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不爭而善勝”:老子的處世哲學

      2014-12-11 13:56:02
      安徽文學·下半月 2014年7期
      關鍵詞:不爭老子萬物

      高 蘇

      (安徽師范大學文學院)

      老子 (約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字伯陽,謚號聃,又稱李耳,楚國苦縣厲鄉(xiāng)曲仁里(今河南鹿邑太清宮鎮(zhèn))人,我國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被道教尊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其著《老子》一書共 81章,前 37章為“道經”,后 44章為“德經”,因此又名《道德經》?!兜赖陆洝肥侵袊鴼v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與《易經》和《論語》并列,被認為是對中國人影響最深遠的三部思想巨著?!独献印芬粫浴暗馈苯忉層钪嫒f物的演變,包括大量的樸素辯證法觀點和民本思想,其學說對中國哲學乃至世界哲學的發(fā)展都具有深刻的影響。其中“不爭”的思想灌注全篇,成為老子獨特的處世哲學。若僅從字面上來理解老子的“不爭”,很容易會把它理解為消極、不進取、放棄一切,其實不然。老子的“不爭”含義豐富,意義深遠,總的來說是要以不爭的姿態(tài)立于不敗之地。關于“不爭”一詞,老子在其書中作了許多闡述。老子首先以水喻道來闡釋自己的道教思想。水看似柔弱,實際上蘊藏著驚人的力量,水能以柔克剛,亦能以退為進,而水的這些特性正是“不爭而善勝”的最好代表。老子通過水的“不爭”來教育人們在平時的生活中也要時刻以謙卑的姿態(tài)去對待周圍的人和事,只有這樣,才是正確的“大道”。

      一、“水”與“道”

      “水”是老子用來闡述其道教思想最著名的載體?!独献印芬粫杏卸喽侮P于“水”的描寫,其中第八章這樣寫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1]“水”為萬物提供生存的滋養(yǎng)卻從不與萬物相爭;同樣,“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十章),[1]“水”生養(yǎng)了萬物卻從未將其據為己有,“水”促成了萬物的生長卻從未自恃有功,“水”使萬物得以繼續(xù)生長卻也從未認為自己是自然界的主宰,這才是真正的“玄德”;再者,“水”自身的一些特性,比如說處下、不爭、利物等特點也符合“道”的具體要求。這樣看來,“水”的品格與“道”最相近,因此老子用“水”來象征“道”是再合適不過了。需要提及的是,“道”本身是形而上的、虛的,而“水”則是非形而上的、實的,所以老子的這一比喻又為我們學習“道”提供了一個更加具體、更加直觀的方法,使我們能夠從更深的意義層面去把握“道”的內在含義。自此,“道”不再是空洞玄虛的,我們可以通過對“水性”的研究來真正體悟“道”的深層意蘊,從而以更加清晰的觀念來了解老子之“道”中的“不爭”思想。

      二、“以柔克剛”

      “柔”是“水”的特性之一,“水”雖柔,其內在卻蘊藏著巨大的能量。正如老子所說:“天下莫柔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盵1]天下之物屬“水”最為柔弱,但是其他任何堅強的東西卻也都無法勝過它:一滴水的力量看似是微小的,但若日積月累也可以穿破巨石;涓涓細流可以匯聚成洪水,一旦泛濫,淹沒農田,沖毀橋梁,任憑如何堅固的東西也無法抵擋。從這里可以看出,在老子的思想中柔弱是可以勝過剛強的?!叭崛醯臇|西從表面看渾似無力,其實卻是真正的強大,因為它具有韌性的生命力和無限的發(fā)展前途”。[2]其次,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水因其處下的位置而具有了無限的包容性,這無限的包容性又反過來成就其“百谷王”的地位:“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盵1]這里,老子以“江?!北扔魅说奶幭戮雍螅笳魅说陌荽蠖?,一在教導人們在處事時應時刻保持謙卑的態(tài)度,不要被社會上一些浮躁的人事誘惑,而是要淡泊名利,懂得滿足,只有這樣才能回歸內心的安靜,保證自身的安寧;同時這句話也意在提醒統(tǒng)治者應該清心寡欲,以輕賦稅、重民生的理念來治理國家,盡量避免帶給人民負擔與重壓,只有通過這種“柔性管理”[3]才能保證人民生活的安定與國家經濟的富強。此外,老子還十分強調功成身退的重要性,老子說:“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1]他認為人在取得一定的功名之后應該懂得適可而止地放棄,因為對外界過多的索取很可能會導致自身不好的結局,因此,人們應該適時而退,以保天年(這一思想在現(xiàn)在看來略微帶有一點宿命論,顯得較為消極)。從以上兩點不難看出,正是“水”的“不爭”給它帶來了無敵于天下的地位,而人也應該向水學習,學習其“不爭”的態(tài)度,以柔和的心境面對世間的各種困難。

      老子在第二十八章中還說道:“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于嬰兒?!盵1]“溪”與“水”一樣也是處下不爭的象征,守雌可以成溪,自然而然的,“雌”也就成為老子用來表達“不爭”思想的另一種載體。雌即母,或者說陰性?!啊独献印芬苍O想,‘道’擁有陰性的性質和美德,陰性與陽性相對,可以起到補充陽性的作用。陰性也是柔、靜、可變文雅的,因此,能征服和同化陽性(粗糙、固執(zhí)、侵略性和突出性),變成和諧與統(tǒng)一。缺少了和諧與統(tǒng)一,現(xiàn)實世界和生命就不可能產生。所以,陰性使世界的一切現(xiàn)實過程成為可能?!盵4]“守雌”并非懦弱的表現(xiàn),而是在堅守道的規(guī)律,“知雄守雌”即尋求“道”中陰性與陽性的和諧統(tǒng)一,通過陰陽兩性的和合力量來實現(xiàn)事物的常態(tài)發(fā)展。老子用這一觀點表達了自己對于當時統(tǒng)治者用兵方法的態(tài)度——老子是反戰(zhàn)的,他希望整個社會能夠和睦相處,一方面小國能恪守本分,另一方面大國能包容小國,從而從整體上達到和諧美好的社會狀態(tài)。即使有國家不得已被卷入戰(zhàn)爭,統(tǒng)治者也應該力行“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1](六十九章)的策略,即完全采取守勢,既不侵略也不進攻,即使國家擁有可以制敵的力量,也絕不能輕易使用,這就是老子“謙退無爭”的思想。這種思想并非膽小的表現(xiàn),而是一種減少傷亡的有效辦法。同時,這種思想恰好也是“知雄守雌”的具體表現(xiàn):“雄”是制敵的力量,“雌”是對這種力量的最小化使用甚至零使用,這種“內強”與“外弱”的治國之方是創(chuàng)造和諧社會的重要法寶。

      三、“不爭”與“不為”

      “老子教人效法水之‘不爭’,并非教人無動于衷而無所作為,而是教人要法‘道’自然而有所作為?!盵5]也就是說,“不爭”并非“不為”,相反,“不爭”恰恰是要“有為”,只不過是順應大道規(guī)律的有所作為,而非妄為。要想做到不爭而有為,首先“制欲”是關鍵。老子認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1]也就是說雖然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難以控制的,但是如果放縱自己為所欲為的話,只會落得個好吃懶做、貪圖享樂的結果,長此以往,人類社會就難以進步。因此,個人對于自己私欲的控制尤為重要,只有做到“制欲”、“不爭”才有可能實現(xiàn)。做到了“制欲”,下一步就應該“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八章)。[1]這句話的意思是指在對待個人地位上,要避高趨下,善于位居眾人之后,不計個人地位的低微;在心境上要善于保持深沉寧靜的狀態(tài);與人結交時,要善于友好仁愛且不求報答;與人交談時要做到恪守信用;執(zhí)政時要能做到清正廉潔、公平不倚,達到“清靜無為”的境界;處事方面要善于發(fā)揮自己的能力并盡量融入團體;行動時要善于隨順天時,把握時機,合乎時宜。此外,老子在第八十一章直接提到了“為而不爭”的說法?!盀椤奔催M取,“不爭”即指在進取的過程當中要處下謙卑,不能只顧一己私利,更應包容萬象。這一點即使用到現(xiàn)代社會也絲毫不嫌落后?,F(xiàn)代社會物欲橫流,到處充斥著誘惑與爭斗,這些爭斗有為金錢,有為名利,有為面子,有為生存?,F(xiàn)代社會上的人往往“為”的多,“不爭”的少,確實應該多向老子學習這種超然的處世哲學。

      四、結語

      “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繟然而善謀。天網恢恢,疏而不失”(七十三章)。[1]老子以為自然的規(guī)律是柔弱不爭的,人類的行為應同樣取法于自然的規(guī)律而惡戒剛強好斗。老子順應自然大道的思想樸實而真摯,對于現(xiàn)代社會來說,“不爭而善勝”的做法既適用于個人素養(yǎng)的修煉,也適用于國家制度的建設,重要的是把握好“不爭”與“為”的力度,若有失偏頗,結果也是難以估計的,而“不爭而為”、“勇于不敢”的精神狀態(tài)則正是實現(xiàn)這一理想的最好方法。

      [1]陳鼓應.莊子今注今譯[M].北京:中華書局,1983.

      [2]王英杰.自然之道——老子生存哲學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3]田云剛,張元杰.老子人本思想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

      [4](美)成中英.論中西哲學精神[M].上海:東方出版中心,1991.

      [5]周高德.上善若水,為而不爭——解讀《道德經》[J].中國宗教,2005(4).

      猜你喜歡
      不爭老子萬物
      堅持“不爭”
      萬物皆可折
      老子“水幾于道”思想解說
      萬物生
      張之洞的“三不爭”
      做人與處世(2022年4期)2022-05-26 04:43:14
      淺析老子之道:有與無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藝術啟蒙(2018年7期)2018-08-23 09:14:10
      假如萬物會說話,絕對會把你萌化
      哲思2.0(2017年5期)2017-09-03 10:35:42
      不爭的函谷古道
      中學語文(2017年4期)2017-03-28 07:38:58
      不 爭
      醒獅國學(2016年8期)2016-05-14 17:55:47
      海南省| 荣成市| 西宁市| 尼玛县| 信丰县| 阿克苏市| 临洮县| 肃北| 茶陵县| 莱阳市| 寿光市| 繁峙县| 鄱阳县| 新疆| 景德镇市| 自治县| 静乐县| 宣化县| 肇东市| 许昌市| 潢川县| 望城县| 昆山市| 旌德县| 霍林郭勒市| 镇远县| 崇文区| 精河县| 西乡县| 清丰县| 凤山市| 疏勒县| 隆子县| 南木林县| 砚山县| 崇文区| 唐河县| 石台县| 宜兰县| 安宁市| 怀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