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海陽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贊可夫說:“教學方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心理需要,這種教學就會變得高度有效?!逼鋵?,不管是教學還是管理,找準學生的心理需求都很重要。那么學生最迫切的心理需要是什么?答案是被重視和被關愛。
教師的鼓勵能夠滿足學生被重視和被關愛的需要,所以教師千萬不要吝嗇你的鼓勵。
在長期的教學生涯中,我經常鼓勵學生,因此,對于鼓勵的神奇作用有很深的體會。我之所以如此看重鼓勵源于多年前的一件小事。
那是十年前的一堂試卷講評課。
那次我班學生考得不錯,總成績名列年級第一,我很興奮。課堂上,我滔滔不絕地講評著試卷,學生們聚精會神地聽著,我很得意。講課之余,我用目光掃視了全班學生,忽然發(fā)現一名學生目光呆滯,正在凝神沉思。根據我的經驗,他不是在思考問題,而是另有所思。我知道,如果這個時候直接提醒他會影響我講課,而且不一定取得好的教育效果,于是我邊講邊從講臺上走下來,來到他身邊。他意識到了自己的走神,調整狀態(tài),認真地聽起課來。
“丁零零……”下課鈴響了,我感覺這個學生可能有心事,便來到他身邊,輕輕地說:“張懷魯,你過來一下。”
來到辦公室,我給他倒了一杯水說:“先喝點水?!彼軐櫲趔@,有些局促不安,吞吞吐吐地說:“不……不……老師,我不渴!”我接著說:“是不是這次考得不好?”果然不出我所料,他點了點頭。我開導他說:“不要傷心,這次考得不好,找找原因,爭取下次有所進步。”因為害怕耽擱他上下一節(jié)課,我便說了幾句套話讓他回去了。
說實話,在我心中,這樣的事只不過是例行公事,走走形式罷了,所以我很快就忘了。
下午放學后,我推著自行車正要回家,張懷魯卻從人群中匆匆忙忙地跑到我身邊,他塞給我一個信封,說:“老師,我給您寫了一封信,您看看吧!”說完后,他又跑走了。
他搞得什么名堂?滿懷疑惑,我打開了信封。
原來,張懷魯的家境并不好,他父母供他上學很辛苦,他一直想用自己的成績回報父母,但是最近的幾次考試成績總是不理想,他心灰意冷,心如刀絞。但是我的幾句鼓勵的話讓他重拾信心,所以他很感激我。
看著這封信,我陷入了沉思。我只不過對他說了幾句鼓勵的話而已,想不到他竟如此感激,這大大出乎我的意料,鼓勵的作用真大啊!
回顧過去,我開始反思自己,我過去為什么這么吝嗇自己的鼓勵呢?是年復一年的重復磨掉了工作的熱情,還是責任心的喪失?這次,張懷魯向我敞開了心扉,可是我過去為什么沒有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呢?過去我耽誤過多少學生啊!于是我決定重新拾起被自己遺忘多年的鼓勵,送給更多學生前行的信心。
俗話說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言一聲暑天寒?!睙o論是成人還是學生都喜歡受到鼓勵,尤其是學生。鼓勵學生會使他們健康發(fā)展,所以教師要多一份細心,多一份耐心,努力發(fā)現學生微小的變化,分析原因,及時給他們鼓勵,這樣才能給學生帶來轉折性的改變。
作為教育者,我們要細心觀察學生,隨時了解學生的心態(tài),及時給予學生鼓勵,這樣我們才可以改變更多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