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 瑤
食·生之趣
□ 王 瑤
有一天,我在網(wǎng)上看到一個帖子,有人將孤獨劃分為十個等級。
第一級:一個人去逛超市。(聽起來還挺正常。)
第二級:一個人去快餐廳。(還好這樣的人也不少。)
第三級:一個人去咖啡廳。(開始有點兒尷尬了。)
第四級:一個人去看電影。(好在熄燈以后沒人看得見我。)
第五級:一個人吃火鍋。(服務(wù)員的眼神有點兒怪。)
第六級:一個人去KTV。(開房的那幾分鐘最不能忍。)
第七級:一個人去看海。(還能孤單得更明顯一點兒嗎……)
第八級:一個人去游樂園。(坐過山車時一個人坐一排。)
第九級:一個人搬家。(不是沒朋友,只是大家都很忙。是的……)
第十級:一個人去做手術(shù)。(說不下去了,太慘了。)
我默默地想到了上次搬家時的情形,暗自慶幸,至少還有一位搬家公司的師傅陪著我,不然直接就逼近通關(guān)了。
搬家、做手術(shù)不常有,而吃飯常有,這種低級別的孤獨由于在頻率與數(shù)量上占有壓倒性的優(yōu)勢,所以一個人吃飯被許多人抱怨為最真切的孤獨體驗。于是,2014年的一天,當(dāng)人們讀到《一人食》這本書,“一個人也要好好吃飯”的善意,瞬間舒緩了情緒。
是的,一個人要好好吃飯,人,要好好生活。
“一人食,不單只介紹食譜,更是分享每個人獨特的生活方式和面對生活的態(tài)度。我認為擅長做飯的人也一定是很會安排生活的人。在他們一絲不茍地對待手中的每一種食材、認真專注地吃好每一頓飯的過程中,充滿了對生活極致的敬意和熱愛。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難免有一段或者幾段一個人吃飯的時候,學(xué)會與食物對話,享受它,也尊重它,這正是‘一人食’想要傳遞的善意?!?/p>
這段話是蔡雅妮在《一人食》一書的自序中講述的。曾經(jīng)被抱怨的一個人吃飯,換一個態(tài)度去解讀,成為一種獨特的享受。
前幾天看到一條消息。英國有媒體報道,科研人員發(fā)現(xiàn)一種“單身基因”,攜帶這種基因的人單身的概率比別人高20%,這樣的人容易對親密關(guān)系感到不自在。是的,即便如此我們也不能讓基因統(tǒng)治自己的生活,但是也不必因為自己特立獨行感受到壓力而抱怨——只是更適合某種生活方式罷了。
蔡雅妮養(yǎng)著兩只貓,其中一只名叫羊肉串兒,經(jīng)常溜出去瞎逛幾天才回來。就像這只愛散心、喜獨行的喵星人一樣,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人有追求獨處的強烈愿望。那些半夜還掛在網(wǎng)上舍不得睡覺的年輕媽媽們,那些總是在后半夜才能奮筆疾書、文思泉涌的文字工作者們,那些……其實每個人都有需要獨處的時候,話癆也會有不想說話只愿意靜靜待著的時刻。恰如,有些飯一個人吃才能品出滋味。
所以,2014年,許多人不再抱怨“一個人吃的是飼料”。
(摘自《八小時以外》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