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看圖寫話與口語交際是低年級語文語言實踐活動的主要載體。實施交際性看圖寫話,能使低年級語言實踐活動有形式、有內(nèi)容、有方法,取得互惠雙贏的效果。實施交際性看圖寫話,主要可采取五種策略,包括:搭建看圖寫話與閱讀教學的橋梁、創(chuàng)設良好的交際氛圍、構建看圖說話寫話的內(nèi)容體系、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及形成積極評價。
關鍵詞:看圖寫話;交際;形式;內(nèi)容;體系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8-306-02
課標對低年級“寫話”提出的目標是讓學生“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像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和“根據(jù)表達的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要落實課標對“寫話”的要求,有必要進一步研究與之緊密相關的“看圖說話”“口語交際”和“寫一寫”。
從上表看出,教材中看圖寫話份額在減少,口語交際與寫話份額在增加。實際教學中,多數(shù)語文教師仍然選擇通過更多的“看圖”推進口語交際教學,由此形成交際性看圖寫話的課題研究,以下五種策略有助于實施交際性看圖寫話教學。
一、搭建看圖說話寫話與閱讀教學的橋梁
掌握一定的看圖方法,學會按一定的順序看圖,是低年級看圖寫話的前提。面對一張圖,從何看起,有何順序,怎樣抓住重點,是低年級學生需要掌握的觀察方法。執(zhí)行現(xiàn)行教材,需要教師“將閱讀教材與口語、習作訓練聯(lián)系,找準彼此呼應的能力訓練點”[1],教師要在閱讀教材與看圖、口語交際中搭建起聯(lián)通的紐帶。教師要選擇有代表性的圖畫,教給方法,培養(yǎng)能力。如一年級上冊拼音復習四有一幅圖“山林田園”圖,配有文字,“遠處一座座山,近處一塊塊田。左邊一片樹林,右邊一座果園。”這樣的圖畫配文,強烈地傳遞兩種看圖的方法,即看圖有順序,可以從遠至近,也可以從左到右。同時潛藏著的另外兩種看圖的方法是從近到遠、從右到左。又如一下《棉花姑娘》,就可以引導學生在學文時,學會觀察多幅相似圖,找出圖中的不同之處進行對話訓練,為園地看圖寫話做鋪墊。
低年級語文教師要研讀教材,把握教材特點,將圖、文緊密結合,把看圖與說圖能力的培養(yǎng)分解到日常語文課中,使學生能在長期、反復的學習中得到鍛煉。教學時,可以先出示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說說“圖上畫的什么事物”“看了有什么感受”。也可以在學生基本理解課文內(nèi)容后,指導學生再看圖,并說說自己看到了哪些事物,有什么特點;圖上都有誰,在做什么事等。在日復一日的學文與看圖中,學生的詞語積累與對事物的認識會同步增長,看圖能力與表達水平也會與日俱增。
二、創(chuàng)設良好的交際氛圍
教師提供給學生觀察的圖畫有寫實類的、想像類的,一般分為社會生活圖景、大自然圖景、動物及童話圖景。面對圖畫,學生常會有陌生感,不認識圖上事物,不了解圖上所表達的事件。這就需要教師發(fā)揮主導作用,創(chuàng)設良好的交際氛圍,保證看圖與口語交際的有序開展。
1、幫助學生認識事物名稱和特點
通過教師告知、學生幫助等方式,讓全體學生認識圖中事物名稱,解決表達上的困難。如二下語文園地七的“爸爸的朋友來了”,學生不僅要了解待客之道,還要知道當大人不在且有陌生人來訪時,保護自身安全的重要性。
2、拉近學生與圖畫情境的距離
“學生只有在有意義的真實情境中使用語言,才能學會語言”[2]。 對于學生比較陌生的情境,教師需要通過各種手段,幫助學生建立情境概念。如一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有趣的游戲”呈現(xiàn)了三個游戲,分別是“老鷹捉小雞”“盲人畫像”“丟手絹”,學生只有在思想認識上建立相應游戲的概念,才能說好圖意。最好的辦法就是提前組織學生開展一次有趣的游戲活動,讓學生通過親身游戲,將學生與圖畫情境內(nèi)容建立鏈接,使學生有話好說。
3、構建口語交際的話語場
構造良好的口語交際的話語場,能讓學生主動參與交流,有話可說,促進看圖說話寫話能力的提升。常用的話語場的構建方法,有補充、重復說(復述,練聽)、修改、模仿、求新等。
對同學的發(fā)言進行補充,可以使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得到訓練,許多學生在這樣的口語交際活動中體會到成就感。在學生結束看圖說話后,“說說你有什么補充的”“還有什么他沒說到的”等類的語言,都是教師可以常用的激勵用語。
在同學發(fā)言的基礎上進行重復性的述說,有利于同步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能力,對自主看圖表達能力較弱的同學效果較好?!罢埬阆袼@樣說一說”,可以讓更多同學得到提高。
三、構建看圖說話寫話的內(nèi)容體系
選準說話內(nèi)容,是看圖說話寫話的關鍵。面對一張張圖畫,學生都會有自己的興趣點,容易出現(xiàn)觀察重心偏移,導致發(fā)言時聚焦度不夠,教師要及時引導,使看圖說話寫話呈現(xiàn)一定的內(nèi)容體系。
1、呈現(xiàn)序列性
低年級學生的看圖說話寫話要以說句為主,從說好一句話開始,逐步過渡到兩三句話,體現(xiàn)學習梯度折漸進性。在能說清有何事物、發(fā)生什么事的基礎上,適當加入心情、想法,以使表達更生動。一年級上學期有三次看圖說話活動,“猴子過橋”“有趣的游戲”“小兔運南瓜”,由單幅到多幅,由簡單到復雜,體現(xiàn)的就是序列的變化。
看圖說話寫話序列性的體現(xiàn),“能讓學生恰當使用新學語言的表達情境,使學生保存在記憶庫中的詞句得以調遣和運用”,“序列化的教學讓學生沒有望而生畏的學習難度,每位學生都能站在已有的新的階梯上去學習新的內(nèi)容?!盵3]學生在看圖、說話、寫話的過程中,運用新學的詞句,能體會成長的喜悅。看圖說話寫話序列的構建,可以從觀察、表達、運用入手,幫助學生找到表達抓手,促使學生樂于表達,可以減輕學生的負擔,不致于出現(xiàn)過早分化的現(xiàn)象。
2、與教材同步
教師在引導學生觀察圖畫后,不僅要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出圖意,還要激勵學生運用新詞、新句式來表達,使看圖說話與閱讀文本同步,降低看圖寫話的難度。如一上復習四的“猴子過橋”,就可以引導學生用上《登山》一文的“去”“到”,說出“小兔去上學”“走到橋邊”等短語。這樣的例子在低年級的教材中較常見,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尋找,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好、會用,提高表達的準確性。
3、關注語言形式
關注序列自然會“體現(xiàn)從內(nèi)容到形式的要求遞進”[2]27。關注學生的語言表達形式,首先要針對的是“脫離語文而進入人文的現(xiàn)象”[4]的漫延?!懊撾x語文而講人文,與過去的脫離語文而講 ‘思想、講‘政治,其實是同一個路子”[4]5。低年級作為語文學習打基礎的重要階段,學好語言,培養(yǎng)良好語感是非常重要的。關注語言形式,可以使學生的看圖說話更為生動有趣。實踐證明,教師在看圖說話時的有意引導往往能起明顯的作用。如教學一年級下冊語文園地四“續(xù)講故事”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模仿單元課文,用上“啊”“呢”“嗎”“呀”等語氣詞,用上“邊飛邊說”等動詞,讓給松鼠和兔子起個有趣的稱呼。擬人化的語氣,童話般的語言,對豐富學生的語言形式有較好效果。
四、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低年級看圖寫話需要把握的重點。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多種表達形式并存
自由說,即學生通過獨立看圖,獨立完成口語表達。自由說能讓學生放下思想包袱,不必在乎他人的看法,只在乎是否開口,這是學生主動交流的前提。自由說能體現(xiàn)思維的過程,說錯了可以重來。
合作說,即學生在學習小組內(nèi)表達自己的想法,與小組同學進行交流互動。同學表達自己的想法遇到困難時,其他同學不是嘲笑,不是旁觀,而是通過合作,互相幫助,互相交流,,使學習小組的成員基本都能將圖畫內(nèi)容清楚地表達出來。
發(fā)表說,即完成說話指導環(huán)節(jié)后,學生在自我修訂的基礎上,做完整的“發(fā)表”。此時,教師應密切關注其他同學的學習狀態(tài),要提醒學生傾聽,“你喜歡他這樣說嗎?為什么?”“你能像他這樣說一說嗎?”等話語,都是教師要掛在嘴邊的。
2、多種表達內(nèi)容共生
說好句子是基礎。不管是單幅圖還是多幅圖,都要讓學生把話一句一句地說清楚。如一下語文園地八的“猴子撈球”第一幅圖,會有不同的表達方法,如“一群猴子正在河邊踢球”,“一群猴子正在河邊快樂地踢球”,“一群猴子正在河邊踢球。他們踢得很開心”。學生的表達由簡單到復雜,由畫面內(nèi)容到人物心情,呈現(xiàn)出不同的學習效果。
說清重點是關鍵,低年級學生常會因看圖不全面,無法針對重點內(nèi)容進行表達。如一下語文園地八的“猴子撈球”,學生常會忽略第四幅圖與一、二幅圖的關鍵區(qū)別,即圖的右下角的木棍在第四幅圖不見了。此時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再觀察圖畫,再思考,“小猴們拿木棍做什么事了”,引導學生把小猴們撈球過程說清楚。
把幾句話說完整是目標。讓學生通過說幾句話,把畫面的主要內(nèi)容說完整。如一上復習四的“猴子過橋”,可以在說完難點“小兔子遇到什么問題,它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的基礎上,由學生完整地說一遍。
3、會傾聽、會交流,使口語交際落實到位
教師可以從學生發(fā)言交流的“前、中、后”三個維度,對學生的交際狀態(tài)進行干預。在學生開始交流看圖收獲時,提前確定傾聽任務,提醒學生“請同學認真聽他的發(fā)言好在哪里”。在學生發(fā)言過程中,適時地表揚若干個表現(xiàn)較好的同學,促使其他同學向這些同學學習。教師組織好每一次的交流活動,讓學生學會傾聽,敢交流,是有效進行看圖、說話、寫話的重要保證。
五、形成積極評價
學生從呀呀學語到看圖說話寫話,從口頭表達變?yōu)闀姹磉_,需要克服心理上的畏難情緒,需要克服認識上的缺陷,需要掌握一定的語言基礎,其過程經(jīng)歷不亞于一場重大的改變,其行為和結果都值得肯定。
1、呵護學生的說話、寫話熱情
當前教師普遍采用“當場評價”“自我展示”“學生互評”[5]的方式,對學生的看圖寫話進行評價。但不論采用什么評價手段,教師都要呵護好學生的寫話興趣和熱情,要從學生個人縱向表現(xiàn)上對比,給學生予激勵性的評價。當學生說話卡殼、難以為繼,班級出現(xiàn)嘲笑、諷刺現(xiàn)象時,教師要控制好局面,為受嘲笑、諷刺的學生撐面子,給予幫助,使其有尊嚴地繼續(xù)下一階段的學習。教師要與家長取得密切的聯(lián)系,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認識,不以成年人的水準來評判學生稚嫩的寫話成果,對學生稚嫩的作品給予充分的肯定,使學生的每一次寫話,都能接收到正面的評價。
2、培養(yǎng)學生的“讀者意識”
雖然低年級學生大多數(shù)的看圖說話寫話水平較一般,不具備通過正規(guī)渠道出版、發(fā)表的可能性。但是,教師可以幫學生在有限范圍內(nèi)“出版”“發(fā)表”,讓學生樹立“讀者意識”,形成積極的心理期待。第一種方式是讀出來或說出來,說給同學、家長聽,這是口頭上的發(fā)表。第二種出版方式是將寫話成果在一定范圍內(nèi)呈現(xiàn),如張貼在學習園地,將寫話作業(yè)給同學、家長看,將個人的寫話作業(yè)收集成冊等都是出版。將個人的看圖說話寫話成果“出版”“發(fā)表”是對學生相關學習活動的最好肯定。
交際性看圖寫話,體現(xiàn)為看圖寫話的教學過程能促進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提升,口語交際又能反哺看圖寫話,使看圖、說話、寫話得到更好的落實。兩者的良性結合,對落實低年級語文的語言實踐活動是有積極意義的。
參考文獻:
[1] 葉福泉.實施小學語文單元整體備課的策略[J].南充:讀與寫雜志(教育教學版),2014,11(02):199-200.
[2] 董蓓菲.課程標準中一個不可或缺的要素——以美國母語《寫作內(nèi)容標準》為例[J].臨汾:語文教學通訊,2007(10):9-11+27.
[3] 施惠賢.小學低年級語文說話寫話序列的研究[J].上海: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0(5):120-124.
[4] 王榮生.語文課程改革與小學生“雙基”的培養(yǎng)[J].太原:小學語文教學,2005(03):4-7.
[5] 曹健卿.小學一年級看圖寫話有效教學模式的探究[J].太原:新課程(下),2014(04):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