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俊玲,趙廣運
(河南黃河勘測設計研究院,河南鄭州450003)
沁河下游險工改建加固設計
胡俊玲,趙廣運
(河南黃河勘測設計研究院,河南鄭州450003)
沁河下游險工現狀存在坦石坡度陡、根石薄弱、穩(wěn)定性差等問題,針對存在問題作者提出了險工改建壩型,采用退坦放緩邊坡、土工布防滲保護土體、預設備塌體加固根石的結構型式,以增強工程的穩(wěn)定性。經典型工程分析實踐證明,這種壩型提高了險工的抗洪能力,保障了堤防安全。
沁河下游;險工;坦石;根石;穩(wěn)定
沁河是黃河的一級支流,發(fā)源于山西省沁源縣二朗神溝中花坡鄉(xiāng)河底村,流經山西省的沁源、安澤、沁水、澤州縣,穿太行山于河南省濟源市的五龍口出山谷進入下游平原,經濟源、沁陽、博愛、溫縣、武陟五縣(市),于武陟縣的方陵村匯入黃河,河道全長485km。五龍口以下為下游,河道長90km。
沁河下游險工作為防洪工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多是歷史上在搶險過程中依托于堤防修筑而成,具有挑流的作用,防守大堤免受主流頂沖和水流淘刷,保護堤防工程安全。
根據史料記載,最早的沁河險工距今已有400余年的歷史,均系堤防受大溜頂沖后,在臨堤筑埽搶護或決溢后復堵所形成的防守型工程,多沿堤線布設,由壩、垛、護岸組成。歷史上遺留下來的這些老險工,絕大多數為秸料埽體修筑,僅個別險工有磚石裹護。人民治黃以來,險工歷經三次改建、續(xù)建,秸埽工程逐步石化。目前,沁河下游共有險工49處(含防洪壩2處),共計799座工程,其中壩112道,垛398座,護岸289段,工程長度52.583km。
沁河險工加高改建始于上世紀60、70年代,系戴帽加高,經過多年運用,破損、殘缺問題突出,工程“老化”日趨明顯,除近年來安排的改建壩垛外,多數壩垛仍存在以下問題。
(1)坦石坡度陡、穩(wěn)定性差
目前,沁河大部分險工坦石坡度為1:0.8~ 1:1.1,其穩(wěn)定性差,易出現整體滑塌險情;坦石石料經過多年的風雨侵蝕出現不同程度的破壞;坦石頂高低不平,寬度不夠,部分坦石頂寬只有0.3~0.4m,土石結合部不牢,加之坦石坡度較陡,工程強度不足,垛間無裹護,回流淘刷嚴重。
(2)土石結合部土體流失,坦石蟄陷
沁河險工現狀均為土石結構,多為搶險所修的工程,土石結合部無反濾措施,長期受到雨水、河水的浸蝕,土體流失嚴重,土石結合部出現空洞,坦石處于架空狀態(tài),造成坦石下蟄,工程面貌不整。雨后或大水過后易出現塌陷,一旦靠河易出現坦石土體整體蟄陷險情,將給搶險帶來極大困難。
(3)根石深淺不一,抗沖能力弱
沁河下游河床為沖積土層,地層巖性以粉質粘土、壤土和砂壤土為主。根據險工根石探測成果,壩垛各處的沖刷深度不一,在靠主溜的壩頭部位,沖刷深度一般為5~10m,其他部位沖刷較淺。根石外坡一般為1:1~1:1.5。對于根石深度不足、邊坡陡的工程,受水流沖刷易出現根石走失、坍塌現象,影響工程安全穩(wěn)定性。
針對沁河險工目前存在問題,對現狀結構不合理、穩(wěn)定性差的險工進行改建加固,使其基本達到設計標準,以保證工程抗洪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根據實際情況,本次沁河下游險工改建共安排34處險工(防護壩),共431道壩、垛、護岸。
沁河下游險工壩岸一般由土壩體、坦石、根石三部分組成,其中根石是險工壩岸的根基,最容易受到水流的沖刷,是壩岸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最容易出險的部位。
險工壩垛按護坡的型式不同現有三種結構:重力式砌石壩、護坡式扣石壩及亂石壩。亂石壩、扣石壩均屬緩坡壩,外坡1∶1.0~1∶1.5,主要區(qū)別在于護面石砌壘方式不同。亂石壩護面石一般用亂石粗排或散拋撿平而成,扣石壩護面石則用經過一定程度加工的料石或大塊石砌壘而成。砌石壩屬陡坡壩,外坡1:0.35~1:0.4,護面石亦用經過一定程度加工的料石或大塊石砌壘而成,與扣石壩的主要區(qū)別在于護面石的砌筑方式為平砌。
亂石壩主要優(yōu)點是坡度緩,穩(wěn)定性好,結構簡單,施工方便,能適應根石下蟄變形而隨時加固,險情易于發(fā)現和搶護,因此是險工壩垛的主要結構型式。缺點是護坡透水性大,壩體土易于流失,維修量大,管理不便。
扣石壩護面石長軸垂直于壩面,坡面平滑,主要優(yōu)點是壩坦坡度平緩,穩(wěn)定性好,水泥砂漿勾縫后外形美觀,壩體土不易被河水淘刷,管理方便。缺點是對基礎變形的適應性差,拆坦改建投資較大。
砌石壩護面石為水平方向砌筑,壩面呈階梯狀。因受石料長度的限制坡度較陡,屬重力式,分漿砌、干砌兩種。漿砌石壩護面石一般用石灰砂漿砌壘,水泥砂漿勾縫,腹石不灌漿。砌石壩的主要優(yōu)點是壩身封閉較嚴,外形美觀,壩體土不易被河水淘刷,管理方便,加高后對壩頂面縮窄較少。缺點是壩坡陡,穩(wěn)定差,易出現突然滑塌險情,不易搶護。
經綜合分析,本次險工改建采用亂石壩。
3.1 建筑物級別
險工為沿堤防修建并依附于大堤的主要建筑物,險工建筑物級別同相應堤防級別[1][2]。
沁河干流左岸丹河口以下堤防為1級;丹河口以上堤防為4級;右岸堤防為2級。
3.2 斷面設計
3.2.1壩頂高程
險工改建設計壩垛頂高程低于所在大堤設計堤頂高程0.2m,若壩垛現狀頂高程大于設計高程或保持現狀高程。
3.2.2坦石
考慮了風浪、浮冰的作用力以及高水位時水流對壩體土的沖刷,結合實際運用經驗,坦石頂寬采用水平寬度1.0m,坦石外坡1:1.3~1:1.5,散拋石結構。坦石面層采用粗排塊石,厚0.3m。
險工改建工程坦石采用順坡或退坦加高。如改建壩垛的坦石質量較好,坡度為1:1.3~1:1.5,根石達到標準,可順坡加高;否則,應退坦加高并將外邊坡放緩至1:1.5,內坡按1:1.3。
3.2.3土壩體
土壩體和坦石之間依次鋪設土工布、碎石墊層厚度10c m,防止水流對壩垛土體的淘刷及防止塊石劃破土工布,土工布頂部低于壩頂0.5m,并進行錨固,土工布頂(底)部水平錨固寬度均為1.0m。
3.2.4根石
結合沁河實際情況,本次險工改建設計沖刷深度取10m,對于根石深度不足、邊坡陡的工程,結合灘岸地形護腳采用挖槽拋石或灘岸防護的型式,預設備塌體按照設計沖刷深度補充所需石料。根石臺頂高程平灘面或與上下游壩垛根石臺高程平,寬度1.5m。
3.3 材料設計及填筑標準
3.3.1土料
按照《堤防工程設計規(guī)范》(G B 50286-2013)要求,“均質土堤的土料宜選用粘粒含量為10%~35%、塑性指數為7~20的黏性土,且不得含植物根莖、磚瓦垃圾等雜質;填筑土料含水率與最優(yōu)含水率的允許偏差為±3%”。根據本次土料場勘察結果,大部分料場平均粘粒含量介于10.1%~26.7%之間,且土料場儲量豐富,大部分粘粒含量不小于15%。
土壩體填筑標準:1級堤防土料壓實度不小于0.95;2級堤防和堤身高度不小于6m的3級堤防土料壓實度不小于0.93,3級以下及低于6m的堤防不應小于0.91。
3.3.2石料
本次設計采用亂石壩結構,石料主要為塊石和毛石,必須采用抗風化性能好的石料,其比重應大于2.6,風化的山皮石和有裂紋的石料禁止使用;石料的抗壓強度不低于40MP a;石料的軟化系數不低于0.70。
塊石主要用于坦石的砌筑,根據計算其重量應為25~50kg,要求上下兩面平行且大致平整,無尖角,薄邊,邊厚宜大于20c m。毛石主要用于根石的填筑,根據計算其重量應為25~75kg,且中厚不少于15c m。施工中,坦坡內層塊石應采用人工砌筑排放,以避免破壞土工布及墊層。
3.3.3土工布
土工織物材料須符合反濾準則,具有保土性、透水性、防堵性[3]。復合土工布性能及特性指標見表1。
表1 復合土工布性能及特性指標
3.3.4墊層
墊層應采用一定級配且未風化的礫石或碎石,無尖角,其最大粒徑宜小于40m m,細粒含量不大于10%。墊層材料應不含草根、垃圾等雜質。
本次選取武陟大樊險工進行典型工程分析。大樊險工位于沁河下游左岸,屬于武陟一局管轄,相應大堤樁號為59+309~60+639,始建于1888年,共有工程44座,其中垛25道,護岸19段,工程長度1330m。該工程1955年改建1次,1957年改建了6護岸、7垛、8護、9垛,1963年改建了42護岸,經過50余年的運行,工程隱患較多,一是該險工為扣石勾縫結構,坦石坡度多在0.9~1.4之間,坡度較陡、穩(wěn)定性較差;二是坦坡面石老化,勾縫脫落嚴重;三是石坦坡凹凸不平、塊石風化。為確保防洪工程安全,增強坦石邊坡穩(wěn)定性,增加坦石厚度和反濾材料,以減少雨水、洪水造成各種隱患和險情,提高工程強度,本次安排對該處險工44處垛(護岸)全部進行改建加固。
本次大樊險工改建設計不改變現有平面布局,基本保持原平面布置型式,采用退坦改建。以各改建壩垛的現狀壩頂高程為設計壩頂高程。改建后坦石外坡1:1.5,內坡1:1.3,坦石頂寬1m。根石臺頂寬度1.5m。根據近期根石探測情況,壩垛各處的沖刷深度不一,在靠主溜的壩頭部位,沖刷深度一般為5~10m,其他部位沖刷較淺,結合沖刷計算分析,本次設計沖刷深度取10m,作為驗算穩(wěn)定的深度。該險工目前不靠河,沿現狀根石臺外側灘地開挖深度1.5m,邊坡1:1,預拋根石備塌體,以補充未達到設計沖刷深度的石料。以后經過水流不斷沖刷,根石下蟄、基礎扎深,工程逐步趨于穩(wěn)定。武陟大樊險工改建典型斷面,見圖1。
圖1 武陟大樊險工改建典型斷面圖(單位:c m)(注:a→d為土工布鋪設范圍)
沁河下游險工歷史悠久,多因堤防出險搶修而成,其結構型式由起初的秸埽工程逐步演變?yōu)橥潦瘔味?,經歷了漫長的過程。長期以來,如何保證工程抵御洪水沖刷的穩(wěn)定性,是設計人員面臨的關鍵性技術難題。通過對以往工程實踐的歸納總結,在現狀工程基礎上不斷優(yōu)化改進,進一步探索安全可靠、經濟合理的工程結構型式,對于工程經久耐用、堤防穩(wěn)固是至關重要的。
[1]溫小國.沁河水利輯要[M].黃河水利出版社,2001.
[2]G B 50286-2013.堤防工程設計規(guī)范[S].
[3]G B 50201-94.防洪標準[S].
[4]SL/T 225-98.水利水電工程土工合成材料應用技術規(guī)范[S].
T V 222
:B
:1672-2469(2015)09-0091-03
10.3969/j.i s s n.1672-2469.2015.09.029
胡俊玲(1969年—),女,教授級高級工程師。