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琴,呂菊紅,李文君(寶雞市中心醫(yī)院兒科,寶雞 721008;通訊作者,E-mail:lih464@163.com)
川崎病(Kawasake disease,KD)又稱皮膚黏膜淋巴結(jié)綜合征,是一種以全身血管炎為主要病變的小兒發(fā)熱性疾病,多侵犯中小動脈,特別是冠狀動脈,若未及時診斷和治療,可發(fā)生嚴重的心血管病變,如冠狀動脈炎、冠狀動脈擴張和冠狀動脈瘤等。由于本病的診斷主要依據(jù)臨床表現(xiàn)而缺乏特異性的實驗室診斷指標,給早期診斷造成一定困難,尤其對不完全川崎病(incomplete Kawasake disease,IKD)的早期診斷更為困難,經(jīng)常導致誤診誤治,錯過早期最佳治療時機。國內(nèi)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IKD占KD的19.4%[1]。因此尋找診斷 IKD特異性指標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有研究發(fā)現(xiàn),IKD患兒血漿N端腦利鈉肽前體(NT-proBNP)有明顯改變,有一定的特異性,可望作為IKD的生化學標記物[2]。本文分析28例不完全川崎病患兒早期的血漿NT-proBNP的變化,從而了解其在不完全川崎病患兒早期診斷中的臨床意義。
1.1.1 研究組 選擇2010-01~2012-12在我院住院并符合IKD診斷標準的28例IKD患兒為研究組,年齡在4月-5歲間,男性16例,女性12例,均為初發(fā),既往無心血管疾患。根據(jù)急性期IKD超聲心動圖檢查結(jié)果,將研究組進一步分為冠脈病變組11例及無冠脈病變組17例。
1.1.2 對照組 系我科同期住院的30例呼吸道感染患兒,年齡在5月-5歲間,男性16例,女性14例;其中上呼吸道感染10例,肺炎15例,支原體感染5例,且均無心臟疾患及其他慢性病史。兩組在年齡、性別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診斷IKD依據(jù)《中華兒科雜志》編委會于2006年12月5日組織的川崎病專題討論會提出的不完全川崎病的診斷標準[3];冠狀動脈有無病變診斷標準采用第7次世界小兒KD研討會修訂的診斷標準[4]。
研究組及對照組患兒均于入院次日空腹采集靜脈血進行血漿NT-proBNP檢測。儀器采用Cobase 601電化學發(fā)光分析儀,試劑盒為德國原裝,采用電化學發(fā)光法測定NT-proBNP。同時抽血測定CRP、ESR、WBC。IKD組入院后行超聲心動圖檢查,以評價冠狀動脈有無病變。IKD組在疾病恢復期再次空腹測定NT-proBNP。
所有的統(tǒng)計學分析應(yīng)用SPSS 17.0軟件進行處理,數(shù)據(jù)以±s表示,兩組間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IKD組急性期血漿NT-proBNP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IKD組急性期CRP、ESR、WBC值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IKD組急性期與對照組血漿NT-proBNP、ESR、CRP、WBC水平比較
IKD組急性期、恢復期血漿NT-proBNP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IKD組恢復期血漿NT-proBNP水平較急性期顯著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見表2)。
表2 IKD組急性期、恢復期及對照組血漿NT-proBNP水平相互比較
IKD患兒急性期有冠脈病變組與無冠脈病變組血漿NT-proBNP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IKD組急性期冠脈病變組與無冠脈病變組血漿NT-proBNP水平比較
腦鈉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s,BNP)是一種心臟內(nèi)分泌激素,主要由心室肌細胞合成和分泌,具有很強的排鈉、利尿、擴張血管作用。有研究發(fā)現(xiàn)BNP的合成、分泌、釋放與心肌缺血、損傷、心室壁張力、壓力負荷過重等有關(guān)[5]。心肌細胞受到刺激后,腦鈉肽前體在蛋白酶的作用下裂解為無生物活性的氨基末端片段(NT-proBNP)和有生物活性的腦鈉肽(BNP),2種多肽均可作為反映心臟功能的生化標志物。血漿NT-proBNP因其穩(wěn)定性好,分子量大、半衰期長、易于檢測等特點,越來越得到臨床研究的重視[6,7]。NT-proBNP 目前已用于小兒心衰及鑒別呼吸困難等方面,是反映患兒心功能損害和心衰嚴重性的敏感且特異性指標[8]。但其在KD中的診斷價值研究不多。
KD是一種全身性非特異性血管炎,多侵犯中小動脈,特別是冠狀動脈,若未及時診斷和治療,可發(fā)生嚴重的心血管病變。有研究表明,KD患兒急性期存在血漿NT-proBNP的升高,但其在KD中升高的確切機制尚不清楚。NT-proBNP的升高是否可用于KD,尤其是IKD的早期診斷,尚無定論。國內(nèi)有關(guān)NT-proBNP在IKD中的研究不多。本研究發(fā)現(xiàn),IKD患兒急性期及恢復期血漿NT-proBNP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兒,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與急性期相比,恢復期NT-proBNP水平則明顯降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通過血漿NT-proBNP的檢查有助于IKD的診斷;而研究組與對照組的CRP、ESR、WBC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說明NT-proBNP較CRP、ESR、WBC在早期診斷IKD中更具有參考價值。研究組中急性期冠脈損傷組與無冠脈損傷組血漿NT-proBNP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IKD患兒血漿NT-proBNP的升高與冠狀動脈病變不成正比,提示血漿NT-proBNP水平的改變與IKD患兒的冠狀動脈病變可能無關(guān),因本研究病例數(shù)較少,需積累較多的病例更深入地研究。綜上分析NT-proBNP可作為早期診斷不完全川崎病的重要指標,對IKD患兒的早期診斷治療具有重要臨床意義。
[1]王琍,林毅,蘇英姿,等.283例川崎病的臨床分析[J].中華兒科雜志,2004,42(8):609-612.
[2]楊芳,陳瑯,沈曉麗,等.N端腦鈉肽前體在小兒川崎病診斷中的價值[J].臨床兒科雜志,2010,28(7):630-632.
[3] 《中華兒科雜志》編輯委員會.川崎病專題討論會紀要[J].中華兒科雜志,2007,45(11):826-830.
[4]Japanese Circulation Society Joint Working Group.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ardiovascular sequelae in Kawasaki disease(JCS 2008)-digest version[J].Circ J,2010,74(9):1989-2020.
[5]趙茹.腦鈉素在心血管疾病中的變化及意義[J].中國心血管病雜志,2004,9(3):234-235.
[6]李磊,鐘家蓉.N端腦鈉肽前體與心力衰竭的研究進展[J].嶺南心血管病雜志,2008,14(2):149-151.
[7]Gundogda F,Bozkurt E,Kiziltunc A,et al.The effect of beta-blocker(carvedilol)therapy on N-trminal por-brain natriuertic peptid levels and echocardiographic findings in patients with congestiveheart failure[J].Echocardiography,2007,24(2):113.
[8]Cantinotti M,Clerico A,Murzi M,et al.Clinical relevance of measurement of brain natritretic peptide and N-terminal probrain natritretie peptide in pediatric cardiology[J].Clin Chim Acta,2008,390(1-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