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閆群力
反腐敗需要澄清的十個問題
文_閆群力
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涉及許多問題,特別是長期困擾思想認識與實際工作的問題,比如有人說“吃吃喝喝不算啥事”“不揣腰包的不算腐敗”;有人認為“反腐敗越反越多”;還有人擔心嚴查腐敗分子會影響經濟發(fā)展,造成社會混亂等等。這些認識問題和糊涂觀念需要盡快澄清,還有一些實際問題更要認真解決。概括來講,這些問題主要有以下十個方面:
性質問題:工作任務與政治斗爭。腐敗與反腐敗是你死我活的生死較量,關系到黨和國家的生死存亡。目前,腐敗問題依然嚴重、惡劣,腐敗現(xiàn)象依然有蔓延趨勢,滋生腐敗的土壤依然存在。腐敗案件多發(fā)甚至有時高發(fā)、頻發(fā),群體性、集團化腐敗案件不斷發(fā)生,腐敗現(xiàn)象頻頻曝光,“裸官”、涉外化腐敗問題逐年上升,腐敗窩案、串案、案中案接二連三,腐敗高官一查一批,一抓一串,一端一窩觸目驚心,足以說明反腐敗形勢相當嚴峻復雜。須更加清醒地認識反腐敗斗爭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
思路問題:嚴厲懲治與有效預防、治標與治本。過去總是在懲治與預防、治標與治本上兜圈子。特別是有些所謂的反腐敗專家一直對懲治腐敗這一手段嗤之以鼻,這些專家極力推崇所謂的制度建設,認為只有靠制度才能反腐。凡是出問題都歸結于制度漏洞和缺陷,就不愿意追查、追究人的責任,特別是領導的責任,用紙面“制度”搪塞、推脫嚴重違紀違法行為。事實上,現(xiàn)在最缺的決不是制度,最嚴重的也不是沒有制度,而是有制度不用、制度不管用,尤其是制度執(zhí)行不了,落實不下去。反腐敗沒必要將“本”與“標”分開,實際上有時也分不開。反腐敗斗爭最重要的是“真抓、真治、真查、真懲”,關鍵是怎么治,怎么治好,尤其是怎么嚴厲懲治。光說不練假把式,光定制度但不執(zhí)行也沒用。
策略問題:速戰(zhàn)速決與常抓不懈、“殲滅戰(zhàn)”與“持久戰(zhàn)”。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既要有緊迫性,增強緊迫感,打勝“殲滅戰(zhàn)”,把腐敗勢頭遏制住,把腐敗分子囂張氣焰打下去;又要有長期作戰(zhàn)思想準備,打贏“持久戰(zhàn)”;既要克服一網打盡的“速勝論”“決勝論”,盲目樂觀論;又要消除不好治、治不了的“悲觀論”“失敗論”。特別在思想認識上要清楚看到反腐敗形勢依然嚴峻復雜,反腐敗斗爭依然任務艱巨,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步到位,一舉成功。比如多年來大講特講建立健全“懲防體系”,開會,座談,講話,報告,辦班輔導,專家解讀,文件層層下發(fā)。但到底什么是“懲防體系”,不要說在社會上能有多少人搞明白,就在我們系統(tǒng)內有誰能說清楚,恐怕仍是一個未知數(shù)。因為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jiān)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是一項長期任務、復雜工程和漫長過程,不可能一步到位,一下子建成,更不會近期就能建成。
方法問題:抓早抓小與抓大放小、齊抓共管與突破重點。十八大以來中央紀委實行“三轉”,即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其目的是為了落實“三抓”。一是要抓住有震懾力的案件;二是要抓住重點崗位上的案件;三是要抓住十八大以來還不斷發(fā)生的案件。同時要深刻剖析這些案件,從中分析反腐敗形勢依然嚴峻復雜。要結合工作和思想實際充分認識形勢問題,做到深化、細化、具體化。一方面要聚集主業(yè),圍繞中心,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抓住熱點,尤其要管好、做好本職業(yè)務和自己分內的事。該管的必須管好、管嚴、管用,不該管的就要早放手。要集中精力辦大事,辦實事,辦自己該辦的事,千萬不能做無用功,起了副作用。另一方面要認真落實抓早抓小、快查快結的新思路、新要求和新舉措。實際上小錯往往釀成大錯,到那時后悔也來不及。整風肅紀要從“小處”著眼,“小事”入手,“小節(jié)”查起,以小見大,舉一反三,警鐘長鳴,防患于未然。
態(tài)勢問題:人人喊打與人人真打、“零容忍”與“開口子”。多年來在某些地方和領域從表面看反腐敗態(tài)度很正,口號很響亮,但實際上并沒有形成“人人真打”的局面和氛圍。其實公開場合誰也不敢說不反腐敗,特別是領導干部,但實際行動卻大打折扣,經?!白兺ā?,縱容包庇,甚至沆瀣一氣,同流合污。至此“嚴打”為“言打”,“嚴禁”為“言禁”,“嚴懲”為“言懲”,失之以寬,失之以軟。真正要嚴厲懲治腐敗必須做到“零容忍”,決不能“開口子”“潛規(guī)則”和“逆淘汰”。反腐敗必須沖破習慣,打破傳統(tǒng)觀念,破除不良風俗習慣影響和人情世故束縛,打破這種“人情、面子和關系”習慣勢力和慣例做法。反腐敗要真抓實干,決不能應付差事,行動遲緩,不見行動。反腐敗需要“老鼠過街,人人喊打”的環(huán)境,更要“人人真打”的氛圍。
文化問題:廉政文化與腐敗文化?,F(xiàn)實有一種怪現(xiàn)象,笑貧不笑娼,笑廉不笑貪,腐敗現(xiàn)象就像“臭豆腐”,聞著臭吃著香,這是社會榮辱觀顛倒,是一種“畸形”心態(tài),說重點就是腐敗文化所致。表面看貪官腐敗是個人行為或集體行為,假如變成普遍存在的社會現(xiàn)象,形成這種不良社會環(huán)境和滋生腐敗土壤,特別對腐敗行為及腐敗分子寬容、諒解心態(tài)增強,容忍、縱容環(huán)境加大,一旦流行開來或蔓延下去,勢必造成小人得志,君子難當,廉吏吃不開,貪官敢胡來。到那時候再糾正這種不正之風,扭轉這種被動局面,不知要花費多大力氣和功夫。反腐敗要努力營造以廉為榮,以貪為恥,懲惡揚善,揚長避短,風清氣正的社會環(huán)境,真正形成“廉榮貪恥”的文化氛圍、社會環(huán)境和人心態(tài)勢。
官場問題:官僚主義與好人主義。在黨內,好人主義非常流行,不要說下級對上級不敢提意見、建議和批評,就是上級對下級也不想批評、提醒和告誡。黨內組織生活死氣沉沉,民主生活會變成領導“一言堂”,眾人一片贊揚聲,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美其名曰:團結一致,和諧穩(wěn)定。有的領導干部官氣十足,不愿意接觸群眾,也看不起群眾;有的領導干部很愛發(fā)表文章,長篇大論,空談大道理;有的領導干部在官場上表現(xiàn)雙重人格,人前人后不一樣,對官對民不一樣,對上對下不一樣。這種官場“假大空”,官員“兩面性”的官場惡劣現(xiàn)狀,嚴重困擾黨內生活,再不引起注意,后果不堪設想。
法治問題:法律嚴肅性與司法隨意性。長期以來從形式表面看很注重法律出臺,制度制定,但實際貫徹落實中卻大打折扣,在實施時經常出現(xiàn)隨意性、變通性和所謂靈活性,鉆法律空子,搞“黃燈”效應,“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你說你的,我干我的,“頂著來”“對著干”,政令不暢,令行不止,屢禁不止,出現(xiàn)“腸梗阻”,或被“曲解”和“截流”。這種隨意變化、任意變動會造成立法與執(zhí)法“兩層皮”,制度制定與制度執(zhí)行“兩碼事”,制度失效,法律失靈。過去經常提“寬嚴相濟”,喊了多年卻只強調“寬”,放松了“嚴”。比如保外就醫(yī)、監(jiān)外執(zhí)行、緩期執(zhí)行、立功減刑、提前釋放等等,五花八門,漏洞百出,成了違法亂紀和犯罪分子的“避風港”。法律、制度執(zhí)行力不強,落實不下去,勢必造成司法漏洞百出,“黑洞”難補,司法腐敗嚴重。
吏治問題:任人唯賢與任人唯親及“潛規(guī)則”與“逆淘汰”。選賢任能用好人就是榜樣標桿。一旦選上壞人用了惡人,也會在人們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不僅對所用的人失去信心,且對任用這種人的組織也失去信任。古人有舉賢不避親,今人善舉身邊人、自己人、親人和友人?!耙蝗说玫?,雞犬升天”,一人當官“全家?!保ㄈ腋瘮。┮灾录鹊美婕瘓F共同暴富享樂。黨要管黨,從嚴治黨,首先要從嚴“治官”?!爸喂佟钡那疤岜仨殗腊选坝萌岁P”。如果用人不正,出了問題,再去治理,事后諸葛亮,又有什么用呢?但現(xiàn)實問題最嚴重的就是“帶病提拔”“帶病上崗”“邊腐邊升”甚至“越腐越升”。我們黨仍然面臨“執(zhí)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huán)境考驗”,假如選用的人經不住考驗,一切都是空談。
監(jiān)督問題:敢于監(jiān)督、善于監(jiān)督與不想監(jiān)督、不能監(jiān)督。有些人經常說“上級監(jiān)督下級太遠,下級監(jiān)督上級太險,同級監(jiān)督同級太軟”。監(jiān)督難,難監(jiān)督,監(jiān)督領導難,監(jiān)督主要領導更難,特別監(jiān)督“一把手”難上加難。強化監(jiān)督,監(jiān)督到位,真正發(fā)揮監(jiān)督作用,需要研究解決的問題很多,但從監(jiān)督角度看關鍵是敢不敢、想不想監(jiān)督而不是會不會、能不能監(jiān)督。只要敢監(jiān)督、想監(jiān)督,無論什么困難、阻力和障礙統(tǒng)統(tǒng)不在話下,也不會放在眼里,更干擾不了或阻擋不了監(jiān)督檢查和執(zhí)紀辦案,同時也好解決會不會、能不能監(jiān)督的問題。怕就怕監(jiān)督者對被監(jiān)督者不敢、不想監(jiān)督,甚至同流合污,狼狽為奸。如此一來,設置再多再細再嚴的監(jiān)督機構也形同虛設,無濟于事。
(作者系中央紀委宣傳部正局級監(jiān)察專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