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愛華
摘要:識字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我們應該把握好學生的識字規(guī)律和語文學科的特點,采取多種形式,激發(fā)識字興趣;轉變學習方式,感受識字樂趣;加強課外閱讀,提高識字能力。培養(yǎng)學生自主識字的習慣,切實提高識字教學效率。
關鍵詞:識字;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47-0179-02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九年義務教育階段,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并有一定的速度。而一至三學段就要求識字3000個左右。因此,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難點。識字教學是枯燥而乏味的,課時安排又緊,學生記得快、忘得也快。該怎樣突破這個難點,培養(yǎng)孩子主動識字的興趣,省時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呢?我認為,可從培養(yǎng)學生識字習慣入手,讓學生感受識字樂趣,增強識字意識,從而提高識字能力。
一、生活識字,培養(yǎng)識字習慣
漢字,源于生活,又準確而客觀地反映生活,它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生活中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因素,學生的校內(nèi)外生活是學校教育資源開發(fā)的重要領域。在識字教學中,教師應該樹立“大語文”觀,實現(xiàn)書本知識與生活實際的整合,引導學生養(yǎng)成隨時隨地識字的良好習慣。
1.借助姓名識字。一年級新生剛入學,我就引導學生從認識同學的姓名入手,引導學生識字。首先,我把學生的姓名做成卡片,每個學生一張,而后讓他們舉著自己的姓名卡片,上臺向全班同學介紹自己,并帶領大家讀自己的名字。我還把每個學生的名字及拼音寫成小紙片貼在課桌角上,鼓勵孩子們課間休息時互相當小老師,教其他同學認識自己的姓名,孩子們熱情高漲。在熱鬧的活動持續(xù)兩個星期之后,我組織舉行“比一比,誰認識的同學多”的比賽,教師把姓名卡片收起,讓學生上臺認名字并指出對應的同學,優(yōu)勝者給予獎勵。其次,鼓勵學生輪流分發(fā)作業(yè)本,有時按小組分發(fā),有時安排學生上臺叫同學的名字。不知不覺中,班里同學就相互認識了,同時每個同學至少認識了100個漢字。
2.利用實物識字。陶行知說:“文字只是生活的符號,要與生活連在一起教。”我在識字教學中對此深有體會。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已經(jīng)認識了一些生活實物,我在第一次家長會上,鼓勵家長在實物上貼上標簽,利用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jīng)驗來識字,激發(fā)他們的識字興趣。如:在電視機上貼上“電視機”三個字,在桌子上貼“桌子”二個字,空調(diào)上貼上“空調(diào)”字樣……有的家長把“冰箱”、“花生油”、“醋”、“鹽”、“味精”上的標簽揭下,讓孩子自己去辨別各種食物,而后貼上自制的標簽,這樣不僅認識實物,還有利于認識常用字。班級布置也盡量創(chuàng)設識字氛圍,如在教室貼上“前”、“后”、“左”、“右”等表示方位的標簽及“衛(wèi)生角”、“圖書角”、“黑板”等實物標簽。學生無論在家中還是在學校,利用無意識記在舉手投足之時,認識了這些字。
3.自制卡片識字。我們常用的識字教學方法無非是單調(diào)重復地抄抄寫寫,學生興趣不高,識字效率低下。在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很多孩子喜歡剪剪貼貼,做小制作。于是,我引導孩子們自己動手,制作生字卡片。如教學“晴、睛、清、蜻、情”時,我啟發(fā)學生動手制作旋轉的“識字卡片”,通過換偏旁的方法讓學生記住這些形近字。課外,讓他們將生活中認識的字剪貼收集,制成卡片,利于隨時識記。通過制作識字卡片,學生真實地感受到學習生字是一項愉悅的活動,既提高了識字效率,又培養(yǎng)了他們的審美情趣和操作能力。此外,還可利用傳媒識字,如讀廣告招牌、站牌、路牌、宣傳標語,看電視時有意識地記生字,都是很好的識字途徑。
二、轉變方式,感受識字樂趣
陶行知說:“喚起興味,學生有了興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學與‘樂是分不開的?!睈弁婧脛邮呛⒆拥奶煨裕挥凶鹬睾⒆拥奶煨?,讓孩子在玩中學習,在快樂中學習,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我們在識字教學中,可轉變學習方式,創(chuàng)設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進行簡單有趣的識字游戲。
1.打“生字”牌。老師(或家長)把生字制成撲克形(或蘋果形)的生字卡,每天上課伊始,師生玩識字游戲:教師發(fā)牌(卡),學生搶答,看看誰先讀出字音,并能說出在哪兒見過或給它組詞,牌(卡)就歸誰,誰得到的牌(卡)多,誰就獲勝。在打牌的過程中,把不會讀的字牌(卡)抽出,及時引導學生識記,在有趣的活動中,學生很快記住了這些生字。
2.多媒體識字。運用多媒體教學,使學生能更直觀形象地識字。如教學“日、月、水、火”,利用多媒體演示這些物體的形狀,出示這些字的甲骨文,再到它們的楷書演變,通過觀察漢字的演變過程記住象形字;合體字由兩個或三個不同的組字部件,跳到一起來,組成一個新字。為充分發(fā)揮多媒體的作用,我常常與學生一起“砸金蛋”,就是在課件中出現(xiàn)寫有生字的金蛋,如果讀對了,金蛋上就會出現(xiàn)禮物和喝彩聲,孩子們每次一看到金蛋就興奮不已,大家爭先恐后識記著生字,孩子們讀起生字來比任何時候都要認真。
3.動作演示游戲。愛表演是孩子的天性,游戲活動更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如學習“休”字,可以一邊請學生上臺表演人靠在樹下休息的動作,一邊引導學生觀察并猜一猜他表演的內(nèi)容表示什么字,并通過動作表演與“體”字的區(qū)別;又如學習“仰、低、閉、眨”等字時,我們可以讓學生抬一抬頭,低一低頭,閉一閉眼,眨一眨眼,我做動作你來猜,這樣也可以加深對字義的理解;再如學習“打、拔、拍、跳、跑”時,如果僅讓學生知道這些字與手、腳的動作有關,顯然是不夠的,如果讓學生現(xiàn)場演,輕輕松松就能讓他們掌握生字的音、形、義。通過實踐,我們發(fā)現(xiàn)通過游戲趣味識字讓學生進入了“快樂園”,寓教于樂,孩子們身心愉悅,興趣盎然,這樣,識字教學就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加強閱讀,提高識字能力
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兒童識字積累到一定量時,就會引發(fā)閱讀的欲望。這時教師應抓住時機,機智、有效地激發(fā)其閱讀的興趣和熱情,“讀中識,識中讀;多讀多識,多識多讀”,從而起到鞏固、促進的作用。我們都知道,識字的關鍵是記憶?,F(xiàn)在低年級識字教學中用于“復習鞏固”的時間遠遠超過了“認識”生字的時間,原因就是遺忘快。根據(jù)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短時記憶的遺忘率一般在60%~70%之間。課外閱讀根據(jù)人的記憶規(guī)律,注重開發(fā)無意記憶在識字上的潛力,用聽故事、看故事、讀故事的辦法,讓學生在閱讀實踐活動中反復多次和漢字見面。鼓勵學生多看課外書,將課外書中的老朋友——認識的字圈出來,和它們打個招呼;將自己在課外書中新認識的字摘下來,記錄成《我的識字本》,同學之間比一比,誰的識字本最豐富。這樣一來,學生識字的量就越來越大,看起課外讀物來也越來越輕松,閱讀的興趣也越來越高。在引導課外閱讀時,要鼓勵學生閱讀具有知識性、科學性與趣味性,同時帶有拼音標注漢字的閱讀材料,鼓勵他們閱讀淺易的故事、童話、寓言、童謠和古詩等。
《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的頒布,給識字教學賦予了新的內(nèi)涵,它首先應是對人的教學,應滲透人文精神,關注學生的發(fā)展。我們要了解兒童的心理特點,遵循兒童的認知規(guī)律,結合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運用多種識字教學方法和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主動識字,快樂識字,獲得最佳的識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