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明
1926年清華國學院的入學考題很特別,簡稱“四個一百”:100位人名,要求寫出各自的時代與主要著述;100個古代地名,要求回答今天對應的地理位置與地名;100部書,要求寫出每部書的作者;100句詩詞,要求標明作者與出處。
這“四個一百”,主要考查的是考生在歷史、地理、文學、藝術(shù)、科學等領(lǐng)域的知識面和閱讀量,要求著實不低。與現(xiàn)在的研究生入學考試相比,這份考題深度或許不足,但廣博則有過之,作為衡量中小學教師,尤其是文科教師學識素養(yǎng)的試金石,倒也不錯。我們今天的中小學教師,多數(shù)是本科或研究生畢業(yè)學歷,應該讀了不少書,參加教育工作以來也應該讀了一些書,試著答一下這份考題,看看自己能夠得多少分,能及格嗎?
老實說,我是大學中文系畢業(yè)的,當教師也有20多年了,也讀了不少書,但要我來答這份考題,自我感覺難以及格。我想,不說理科教師,就是絕大多數(shù)的文科教師來答這份考題,要及格也難。為什么呢?這就是因為我們讀的書太少了,知識面太窄了,讀的書都忘了。
作為教師,必須要有豐富的知識,淵博的學問,才能為人師表,教好學生。正如常言所說的,“學高為師”“師高弟子強”。但如今,許多老師似乎滿足于大學里掌握的那一點點知識。2014年8月,上海市教師學研究會對全市48所中小學和幼兒園的3411名教師進行了閱讀調(diào)查,形成了《上海市中小學幼兒園教師讀書現(xiàn)狀報告》。調(diào)查報告數(shù)據(jù)顯示,教師閱讀時間偏少,閱讀量偏低。81.8%的教師每天閱讀時間低于1個小時,61.2%的教師在過去一年閱讀的量低于4本。86%的教師在過去一年訂閱的期刊雜志低于2本,79.4%的教師一年購買的書籍少于10本,69%的教師藏書量在300本以內(nèi)。39.2%的教師以瀏覽閱讀為主,32%的教師以泛讀為主,只有28.8%的教師以精讀為主。
我國最發(fā)達城市上海的情況尚且如此,農(nóng)村地區(qū)教師的閱讀時間和閱讀量恐怕就更少了??梢?,教師的成長是無止境的,沒有自我充電的意識,想要在長期的教育教學中應付自如,恐怕不可能。語文教師有沒有把握從屈原一直講到魯迅?歷史教師有沒有能力從先秦講到改革開放?在學識方面孤陋寡聞,是要誤人子弟的。
有些教師也讀了不少書,但往往是“蜻蜓點水”,泛泛而讀,淺層次的“快餐式”閱讀,沒有用心思,下功夫,讀后即丟,讀后即忘。如果學生向他請教一些所讀之書的問題,他往往就回答不上來,即使能回答也是不很全面、不很確切,又或者人云亦云,拾人牙慧,如朱熹所說的“正如矮子看戲一般,見前面人笑,他也笑”。如果多次這樣,教師在學生心目中是要掉價的。
教師怎么樣才能成為學識廣博的人呢?沒有別的辦法,只有不斷讀書學習,多多積累。一輩子當教師一輩子都要讀書學習,不僅閱讀本專業(yè)方面的書籍,還要廣泛閱讀文化科學方面的書籍,增長自己多方面的知識和學養(yǎng)。教師有了豐富的知識積累,才能為提高教育教學質(zhì)量打下堅實基礎,在教育生涯中有所建樹,有所成就。同時,在知識的積累過程中拓展自己的精神縱深面,提升自己的心靈境界,深刻體驗到幸福的教育生活。
教師讀書學習不僅要廣泛豐富,而且還要深厚扎實。關(guān)于讀書方法,朱熹說:“大抵觀書先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爾。至于文義有疑,眾說紛錯,則亦虛心靜慮,勿遽取舍于其間?!敝熳由踔撂岢x書須做到“一棒一條痕,一摑一掌血”的功夫,方能印象深刻,不至于浮光掠影,讀后即忘。古人讀書之勤勉和專注,令人嘆服不已。我們教師讀書學習,一定要精選一些重要書籍進行精讀,讀透記牢,融會貫通。一是要領(lǐng)悟內(nèi)容要點,發(fā)揚“盡其理”和“究其難”的精神,對學習內(nèi)容進行深入研讀,反復咀嚼,真正領(lǐng)會其中的深刻內(nèi)涵。二是要舉一反三,認真分析思考問題,運用發(fā)散思維,對問題進行聯(lián)想遷移,以達到觸類旁通的目的。
再說“四個一百”的考題,我們教師想要答好這“四個一百”的考題該怎么辦?那就把這“四個一百”的考題作為自己的“警醒木”,時刻提醒自己廣泛讀書學習,深度讀書學習,努力成為學識廣博深厚的人。教師要讓讀書學習成為自己的一種生活方式,終身讀書學習,為學生熱愛讀書做出表率。
(作者單位:四川南充市教師進修學校)
責任編輯 黃佳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