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不確定性理論視角下的人力資源會計理論基礎

      2014-12-17 16:16:44劉衡
      經濟研究導刊 2014年11期
      關鍵詞:理論基礎不確定性人力資源

      劉衡

      摘要:工業(yè)經濟時代背景下,作為經濟學沃土上成長的會計學,由于其先天的資本強權意識,過分強調了物質資本的張力,未賦予人力資源應有的地位。結合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運用奈特的最優(yōu)風險理論,探討了不確定性——而不是風險——才是利潤來源的實質,指出正是人力資源而不是物質資本在一定程度上更多地承擔了這種不確定性,進而提出人力資源應享有剩余索取權,為人力資源會計的推廣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石。

      關鍵詞:不確定性;人力資源;剩余索取權;理論基礎

      中圖分類號:F83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4)11-0162-02

      長期以來,主流經濟學家固有一種認識,即風險是利潤的來源,利潤是對承擔風險的載體的一種補償。但隨著人力資本理論的發(fā)展、不確定性經濟學的興起,筆者試圖結合這兩種理論重新探討利潤的來源,指出利潤是對承擔不確定性的載體——人力資源的一種補償,并以此為出發(fā)點重新審視人力資源會計的理論基礎。

      一、不確定性思想的確立與利潤的產生:另一種視角

      傳統(tǒng)主流經濟學鐘情于確定性的環(huán)境,希望所有經濟現(xiàn)象可以以規(guī)則的、一致的和觀察到的確定性結果來解釋。從古典經濟學創(chuàng)始人亞當·斯密,到19世紀的李嘉圖,再到馬歇爾,無不反映了主流經濟學家對確定性狀態(tài)下的經濟研究和描述偏好。這種研究圖式使得一切經濟事物的關系都變成了沒有社會內容的機械的數量關系,把社會經濟的內在不確定性的本質的關系從政治經濟學中排除掉了。凱恩斯更是直言不諱地認為,古典經濟學的罪過,是這些技術企圖通過抽象掉我們對未來所知甚少這一事實來處理現(xiàn)實問題,古典經濟學理論忽略掉了將不確定性作為內生變量這一重要研究維度(奈特,1921)。

      “實踐證明,不確定性是世界的本質之一?,F(xiàn)代物理學說明,自然界存在不確定性,我們周圍的宇宙只是許多‘可能的世界中的一個(曹蕾、程思富,2004)?!?0世紀現(xiàn)代物理學的發(fā)展,推翻了具有體現(xiàn)普拉斯決定論思想的經典物理學范式,尤其是海森堡的測不準原理否定了拉普斯的因果決定論:在微觀尺度上將不確定性引入現(xiàn)實世界,在宏觀層次上測不準原理的效果可能在統(tǒng)計意義上被覆蓋掉,人們刻畫世界的任何規(guī)律實際上都是對客觀世界運行規(guī)律的一種近似描述。

      奈特在其1921年出版的《風險、不確定性和利潤》一書中對不確定性問題進行了系統(tǒng)研究,他反對正統(tǒng)經濟理論對風險與不確定性特征的混淆,并解釋了利潤為什么會存在。他研究指出,風險不是利潤的來源,而不確定性才是未來可能的利潤(或損失)的來源。奈特在其著作中指出,在某種意義上,我們必須將不確定性與我們熟悉的風險概念完全區(qū)分開來,而這兩者從未被嚴格地區(qū)別過。風險指雖不知未來將發(fā)生哪種狀態(tài),但各類狀態(tài)的概率分布是已知的,即風險是指一種能經受量度的量,是一種可量度的不確定性;而在不完全信息的情況下,存在一種與風險不相同的東西會導致利潤(或損失),這就是不確定性。兩者的關系如圖1所示。不確定性與風險的區(qū)別在于它是不可預知的,人們不知道不確定事件未來可能狀態(tài)的發(fā)生概率。風險可以轉化為經營的一種成本:在有風險的情況下,保險公司可以精確地計算出某種風險的風險值,而后將該種風險以相應的價格賣給企業(yè),這樣企業(yè)在進入、退出和競爭的活動中都會考慮到這種超過成本(包括風險造成的成本)的機會都會因充分進入而不復存在。由此可見,風險本身不會產生利潤。但是,因為企業(yè)在進入或退出市場時不能預知不確定事件,不確定性就無法轉換為確定的企業(yè)生產成本,企業(yè)的利潤就來源于此?!皩е吕麧櫟奈ㄒ弧L險,是一種產生于履行終極責任的絕無僅有的不確定性,即一種本質上不能進行保險、不能資本化、也無法付給工資的絕無僅有的不確定性(奈特,1921)?!睆倪@個意義上講,只有“真正的”不確定性,而不是風險,才是令人信服的利潤理論的基礎。

      廣義的不確定性風險——概率計算可能

      狹義的(真正的)不確定性——概率計算不可能圖1不確定性與風險的關系

      二、人力資源會計研究:一個關鍵問題

      經濟學是會計學的基礎,會計是用貨幣表現(xiàn)的數字同文字相結合來反映人們最關切的各種經濟現(xiàn)象(葛家澍,1998)。但長期以來,主流經濟學一直把人的行為排斥在理論框架之外,受主流經濟學的這一傳統(tǒng)立場的影響,會計學研究一定程度上也不自覺地沿襲了傳統(tǒng)主流經濟學研究固有的原子主義視角,“工程學”架式,這種研究范式的突出表現(xiàn),便是長期以來對物質資本的偏重,忽略了人力資源。隨著20世紀60年代人力資源會計這一概念的正式提出,人力資源會計迎來了發(fā)展的春天,但人力資源會計作為會計學的分支,在人力資源會計模式的供給上,難免在一定程度上代生于傳統(tǒng)財務會計模式的“界面上”。作為從工業(yè)經濟時代的“物本主義”到知識經濟時代的“人本主義”經濟環(huán)境變遷中,如何推進人力資源會計的職業(yè)化進程,使人力資源會計得到廣泛應用,這就急需人力資源會計要奠定自己的理論基礎,才能迎來廣闊的前景。

      “經濟學理論的構建長期以來忽略了對其賴以存在的基礎進行檢驗,科斯在《企業(yè)的性質》一文中敏銳地注意了這一點,避免了因為理論基礎不一而帶來的無休止的爭論。人力資源會計研究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杜興強、李文,2000)”?,F(xiàn)有對人力資源會計的研究集中于人力資源會計的確認、計量與報告上,特別是國內外會計學者對人力資源計量研究的偏好,賦予了“解決人力資源計量問題即解決人力資源會計廣泛應用的基礎”的錯覺。人力資源會計實踐證明,這種錯覺造成了我們忽視了人力資源會計問題的實質,“確認、計量、報告等問題只是人力資源會計應用受阻的一個側面,更重要的原因是人力資源會計的推行缺乏一個根本的理論基礎——人力資源所有者是否能夠分享企業(yè)的剩余索取權(葛家澍、杜興強,2004)。

      三、人力資源會計的理論基礎: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人力資源”在企業(yè)中承擔的不確定性決定了人力資源所有者應該擁有企業(yè)的剩余索取權

      奈特在其著作中指出,資產提供者認為他們提供的資產提供了一個遭受絕對損失的機會,理所當然地,只有財產才能為這種凈損失作擔保,而人力資本并沒有這種有形的擔保,所以,不確定性的承擔者當然地由資產所有者承擔,他們理所當然地享受剩余索取權。但稍加審慎地思考就能發(fā)現(xiàn),情況并非如此。首先,物品毀損及全部損失的不確定性,在勞動者一方和在財產所有者一方或許一樣大,在這種情況下,財產所有者損失的只是生產能力,而勞動者損失的是健康、活生生的人或生命,這就意味著勞動者的損失要大得多。另一方面就是勞動技能的專屬性。這些技能的獲得與具體的企業(yè)有關系,而且只能在具體企業(yè)里使用。掌握技術的成本主要由工人負擔,如果企業(yè)最后無利可賺,這筆損失通常落到工人身上。然而這種甚至比財產所有者承受的不確定性還要大的人力資源,卻并沒有獲得企業(yè)的控制權,甚至在競爭性自由契約條件下,不確定性的承擔者也沒有獲得以較高固定合約報酬的形式給予公平的補償。如果說物質資產承擔了這種概率可計算的風險(或廣義的不確定性),那么人力資源則承擔了真正的不確定性,并且,正是對這種未知的不確定性的有效管理才產生了利潤。

      顯然,再人力資源成為企業(yè)生產經營關鍵性要素的當今社會,人力資源則承擔了企業(yè)的不確定性,利潤作為對承擔不確定性的載體——人力資源的一種補償,就必然要賦予人力資源剩余索取權。杜興強(2000)也認為,企業(yè)的所有權安排將不再是一個離散@的極端分布,而是呈現(xiàn)出一種連續(xù)的分布——企業(yè)剩余索取權按某一待定系數分散于人力資本與非人力資本持有者之間,兩者擁有的權數是一種動態(tài)的、重復博弈的結果。

      endprint

      (二)人力資源會計的價值理念:行為價值管理

      基于工業(yè)經濟的境況,在傳統(tǒng)會計的價值創(chuàng)造模式中固有一種資產強權理論,過分強調實物資產,這也造成了一種既定思維方式,即 “資產-價值”,但在知識經濟時代下,人力資源承擔的不確定性才是利潤的來源,對不確定性的控制實質上就是對人力資源行為人的監(jiān)管,傳統(tǒng)沒有考慮行為的會計價值模式顯然已脫離現(xiàn)實基礎,這也啟示筆者重新思考會計的價值理念。

      實際上,行為在價值創(chuàng)造過程中發(fā)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理論界對行為理論研究的重視已經突顯了在價值創(chuàng)造過程中不可忽視的行為的力量。而付諸行為的主體便是企業(yè)的人力資源。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提出了勞動創(chuàng)造價值,甚至言論“整個所謂世界的歷史不外是人通過人的勞動而誕生的過程”。 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把資本劃分為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其“固定資本”中就包括“社會上一切人民學到的有用才能”。斯密說:“學習一種才能,須受教育,須進學校,須做學徒,所費不少。這樣費去的資本,好像已經實現(xiàn)并固定在學習的一部分,這些才能,對于他個人自然是財產的一部分,對于他所屬的社會,也是財產的一部分。工人增進的熟練程度,可和便利勞動、節(jié)省勞動的機器和工具同樣看做是社會上的固定資本?!痹谶@里,斯密把人們通過學習獲得的知識當作一種資本,當做一種能夠得到回報的資本。李嘉圖也認為,物化勞動只參加產品的形成過程和價值轉移,不創(chuàng)造任何新價值,只有勞動者的活勞動才創(chuàng)造新價值。徐國君(2009)提出了“行為-資產-價值”這一價值模式,他認為,行為是價值的本源,是價值產生的動因。從邏輯上看,客觀存在的資本本身是沒有任何價值的,只有當人類需要它的時候,它便具有了價值,而其價值的增值則更是人類行為的結果?!靶袨樽饔糜谖锪Y產,創(chuàng)造價值(徐國君,2009)?!彼?,筆者也有理由推斷,在知識經濟的背景下,價值創(chuàng)造主體——“人力資源”將是企業(yè)的核心競爭力,而作為“人本主義”理念下的人力資源會計如何實現(xiàn)價值創(chuàng)造主體行為的有效管理將是一個有現(xiàn)實生命力的研究視角。

      參考文獻:

      [1]葛家澍.經濟學是會計學的基礎[J].東南學術,1998,(3):28-35.

      [2]杜興強,李文.人力資源會計的理論基礎及其確認與計量.會計研究[J].會計研究,2000,(6):30-36.

      [3]汪浩瀚,徐文明.現(xiàn)代不確定性經濟理論的比較研究:凱恩斯與奈特[J].經濟評論,2005,(1):90-93.

      [4]徐國君.行為價值管理論綱[J].財務與會計,2009,(11):25-27.

      [5]葛家澍,杜興強.人力資源會計相關問題探討(上)[J].財會通訊,2004,(7):14-17.

      [6]郭蓉,王平.現(xiàn)代經濟學發(fā)展的不確定性圖式初探——兼論凱恩斯革命的意義之再認識[J].經濟問題,2007,(8):3-6.

      [7]弗蘭克 H 奈特.風險、不確定性與利潤[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318-323.

      [8]高程德.現(xiàn)代公司理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37-46.

      [責任編輯 安琪]

      endprint

      猜你喜歡
      理論基礎不確定性人力資源
      法律的兩種不確定性
      法律方法(2022年2期)2022-10-20 06:41:56
      英鎊或繼續(xù)面臨不確定性風險
      中國外匯(2019年7期)2019-07-13 05:45:04
      實踐性知識視角下教師培訓實踐性課程開發(fā)的理論基礎
      淺議中職計算機基礎課自主學習教學模式
      會計準則變革的非預期效應理論框架構建
      商情(2016年40期)2016-11-28 09:40:02
      寶雞:松綁人力資源
      非法證據排除規(guī)則的理論基礎
      試論人力資源會計
      具有不可測動態(tài)不確定性非線性系統(tǒng)的控制
      尋找人力資源開發(fā)新路
      托克逊县| 祁东县| 山阴县| 香格里拉县| 浏阳市| 荥阳市| 泸州市| 广昌县| 留坝县| 台北县| 南丹县| 嘉禾县| 承德县| 涞水县| 东乌| 务川| 尉犁县| 平利县| 特克斯县| 徐闻县| 泰顺县| 崇明县| 大冶市| 肇东市| 加查县| 江油市| 浪卡子县| 庐江县| 永城市| 宜城市| 香港 | 喀喇| 海门市| 沁水县| 环江| 巴彦县| 海淀区| 阿合奇县| 庄浪县| 晋城| 建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