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蓉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材;習作
〔中圖分類號〕 G623.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
21—0097—01
小學語文教科書是按照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特點編寫的,可是很多教師在使用時,只把它當成識字的工具,背誦的經(jīng)典,思想熏陶的典范,每當嘆息學生的作文不好教,甚至不知如何教時,只會從課外找范文,不知道從語文教科書著手。翻開語文教材,選編的每一篇課文都是經(jīng)典,都是指導學生習作的范文,只要用好教科書,就能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
一、低年級段重視學生的認知和寫話
1.培養(yǎng)語感。從充滿詩情畫意的、富有童趣的文章開始,教會學生準確地認讀,不加字、不漏字、不讀錯字。通過準確流暢的朗讀來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這樣學生在寫作文時才能通過朗讀檢查語病,做到表達流暢、完整。
2.掌握格式。從一年級開始,教師不僅要指導學生認識標點符號,會用標點符號,還要指導學生在寫話本上抄寫句子。一方面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理解標點符號,鞏固和掌握生字詞語,積累優(yōu)美的句子,另一方面掌握書寫的格式。
3.看圖寫話。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可以通過課文插圖教會學生如何看圖, 并掌握寫作文的方法。例如,可以先教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觀察:從左到右,從上到下,從中間到兩邊等等。然后讓學生嘗試看圖寫話,并且從單幅圖逐步過渡到多幅圖。這樣可以潛移默化地教會學生更清楚、更具體地表達圖上的內容。
二、中年級段加強學生的片段練習
到了小學三、四年級,教師要重點指導學生把一段話寫具體。比如,學習了《趙州橋》一文后,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圍繞一個意思寫一段話。以第二自然段為例,這段主要采用先概括寫再具體寫的方法,先說“趙州橋非常雄偉”,然后分別從橋的長、寬、建材及設計幾個方面具體寫橋的雄偉,第三自然段又用一個過渡句,由雄偉寫到了美觀,然后用上了“有的……有的……還有的……”這樣的句式具體寫出了橋的美觀。教師就是要抓住這樣的好片段指導學生學習、理解,并指導學生做相關的練習。
人物語言描寫在小學習作中必不可少,但是好多學生不知道人物語言的描寫,尤其是人物對話怎么寫,所以教師就用要好語文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爬天都峰》就是一篇非常好的范例。教師在教學時,可以要求學生把文中人物的對話用橫線畫下來,用波浪線畫出提示語,然后要求學生反復朗讀并觀察。通過觀察學生會發(fā)現(xiàn),除了人物的語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特點外,對話描寫中提示語是有變化的,有的在前,有的在后,有的在中間,有的沒有提示語。這樣不僅能教會學生如何寫對話,更重要的是能豐富學生的寫作形式。當然了,僅靠這一篇文章的學習還不夠,教師還要趁熱打鐵,通過《小攝影師》《灰雀》《可貴的沉默》等文章的學習,反復鞏固描寫人物對話的方法,并指導學生做相關的練習。
三、高年級學會理解文章的主題思想
新《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三學段明確提出: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也就是說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寫法教學。如,五年級下冊《白楊》一文,是學習借物喻人的佳作。教師可以從寫法直接入手,指導學生思考兩個問題:1.作者用什么方法寫出了白楊樹的特點?2.從哪些語言的描寫讓你體會到作者在借物喻人?學生通過自學發(fā)現(xiàn),作者通過環(huán)境描寫和人物對話突出了白楊樹的特點,從父親介紹白楊樹的話中,明確感受到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教師還可以拿《落花生》一文進行對比學習。這樣不僅能讓學生對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了然于胸,而且能使學生感受到寫作的素材就是來源于普通的生活。又如,學習了《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文后,應讓學生學會理解文中的主題思想,并使學生懂得學寫文章很簡單,仔細閱讀語文教材就能解決習作困難。
《語文課程標準》反復強調:語文教學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tǒng)一。語文教師只有牢記這句話,善于挖掘和發(fā)現(xiàn),才能用好語文教材,使學生寫好習作。
(本文系“指向言語形式的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研究”成果,課題號:GS【2014】GHB0964 )
?笙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