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陽
為了適應信息時代對人才培養(yǎng)的新要求和挑戰(zhàn),我國于2001年啟動了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強調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2011年,國家對實施10年的新課程標準進行了修訂,新版的課程標準更加注重課程的發(fā)展功能。基于以上背景,北京市朝陽區(qū)芳草地國際學校自主開發(fā)了以“培養(yǎng)具有中國情懷、國際視野的芳草學子”為育人目標的“地球主題探索”綜合實踐課程。通過課程設計,我們力求將綜合實踐與網絡平臺有機結合,突出學生自主實踐探究的特點,注重學生主動參與、探究、實踐的學習過程。以綜合實踐活動的性質為出發(fā)點,注重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觀察生活、認識社會環(huán)境,形成初步探究社會問題的意識能力。
我們在課程設立之初,進行了多次教研,對課程的定位和實施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最后達成兩點共識。
課程設計,要“去技術化”
隨著微課程、翻轉課堂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新技術確實能從一定程度上解決教師以往單純繁復的機械性工作,但有時也會導致教師在技術層面的思考比重大于對于教學本身的考慮。認識到這點,我們引導教師在備課過程中,不考慮我們現有的軟硬件設備,而是從真實的教學場景、環(huán)節(jié)出發(fā)進行備課,然后再去尋找技術能夠輔助教學的點。在不斷的教研交流和集體備課中,這個觀點被所有的教師所認同,逐漸實現了課程設計的“去技術化”。
課程實施,讓技術融入教學
地球主題探索課程在不斷的實施過程中,芳草地國際學校逐漸地梳理出了一套獨具特色的教學法,即“三階段十一步教學法”。這個教學法的生成,不僅依托于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的實施精神,更是來自學校8個校區(qū)的地球主題探索課程教師在一線反復的實踐與反思。其最大的亮點是教學設計與實施和探究式學習平臺的完美結合。通過不斷探索,我們發(fā)現了符合地球主題探索課程的能夠支持探究式學習法的“同在”云平臺,并利用其開展教學活動。
1.教學流程清晰化
每位地球主題探索的執(zhí)教教師在學期開始,都會建立自己的課程圈。在這個圈中,有芳草地國際學校信息資源部為大家推送的內置在課程圈中的“三階段十一步教學法”,不管是新教師還是老教師,都非常清楚地知道這學期課程進行的每一步流程具體是什么。我們從不強制教師必須按照這個流程進行教學,允許教師在此基礎上有所創(chuàng)新和突破。
在每一步的流程中,教師會根據教學實際需要推送一些資源和啟發(fā)性的問題給學生,學生隨時隨地都可以方便地看到學習任務、學習活動,并積極地參與。我們要求教師為學生推送的活動完成時間應該控制在半小時以內,一是保護學生視力,二是活動本身要精煉,留給學生更多空間和時間去實踐和操作。
2.教師自主設計即時評價系統(tǒng)
“同在”探究式學習平臺的另一個具有特色并受教師喜歡的方面,就是它可以根據地球主題探索課程的不同主題,設計不同的評價維度,學生提交包括音頻、視頻、圖片等不同類型的作品之后,進行即時的師生、生生互評,以雷達圖的形式清晰直觀地反饋給學生,并配上相應的評語,讓學生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優(yōu)勢和不足。目前,芳草地國際學校根據這種評價方式申請了北京市級的課題,深入研究如何建立具有芳草地國際學校特色的評價體系。
在課程后續(xù)發(fā)展階段,我們將精煉出典型課型,以點帶面地全面推進綜合實踐課程,擴充教師團隊。同時,我們還將下大力氣去扎實做好課程設計,完善網絡學習平臺的建設,繼續(xù)深化“三階段十一步教學法”,使其更加凝練,更具有普適性。
(作者單位:北京市朝陽區(qū)芳草地國際學校信息資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