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高利貸是把鋒利的雙刃劍,一頭宰的是沒有任何法律保障的散戶,另一頭宰的是急用資金飲鴆止渴的中小企業(yè),中間玩把戲的放貸方也是鋼絲繩上跳舞。三方都在玩火。
高利貸的盛行,雖說有正規(guī)渠道資金門檻高且窄、信息不對稱等原因,但說到底,這是資本積累初級階段普遍存在的急功近利心態(tài)使然。借貸的、放貸的以及眼巴巴想著獲得高利息的散戶們,都是急著不費太大力氣想迅速發(fā)財?shù)摹?/p>
這是一場難有贏家的游戲,誰都明白,可都在賭。只不過,經(jīng)濟形勢不好,市場對規(guī)范經(jīng)營的要求越來越高,而規(guī)范帶來的是賺錢不那么快了,于是資金鏈斷了,賭家結局凄慘。
編者
電商切走了蛋糕
2014年11月刊28頁
《3C零售沒落》
這篇封面報道看得很凄惶,看完還是不愿意相信,3C零售實體店的黃金時代真的被電商終結了嗎?這樣的結果是不是和3C產(chǎn)品的消費者多是年輕人有關?畢竟,年輕人網(wǎng)購已成消費習慣,去實體店的越來越少。
(濟南讀者 王長嶺)
RE:一定有關。作為消費者,我們能感受到這種變化,每個人從電商那里購買3C產(chǎn)品的時候越來越多。中老年這方面的消費本來就少,即使有,也是子女等年輕人幫著網(wǎng)購,而越來越習慣網(wǎng)購的80后90后是絕對的3C消費主力。沒辦法,時代所趨。
總有營銷高手
2014年11月刊44頁
《食尚國味如何經(jīng)營10萬線上會員》
這篇文章寫法雖然不太像以往的公司報道,但內容非常實在!讓滯銷的白酒變得暢銷,槐樹花的脫銷,發(fā)展微生活會員的賬單技巧,太有用啦!
(廣州讀者 蔣春楠)
RE:是的,這篇文章內容的確都是“干貨”,讓我們常講的O2O故事落到實處,很值得餐飲企業(yè)學習借鑒。食尚國味在線上會員的打理、利用移動端提升業(yè)績方面的確很有營銷智慧。
極致深耕是這樣做到的
2014年11月刊54頁
《宜家的“秘密”》
在電商對線下商家摧枯拉朽的沖擊下,總有例外存在,宜家就是。它在產(chǎn)品研發(fā)、門店陳列、商品策略、動線設計等每一方面都有高招,每一個高招其實都不那么容易學到。不得不佩服??!
(石家莊讀者 吳世飛)
RE:還真是的。將門店精耕細作到極致、從產(chǎn)品研發(fā)到賣場經(jīng)營都要圍繞消費者做文章,這些誰都懂得,但怎么做卻是另外一回事了。文章雖然說出了宜家的秘密,可真正學到并做到可太難了,這涉及到你的經(jīng)營理念之根本跟得上與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