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鳴
人說,眼下是浮躁的時代,浮躁的標志之一,就是人人焦慮。買股票擔心被套住,買房子擔心降價,買東西吃擔心食品安全,看病的話,焦慮最重,開始是擔心掛不上號,然后就擔心醫(yī)生亂開藥,動手術的話,不給紅包不放心,給了紅包也不放心,因為不知道給的是不是足夠的多。
民國時,只要家里有錢,孩子能考上,上學就是。沒錢的孩子,可以上師范。新中國的教育,學了蘇聯(lián),但好像也沒聽說過擇校這回事。唯一的遺憾是出身不好的家庭,孩子上大學有點麻煩。眼下,雖說教育的投入還不夠充足,但教育資源已經今非昔比,至少在城里,從幼兒園到大學,不是資源不足,反倒是有些過剩。但是,家長們的奔走競爭,卻愈演愈烈,好似沒頭蒼蠅,東撞來西撞去,神經高度緊張。
自從“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口號問世以來,不管有識之士怎樣批,都極大地撩撥了家長們的心弦,人們寧信其有不信其無。從幼兒園開始的競爭,已經演變成一場戰(zhàn)爭,把所有有孩子的家長都卷了進來。幼兒園,小學和中學,當然有師資的差異,教學條件的優(yōu)劣。只要喜歡讀書,具有自學能力,以后的造化,實際上是你自己的事情。進城工作之后,也見識過一些地方最好中學的教師,感覺他們也沒有點石成金的本事。所謂名牌中學的名牌招數,說白了無非就是魔鬼訓練,練習,練習,再練習,沒有休息,沒有節(jié)假日。訓練出來的學生,也無非就是會考試而已。
其實,中小學的教育,只要能給孩子們一個基本的尺度的教育就可以了,天才根本不是學校里能教出來的。至于幼兒園,就是該以玩為主,把本該小學學的東西挪到幼兒園,根本就是違背教育規(guī)律的事。做老師的,最要緊的本事,就是有愛心,有包容心,有責任心。只需有了這三個條件,相信大多數孩子,都會有一個健康成長的環(huán)境,接受良好的教育。而我們現(xiàn)在,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特別的照顧,接受特別的教育,而學校也有意營造這樣的氣氛,結果是,不僅孩子本該接受的正常教育沒有了,人們所期待的特別,也不過是一廂情愿,更多的成為教師接受賄賂(實際上是保護費)的借口。
中國的教育,需要降溫,需要人們把心態(tài)放平,主管教育的部門和學校,不要跟不良商家聯(lián)手,憑空制造緊張空氣,多給老師一點工資和福利,不要讓他們把精力都放在如何從學生身上謀利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