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慶芝
摘 要:盡管素質(zhì)教育的口號喊了很多年,一些學校也在實施的過程中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是很多學校在素質(zhì)教育的實施中仍舊存在著諸多的問題,表現(xiàn)其一即為教學走不出應試教育的誤區(qū)。學生只學中考要考的,只做中考要考的題目,對于那些與考試無關的知識一概不理。而事實上歷史在中考中所占分數(shù)的百分比非常的小,這就直接導致了初中生對歷史學習的忽視。本文從初中歷史教學現(xiàn)狀出發(fā),并結(jié)合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設計了幾種改善歷史教學現(xiàn)狀的方法,旨在提高中學歷史教學的質(zhì)量。
關鍵詞:初中歷史;興趣;多媒體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8-168-01
作為一名二十一世紀的中學歷史教師,不僅要想著怎樣教、怎樣才能教好的問題,還要想著怎樣才能讓學生快樂的接受自己所教的歷史知識,這是廣大一線中學歷史教師追逐的目標。俗話說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倍踔猩幱谏硇陌l(fā)育的初級階段,教師往往容易激發(fā)他們對某一事物的興趣,卻不能確保他們能夠長時間的堅持這份興趣。所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能讓學生長久而為之成了目前中學歷史教學面臨的緊要任務。那么教師應該采取怎樣的方法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呢?
一、巧妙運用歷史故事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歷史是厚重的,這種經(jīng)過幾千年逐漸沉淀下來的精髓成了我國歷史的寶貴財富,但是它們似乎又離我們生活的世界很遠,學生學習起來自然會多一份滄桑感和距離感。作為21世紀的歷史教師,不僅肩負著教學歷史的重任,也要盡可能的在教學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資源,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致。在這里,歷史故事是最能形象而又生動的展現(xiàn)歷史史實的一種教學手段。教師要充分利用歷史故事來凸顯課堂教學的主題,將學生帶入快樂學習的境地。比如在學習明清文化時,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向?qū)W生介紹康熙、雍正和乾隆這三位清初的皇帝,從康熙的智捕鰲拜、平定三番、收復臺灣、親征漠北,到雍正的整頓吏治、設立軍機處、改土歸流,再到乾隆的減免錢糧、治理新疆、海塘措施,教師從這些故事中任選一個講給學生聽,都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如康熙在收復臺灣發(fā)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學生在聽教師講故事的過程中自然就接受了課堂的教學內(nèi)容,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對歷史的興趣。
二、通過語文教學法的應用來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從很大程度上來說,歷史和語文是相同的的,教師完全可以把語文教學法照搬到歷史的課堂教學中。我們都知道,歷史必須要以文字的形式才能得以記載,而文學作品也是在一定的歷史背景下才得以創(chuàng)作,所以自古以來所說的文史相通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比如要想把“鴉片戰(zhàn)爭”記錄下來,就需要嚴格遵循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和意義等條例,按照既定的順序才能把“鴉片戰(zhàn)爭”的史實完整的刻錄出來。再比如文天祥的“自古人生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詩人是在抵抗元朝失敗被俘后在零丁洋上所作,是與當時的史實緊密相連的。既然歷史和語文存在如此多的共同點,那么教師就可以以語文教學法來教學歷史。例如在學習歷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找到每一段的中心句,然后根據(jù)這些中心句來總結(jié)每一段的段意,進而列出教材的大綱,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一目了然的看到教材的思路脈絡,而且可以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再例如學生在背誦“鴉片戰(zhàn)爭”的相關知識時,就可以從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和意義等方面有序的進行背誦,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歷史記憶水平。另外,在做論述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論文寫作”的形式來完成論述題的解答。學生在寫論文時通常會按照擺事實、講道理的規(guī)范進行寫作,不僅具有嚴謹?shù)乃悸?,而且有著鮮明的態(tài)度。如在學習了“紅軍長征”之后,教師便可以讓學生結(jié)合教材內(nèi)容,創(chuàng)作一篇“紅軍長征”的議論文。這樣便能大大提高初中歷史的課堂教學效率。
三、通過開展各種各樣的課內(nèi)外活動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起課內(nèi)外活動來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編自導自演歷史劇。比如在學習完“九一八事變”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自由分組來演“九一八事變”,在排編的過程中,學生首先需要清楚“九一八事變”的前因后果,然后確定好成員之間的角色分配以及每個角色的性格及心理活動。既而讓學生排編一些場景對話,盡最大可能的再現(xiàn)“九一八事變”的場景,通過排演歷史劇,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語言組織和話劇設計能力,而且可以讓學生身臨其境的去感受當時驚心動魄的畫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外,教師也不要過度的放縱學生,使學生成為脫疆的野馬,在下次的歷史課上將本節(jié)課所學習的內(nèi)容忘得一干二凈。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多參加一些學校組織的課外活動。如“講歷史故事”、“評說歷史事件”、“再現(xiàn)歷史場景”、“歷史辯論會”等活動,以此來開拓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習的興趣。
四、利用多媒體教學來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多媒體教學具有形象直觀的特點,很容易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一方面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各種各樣的圖片。在歷史教材中存在著大量的圖片,但是與豐富的歷史知識相比,教材中的圖片依然顯得微不足道,教師可以在課后收集相關的歷史圖片,然后在課堂上展示給學生看。比如在學習“甲午中日戰(zhàn)爭”時,教師就可以在網(wǎng)上收集“甲午中日戰(zhàn)爭”的圖片,這些圖片涉及到“甲午中日戰(zhàn)爭”的方方面面,不僅補充了教材的內(nèi)容,而且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與歷史相關的電影視頻。例如在學“南京大屠殺”時,教師不但可以展示圖片,還可以播放電影《南京大屠殺》。電影再現(xiàn)了當時的場景,學生仿佛身臨其境,也許看這部電影會花費大量的課堂時間,但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觀看電影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學生在感觸頗深時再去翻閱教材,勢必會看到一個全新的世界,從而提高了歷史的學習效率。
綜上所述,作為二十一世紀的中學歷史教師,必須嚴格遵循“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并在此基礎之上研究相應的歷史教學藝術(shù),從而激發(fā)初中生對歷史的興趣,提高初中歷史教學的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 閆 寒.試探新課程理念下的歷史教學[J];新課程(教研);2010年09期
[2] 邸朝華.歷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興趣的方法[J];科技資訊;2010年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