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繼紅
摘 要 西方經濟學教學中,重理論教學、輕案例教學,而且本土案例資源缺乏,因此有必要進行西方經濟學案例教學的本土化,使案例教學的內容和方式更適應國內的情況。本文介紹了簡單課堂舉例與綜合案例討論相結合、小組案例討論與個人案例分析報告相結合的本土化案例教學方式。最后提出要加強學校的支持、提高教師素質、建設本土化案例庫等建議。
關鍵詞 西方經濟學 案例教學 本土化
中圖分類號:G424文獻標識碼:A
Localization Exploration of Western Economics Case Teaching
CUI Jihong
(Business College,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ibo, Shandong 255012)
Abstract Western economics teaching, focus on teaching the theory, light case teaching, case and the lack of local resources,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the localization of Western economics case teaching, case teaching content and methods to make more adapted to the domestic situation. This article describes a simple example of classroom discussions combined with the integrated case, group discussions and individual case reports case studies combining localization case teaching method. Finally, to strengthen support for school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ers, libraries, etc. localization case construction proposal.
Key words western economics; case teaching; localization
西方經濟學是我國高等院校財經類和管理類專業(yè)必開的一門專業(yè)基礎課,主要介紹流行于西方市場經濟國家的現代經濟理論與經濟政策,是一門理論性很強,但與現實聯系也很密切的學科。由于案例教學能夠啟發(fā)學生進行獨立思考,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因此在西方經濟學的教學中也日漸受到重視。
所謂案例教學,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在典型事例的閱讀思考分析討論和交流中,建立起一套適合自己的邏輯思維方法和思考問題方式,以加深學生對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進而培育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早在20世紀20年代,哈佛商學院就已經開始了案例教學在工商管理教育中的應用,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但是,由于西方經濟學和案例教學法都是舶來品,難免有些方面會“水土不服”,因此本文將探討西方經濟學案例教學本土化的必要性、途徑,并提供西方經濟學案例教學本土化的對策建議。
1 西方經濟學案例教學本土化的必要性
西方經濟學案例教學本土化,是指在西方經濟學的案例教學的內容和方式等方面更注意適應我國的國情。西方經濟學案例教學的本土化目前做得還很不夠,主要是體現在:
第一,國內教學重理論,輕案例。國內西方經濟學教材大多以理論論述為主,案例比較少。而講授教學仍然是西方經濟學課程的主流教學方法,注重教師的知識傳授。傳統的講授教學,能夠讓學生掌握一些經濟學的原理、圖表、公式和計算,但是很難將這些理論應用于實際,解決實際經濟問題的能力較差。而且,我國高校中開設的西方經濟學主要面對的是低年級學生,大多數學生的社會實踐經驗比較少,平時對經濟現象關注也比較少,枯燥的理論教學難免會造成理論與實踐的脫節(jié)。第二,本土化案例資源的匱乏。國外的經濟學教材中案例分析非常多,而且經常每隔幾年就會再版,除了理論的更新,更多的是案例的更新。遺憾的是這些國外案例都是以西方國家的經濟生活為背景,與我國實際情況差距大,很難適應國內教學需要。在案例教學過程中,本土化案例資源基本上只能靠教師極其有限的個人積累。
因此,在西方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中,進行“本土化”的案例教學,引起學生們對身邊的經濟現象的思考和討論,這對提高學生解決現實經濟問題的能力是非常有意義的。
2 西方經濟學案例教學本土化的途徑
西方經濟學案例教學的本土化,應該從案例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本土化兩個方面入手。
(1)案例教學內容的本土化。案例材料選取上,無論是微觀層面還是宏觀層面,首先應該選擇國內經濟生活中的實例,其次是學生們通過新聞媒體、互聯網等渠道容易接觸到的國外實例等。例如,中國的“春運”問題,新聞媒體常報道的農產品價格波動問題等。把真實性、具有時效性的經濟事件作為案例,與西方經濟學理論相聯系,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敏銳的觀察力,對提高發(fā)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是非常有幫助的。
(2)案例教學方式的本土化。國外的案例教學,要求學生作為主體對案例進行分析討論,并得出自己的結論,重在分析過程,有的案例沒有標準答案。這對國內的教師和學生來講操作起來可能會比較有難度。剛剛進入大學的低年級學生長期以來適應了有標準答案的講授式教學,對開放式的案例討論不敢說,也不會說,參與討論的積極性不高。而教師在案例教學中缺乏評分標準,較難掌握案例討論的進度,加上學時緊張、教學內容多、考核方式的限制等等這些因素往往使“西化”的案例教學效果打折扣。因此,面向在低年級學生的西方經濟學課程的案例教學方式上應該考慮到這些因素,適應國內學生和教師的特點。
3 西方經濟學案例教學方式本土化的一種探索
在我校西方經濟學課程的案例教學過程中,摸索了一種較適應目前教學情況的案例教學方式,具體如下:
3.1 簡單課堂舉例與綜合案例討論相結合
在目前的教學情況下,學時緊張,教學內容多,低年級學生們的知識結構也比較單薄,不可能大量地進行案例討論。因此,采用簡單課堂舉例和綜合案例討論相結合的方式。分章節(jié)教學過程中以課堂舉例為主;在積累一定的專業(yè)知識以后再進行綜合案例討論。
課堂舉例,適用于簡單知識點的講解。例如,分析NBA明星姚明上大學機會成本。這種方式非常靈活,能夠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便于學生理解,較受歡迎。但這種方法類似于講授教學,教師是主導,學生被動學習。
綜合案例討論,安排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經濟學理論之后進行,以復雜一些的現實經濟現象為案例,要求學生能運用多方面的理論知識,經過討論和總結,獨立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例如,在掌握供求理論以后討論“春運”問題的解決方案。在案例討論的過程中,學生們可以集思廣益,深入挖掘,從而鍛煉分析、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3.2 小組案例討論與個人案例分析報告相結合
在綜合案例討論課中,仍然要對案例討論的過程進行精密的組織,否則也難以達到應有的效果。在組織學生案例討論的過程中,發(fā)現以小組案例討論與個人撰寫案例分析報告有機結合的方法效果較好。
具體程序是這樣的:提前一星期給出案例材料進行小組討論,4~6人一個小組,小組利用課下時間自由討論;然后進行班級討論,小組代表在班級討論中發(fā)表本小組的討論結果,之后該小組接受其他同學自由提問,最后其他小組代表根據發(fā)言小組的表現,給發(fā)言小組評出“小組得分”?!皞€人得分”以“小組得分”為基礎,提問和發(fā)言的同學有加分,這部分的“個人得分”占個人案例分析總成績的70%。在班級討論之后,每個人撰寫案例分析報告,由教師評分,占個人案例分析總成績的30%。個人案例分析總成績以個人平時成績的方式計入該課程的個人最終成績中。
這個方法雖然很復雜,可是效果不錯,大部分同學們在討論過程中都比較積極,有問有答,思想碰撞比較多。例如,在“春運”問題的分析中,同學們不僅用到了課本上講的供求關系、需求彈性理論來解釋,而且涉及到了火車票價格該不該漲價、車票實名制能不能解決問題、農民工如何在城市安家從而不回家過年等方面的問題。
而且,在班級討論之后,需要每個人完成書面的案例分析報告,讓學生們在充分考慮他人意見的基礎上,得出自己的觀點。一方面讓同學們學會傾聽和融合別的同學的觀點,另一方面也給那些在案例討論過程中沒有機會發(fā)言的同學一個表達自己觀點的渠道,盡量減少“免費搭車”現象。
這種案例討論方式的缺點是計分復雜,比較費時間,也不可能在人數太多的班級中進行。而且,案例討論對案例內容的選擇要求比較高,既要適合學生們的知識結構,又要來自現實生活,最好與學生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4 西方經濟學案例教學本土化的對策建議
西方經濟學的案例教學本土化離不開學校和教師的共同努力,就如何進行本土化案例教學的建議如下:
第一,學校要認識到本土化案例教學對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性,加強全方位支持。案例教學,尤其是本土化的案例教學,對人才培養(yǎng)的好處雖然不能立即反映在表面的分數或者就業(yè)率上,但是本土化案例教學的效果是積極的、長遠的。因此應該對案例教學本土化進行全方位的支持和鼓勵。首先,學校要制定激勵措施,鼓勵教師積極實踐;對效果良好的案例教學組織總結和交流。其次,學校的教學安排、班級編制、案例搜集等環(huán)節(jié)都要給予支持。
第二,提高教師素質。案例教學對教師素質要求非常高:需要從講授法的以教師為主轉變成師生互動,甚至學生為主;案例編寫和選擇要考慮案例典型性和學生興趣;案例討論要給予學生引導,但不能給予強勢的控制;案例分析報告要允許多種意見的表達等等。因此要通過培訓、觀摩、研討交流會等多種途徑轉變教師的思想,提高教師的素質。
第三,重視本土化案例庫的建設。西方經濟學案例教學的本土化,首先是案例內容的本土化。案例源于社會實踐,但并不是社會中的任何經濟事件都可以成為教學案例,在案例庫建設時必須考慮到案例的典型性和時效性。對案例庫的建設不是幾個老師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且隨著經濟形勢的發(fā)展,案例的更新在所難免,這需要全體經濟學人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 楊國才,張支南.西方經濟學經典案例教學特點問題與本土化路徑[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2(1):146-149.
[2] 付泳,林軍.對西方經濟學本土化案例教學的思考[J].甘肅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18(1):60-62.
[3] 崔蕊,王維翊.“西方經濟學”案例教學實施中的主要問題及對策[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23(2):140-141.
[4] 錢方明.改進案例教學,提高案例教學質量[J].嘉興學院學報,2002.14(S1):206-207.
[5] 李素立.教師教育中事例教學與案例教學的比較[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4.2(1):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