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心理健康教育在學科教學中的滲透要注意兩個方面的基本要求,一是科學,二是合理。所以,中職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貴在潛移默化、貴在貼近生活、貴在以人為本,使語文教育深入學生的心靈,進一步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提升中職生的職業(yè)素養(yǎng),最終適應將來走向社會的需要。
關鍵詞:中職語文教學;心理健康;滲透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47-0036-02
中職語文教學對學生的和諧人格的培養(yǎng)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作用,但在中職語文教學過程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設定必須要注意兩個方面的基本要求,一要科學,二要合理。筆者認為這種科學性與合理性在實踐中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貴在潛移默化,貴在“潤物細無聲”
1.語文課程本身涉及豐富的可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資源,為學生心理品質的優(yōu)化提供了活生生的憑借物?!伴喿x系統(tǒng)”和“誦讀系統(tǒng)”選取了文學庫里優(yōu)秀、經典的作品,實用語文操練緊扣職教特點,緊密結合職業(yè)需要,設計了系列有針對性的口語交際和寫作訓練。不管是當代著名作家趙麗宏蘊含著細膩人生體驗與豐富文化內涵的散文《友誼》,還是體現(xiàn)了舒婷健康積極美好愛情觀的《致橡樹》,不管是質樸精辟的《老子》、《禮記》,還是展現(xiàn)了蘇軾、辛棄疾曠達、豪放心胸的詞作,均能用來豐富學生的情感,提高學生的思想認知境界,陶冶情操;“學會傾聽”、“勸說”、“拒絕”、“交談”、“應聘”等能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中交際技巧、禮儀禮節(jié)等方面進行指導,使學生感覺到用心經營人際關系,可以使生活更美好。應用文寫作中的“便條”、“單據”、“啟事”、“計劃”、“總結”注意學生生活、職業(yè)情境的創(chuàng)設,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指導,以幫助學生掌握必需的書面表達能力,同時使學生明確了未來生活的要求、未來職場的需求,從而加強了學習的緊促感與責任感。
2.語文教學活動過程中對學生的理解、認可、鼓勵等對學生的心理發(fā)展和心理健康產生重要的影響。中職教育是為專業(yè)培養(yǎng)的目標服務的,校企合作、訂單教學、教學一體化、成績評價多元化等具有中職特色的舉措使學生沒有了中考的壓力,當中職生或者帶著中考的失敗、或者應試教育的陰影走入中職校園時,迎接他們的是一種寬松的學習氛圍,語文課堂上不再是初中時沒完沒了的背誦記憶、分析概括;不再是一張卷子定英雄;老師會因學生的基礎不同而寬容的區(qū)別對待,成績的反饋也實現(xiàn)了課堂表現(xiàn)、作業(yè)批改、測試等綜合評定……自然,會產生了一種難度被降低的輕松,有了一種你努力了就被認可的驚喜,一種與未來生活密切相關的責任也油然而生了……諸如種種在語文學科課堂教學中滲透出來的對學生的認可、激勵,勢必能激發(fā)中職生新的求知欲,促進了學生的發(fā)展。
二、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貴在貼近生活,貴在“觸人心弦”
1.把握學生心理發(fā)展特點,在精心設計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不動聲色地抓住文眼、抓住要點,挖掘出語文教學與心理教育的契合點,靈活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比如上《項鏈》時,學生很容易覺得女主人公瑪蒂爾德倒霉,因為一次舞會致使她付出了十年的慘痛代價。這種心態(tài)很符合部分學生覺得考試作弊是正常的,作弊被抓后得到的懲罰則是太倒霉的心理習慣。課文中有一句話說“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變幻無常啊,極細小的一件事可以敗壞你,也可以成全你!”在課堂上我抓住了這句話凸現(xiàn)的偶然性與必然性的道理,讓學生思考、討論后明白:偶然性中含有必然性,凡是偶然性在起作用的地方,在它的背后,都可以找到某種必然性,而必然性是事物發(fā)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一定要出現(xiàn)的。學生很容易就可以接受“舞會是偶然的,丟項鏈是偶然的;但虛榮心是強烈的,因此必然會受虛榮心驅使做出一些欠缺理智的行為,從而使自己受累”這樣的觀念,然后,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暢談,(列舉一兩個諸如火災的發(fā)生、礦難的發(fā)生這樣的現(xiàn)實案例,從而領悟到災難是突發(fā)、偶然的,但隱患早已存在,事故的發(fā)生是遲早的)在這樣的提點下,達到了知識遷移、情感熏陶的目的。
2.以課堂教學為軸心,向學生生活的各個領域開拓、延伸,全方位地與他們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有機結合起來。為了實現(xiàn)大語文觀念,讓生活成為語文學習的源泉與動力,同時讓學生通過對語文的學習去關注生活,去適應生活,成功打造自己的人生,需要老師更新理念、合理利用生活素材、手中教材。比如用心抓好課前5分鐘的社會熱點新聞、熱點人物評論口語練習:類似維護國家主權等新聞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城市公交車上的司機被人刺傷而無乘客幫助可以啟發(fā)學生深思作為一個社會人的責任;雅安地震、志愿者發(fā)起的邊遠地區(qū)的免費午餐行動中無數志愿者的行為可以促使學生思考自己可以為這個社會的美好做些什么……用心挖掘語文教材中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資源,如一篇反映人倫孝道的《離別的禮物》,針對里面的老人因兒子再婚而不得不被送入養(yǎng)老院,請同學為沒有結局的小說設想、續(xù)寫結局,面對學生對兒子刻薄的再婚妻子的義憤填膺,意味深長地問一句:在你的身邊,所有的老人都得到了善待了嗎?提醒學生思考生活中的復雜性,人該如何堅守自己的本心等。
三、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貴在以人為本,貴在“情知雙修”
1.教學評價正視現(xiàn)實,尊重學生的能力差異,重視形成性的評價,體現(xiàn)育人為本的現(xiàn)代教育價值取向。中職語文教育評價必須關注學生自身的發(fā)展、語文情感與態(tài)度的形成和發(fā)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fā)展。語文課程中識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與綜合性學習五個板塊的目標,要求語文評價方式得到多樣化,比如:開展語文活動、競賽、筆試、口試、開卷、閉卷、完成項目和實際任務等等,都可以結合進行?;谶@一精神,所以在中職語文的學習評價中可以靈活多變,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如可以采用平時表現(xiàn)(考勤、課堂表現(xiàn))、作業(yè)評定和測試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筆者所在的學校就是采用了3:3:4的比例來進行的)。測試又可以用開卷和閉卷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視學生的專業(yè)、學情、授課時間的不同而有所選擇。
2.搭建多種語文學習平臺,以能力訓練為主,引導學生動口動手。語文教育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它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只能是各種各樣的語文實踐活動。語文實踐活動常規(guī)化:將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全國中等職業(yè)學校文明風采“我愛我的專業(yè)”、“職業(yè)生涯設計”等征文活動常規(guī)化,“五四”校園演講比賽、校文學社每期征稿等活動常態(tài)化,加強人文素質教育,開拓學生視野,引導學生知道怎樣做人,學會如何做人,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職業(yè)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行為素養(yǎng)。語文實踐活動職業(yè)化:以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是否能為學生職業(yè)的實踐服務為宗旨,注重語文知識能力的學練與職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同步進行,將語文教學的聽、說、讀、寫貫穿于一個個職業(yè)活動中,強化它與專業(yè)、生活的聯(lián)系,為專業(yè)課程和社會實踐服務。語文實踐活動生活化:父母親的生日、節(jié)日、教師節(jié)等節(jié)假日開展短信送祝?;顒?;在課桌上粘貼“我喜愛的一句格言”;對社會熱點問題諸如“你幸福嗎?”、“光盤”活動等展開正反雙方的論辯會等,讓學生在論辯中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學會思考、學會分析、學會表達。
總之,語文教師要用心研究學生、研究教材、研究企業(yè)、研究社會,在教學過程中科學、合理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在精心組織的語文實踐中進一步掌握語文技能,增強感知美、探索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提升中職生的職業(yè)素養(yǎng),最終適應將來走向社會的需要。
參考文獻:
[1]歐陽代娜.語文[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
[2]葉一舵.新課程背景下的公共心理學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蘇梅.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廣西教育,2006,(1B).
作者簡介:張冬梅(1973-),女(壯族),廣西賀州人,南寧市廣西紡織工業(yè)學校語文教師,中級職稱,研究方向:中職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