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敬鋒,廖 璐,李紅立,王林祥,訾建新
(內蒙古自治區(qū)礦產實驗研究所,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31)
我國氧化銅礦資源儲量豐富,隨著高品位易選硫化銅礦資源的不斷減少,氧化銅礦的開發(fā)利用日益引起重視。由于大部分氧化銅礦石都具有含泥量大、氧化率高、結合銅含量高、細粒不均勻嵌布、氧硫混雜、多種礦物共存等特點[1],浮選前一般都需要硫化處理,工藝較為復雜,且難以提高銅精礦品位。直接浸出法成本低、工藝簡單、環(huán)境污染小,是處理氧化銅礦石的有效方法[2-4]。針對某氧化銅礦石進行了攪拌浸出試驗研究。
試驗礦樣為內蒙某氧化銅礦石,礦石礦物主要有孔雀石、硅孔雀石,其次為藍銅礦、黑銅礦、輝銅礦、黃鐵礦、褐鐵礦等;脈石礦物主要為石英,其次為方解石、白云石等。主要目的礦物為孔雀石和硅孔雀石,其中孔雀石的相對可浮性較好,硅孔雀石可浮性差。礦石含泥量較大,需要在浮選前預先脫泥。
原礦主要化學成分分析結果見表1,銅物相分析結果見表2。
表1 原礦主要化學成分分析結果 %
表2 銅物相分析結果
以硫酸為浸出劑,在常溫常壓下攪拌浸出銅。原礦磨至一定細度,控制液固體積質量比,放入機械攪拌浸出槽中,反應一段時間后,對浸出尾渣水洗烘干,分析銅品位并計算銅浸出率。
3.1.1 磨礦細度對銅浸出效果的影響
礦漿液固體積質量比為4∶1,浸出時間為6 h,硫酸質量濃度為40g/L,攪拌速度為300 r/min。磨礦細度對銅浸出率的影響試驗結果見表3??梢钥闯觯耗サV細度在-200目占85%以下時,銅浸出率隨磨礦細度提高而增大;磨礦細度提高到-200目占95%時,銅浸出率反而降低。這是因為在一定粒度范圍內,礦粒越細,比表面積越大,與浸出劑的接觸面積越大,對浸出越有利;但礦石過細時,礦漿的黏稠度增大,反而不利于傳質。因此,磨礦細度以-200目占85%較為適宜。
表3 磨礦細度對銅浸出率的影響
3.1.2 礦漿液固體積質量比對銅浸出率的影響
磨礦細度為-200目占85%,浸出時間為6 h,硫酸質量濃度為40g/L,攪拌速度為300 r/min。液固體積質量比對銅浸出率的影響試驗結果見表4。
表4 礦漿液固體積質量比對銅浸出率的影響
由表4看出:礦漿液固體積質量比在2∶1~4∶1之間時,隨液固體積質量比增大,礦漿黏稠度降低,礦粒擴散速度加快,銅浸出率提高;當液固體積質量比超過4∶1后,礦粒擴散速度不再是影響浸出反應的主要因素,而液固體積質量比的增大會引起單位體積內礦粒數減少,反而不利于反應的進行,銅浸出率有所降低。因此,礦漿液固體積質量比以4∶1為宜。
3.1.3 攪拌時間對銅浸出率的影響
磨礦細度為-200目占85%,礦漿液固體積質量比為4∶1,硫酸質量濃度為40g/L,攪拌速度為300r/min。攪拌時間對銅浸出率的影響試驗結果見表5。
表5 攪拌浸出時間對銅浸出率的影響
從表5看出:隨攪拌時間延長,銅浸出率逐漸升高;反應6h之前,銅浸出率增加明顯;反應6h之后,銅浸出率變化不大,說明此時反應已達到平衡,再延長浸出時間對提高銅浸出率意義不大。因此,攪拌時間以6h為宜。
3.1.4 硫酸質量濃度對銅浸出率的影響
磨礦細度為-200目占85%,礦漿液固體積質量比為4∶1,攪拌時間為6h,攪拌速度為300 r/min。硫酸質量濃度對銅浸出率的影響試驗結果見表6。
表6 硫酸質量濃度對銅浸出率的影響
由表6看出:隨硫酸質量濃度增大,銅浸出率顯著提高;硫酸質量濃度超過30g/L以后,礦石中可浸銅已基本反應完全,再增加硫酸用量銅浸出率不再提高,基本維持在84.10%左右。試驗確定最佳硫酸質量濃度為30g/L。
3.1.5 攪拌速度對浸出效果的影響
磨礦細度為-200目占85%,礦漿液固體積質量比為4∶1,攪拌浸出時間為6h,硫酸質量濃度為30g/L。攪拌速度對硫酸浸出銅的影響試驗結果見表7。
表7 攪拌速度對銅浸出率的影響
從表7可知:隨攪拌速度增大,浸出產物在礦漿中的擴散速度加快,銅浸出率提高迅速;但攪拌速度超過200r/min時,銅浸出率反而出現略微下降,這可能是因為攪拌速度過大時,礦粒被礦漿渦流吸住,在礦漿中的擴散受限所致。同時,攪拌速度過高也會增大能耗,綜合考慮,確定攪拌速度以200r/min為宜。
根據以上單因素條件試驗結果,在常溫常壓下攪拌浸出氧化銅礦石。工藝參數為:磨礦細度為-200目占85%,礦漿液固體積質量比為4∶1,攪拌時間為6h,硫酸質量濃度為30g/L,攪拌速度為200r/min。3次驗證試驗結果表明銅浸出率均在84%以上。
用硫酸攪拌浸出含泥量較高的氧化銅礦石是可行的,與硫化浮選法相比,具有成本低、工藝簡單、環(huán)境污染小、銅浸出率高等優(yōu)點,可在實際生產中應用。對內蒙某氧化銅礦石在常溫常壓下進行硫酸攪拌浸出銅,最佳條件下,銅浸出率可達到84%,效果較好。
[1]屈時漢.淺析低品位氧化銅的濕法冶金[J].江西有色金屬,1996,10(1):34-37.
[2]陳春林,張旭,包宏偉,等.低品位氧化銅礦石的硫酸浸出試驗研究[J].濕法冶金,2008,27(3):154-157.
[3]姚高輝,嚴佳龍,王洪江,等.高含泥量氧化銅礦加溫攪拌浸出試驗研究[J].中國科技論文在線,2010,5(11):855-860.
[4]李榮改,宋翔宇,喬江輝,等.含泥難選氧化銅礦石選礦工藝研究[J].礦冶工程,2008,28(4):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