。所謂“外交”,大體上可分為政府外交(包含外交部的統(tǒng)籌外交和各部門承擔的業(yè)務性、行業(yè)性外交)和非政府外交,前者由官方進行,完成的是政府間的事務;后者即為公共外交,也有人將之稱為“公眾外交”,公民可廣泛參與?!肮餐饨弧保⒎鞘钦彩聞詹块T進行的外交,而是所有人都能參加的與其他國家有關聯(lián)的事情,許多人也都以不同的方式參與過,無須把它看得很神秘。我想,我這樣說絕不是在貶低“公共外交”的地位和意義。
交往,無論是對內(nèi),還是對外,都有內(nèi)容和形象問題,更都有責任心的問題?;蛟S,在對外交往中,這些問題應該被更加強調(diào)罷了,因為它在很大程度上被看成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形象上的代表,給人留下的是其背后的國家或民族的整體印象。
外交,無外乎傳遞、認知、介紹和保護,也就是交涉、調(diào)研、宣傳和關注在海外本國人的安全及權益?!肮餐饨弧保瑒t以民意、民聲、民行給外交予輔佐。無論是政府外交,還是公共外交,根本目的都是保衛(wèi)國家的獨立、主權,促進本國發(fā)展和推動對外合作,擴大本國的影響、提升本國地位。
中國公民在國內(nèi)關注國家與其他國家的關系,為這些關系的發(fā)展獻計獻策;離開國門參與的活動,包括經(jīng)商旅游、探親訪友,從廣義上和其實際意義上來講,都是在參與“公共外交”。從參與“公共外交”的高度和意義上意識自己的對外活動和交往,有助于提高參與的質(zhì)量,也有助于個人責任感的提升。本國公民對政府在處理對外關系和國際問題上發(fā)表看法和建議,是政府征求和了解民意、完善外交的方式之一,理應受到經(jīng)常的重視和充分的利用。
我曾經(jīng)當過幾十年中國政府的外交官,做過從名義上到實際上的外交。進入21世紀后因年歲高而退出了外交戰(zhàn)線,變成為了一名“公共外交”戰(zhàn)線上的成員,在國內(nèi)參加過多次涉外的事情,還十數(shù)次到境外做了這方面的事情,自以為有過一些公共外交的“實踐”。
退休以后,由于不同原因,我曾經(jīng)出過幾次國,但都使用的普通因私護照和個人通行證,而非像以往那樣拿著紅皮的外交護照。辦的事情,除去旅游以外,也都是非官方性質(zhì)的商務和經(jīng)濟合作方面的活動。身份變了,由政府代表變成了普通公民,工作對象和工作方式當然也必須改變,但有一點是不變的,這就是我是中國人,我的中國背景沒有變,我應該展示的中國形象沒有變,接受中國政府在合理合法范圍內(nèi)的權益保護沒有變。由于我認真重視這些變與不變,所以,總的表現(xiàn)還算得體,既沒有越權越位,也沒有丟人現(xiàn)眼,可以被看成為基本符合公共外交的一般規(guī)矩和要求。
在國內(nèi),由于以往基礎和經(jīng)歷,我參加過的可以算作“公共外交”的事情就更多一些,既有個人的,也有團體的;既有商務的,也有學術的。諸如:數(shù)度參加中外智庫論壇和涉及國際問題的討論會,應邀出席一些外國駐華代表機構舉辦的各類活動,為一些相關的中外機構牽線搭橋類的會見會商,給一些學術、教育單位和新聞媒體介紹國外的動向及中外關系等方面的近況,有時還會以一個普通公民的身份相機就一些對外關系和國際問題表明自己的看法、提出處理建議。這些活動都是以個人名義,且未受任何政府部門的“指使”,也沒有接受任何“約束”,我自得其樂地將其列入“公共外交”的范疇,可能有“打腫臉充胖子”之嫌。
我自己覺得,在我做過的屬于公共外交范圍內(nèi)的最有意義的一件事是:向古巴“瓜亞維拉博物館”贈送一件我穿過的舊襯衣?!肮蟻喚S拉”是美洲和亞洲一些熱帶國家使用廣泛的繡花襯衣,常用白、黃、藍、紫等單色布料,加以兩側對稱的花紋或條飾予以裝飾,有長袖和短袖之分,長袖的更為正式一些,可以用作禮服。由于穿著簡便,又比較美觀,所以很受熱帶國家男士的喜愛。這種服裝在現(xiàn)在的古巴非常流行,還被其政府以法令形式規(guī)定為等同西服的正式禮服,國家元首勞爾·卡斯特羅就經(jīng)常穿用。我在古巴工作期間也經(jīng)常使用“瓜亞維拉”,而且備有多種不同式樣和產(chǎn)地的產(chǎn)品,包括產(chǎn)自中國的“瓜亞維拉”。在我和菲德爾、勞爾以及他們的大哥拉蒙一起合影的照片中,就有一張我穿中國生產(chǎn)的“瓜亞維拉”的合照。得知古巴的這家博物館在征集藏品的消息后,我將照片中穿用的那件舊“瓜亞維拉”洗熨干凈,連同照片的復件,托人轉送給了博物館,主要用意不在于將一件舊衣服送到國外,而是送去人們很少能夠看到的卡氏三兄弟聚在一起的照片。未幾,博物館館長給我回信,對此表達驚喜和感謝之情,并將此事在當?shù)氐拿襟w上做了廣泛的介紹,將之稱作為古中兩國人民友誼的又一象征。對此,我深感欣慰,甚至有點驕傲,因為我的這個沒有政府背景,也不含官方意愿的舉動,比較生動地體現(xiàn)了公共外交的功能和作用。此外,我曾經(jīng)以個人的名義將我寫的含有中古友好關系內(nèi)容的書籍轉送給過卡斯特羅和勞爾·卡斯特羅,分別得到過他們的回應,可能也可以列入“公共外交”的范圍。
通過不斷的學習和簡單的實踐,我對公共外交重要意義的認識逐步有所提高,參與公共外交的自覺性也在提高。歸納而言,我意識到公共外交的以下特征。
公共外交有著廣泛性。公共外交是人人都可以參與的事情,因而具有極大的廣泛性。如何能夠吸引公民自覺、有序、有理性的參加,應該是有關部門甚至全國所有單位和個人經(jīng)常性的研究課題和行動目標。使我感到高興的是黨中央前任總書記胡錦濤同志在一次全國使節(jié)會議上直接就此發(fā)出了號召,中宣部和外交部等許多單位也都在為公共外交的深入人心積極行動。當然,這項應該世代相沿的文明傳統(tǒng)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去加以推動,各方面都面臨有特殊、重大的推廣任務。在這方面,像我這樣的老頭,似乎也有一點義不容辭的義務。我相信,在各方的努力下,隨著公民素質(zhì)教育的不斷普及和人們自覺性的提高,公共外交的意識也一定會成為全國人民基本思想的組成部分。
參與公共外交要有主動性。公共外交涉及到國家利益,也涉及到每個人。從愛國愛己出發(fā),都需要每個人的主動參與。參與公共外交,無須簽約,無須儀式,也無須繳納任何費用,只要把自己放進保衛(wèi)國家權益和形象的行列中就行。這是每個人都可以做、也應該做的事情,需要的只是個人的意識。?
參加公共外交必須帶有責任感。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責任感,就是對國家負責,對社會負責,對自己負責。在參與公共外交中,每個人的言行都應與責任感相聯(lián)系,將要說的話、要做的事放在可以用法律、傳統(tǒng)和文明檢驗的標準之內(nèi)。這些都不難做到,只要不放任、不輕狂就行,就能贏得別人的贊許和信任,也就能起到公共外交的作用。
以“重在參與”的精神對待公共外交。公共外交是項義務,參加進去可以為國家做些有益的事情。一般來說,參加公共外交不會帶來直接收益,就是說,沒有經(jīng)濟上的現(xiàn)實好處。我在退休十多年間參加了無數(shù)次與“公共外交”有關的活動,從來沒有過任何收入,經(jīng)常還要有所支出,包括體力和經(jīng)濟上的,但我從未介意過,因為我從中感覺到了精神上的滿足。把公共外交放在心上,在行動上參加進去,體現(xiàn)的是“重在參與”,是在完成一項公民義務和社會責任。我是真的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因而在參與公共外交這項崇高的事務中始終感到心安理得,做的也一直自然、順暢。
徐貽聰:外交官,曾任中國駐厄瓜多爾、古巴、阿根廷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