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靜 俞 穎 馮 萍
ICU 老年患者病情危重,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氣道保護能力差,此類患者均需要建立有效的人工氣道進行較長時間的機械通氣,傳統(tǒng)的氣管切開術后并發(fā)癥多,氣管套管氣囊不能完全防止聲門下的分泌物被誤吸,從而使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fā)生的危險性增加。近年來,隨著微創(chuàng)技術不斷發(fā)展,氣管切開在重癥患者中的應用也逐漸增多。我院ICU 對2010 年1 月至2011 年4 月32 例老年患者行經皮微創(chuàng)氣管切開術(percutaneous dilation tracheostomy,PDT)應用持續(xù)囊上吸引及氣管切開術常規(guī)護理措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1 對象 2010 年1 月-2011 年4 月,在我院ICU 中行PDT 患者32 例,其中男21 例,女11 例,年齡(76.1 ±8.6)歲。病種:肺部感染11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10 例,腦梗塞伴肺部感染4例,高血壓腦出血2 例,顱腦外傷3 例,其他2 例;傳統(tǒng)氣管切開術(traditional surgical tracheostomy,TST)組36 例,均為同期收住ICU 老年患者,其中男23例,女13 例,年齡(75.0 ±6.8)歲。病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10 例,肺部感染9 例,腦梗塞伴肺部感染9 例,高血壓腦出血4 例,顱腦外傷2例,其他2 例;兩組在性別和年齡上無顯著差異(P <0.01),術前觀察氣管切開區(qū)域均無急性感染,觸診頸前標志清晰,術前常規(guī)給予咪達唑或丙泊酚鎮(zhèn)靜,手術時呼吸機氧濃度調至100%,持續(xù)監(jiān)測血壓、心率及脈氧飽和度,兩組原有氣管插管均為22 例。
1.2 方法 TST 組采用常規(guī)耳鼻喉科氣管切開術,手術由耳鼻喉科醫(yī)師實施,放置的氣管套管均為一次性氣管套管,術后應用氣管切開術常規(guī)護理措施;PDT 組采用經皮微創(chuàng)氣管切開術,手術由ICU 醫(yī)生獨立完成,裝置為與一次性氣管套管同一品牌的的一次性帶囊上吸引套管,術后應用持續(xù)囊上吸引及氣管切開術常規(guī)護理措施。
1.3 護理對策 TST 組應用氣管切開術后常規(guī)護理對策,PDT 組應用氣管切開術后常規(guī)及囊上吸引護理對策。
1.3.1 氣管切開術后常規(guī)護理。(1)病房環(huán)境保持清潔、安靜、空氣流通、溫度在20℃左右,濕度保持在60%~70%,室內每日用消毒液擦拭桌椅、門、窗及地面,每日用紫外線燈照射2 次。(2)用物準備:負壓吸引器或中心負壓裝置、無菌治療盤放置常規(guī)用物。(3)體位:保持患者半臥位,如無禁忌,患者均采用30°~45°半臥位(加拿大危重病醫(yī)學會推薦若無禁忌癥應保持此體位)[1],每2 小時給患者進行翻身、拍背、機械輔助排痰。(4)口腔護理每天4~6 次。(5)正確吸痰:TST 組采用常規(guī)吸痰方法吸引氣管切開導管內的滯留物。(6)護理要保持氣管切口的清潔,每日更換無菌紗布,更換前用碘伏消毒套管周圍及傷口皮膚,再更換雙層無菌紗布,注意觀察傷口有無出血、感染等情況。(7)心理護理。加強護士自身素質的培養(yǎng),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消除患者的焦慮情緒。
1.3.2 囊上吸引的護理。PDT 組采用經皮微創(chuàng)氣管切開術放置一次性帶囊上吸引套管,術后應用氣管切開術常規(guī)吸痰護理措施及帶囊上吸引可沖洗的氣管切開導管(此導管于氣囊上方配有2 個附加管腔,1 個是沖洗管腔,另1 個是吸引管腔)行持續(xù)囊上吸引加間斷沖洗。(1)方法是將氣管切開導管的吸引管腔端連接于中心負壓吸引裝置,吸引的分泌物引流于痰液收集器中。(2)監(jiān)測氣囊壓力。對于機械通氣患者行持續(xù)聲門下吸引時應每4 小時進行1 次氣囊壓力監(jiān)測和校正,保持氣囊壓力在25~30 cmH2O。(3)保證吸引通暢,預防氣道黏膜出血。(4)監(jiān)測生命體征。操作時應注意觀察患者的心率、呼吸、血壓、血氧飽和度的變化。(5)口腔護理。加強口腔護理可減少口腔內細菌的滋生與繁殖,每日行口腔護理4~6 次。
1.4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發(fā)生率、機械通氣時間、圍手術期并發(fā)癥(切口感染等)。通過監(jiān)測動脈血氣、體溫、血常規(guī)、氣道分泌物細菌學培養(yǎng)結果、影像學改變,觀察兩組患者VAP 發(fā)生率。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數據資料用SPSS 12.0 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數據以均數±標準差)表示,兩組機械通氣時間采用t 檢驗,兩組并發(fā)癥及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fā)生率采用χ2檢驗,α 水平?。?.05 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DT 組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fā)生率明顯低于TST組,P <0.05,機械通氣時間兩組無顯著差異(P >0.05,見表1),PDT 組切口感染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少于TST 組,但兩組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1)。兩組均未出現食管氣管瘺、氣管狹窄、套管脫出等并發(fā)癥。
表1 兩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例)
PDT 是近年國內外開展的一項新技術,并發(fā)癥少,操作易行。臨床應用表明這是一項微創(chuàng)的、安全迅速、有效的長期氣道管理方法[2,3],尤其適合于ICU 需長期機械通氣的老年危重病人和需要緊急進行氣管切開的病人[4]。有研究表明,正??谘什糠置谖镏校? ml 含有107cfu~108cfu,含細菌的分泌物滯留、沉積于氣切導管的氣囊上方,當氣囊的壓力過低(<20 cmH2O),滯留沉積物就會經導管氣囊與氣管壁之間的間隙吸入下呼吸道,造成VAP[5]。常規(guī)吸痰方法難于到達氣囊上方吸取滯留物,使得清除氣囊上方滯留物較為困難。本研究對氣囊上方分泌物進行持續(xù)的囊上吸引加間斷沖洗,能有效清除滯留在氣囊上方的分泌物,從而減少了分泌物下行所致的感染;而且,使用一次性帶囊上吸引套管行持續(xù)吸引加間斷沖洗較之普通的氣管切開導管吸痰更加充分,能夠保證有效地進行囊上滯留物的引流及清除。本研究表明,PDT 組患者VAP 等相關感染發(fā)生率顯著低于TST 組。VAP 等相關感染的發(fā)生率的降低可以提高ICU 老年危重癥患者的治愈率,最終降低老年危重癥患者的病死率,在ICU 老年危重患者中值得進一步推廣應用。
1 Dodek P,Keenan S,Cook D,et al.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guideline for the prevention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J].Annals of Intermal Medicine,2004,141(3):305-313.
2 Joshi S,Agrawal B,Deo GP,et al.Percutaneous dilational tracheostomy:an initial experience in community based teaching hospital[J].Kathmandu Univ Med J (KUMJ),2006,4(3):275-280.
3 Beltrame F,Zussino M,Martinez B,et al.Percutaneous versus surgical bedside tracheostomy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a cohort study[J].Minerva Anestesiol,2008,74(10):529-535.
4 Madero Pérez J,Vidal Tegedor B,Abizanda Campos R,et al.Percutaneous tracheostomy in ventilated patients[J].Med Intensiva,2007,31(3):120-125.
5 楊麗萍,柴守霞,劉婷.聲門下吸引在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中的作用[J].護理研究,2010,24(3C):774-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