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志紅
學生離不開老師的愛,就像魚兒離不開水,鮮花離不開雨露,小草離不開土壤。“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是一個永恒的旋律,也是一個永恒的主題。
記得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每一個學生都各自是一個完全特殊的、獨一無二的世界。
“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泵恳粋€學生的實際情況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學生的行為,習慣,愛好,從而確定行之有效的對策,因材施教,正確引導。
陸海宇個子較小,不善言語,經常打架、罵人、做些危險性較大的事,是個眾所周知的特殊學生,老師、同學、學校領導對他頭疼而無可奈何。如:上課不及時進課堂,即使進了課堂,教室里不時因他發(fā)出各種各樣的聲音:敲打桌子、把文具敲得咚咚響、踩牛奶盒發(fā)出“嘣”的聲響;或者趁人不備拿了同學的文具就扔,就算搞壞了也不賠錢;要么就在座位上不停地撕紙,座位一圈都是垃圾,臟得不堪入目;要么躲廁所里半天不肯出來,好不容易把他找回教室,一不留神又不知溜到哪去了;最可怕的是不聲不響地去動滅火器、電纜……作為班主任,我會僅僅因為這樣一個學生每天耗費相當一部分精力,真可謂焦頭爛額!諸如此類的情況我向領導反映過,跟同事們也多次商量教育策略,可一次又一次以失敗而告終。對陸海宇這樣一個學生,哪怕是我這個有了20多年經驗的班主任,也幾乎是到了黔驢技窮的地步。
這沒完沒了的“折磨”何時才是個頭呢?他就像個定時炸彈時刻讓我惶恐不安。痛定思痛,我想我得沉下心來想出“對付”他的最佳方案,俗話說:打蛇要打七寸,再強悍的人也有軟肋。因此,我該深入了解他,找出他的弱點。一次趙潔老師的一番話讓我不經意間產生了一點靈感,她說有次看見陸海宇帶了塊蛋糕在教室里向同學們炫耀,可孩子們對這塊蛋糕不屑一顧——蛋糕太平常不過了,有什么稀奇?可就是這樣一塊小小的蛋糕,對陸海宇來說也是個寶貝!當時我涌起一陣隱隱的痛,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挺悲的一個孩子,自打出生就沒見過親娘長什么樣,四面八方總是異樣的目光,除了蔑視更多的是憤恨、厭惡……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成長出來的孩子還有什么溫暖可言?他似乎覺得陽光從未照耀過他的心田。上周馬校長的一席話也深深地觸動了我,且作為校長他都能如此做到,更何況我這個班主任呢?我更應該以愛心為媒,搭建師生心靈相通的橋梁。于是,我找他談心,使其認識錯誤;創(chuàng)造條件讓他和別的學生在一起活動,使他慢慢地融進集體。我告訴他:只要同學們一致反映你一天內表現(xiàn)較好,我就獎勵你一個好吃的,如:不罵人、不打架、上課及時進課堂、課上不搗亂、不到處扔垃圾、不做危險性事情等,他頓時兩眼放光,一個勁地點頭,說好的。
抱著一份“死馬當作活馬醫(yī)” 的心態(tài),我就試試吧。第一天安然度過,第二天依然如此,第三天照舊……元旦過去整整八天了,他仿佛變了個人:身上干凈多了、座位旁干干凈凈、每節(jié)課都待在教室里,不到處亂竄了,課上安靜多了。更讓我值得欣慰的是:班里同學見陸海宇都變了,不知不覺對自身的要求也越來越提高了,正副班長主動擔起責任,給陸海宇布置作業(yè),并給他及時批閱,我想他的變化如此之大,一定是感受到了老師、同學對他的關心、呵護與重視……
因材施教,循循善誘,用愛心對待學生,多一些理解,少一些對峙,多一些寬容,少一些訓斥;用責任對待工作,多一份愛戴,少一份厭倦,多一份執(zhí)著,少一份滯后。讓我們用心去愛每一個學生,托起明天的太陽。
(作者單位:江蘇張家港市三興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